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家園合作共育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發展的實踐與探究論文

家園合作共育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發展的實踐與探究論文

家園合作共育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發展的實踐與探究論文

  幼兒安全自護能力是指能夠識別危險、實施安全行為、進行自我保護,從而使自身免遭痛苦和傷害的能力。幼兒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然而,由於其智力、體力和經驗都十分有限,不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一些在成人看來很危險的事情,他們卻總想看一看、摸一摸;加上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比較差,從而導致危險的發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是人類生存、成長和發展的起點與保證,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點和著力點。然而,幼兒安全的隱患無處不在,倘若幼兒缺乏安全自護的意識和能力,就可能釀成安全事故,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傷害。當然,幼兒安全自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培育與提高,是一項持續的、系統的複雜工程,貫穿於幼兒教育乃至人的終身教育的始終。在幼兒階段更需要全方位的、支援性的引導和教育,幼兒園、家庭、社會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承擔幼兒安全教育的責任。因此,幼兒園在認真落實園內各項安全制度的基礎上,要高度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構建家園合作的工作格局,有效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發展。

  一、樹立家園合作觀念,奠定家園共育基礎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要做到家園一致,就要從樹立正確的家園合作觀念開始。

  幼兒教育不能等同於幼兒園教育,它還包括家庭及社會教育等因素。家庭是幼兒出生後第一個生活、成長的搖籃,必然給孩子的品性、習慣打下深刻烙印,有其獨特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送了幼兒園,家長自然就可以做“甩手掌櫃”,或者說想教育孩子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幼兒每天在幼兒園時間只有10個小時左右,家庭依然是幼兒活動的十分重要的場所。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不是其教育責任的移交,而是增加了專業性的合作者。家長可以從幼兒園及其老師那裡得到指導和幫助,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日常性和長期性,決定了它必須滲透於“在園”和“在家”的各場景和各環節,保持一致,形成互補。在家裡,幼兒可以自然、直接、真實地獲得生活體驗和感性經驗,其教育意義不可取代。家長藉助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極主動地對孩子進行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可以彌補幼兒園教育的不足,促進安全自護能力的發展。因此,孩子的安全自護教育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必須透過家園合作來完成。

  二、豐富家園合作載體,落實家園共育目標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分為園級、班級兩個層次,由重視幼兒教育、熱心社群工作、具有一定幼教水平和良好群眾基礎的家長組成,名額約佔幼兒總數的25%。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保教、保育,同時成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聯絡橋樑。這不僅增加了幼兒教育資源和能量,而且對於協調家園矛盾、促進幼兒園的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都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

  (二)舉辦家長課堂

  我們針對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普遍性需求,向家長髮放調查問卷,定期舉行家長會、專題講座、邀請專家來園講學,揭示幼兒身體與心理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宣講家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為家長提供專業化教育服務。我們還考慮到個別家長的需求,開展“專題會診”和“一對一”幫教活動,提出安全自護教育中的某些特殊問題(如具有多動傾向的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等),深入探究,對症下藥,增強了安全自護教育的針對性。

  (三)設定家長開放周

  每學期開學前,我們安排長達一週以上的開放日,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園,熟悉環境,認識教師,消除陌生感。學期當中,一般再安排兩次開放周,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和課堂,零距離、全天候地觀察、觀摩,既看孩子學習和生活情況,也看幼兒園管理和教師保教、保育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藉此機會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不僅消除了顧慮,放心、安心,而且還了解了老師的辛苦,增進了相互間的理解和友誼。

  (四)組織親子同樂活動

  親子同樂是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主要有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親子春遊、親子晚會等。我們還定期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走進幼兒園,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給孩子講課、輔導,或者“現身說法”等。比如,聘請有文體特長的家長指導孩子們的文體活動,彌補了園內師資的不足;邀請駕駛員家長給孩子講解交通安全常識和交通事故的危害,在孩子們心中產生了更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五)普及安全自護常識

