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工業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論文

工業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論文

工業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論文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範圍的持續擴大,國家對大量具有對外交流能力的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大。雙語課程教學適應了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求,能夠培養出具有國際合作意識、交流與競爭能力的人才[1]。工業工程的產生和發展是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背景,它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雖然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仍處於建設時期,仍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交流。好在可以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可以利用他們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在該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競爭意識,為進一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專業型人才夯實基礎。同時,在學生未來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用外語進行專業交流[2]。當前國內許多院校工業工程專業開展的雙語教學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質量和數量都不能匹配社會發展對該專業的要求,在教學內容、模式、方法、組織和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有待進一步的規範和理論上的完善。作為工業工程專業的核心入門課程,《工業工程導論》的基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對其採用雙語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教材選擇、雙語教學模式、教學考核等方面還缺乏實踐經驗和系統的理論研究,對於怎樣有效地發揮雙語教學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檢驗。本人曾在國外學習,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於2010—2011學年在我校率先開展了《工業工程導論》的雙語教學工作。為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現將在教學實踐中的研究和方向呈現為論文,以期為同類院校開展相關雙語教學提供借鑑。現報道如下:

  1《工業工程導論》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工業工程導論》是工業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工業工程是一種將人、裝置、物料、環境和資訊等生產要素進行最佳化配置,並對工業等生產過程進行系統規劃設計、評價創新,進而提高工業生產率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專門化綜合技術,內容日益廣泛。它既帶有鮮明的工程屬性,又有著顯著的管理特徵,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組織管理等有機結合的交叉學科。透過學習《工業工程導論》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與認識工業工程的基本內容、特點和方法,從而為後繼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打下良好基礎。《工業工程導論》涉及的內容寬泛,以我們所使用的教材為例,包括如下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工業工程歷史、定義和地位,具體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歷史概述、工業與系統工程、工業與系統工程職能的組織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業工程的職責範圍,具體有生產工程、廠址選擇、工廠佈置、工作測定和設計、財務補償、作業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和工程經濟、人事管理、管理系統設計、物料搬運、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運籌學和大規模系統分析的影響,具體有運籌學、確定性的數學規劃、工程專案管理、機率模型、系統概念。所以內容寬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學計劃中規定的32學時來看,只能是選擇性的重點講授上述內容的1/3左右。《工業工程導論》部門內容相對有難度,特別是與工程緊密相關的部分,如:製造工程裡面的各種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對專業的內容,對於管理類的學生來說有難度。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只是在認識實習時對製造企業有個初步瞭解,而認識實習只是走馬觀花,難以取得更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對於工科院校的學生來說,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方面的課程顯得偏難。再者,運籌學、機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較好的數學功底。

  2《工業工程導論》雙語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我校在制定本專業培養方案時,選擇《工業工程導論》進行雙語教學的原因如下:首先,工業工程導論部分內容雖然涉及面廣,但難度相對較低。其次,工業工程導論是整個工業工程專業的知識基礎,進行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兩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後,工業工程與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專業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於專業外語更為嫻熟,在期望使學生切實掌握課程基本內容的同時,也可透過對外語的大量運用,進一步鍛鍊和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下面從三個方面具體分析該門課程雙語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2.1英文教材的篩選

  選用什麼樣的教材,首選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因為,作為雙語教學知識的吸取方,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對雙語教學的效果有著關鍵的作用。工業工程專業近年來成為工科院校的熱門專業,該專業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總體較好。但中學階段的啞巴英語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口語和聽力偏差。同時,專業詞彙貧乏是導致原版教材無法直接使用。另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經過語言和語思維的雙重轉化。考慮到雙語教學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又要兼顧對學生外語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學生基礎紮實的院校,應儘量採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語言地道、資訊量大、可讀性強、內容詳實,能夠提供該領域前沿專業知識。在選用原版教材的過程中,還應注意英文的難度,語言過難會導致學生的厭煩,進而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產生不良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並非完美無缺,有些內容本該簡單精煉,卻過於詳細,書本過厚,價格過高。因此本人在國外將原版教材《工業與系統工程概論(第3版)》,進行了部分影印編冊後發給學生作為教材使用。

