查文庫>論文> 體育課中扭傷的應急處理論文

體育課中扭傷的應急處理論文

體育課中扭傷的應急處理論文

  作為體育老師,或多或少都與運動損傷打過交道,它不僅給學生帶來痛苦,還影響到受傷者的家庭,甚至給學校造成不良影響當運動損傷發生以後,作為體育老師該如何及時而恰當處理呢?

  體育課中扭傷的應急處理論文 篇1

  一、運動損傷的初步診斷

  1.瞭解受傷原因。一般情況下,教師對課的內容及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而且學生的活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對發生損傷的原因都心中有數,但如果損傷的發生不是自己親眼所見,則必須找在場學生了解損傷發生的原因。

  2.觀察受傷部位。從受傷部位的外表,看是開放性的還是閉合性的;從肌肉是否紅腫,看受傷的程度;從關節形狀,看是否脫臼;從肢體的整體形狀,看是否骨折等。

  3.詢問受傷學生的自我感覺。有些損傷情況,單靠觀察是不能全面瞭解的,必須及時瞭解受傷學生的身體感覺,從其主體感覺及感覺的變化中,進步瞭解受傷的情況。比如:剛受傷時,受傷部位可能是麻木的,學生什麼感覺也沒有,過了一段時間開始疼痛,再過一段時間疼痛加劇,人體感覺是在不斷變化的。

  二、運動損傷的處理一旦出現運動損傷,必須立即停止運動,並進行及時的處理。

  1.保護。可用三角巾、木夾板或支架等器具來固定或支撐受傷的肢體,主要是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到不當的外力而造成更大的傷害,促進區域性創傷的修復。

  2.冷敷。這可以降低區域性代謝速率,控制出血及腫脹(但要注意冷敷的時間,防止凍傷),減緩疼痛。

  3.加壓抬高患肢。使用彈性繃帶,減少腫脹出血。並將受傷的肢體抬至心臟水平以上的高度,有利於血液迴流,也可緩解腫脹及出血。

  如果傷情較為複雜或很嚴重(例如腰椎、頸椎部位受傷的),應第一時間撥打120,叫救護車將患者立即送醫院,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處理,不可輕易搬動患者,以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三、對學生的心理輔導1.對受傷學生的心理輔導。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運動損傷發生以後,學生除了身體受到傷害外,也會在心理留下陰影,並對造成損傷的場景和運動專案產生恐懼心理。對此,一方面應及時對受傷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以減少傷害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另一方面可採用系統脫離敏法幫助學生解除恐懼心理。

  2.對在場學生的心理輔導。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排在前面出場的選手比賽失利,後面的也會出現發揮失常。在教學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在跳高教學中,水平相當的幾個學生,如果前面能成功的跳過去,後在的學生成功的較多,如果排在前面的學生試跳失敗,下面接二連三會出現失敗。同樣的道理,當學生在運動中受到傷害,在場的學生心理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這部分學生我們應給予及時的採取措施、給予引導。如:分析受傷同學受傷的原因,找出避免傷害的方法;加強保護措施;適當降低練習難度等,讓讓學生豎立信心,減少傷害事件對他們的心理影響。

  四、與家長的聯絡溝通

  當運動損傷發生以後,如果是一般的較微傷,家長還能諒解,如果發生嚴重的傷害,問題就沒這麼簡單了,除受害者外,還會影響其家庭。況且並不是所有家長都是冷靜理智的,一旦處理不好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及時治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如果發生傷害較嚴重,在救治的同時應與家長及時溝通,說明損傷產生的原因及現在的大體情況,爭取大家都把救治放在首位,儘可能避免產生矛盾和衝突,使救治工作順利進行。

  總之,面對運動損傷,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安全意識,以主動預防為主,減少或避免損傷的發生;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急救處理的方法,積極應對,防止傷害的進一步擴大,力爭把傷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體育課中扭傷的應急處理論文 篇2

  【摘要】

  利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和專家訪談法等對體育教學和訓練中運動損傷的性質、種類、產生原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據現在中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存在下降趨勢,伴隨這種趨勢的發展,運動損傷的發生經常出現。為了持續開展學校課內外體育活動的力度,調動廣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因此讓學生了解常見的運動損傷分類、基本原因、預防原則、緊急處理分類以及方法就顯的尤為重要。