  幼兒沒有直接經驗,但接受知識的能力很強。幼兒園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生活中有什麼危險、怎樣避免危險、一旦遇到某種危險如何應對等。我們教師與家長一道,收集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護小常識,設計印製成精美的《生活好習慣,自護保安全》系列卡片,圖文並茂的展示給幼兒。如:正確有序地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繫牢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把魚刺挑乾淨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不玩火,不爬陽臺窗戶,不吃陌生人的零食,不坐陌生人的車輛,不給陌生人開門,怎樣正確使用水果刀和家用電器,萬一走失了怎麼辦等。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藉助影片、網路、數碼等媒介,透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每個孩子的安全體驗,在全班進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學習,舉一反三,家長也很自然地融入教育活動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完善安全教育環境

  在家園共育中,要注重環境的育人作用,積極創設與安全教育相一致的環境,增強幼兒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在幼兒園的樓梯口、轉角處貼上安全標誌,在小便池、洗手池的地面貼上小腳印,在活動室設立專門的“生活角”,班級和樓道牆面開闢安全常識小專欄等。同時,我們也建議家長在家庭裝修、佈置和日常生活中,也要儘量貫徹幼兒安全教育理念,減少不安全因素,保證幼兒生活和活動環境的安全。

  (七)強化安全教育體驗

  “千般愛護,莫過自護”。要注重挖掘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各種安全教育契機,將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內容貫穿、滲透到幼兒學習、遊戲和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在領悟中提高安全自護能力。這是開展家園共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我們開展了“繁忙的交通”、“小鬼當家”、“學習用品的安全使用”、“保護五官”、“防火知多少”等主題活動和“模擬安全情景遊戲”等。教師、家長共同引領孩子制定安全規則,如我園《出入教室安全規則》、《飲食安全規則》、《如廁安全規則》、《玩大型玩具安全規則》等,均是由孩子們自己一項一項提出來,再由教師和家長幫助形成文字的,有的還配繪了卡通圖畫。大班的孩子輪流做“小小安全檢查員”,負責好各項安全規定的落實。孩子在享有充分尊重與自由時,也經歷了困難與挑戰,他們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也逐漸形成並不斷提升。

  (八)用好家園共育聯絡卡

  多數家長工作繁忙,缺乏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於是,我們採用書面交流的方式,制訂了《家園共育聯絡卡》。該卡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由教師填寫,主要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家安全自護的學習內容和要求,並對家長提出教育建議;後一部分由家長填寫,主要是家長反饋幼兒在家情況以及自己的做法和體會,提出意見與要求。聯絡卡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了細目,成為聯絡園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紐帶。

  三、鞏固家園合作成果,提高家園共育水平

  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猶如一輛車子的三個輪子,同向協力,缺一不可。而在現階段社會教育難盡人願的形勢下,家園合作就顯得尤其重要。幾年來,家園合作共育的探索與實踐結出可喜成果,併為今後家校合作共育向縱深發展提供了經驗。

  (一)形成了安全自護教育合力

  務實有效的家園合作,增進了幼兒園和家庭的聯絡和溝通,促進了彼此間的理解和配合,增進了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幼兒的感情,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二)增強了安全自護教育成效

  家園合作共育,實現了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全方位、無縫隙、全覆蓋,幼兒安全自護意識和安全自護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各種安全隱患被預先消除或扼殺在萌芽之中,危害幼兒安全的因素和機率大大減少。幾年來,我園從未發生幼兒傷害事件或意外事件,安全事故保持零記錄。同時,還探索出一套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批有形的安全自護教育成果,為幼兒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光大了幼兒園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家園合作共育過程中,幼兒園解放思想,整合資源,開門辦園,集思廣益,成為加快自身改革與發展的助推器。同時,幼兒園和廣大幹部教師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於家長和社會面前,進一步打響了品牌,擴大了幼兒園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四)推動了幼兒家庭教育健康發展

  透過家園合作,廣大家長增強了學習意識,轉變了教育觀念,推進了家教能力,提升了家庭教育的信心和主動性;教師因此能更全面地對幼兒的情況做出分析,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教育策略,並引導家長更有效地與幼兒互動,感受透過家園合作實現教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