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電信運營商在大資料時代的發展策略論文

電信運營商在大資料時代的發展策略論文

電信運營商在大資料時代的發展策略論文

  摘 要:隨著分散式檔案系統、非關係型資料庫、並行處理架構以及大資料分析平臺等相關技術的逐步成熟,我們正在迅速邁入大資料時代。筆者從電信運營商發展的角度,透過分析大資料的特點,闡述其在大資料時代下的現狀,並提出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資料;電信運營商;發展策略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人類社會的資訊量呈爆炸式增長態勢,我們也迎來了大資料時代的春天。對於基礎電信運營商而言,如何在大資料時代背景下,解決所面臨的挑戰,不斷突破創新,提升企業價值,就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大資料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IDC曾指出,“大資料”是為了更有效、更高速的從不同結構型別的資料中採集、分析有價值的資訊。它具有以下4個特點。

  Volume(巨量),資料量巨大,伴隨著物聯網、車聯網、購物交易平臺、社交網路等內容的快速發展,將產生海量資料,全球在2010年正式進入ZB時代,IDC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共擁有40ZB的資料(1TB=1024GB;1PB=1024TB;1EB=1024PB;1ZB=1024EB)。

  Variety(多樣性),大資料種類眾多包括非結構化資料、結構化資料以及半結構化資料,現在傳送的資料型別已非簡單的文字訊息,更多的是如訂單、日誌、音訊、影片、位置資訊等,呈現多樣化,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Value(價值密度),單位資訊量較少,價值密度低,幾小時的影音資料,可能有用的資料僅僅只有一兩秒,如何在海量資訊中找到有用的資訊成為關鍵。

  Velocity(快速),高速甚至實時的獲取所需要的資訊。種類繁多的資料與使用者的及時行為存在緊密聯絡,普遍具有實時、離散、非結構化特徵,資料的時效性極強,在海量資料面前,如何及時對資料進行提取、分析和挖掘就是企業的生命。

  2011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就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大資料正在以很多方式創造價值。各領域都在不斷挖掘大資料的潛力,使得大資料不斷驅動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的增長以及新價值的產生。據賽迪顧問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大資料市場規模為4.5億元,2013年增至34.3億元,到201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40億元,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2 電信運營商的現狀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伴隨而來的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的發展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講存在著巨大的衝擊,例如騰訊微信的推出,大大降低了運營商簡訊、固話等主要業務的收入,電信運營商面臨著網際網路公司巨大的威脅與挑戰,而大資料又因技術和運營模式等原因仍處在探索階段,致使電信運營商運營大資料存在諸多問題:前期建設的業務系統與支撐系統相對獨立,諸如網管監測系統、經營分析系統、流量控制系統、違法資訊監測系統等都是分專業建設,且各系統普遍是各省獨立建設運營,這不僅造成系統的重複建設,而且各類資源也無法共享。資料來源及種類眾多,各系統資料模型差異較大,主要針對結構化資料的處理,無法滿足非結構化、半結構化資料的處理,不能適應當前資料種類的複雜性要求。大資料運營中存在資訊洩露的隱患,隨著資訊保安問題越來越被重視,使得電信運營商在使用這些資訊時如履薄冰。大資料商業運營模式目前仍不明朗,即使電信運營商可以將其掌握的大量資料篩選出有用的資訊,也不一定能用這些資訊換取相應的價值,在巨大投入的背景下,能否帶來可觀的利潤,這些問題也亟需解答。網際網路產業的崛起。目前諸如騰訊的.微信、阿里巴巴的來往都對電信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他們的業務代替了電信運營商的語音、簡訊業務,相比簡訊、語音業務的收費,電信運營商不得不尷尬的充當了傳輸管道的角色。

  3 電信運營商的應對策略

  雖然電信運營商對大資料的應用尚在開發初期,但是由於運營商既具備經營大資料的先天網路優勢,又擁有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在此基礎上進行大力開發是電信運營商未來發展的核心。

  電信運營商在建設大資料採集處理平臺方面還處於探索與嘗試中,缺乏可借鑑的經驗。雖然客觀現實不利,但是運營商仍需加緊建設的大資料集中處理平臺,大力培養針對網路運營資料和使用者業務資料的分析能力,為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

  網路運營資料從運營商自身的運營支撐系統提取,透過對這些資料的多層篩選和分析,首先可以找到延長信令響應時間和影響頻寬資源合理動態分配的結點,在此基礎上可以大幅度提升電信網路的服務質量和精確網路資源配置;其次,透過對運營資料的深入分析,可以進一步對業務流程、管理職責進行最佳化,從而提高運維質量和管理效率。

  對使用者業務資料的分析是精細化運營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掌握的使用者資料相對於其它商業公司所擁有的使用者資料有著明顯的優勢:首先,使用者數量巨大,我國電信使用者總量超過11億,運營商積累了大量的各種使用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