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論文

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論文

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論文

  課堂教學是圍繞“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策略思想展開的。這一點有的學者從社會學角度做過分析:課堂對於學生的意義,不亞於田野對於農民,車間對於工人,戰場對於士兵。而且,課堂對於學生來說不只是智育的意義,更具有生活的意義。怎麼樣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呢?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把學生看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迫切需要之下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益。

  靈活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有利條件,因為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注意營造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學習、探索的主動權,學生就有可能會學得更主動、生動。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怎麼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呢?

  一、引導學生思考,激勵主動學習

  靈活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只朝心目中的一個方向去尋找答案,應該在放手讓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使其對結果作出大膽的猜想,在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慾望、需求時,再引導他們去探索,從而碰到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思維的發展。

  例如,教學除法與分數的關係:5÷8=( )/( ),一般的教學方法,教師出示5個圓片,平均分成8份,用剪下的拼成,得出5÷8=5/8。這樣的教學方法指向性單一,學生思維含量少,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可以作這樣的調整,根據1÷8=1/8,讓學生大膽猜想:5÷8=(5)/(8),對不對呢?正當大家為此疑惑、爭議時,教師啟發,可以用什麼辦法來驗證猜想?學生想了許多辦法來驗證3÷8=3/8,包括上面說的一般方法,效果較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並不發號施令,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當學生髮現問題,產生了探索的慾望時,教師鼓勵他們積極地探索,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其探索的主動性,等到解決了問題,學生的成功感也會特別大,這對於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習內驅力,很有必要性。

  二、 把握靈活開放度,促使主動學習

  把握數學課堂教學的靈活開放度,即課堂教學的靈活開放要注意數量界限,超過一定的界限,就要引起質變;而量變離這個度太遠,則達不到教學目的。這個靈活開放度必須以是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為目標。

  例如,教學“畫一條直線將一個長方形分成兩個相等的圖形”這一內容,(1) 教師要求學生嘗試。(2) 教師引導: 你們能把所有分法都畫出來嗎?學生進一步探索,畫出許多不同分法,並且總結: 可以分別分成兩個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但是畫不完;(3) 這時,一個學生突然問: 為什麼有無數種分法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情緒激昂,又進行深入思考,小組合作研究,師生共同探究,終於發現,不管哪種分法,這條線都經過長方形的中心點。

  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則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方法: 一是教師就此收住,不再往下挖掘,這樣,課堂教學的靈活開放度沒有達到,不能算完成教學目的。另一種教師會如上所述,馬上抓住時機,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把握開放的最佳界限,做到放得恰當,收得及時,提高學生思維的含量,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 調整教學步驟,促進主動學習

  靈活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同時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要了解學生學習的程序、接受力,對教學計劃作出及時的調整,以保證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學生的思維就會綻放出絢爛的火花,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杜威說過: 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著船,學生用力地用槳把船划向前。可見,教學過程關鍵

  要看學生是否“用力”,一旦主動學習了,那麼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必然是教師在圍繞學生髮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課堂的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讓自己融人課堂,與學生一道,共同“生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