  【關鍵詞】

  運動;運動損傷;緊急處理分類;方法;預防;恢復

  1.運動損傷的概念和分類

  1.1概念;在從事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由於動作不規範或者是意外情況下,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或生理上的紊亂,稱為運動損傷。它的發生與運動訓練安排、運動專案與技術動作、運動訓練水平、運動環境與條件等因素有關。

  1.2分類;由於損傷的情況、性質、時間以及損傷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運動損傷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運動損傷按受傷組織結構分:皮膚損傷、關節損傷、骨損傷、內臟器官損傷等;按時間可分:新傷和老傷;按損傷病程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按傷情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損傷和重傷:按性質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

  2.常見運動損傷的情況

  2.1常見運動損傷的部位;從發生損傷的.部位來看,跑類,主要以四肢和軀幹的損傷為主,皮膚的損傷次之,損傷主要原因為與器械的摩擦以及與他人的身體接觸,在四肢發生運動損傷時下肢所佔比例較大,主要為膝關節踝關節的扭傷為主,這是由於大多數運動專案由下肢發起,最後以下肢的制動結束,以及踝關節特殊的生理結構,場地不平整,技術動作錯誤和訓練安排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軀幹部位損傷率最低,與學生參加的體育專案特點和參加體育鍛煉時個人的行為習慣有關。

  跳類,主要以髕骨軟骨損傷的為主,其次是腰部肌肉疼痛,腰椎損傷,甚至錐弓崩裂和腰椎滑脫以及踝關節的損傷。投擲類,主要以肘、肩、軀幹、膝關節損傷為主,其他為次。女生髮生運動損傷的部位主要為皮膚,其次為踝關節扭傷,男生運動損傷的部位較多,而且損傷的程度和頻率遠大於女生,這於男生喜歡參加對抗性強、強度大的專案有關。

  2.2運動損傷的專案分析;發生運動損傷最多的專案為籃球、足球、器械練習,以男生為主。女生參加體育鍛煉一般以對抗性小,身體接觸少的體育專案為主,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繩、跳橡皮筋、跑步,所以女生髮生運動損傷的性質較輕,次數較少。田徑、武術、體操等專案無運動損傷發生,這是因為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時極少參加武術、體操等專案。

  在男生中除籃球和足球外發生運動損傷較多的一個專案是器材室的力量練習,由於他們急於練就發達的肌肉,盲目的加大練習強度,尤其喜歡練習腹肌、臂肌,而又不重視準備活動和放鬆活動,肌肉拉傷是比較高發的損傷型別,力量練習本身就是針對肌肉組織進行的較大強度的練習,準備活動不足或者動作不規範以及保護幫助不及時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肌肉組織的運動損傷,從調查的相關拉傷的部位來看主要侷限在胸部、背部和腿部等較大的肌肉群,小肌肉群出現損傷的機率相對較小。

  3.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

  3.1缺少思想教育;在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克服麻痺思想,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發揚良好的體育道德風貌。

  3.2在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安排不夠合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估計哪些動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術動作容易發生損傷,做到心中有數,事先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加強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教學。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運用各種形式的身體練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基本技術教學,使學生正確掌握跑、跳、投等動作要領,發展學生的活動能力。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尤其要注意運動器官的區域性負擔量和傷後體育活動的安排,避免單一訓練方法,防止引起區域性負擔量較大。因材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的教學訓練原則,使運動負荷要逐漸增加才能更有效的減少運動損傷。

  3.3對預防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由於對運動損傷的嚴重性後果認識不夠,預防損傷的意識不強,運動中麻痺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正確保護不及時,易造成運動損傷。同時帶傷訓練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思想根源。

  3.4準備活動不充足;準備活動不充分、不全面,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身體各關節活動不充分,肌肉伸縮能力差,易增加肌肉的粘滯性,導致動作不協調,容易受傷。

  3.5技術動作不規範;技術動作不規範缺乏質量保證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正確的技術運動是健美鍛鍊卓有成效的關鍵,即使完成計劃中最後一次練習,也要用正確姿勢去做,可以借外力幫助,但決不能改變動作要求。

  3.6運動量過大違背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過大使身體的各部分機能下降,動作的協調性降低,注意力減低,機體反應遲鈍,在這種情況下,易出現運動損傷。

