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高職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設論文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高職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設論文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高職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設論文

  摘要:近年來,基於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還處於很不成熟的階段。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政府配套的介入政策、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關係的執行機制未能合理調整等因素之外,高職院校自身存在的合作能力缺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高職院校應自覺樹立市場意識和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加強自身合作能力的建設,以不斷提高校企合作辦學的成效。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合作能力;建設

  高職教育旨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階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按照經濟建設第一線的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按照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培養人才。校企合作下的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基於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校企合作還處於很不成熟的階段。不難發現,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校企合作大多數仍是鬆散的、短期的、低層次的合作,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不少企業家認為參與職業教育“無利可圖”,利益驅動不大。因此,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學校為求生存、求發展及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而主動尋求與學校合作辦學的企業則明顯偏少。

  二是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執行機制。雖然我國高度重視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從國務院到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部門,都積極引導學校開展校企合作,但相關配套政策仍沒有到位。國家至今未出臺對企業實行校企合作的獎勵機制,尤其對校企合作中的企業利益保護不夠。

  三是作為校企合作主體之一的高職院校自身的產學研結合能力存在嚴重的缺陷。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獲得學校的技術與人才資源,學校只有發揮服務功能,才能引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大多由過去的中專改制而成,師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較弱,對企業的產品開發、技術攻關等幫助不大。在人才培養方面,高職院校多數專業培養的人才缺乏特色,距離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尚有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

  四是合作層次較低。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高職院校開展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規範的、靠感情和人脈關係維繫的低層次合作。

  影響我國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健康發展的因素固然有企業、政府方面的,但作為合作主體之一的高職院校自身合作能力的欠缺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客觀分析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解決作出探索性思考就顯得很有必要。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建設。

  自覺樹立市場意識和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強化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職業教育要從根本上得到發展,關鍵在於以市場需求為主,突出技能人才的能力培養。這不僅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方針。校企合作是平等的合作,因而學校必然要增強自身的合作能力,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支援。這就要求學校在專業建設、師資建設、學生培養、培養模式、教學管理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提升,要從培養目標、人才定位及自身生存發展的角度出發,深刻認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企業深層次參與教學過程是保證高職教育特色和質量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職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興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關心和重視,要善於引導企業從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校企合作的長期效益,找準校企雙方的利益趨同點。

  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結構體系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只有準確定位,才能不斷提高為企業和行業服務的能力和質量,滿足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為此,高職教育必須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專業設定要緊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緊貼行業職業崗位群的需要。專業定位的失誤會導致學生難以獲得實訓機會,畢業生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聘用。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要找準專業定位,專業教研室必須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如相關專業在行業中的需求程度、專業人才的供需狀況等,從而適時調整培養目標,制定培養計劃,設定相關課程,謀求專業發展的空間。要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定位、專業設定、教學設計、過程控制、教學考核、質量評價及教學建設諸方面,構建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並根據產業需求、就業市場資訊及崗位技能要求組建課程群。

  拓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工作思路,創新和豐富辦學形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內容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拓展的,要以就業為導向,以生產、教學、研發為依託,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學實力,擴大校企互利互惠的結合點,只要是有利於雙方效益提升、有利於人才培養,各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都可以嘗試。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規格、規模、時間等方面存在著多樣性和差異性,這是一種客觀存在,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深入行業和企業,開展縝密的調查研究,把握行業和企業的人才需求規律,以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實際為依據,因行業制宜,因企業制宜,推行和實施“訂單培養”、“合作辦學”、“合作辦專業”、“合作辦班”、“提供單項或特殊技能專案培訓”等多種辦學形式,採用切實可行的多樣化培養模式,為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培養,以滿足行業和企業的不同需求。 加強學生責任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充分利用校內外不同的教育資源與教育環境,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其主體是學生,學生在活動中的態度和能力對合作辦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根據對相關企業的調查,相當一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實習生知識、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缺乏職業道德,價值取向不對,對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一心想當主管、坐辦公室,眼高手低,動不動就擅自離職,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責任心、職業道德、價值觀教育,應教育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高職院校在送學生實習前,應當開設實習指導課,介紹企業的文化、規章,在企業做人、做事的正確規範,以及待遇、保險、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知識,同時,應將學生的實習成績和鑑定納入學籍管理。

  建設一支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攻關、員工培訓等方面服務的教師與科研人員隊伍縱觀國內知名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高校中有不少教師為企業解決了許多重大的技術攻關問題,為企業創造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而與企業形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相互依存關係。目前高職院校中大部分教師缺乏很強的科研能力,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所突破,透過“內培外引,專兼結合”,全力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建設和完善基於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體系高職院校應從工學結合對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完善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資訊反饋系統、評價和考核系統。透過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機構,全面協調和指導各專業開展工學結合,透過構建辦學質量監督機制,對工學結合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控,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工學結合需要的教學管理執行體系、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總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目前環境下,高職院校要認清形勢,妥善處理各種關係,透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爭取透過利益紐帶與企業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為工學結合的長久、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喻忠恩.校企合作執行機制評析[J].職教論壇,2009,(4):52-54.

  [2]葉偉媛.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對策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9,(4):51-52.

  [3]鄒林斌.政府、行業在高職教育辦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及關係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7(21):18-20.

  [4]熊榮生.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存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8,2(5):37-38.

  [5]丁金昌.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校層面的思考及示範院校建設的實踐[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3):16-20.

  [6]王文槿.關於校企合作的企業調查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