  2.2教學方法的改進

  鑑於《工業工程導論》課程涉及的概念、定義、公式、術語、專有名詞的數量較多,並且這些術語不僅僅來自管理科學領域,也來自工程技術領域及計算機技術領域,使用英語講授對教師和學生都要求很高。教學過程中資訊量大,學生在掌握課程的眾多知識點之外,還需要記憶大量的專業詞彙,並採用英語來進行理解和思維。為保證課堂45分鐘的教學質量,課前預習成為必須的過程。在每節課結束前的5~10分鐘,在佈置該節內容的課後作業的同時,還須安排學生對下一節內容進行課前預習。雙語課程的教學不是單純的英語教學,不能像大學英語授課那樣,把對單詞、句子和段落的閱讀和理解作為重點。只用英語解釋會讓學生費解,教師還需要用中文講解,即採用穿插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外,學生更需要主動學習,到圖書館或網路,包括一些專業論壇來查閱相關資料,及時溫習並整理已學知識。對於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專業,由於課程的專業性和理論性,採用英文教材+中文講授的模式更與實際情況相符。經過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從最初採用的全英文教授轉變為目前的混合型,並且結合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替代課堂板書,豐富了教學內容。如此一來,學生在聽教師英文授課的同時,可與授課老師用英語進行課堂專業知識的互動討論。授課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主要用漢語講授,再讓學生精讀教材後與老師交流討論,以真正受益。透過這種模式,優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嘗試借鑑MBA教學中的“案例討論式”教學活動,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發揮多種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的優勢,真正提升雙語教學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一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不僅對整個教學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是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機制[5]。或者說,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檢驗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可以督促學習和引導教學過程。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專業素質和外語素質是雙語課程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為同時滿足大綱和與實際相接的要求,教師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針對當下中國國情的資料,以充實教學內容,因此其隱性和顯性的工作量和難度要比普通教師高很多。此外,由於學生外語能力和專業素質存在差異,採用雙語教學往往會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產生影響。一些外語基礎弱的學生會產生厭惡情緒,教師可能會在課堂上面臨更多的難題。為此,需要學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勵教師深化研究、大膽實踐,完善教師的獎懲制度,對其超額付出給予認可。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雙語課程的考核應同時關注教學過程和最終考試結果,使二者實現統一。建議教師採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靈活運用筆試、開卷、閉卷、半開卷等方法。並可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及討論的次數和質量作為評價內容,鼓勵學生閱讀英文文獻、撰寫外文報告,學期末考核可將口頭考試與書面考試結合。書面考試可中英文結合,建議多考主觀題,讓學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題自由度,以鍛鍊學生的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從管理的角度來講,雙語教學的監督機制也需要建立完善,並納入日常的教學管理議程,從制度層面對雙語教學實行管控,制訂詳細可行的評估細則,對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教案、教學進度表、教師准入條件、課堂教學檢查、試卷、學生意見反饋等進行規範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業工程導論》雙語教學效果

  經過連續4屆的講授,從10級學生的反感厭惡,到11級學生的新鮮有趣,到13、14級級學生的適應融合。連續4屆的統計資料來看,《工業工程導論》雙語課程較好地完成了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任務,並培養了學生的外語興趣和專業外語水平。從學校近3年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統計結果來看,工業工程專業的國家英語等級考試透過率和優秀率大幅度提高。從學校教務管理系統“學生評教”模組的統計來看:68%的學生反映經過一學期的雙語學習,自身的思維和英語水平有顯著的進步,學習興趣大大提高;12%的學生反映課程講授的速度太快,資訊量過多,導致學生的印象模糊,為此,需要教師精心備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由於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較大(以12級學生為例,58名同學中,8人透過六級考試,24人透過四級,還有26人未透過四級考試),學生接受能力差異很大。學生在學習大量專業知識的同時,大量閱讀、理解英語必然難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不同,因材施教,進行分類教學。

  4雙語課程教學的建議

  雙語教學中課程選擇與學期設定方面。雙語教學的課程設定需要根據專業培養方案的整體性要求,專業基礎課程由於相對淺顯,且有後續更為深入的專業課程來精講,是開設雙語教學的最佳選擇。從授課學期的角度來說,在二年級或三年級上學期開設專業基礎雙語教學應該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此時,學生對專業有一定初步瞭解,並且在英語閱讀和理解方面有所積累。關於漢語和外語之間比重的把握方面的建議。目前雙語教學方模式包括如下三類:全外(授課英文,教材英文),混合(授課英漢結合,教材英文)和半外型(授課中文,教材英文)。研究者以為,對普通工科院校各專業而言,因為專業課程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採用混合和半外式更為合適。對於文科類專業、且生源質量高的學校,可以嘗試全外型。在本人的教學中,學期初期更多的採取半外型,學期中後期則採取混合型,因為本校學生的質量層次偏弱,需要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需要說明的是,雙語課程教學在該校以及國內同級別工科高校僅是起步階段,許多工作尚在探索中,為使課程質量得到保證,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研究,全面設計與規劃雙語教學的難度、深度和方法,認真備寫教案,準備模型及原版參考資料,使雙語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相信在師生共同能力下,雙語教學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目的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