  4.運動損傷的分類及緊急處理方法

  4.1擦傷與刺傷。 徵像:傷口小而深。

  處理方法:先用自來水沖洗傷口,清除異物及壞死組織,然後在消毒殺菌、包紮傷口。如果是膝關節部位就不要塗紫藥水,易使傷口結痂大而硬,活動時易使痂斷裂、剝脫、不利於傷口的癒合。而宜塗抹0.1%新潔爾滅溶液。

  4.2肌肉拉傷。

  徵象:區域性表現為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功能障礙。 處理方法:24小時之前冰敷,24小時之後熱敷加壓包紮,減少傷肢的活動。

  4.3關節扭傷(以踝關節扭傷為例)。

  徵象:踝外側副韌帶扭傷者有內翻受傷史,患者不敢持重、跛行,足踝外側腫脹、壓痛。

  踝外側韌帶完全撕裂者。外踝部劇痛,腫脹嚴重,外踝和足背出現皮下淤血。

  處理方法:傷後,應當立即用拇指指腹壓迫痛點止血,24小時前用冰袋冰敷,24小時後熱敷,如果嚴重損傷時,需要加壓包紮抬高傷肢送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4.4疲勞性骨膜炎、過度緊張、運動性腹痛、肌肉痙攣

  徵象:大運動量訓練時疼痛加劇、脹痛、肌肉僵硬、疼痛難忍、有一定的功能障礙。

  處理方法:減慢速度,如嚴重者,停止運動。可進行區域性按摩,注意保暖。休息一週時間,症狀可自行消失。

  5.結論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或體育運動因素所發生的損傷稱為運動損傷。高中生在業餘鍛鍊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系列的損傷,造成這些損傷的原因分別是準備活動不合理、技術動作錯誤、對預防運動損傷知識認識不夠、場地和身體素質。大部分學生在主觀上對運動損傷的合理預防認識不足,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加強安全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掌握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姚正國.運動損傷的應急措施[J].健與美.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中國健美協會出版,2000.

  [2] 何建軍.在體育運動中如何預防學生的運動損傷[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3).

  拓展:膝蓋韌帶扭傷的處理方法

  1、膝蓋韌帶扭傷怎麼處理

  1.1、冷敷和熱敷

  用冷水衝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區域性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繃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1.2、壓迫

  用繃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區域性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繃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1.3、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鍊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範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

  2、膝蓋韌帶扭傷怎麼治療

  2.1、針灸

  針刺治療不受損傷時間的限制,因此施治比較靈活。醫生會根據受傷部位對不同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2.2、按摩與理療

  一般傷後24-48小時內不能施治,以防腫脹或出血加重。

  2.3、手術治療

  如果上述做法均為有效可以採取手術治療,醫生會將韌帶斷裂部位進行修復,不過如果不是韌帶完全斷裂不建議使用手術治療。

  2.4、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韌帶拉傷是由外力所致,而引起的筋骨傷損、瘀血腫痛、氣血不和、經絡不通以至臟器受損等。所以在根本上是要活血化瘀。

  拓展:急性腰部扭傷應該如何急救

  生活中經常會發生腰部扭傷的情況,比如搬運重物,運動過猛等等,發生扭傷後會帶來很大的痛苦,嚴重的會導致行動受限。一般來說,急性腰扭傷多由搬動重物、髂身取物、打呵欠、抬提重物時,肌肉神經運動不協調,用力過猛所致。所以我們明白了扭傷的原因,就要在生活中做好預防,避免扭傷的發生,同時學會自救,便於減輕痛苦。

  主症

  疼痛:常由腰背盤膜、髂腰韌帶、骶髂關節及骶棘肌等撕裂而發生。

  出血:上述組織周圍有出血、水腫、滲出等。

  腰活動受限:有的當時疼痛難忍,有的次晨才開始疼痛。翻身困難,步態緩慢,腰活動受限。

  區域性壓痛:腰部肌肉緊縮、痙攣,有明顯壓痛點,多在條四、五腰椎橫突與髂骨之間,或腰骶部中線等處。

  急救

  1.休息

  靜臥硬板床,腰兩側用枕頭(或沙袋)擠擋,使其少動安靜。雙手自抱雙膝,可以減輕疼痛。

  2.導引

  導引或針刺經外奇穴腰痛點。在手背側,當第二三及第上五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二穴。導引或留針20分鐘,一日三次,同時令病人自伸屈和放置腰10次以上,鎮痛有顯效。

