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研究分析論文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研究分析論文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研究分析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研究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語已成為世界範圍內重要的交際性用語,英語教育工作的開展也顯得非常重要。重視基於本民族母語文化教育,積極進行跨文化英語教育,將有助於推進文化傳輸雙向性在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工作的開展。經濟發展全球化將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緊密聯絡在了一起,面對語言交際方面存在的差異,積極推行跨文化教育,將有助於不同種族之間的密切交流,瞭解彼此之間的需求及意見。英語作為世界發展中重要的交際語言,透過採用文化傳輸雙向性的跨文化英語教育,將有助於掃除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壁壘,提高彼此間的交際交流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的本質

  (一)跨文化交際與語言

  語言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東西,其中蘊含的秘密是現代人一直探索的重點。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語言可以一種有效的共同訊息,幫助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交換自己的意見及看法,其重要價值逐漸被人們重視,並對其開展了重點研究。經過大量的分析發現,人類在進行語言的學習中,僅僅接觸一些語法、詞彙、語音等,無法滿足在社會生活中的需求。瞭解必要的社會形式及文化,明確底層結構和人類生存的共性,明確各民族的文化結構差異,才能有效發揮語言的應用價值。

  (二)跨文化交際的雙向交流

  由於世界文化交流範圍不斷擴大,人們對英語的使用已從研究領域拓展到了知識教學及語言技能應用教學。語言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其應用能力多涉及知識、文化知識等多個方面。所以,做好跨文化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對英語使用有效交流能力的一個概述。受傳統文化影響,輕視文化內涵,重視語言形式的片面教學法已不適應當前的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文化及文化資訊因素,使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的特性,培養學生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英語教學工作開展中,需發揮多媒體裝置的優勢,透過介紹英美影視劇、記錄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加之現代社會網路資訊科技的普及,學生可以透過上網瀏覽查詢歐美報刊的方式,接觸純真的英語,從相關資源中學習西方文化、習俗及其交流方式,從而瞭解他們的普世價值觀、人生觀,為自己構建西方思維,從而強化自身對跨文化交流的認識。

  二、跨文化交際主體文化身份

  (一)語言與文化身份

  一個人擁有了語言就擁有了這種語言所承載和表現的世界。語言是人與世界的本質關係。因此,語言是一種世界觀,人透過語言而形成對世界的態度,看法或觀點。人永遠以語言的方式擁有世界,人活在語言中,人以身份出場,語言是尋找文化身份最本質的要素。文化和身份具有本質上的聯絡,密不可分。文化身份是由社會官僚機構認同或成員自我認同所形成的該文化群體的成員身份。透過對本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某種文化成員在文化傳播中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認同感十分強烈,他們將本民族的語言、所行、所思和所感等透過自身的文化盡善盡美地表達而出,提高自身對個人生存的依賴程度。文化認同是透過語言實現的。“文化身份”的產生源於文化,由於語言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因此語言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誌。一個社會群體成員所使用的語言與該群體的文化身份有一種天然的聯絡。透過日常的交際語言交流以及肢體語言交流,就能夠在第一時間表明自身的身份;不同的文化群體成員透過應用本民族語言交流,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程度及民族歸屬感等。

  (二)英語的本土化和中國英語背後的文化身份

  跨文化交際的出現,帶動了英語教育體制的發展,激發了眾多非英語使用國家對英語學習的浪潮,促進了英語在世界各地的傳播發展。英語逐漸成為國際交流中的重要語言,其應用價值正不斷擴大。透過對社會語言的分析,不同種族之間語言的不斷接觸將導致語言的本身發生變化,面對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現階段的英語文化就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多元化的身份也逐漸被顯現出來。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正在改變英語本土文化的發展方向。這些基於本土英語使用國家而進行改變的英語語言,是融合了世界不同地域語言文化的精華而逐漸產生的,這些新式英語往往受到不同國家、種族、文化的影響,對英語的語言、發音等進行了改變,這同時也體現了一個國家在獨立發展中對自我語言文化的保護及滲透。這種新式英語的出現強調自我民族價值觀,要求在使用英語中突出本國的發展文化。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習英語的人員也相對較多。作為世界英語變體大家族中的醫院,將漢語的文化特徵滲透到英語中就成為表現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英語使用中,我們依舊強調自身漢語作為母語的重要性,透過規範英語,利用其對中國發展的變化進行描述,進而在跨文化交際中傳達中國的文化特徵。

  三、母語在跨文化英語教育中的作用

  (一)語言遷移

  為了展現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徵,在進行跨文化英語教育中,應打破以傳統英語文化為核心的觀念,改革教育方式。透過基於本族母語文化及國際交流層次方面開展教學,強化語言遷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對雙語教學模式進行廣泛研究。語言遷移研究始於20世紀40、50年代的美國。受到母語文化知識結構、語言運用形式的影響,學習者喜歡在第二語言學習的時候將已經學會的母語相關習慣帶進第二語言的學習中。在母語帶進的過程中就出現早期對比分析假說、中期心靈主義遷移最小論、近期認知學遷移制約倫等幾個節段。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中一定有遷移。外語學習中竭力避免母語的遷移作用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效的。因為母語作為原有的經驗,是新語言學習的一種認知上的準備,不可避免地參與到新的語言學習中。Stern(1992)把母語知識的遷移和干擾看作是外語學習的一種前提。Ellis(1994)把遷移看作是二語學習者為了彌補二語知識匱乏而採取的一種學習策略。由此,人們對母語對外語學習的遷移作用的認識逐漸走向理性和客觀。

  (二)英語習得中母語的正遷移

  學習不同種族的語言有利於文化交流,不論是何種語言的學習,二者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相似及關聯。其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就是基於本族文化的英語語法體系的建立。其中“普遍語法”原則與“引數理論”的出現將雙語學習帶入了一個新的高潮。語言的使用存在共性,任何一個民族在本族母語的學習中都會涉及“普遍語法”的使用,所以在英語學習中,透過自身獲得語言共性經驗,將其運用到英語學習中,可以有效強化自己對英語語言的掌握及理解能力。所以,強調語言共性的使用,將有效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基於跨文化交際背景,在進行英語教育工作的開展中,應重視跨文化交際文化傳輸雙向性的重要作用,以本族母語文化為基礎,打破傳統英語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積極建立新型雙向傳輸跨文化教育改革方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英漢雙語傳輸的運用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