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教育論文

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教育論文

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教育論文

  [關鍵詞]語文 朗讀 語感

  一、朗讀訓練能夠培養學生語感

  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感受、理解、表達能力。透過對文章反覆地朗讀,對文中情感的反覆體會、領悟,再加上適當的語氣和語調,才能產生好的語感效果。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語感、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會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靈敏的感覺,並在此基礎上悟出文中所闡述的內涵。

  二、朗讀訓練可以發展學生語言

  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要讀得連貫,節奏自然,不拖長音。在熟讀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就是讀出不同的語調,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並注意輕重緩急。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覆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三、朗讀訓練能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與體會

  朗讀是感知教材內容的手段。人們的認識規律是由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朗讀課文,就是對語文學習內容的感性認識。理學和教育學都特別強調“直觀教學”,而語文教學中的“直觀”,最主要的就是語言的直觀。它包括對課文的範讀、講解和學生朗讀。範讀,是教給學生感知教材的方法;學生朗讀,是對教材的直接感知;講解,則是在學生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抓住朗讀這一環節,並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加活動,使學生“目睹”、“口誦”、“耳聽”、“心思”,從多方面立體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體會,看到作者的別具匠心和文章的要義,領悟文章的妙處,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朗讀訓練能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鑑賞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範讀課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老師那鏗鏘的節奏、抑揚頓挫的聲調、豐富的內容、健康的感情,都能給學生以感染和美的享受,激起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後再讓學生自己認真朗讀課文,久而久之,就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朗讀也是提高鑑賞能力的重要途徑,特別是詩歌鑑賞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朗讀。詩歌語言富於節奏感、音樂美,詩人的情感是透過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地吟誦才能體現出來。透過朗讀,品味詩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詩歌、鑑賞詩歌,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抓好朗讀教學這一重要環節,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呢? 第一,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朗讀要領。 第二,教師要做好朗讀示範與指導。第三,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合理選取朗讀方式。第四,結合第二課堂的開展進行朗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