  3.熱敷

  區域性熱敷或做手導引,可增進血液迴圈,加速水腫、血腫的吸收。

  4.按摩

  採用“揉按”使腰肌鬆弛,重壓腰三有等手法,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

  5.封閉

  有明顯壓痛點時用2%普魯卡因溶液5~10ml,加醋酸強的松25ml,痛點注射。有一一針即可止痛。

  6.預防

  疼痛大減時,很快進行腰肌鍛鍊,防止肌肉、韌帶粘連和由急性轉為慢性。平日要加強腰部鍛鍊,增強肌力,防止復發。抓興趣重物時,先兩肢張開再彎伸腰,待姿勢穩定後再提重物。

  拆線是手術的最後一步,很多患者對於拆線這樣的話題都是比較敏感的。那麼拆線疼嗎?一般影響拆線疼痛感覺的因素有很多種,到了拆線時間,醫生或者護士就會提前做拆線的準備工作幫你快速拆線!

  拆線疼嗎

  有縫線的傷口,一般要在縫線完的一段時間以後,傷口修復,進行縫線的拆除工作。而拆除的時間就根據切開部位、區域性血液供應情況、病人年齡來決定。一些患者在經歷了縫線的疼痛之後,對於拆線就有著一定的陰影。那麼傷口拆線疼嗎?有多疼?

  傷口拆線疼不疼,其實與傷口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敏感部位的傷口拆線與不敏感部位的拆線疼痛感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後背和嘴唇傷口的拆線的疼痛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傷口拆線疼嗎?一般來說,傷口的拆線都會有一定的疼痛感,但是一般這種疼是很輕微的,都是可以忍受的。

  傷口拆線的疼痛感,也與傷口的癒合情況有著緊密的關係,如果傷口新生肉芽組織將縫線都包裹進去了,那麼這個時候拆線肯定會比較疼的,如果傷口的的癒合狀況良好且新生肉芽組織沒有將縫線包裹進去的話,那麼這個時候進行拆線就不會有多大的疼痛感了。

  這與每個人的痛閾有關,如果一個人對痛的承受能力比較低的話,那麼哪怕是輕微的疼痛,對於他來說也是難以忍受的。但是對於承受能力比較高的人來說,那麼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了。傷口拆線疼嗎?還與拆線醫生的手法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幫你拆線的醫生手法比較輕柔,那麼你的疼痛感也會減少很多,如果很不幸你碰到的拆線醫生手法很粗魯,那麼你就只能默默忍受了。

  拆線時間

  外科手術後病人,必須得把術口的縫線拆除掉,傷口才能長好。而拆線的時間,就要根據切開部位、區域性血液供應情況、病人年齡來決定。一般頭面部、頸部術後4-5日拆線,下腹部、會陰部術後6-7日拆線,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術後7-9日拆線,四肢手術10-12日拆線(關節處可適當延長),減張縫合14日拆線。青少年病人可適當縮短拆線的時間,年老、營養不良病人可延遲拆線時間,也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採用間隔拆線。電刀切口,應推遲1-2日拆線。

  拆線不是小事,非同小可,尤其是整形外科,一定應予重視。而且,也並非只是醫療方面的事情,更需要醫患配合。醫生術後一定要耐心地和患者本人或家屬、家長明確地交待清楚,諸如:術後注意事項、起居飲食、何時洗臉、洗澡、制動休息、複診時間及拆線預計的時間計劃等等。其中,拆線的時間表,是重中之重。

  1、面頸部4~5日拆線;下腹部、會陰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關節處可延長一些,減張縫線14日方可拆線。

  2、眼袋手術、面部瘢痕切除手術在手術後4—6天拆線。

  3、乳房手術在手術後7—10天拆線。

  4、關節部位及複合組織遊離移植手術在手術後10—14天拆線。

  5、重瞼手術、除皺手術在手術後7天左右拆線。

  注:對營養不良、切口張力較大等特殊情況可考慮適當延長拆線時間。青少年可縮短拆線時間,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遲拆線時間。

  拆線法

  (一)適應證

  1.無菌手術切口,區域性及全身無異常表現,已到拆線時間,切口癒合良好者。

  2.傷口術後有紅、腫、熱、痛等明顯感染者,應提前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