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校本科實踐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管理論文

高校本科實踐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管理論文

高校本科實踐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以隱性知識管理為視角,以內蒙古某大學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為個案,探討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薄弱點及改進方向,進而提出該專業點、線、面整體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想。

  [關鍵詞]隱性知識管理;實踐教學;個案研究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這種培養既包括理論層面,也包括實踐層面。”“2004年中央16號檔案頒佈後,實踐教學開始在高校推行開來。”關於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也日趨頻繁。本文以隱性知識管理為視角,在梳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為例,透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探討高校文科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的薄弱點。

  一、知識管理視角下“實踐教學”的構成要素

  人才培養既是一種“教育過程”也是一種“培養結構”。翟安英等認為人才培養過程中,既遵循一定的規範,也體現著一定的結構。這種結構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而構建起來的人才培養結構和策略體系,是對人才培養的一種總體性表現”。從知識管理視角看,實踐教學研究不能侷限於高等職業教育。現有研究更多關注的是高等職業教育,典型的著作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和《高職專業實踐教學及其管理概論》。從現有研究來看,很多研究者將視角集中於實踐教學各層面和方面的歸納和概括,忽視了對實踐教學構成要素的思考。從知識管理的視角看,史班德(SpenderT.)將知識分成外顯與內隱兩類,分析層次分成個人與群體,由此建立一個組織的知識資源矩陣,即個人外顯知識、個人內隱知識、組織(社會)外顯知識和組織(社會)內隱知識。這四類知識中,在校本科生難以獲得組織內隱知識和個人內隱知識。對於高校本科生培養而言,理論教學是培養學生組織外顯知識和個人外顯知識,而實踐教學是針對組織內隱知識和個人內隱知識,而且這種組織主要是指高校之外的組織。筆者曾經撰文指出“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對於本科專業學生而言,要從大一到大四,將實踐能力培養作為主線,讓學生學會認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而且這種學會要將重點置於社會組織中。”因此實踐教學的培養,大致可從三個方面,即課堂教學中的課程實踐、課外分階段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每一個階段都存在相應的薄弱點。

  二、隱性知識管理視角下本科專業課堂教學中的課程實踐

  內蒙古某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年招生規模40人左右,已有6屆本科畢業生。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緊緊圍繞應用型、管理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突出了實踐教學在專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課程設定、學時安排、學分安排等方面都予以傾斜,使得各種實踐環節佔教學比例近乎一半,然而該專業實踐教學工作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雖然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實踐上已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要求非基礎課的實踐環節所佔教學比例不得低於該課程三分之一學時,然而縱觀其所有課程實踐環節,在42門專業課中,實踐教學學時為244學時,僅佔總學時的12.87%。如果分別考察專業必修課、限制性選修課和任意性選修課三大類課程。11門專業必修課的實踐教學學時共110,佔該類課程總學時的15.28%;類似地,15門限制性選修課的比例為14.95%;16門任意性選修課僅佔7.67%。不難想象,所謂“非基礎課的實踐環節所佔教學比例不得低於該課程三分之一學時”只能是靠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其實踐能力培養效果很難控制。

  三、隱性知識管理視角下本科專業的課外分階段實踐“學會共同生活”

  既屬於組織內隱知識,也屬於個人內隱知識。目前該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外分階段實踐主要有大一年級的社會調查,大三階段的專業見習和大四階段的專業實習。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的組織、規模、涉及面均要遜於專業見習,因此這裡重點分析後者的效果。為了保證調查的有效性,筆者對該剛完成專業見習的兩個班級發放了63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7份,有88%的同學認為專業見習是有必要的。針對“本次見習總體滿意度”的統計顯示,68%的同學認為“本次見習要優於旅遊參觀”。雖然大多數同學對於見習工作安排本身是認可的,但在具體的效果認同上,觀點出現了差異。首先,對於“本次見習的內容與所學專業的符合程度”,只有25%的同學認為“符合”,而剩下75%中,有18%認為“不符合”,大多數同學認為“基本符合”。其次,從專業技能提升方面看,只有44%的同學贊同專業技能得到明顯提升,而56%的同學沒有感覺到明顯的技能提升。由此看來,此種專業見習在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與班級組織集體活動也差不多。再者,從增強就業信心來看,僅有37%的同學贊同透過本次見習增強了就業信心,而有31%的同學認為就業信心受到了打擊;易言之,本次專業見習並未讓大多數同學增強就業信心。此外,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但針對“此次見習是否能夠充分利用您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一問,高達72%的同學贊同“僅能用上一點”。類似地,針對本次見習與在校期間“所學的課程的符合度”,大多數(51%)同學認為“基本符合”,認為不符合的.竟然也有37%。不難看出,雖然學生認可專業見習工作本身,但是對於專業見習的效果和目標實現上卻並不認同,見習內容與所學專業不符,對於學生專業技能提升作用不大,就業信心不但鮮有提升,還受到打擊。專業見習應該繼續做下去,但從見習的行業、崗位及形式上要有所改進。

  四、隱性知識管理視角下的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管理

  畢業論文寫作也包含很多的隱性知識。撰寫畢業論文,需要完成為選題尋求答案等一系列工作,包含了很多個人內隱知識甚至組織內隱知識。從最理想的層面分析,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既能讓學生“學會認知”,也能讓學生“學會做事”。從查詢資料、撰寫綜述,到蒐集資料、展開寫作,每個環節學生都會在解決問題中學到很多知識。內蒙古某大學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的論文選題、綜述、寫作等方面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這既有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方面的原因。從教師方面看:首先,指導教師數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論文指導的質量。論文指導及其耗費心血,但很多時候,該大學每名指導教師每學年不得不指導十幾名學生,四屆本科生累計共有數十人。因此,想要人人都能保證質量,顯然是欺人之談;其次,個別指導教師的水平不足,制約了學生論文質量的提高。一些學生在論文選題和撰寫過程中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指導教師的學術水平;再者,管理制度的約束力過低,難免會有指導教師不重視。如果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甚至放任自流,學生再不積極主動,論文的規範都很難保證,更不用說水平提升。從學生方面看:一是平時訓練的不足。很多學生在大三之前都意識不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到了大四突然面臨到公務員考試、就業面試、考研複習等多重客觀壓力,分身乏術,難以應付。二是學生間的基本素質差別較大。雖然大多數學生具備了良好的閱讀和寫作基礎,但個別學生閱讀面較窄,不知道如何查閱論文,基本的寫作表達都成問題,更不用談研究、分析和論證能力提升。

  五、討論與結論

  綜上,對於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而言,要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在人才培養上擺脫過去“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走向“以能力為中心”現代模式。“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要以課程實踐為基礎,以課外分階段實踐為主要途徑,以畢業論文(設計)為最終檢驗,三大環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該實踐教學體系既能讓高校學生在校期間便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為日後走上社會奠定隱性知識基礎。當然,這種隱性知識既包括組織內隱知識,也包括個人內隱知識。隱性知識如何與顯性知識相結合,尤其是如何在顯性知識佔主導的大背景下實現,這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和難點,有待後續研究的跟進。

  參考文獻:

  [1]雛菊如,劉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念辨析[J].管理觀察,2008(22).

  [2]翟安英,石防震,成建平.對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及模式的再思考[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64-68.

  [3]魏所康.培養模式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241.

  [4]朱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11.

  [5]劉智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學研究,2010(6):1-6.

  [6]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聶毅.高職專業實踐教學及其管理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8]喬梅,張春穎等.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執行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0]黃河.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理論思考———以“四個學會”為目標[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