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關於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是努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數學教師隊伍,才能促進我區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我們對全區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水平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分析。現將調查情況及我們的初步分析與思考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為使調查結果客觀、真實,具有代表性,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有針對性地調查了區內不同層面的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二是對全區1600餘名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理解情況組織了統一考試,將教師專業水平的外顯現象進行了如下的歸納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成績

  1.教師的繼續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全區小學數學教師1600餘人均以取得中師以上學歷,其中取得專科及本科的共有1395人,佔84.7%,達到了義務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學歷要求。二是近幾年培養了市、區和校級骨幹教師343人,佔21%。三是小學數學教師都參加了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培訓。

  2.教師的教育觀念有所更新,業務素質有較大提高。圍繞新課程的學習貫徹實施,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深入的實踐與探索。一是教學目標註意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從調查的課例中可以看到,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合作交流的意識有所增強;二是教學方式上教師正努力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開始注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三是優化了教學手段,從課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師的課件設計巧妙、形象生動,充分展示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豐富了課的內容,真正體現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二)問題及成因

  1.問題

  儘管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從整體看,我區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一:專業素養不強。我區小學數學教師雖然都達到了學歷要求,但絕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是非數學專業的專、本科學歷,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蘊和數學素養。從教師專業水平考試的試卷反映出:一是一些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上的一些基礎知識都未完全掌握。如,涉及“三角形的分類”、“梯形的面積計算”、“運算定律”等一些基礎題都不會解答,不及格的佔17.3%。二是部分教師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如“一個正方體它的高增加5釐米變為長方體後,表面積增加240平方釐米。若把這個正方體削成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大約是多少立方厘米?”該題錯誤率達到86.3%;三是部分教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專業水平考試其中“解決問題”共5個題,抽樣分析的200份試卷,失分率佔64.7%。教師數學素養方面反映出的問題,從調查的課例中也可以看出,好課和較好的課不到20%,就是一些展示課,儘管課堂上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參與,也注意課堂氣氛的營造以顯示學生思維的活躍。但是聽完之後,總感覺缺少一種讓人回味的東西,缺少一種厚重感,究其問題原因,主要是教師本身的功底不夠紮實和缺少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

  問題二:教師對課標和教材的理解不深透。數學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缺少深入的學習研究,把握不準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及特點,不能很好理解教材,處理教材。一是教學目標定位不準,不能準確反映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的預期效果,對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不能很好整合,忽視育人功能;二是片面理解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無論什麼數學問題都一味地讓學生去探究發現;三是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教學時什麼問題都要創設生活情景,都讓學生以生活經驗為起點學習數學,片面認為只有生活中的數學或者經過“生活化”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數學,把聯絡生活與數學本質對立起來,數學課沒有數學味。

  問題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強。一是課堂教學內容密度不夠,很多人把一節課的內容上了二節課,再有課堂練習題量也不夠,本該在課堂上完成的一些練習題,很多安排在課外去完成;二是一些教師教學中缺乏充分、有效啟動學生思維活動的方法和措施。課堂上教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一些教師教學中遇到疑難問題,只是透過和個別優生的交流來解決,忽視了多數學生的思考;一些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能靈活處理,不能很好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而是一味按照教學的預設進行教學;三是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教師平常教學時,基本上都只是粉筆、黑板、課本,較少使用教具、學具,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多數時間是在研究課、展示課露一下臉。

  2.成因

  (一)小學教師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很多年輕教師對教師職業感到不滿意。從問卷調查反映出,有24.59%的教師對教師職業感到不太滿意,有13.11%的教師是感到很不滿意。因此一些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缺乏熱情,不思進取。

  (二)管理部門缺乏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援。一是主管部門缺少專門用於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學習的經費,學校經費又困難,無力支付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的經費開支,尤其是農村小學的教師基本上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從調查問卷反映出,有26.23%的小學數學教師近五年沒有參加過任何外出培訓學習;學校訂閱的供教師專業學習的教育雜誌也很少,一般都只有一至二種;二是學校缺少對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學習的規劃和相關的激勵、評價制度。

  (三)教師培訓工作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一是教育學院及教師進修學校重學歷培訓,而對“教師專業發展取向”的校本培訓內容重視不夠,或者重視理論培訓,忽視實踐研究;二是校本教研的方式、制度還沒有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一些學校還完全停留在集體備課、上課、評課,缺少圍繞課改開展的專題研究及教師培訓,再有教研活動同伴互助、集體研究不夠,學校未能很好搭建起教師之間、教師與校長之間進行資訊交流、經驗分享的平臺。

  (四)當前學校對教師工作評價主要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一些教師感到教學工作壓力大,再有農村教師很多家住在城區,每天兩頭跑,無暇顧及學習。從調查問卷反映出,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和規劃佔72.3%;教師平均每天用於學習專業書籍的時間:不到半小時的佔26.2%,半小時—1小時的佔32.79%,1小時以上佔11.8%,幾乎沒有時間的佔29.5%。

  (五)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地區和學校在評先選優、評職晉級中,不嚴格執行政策,按照德、能、勤、績去考核評價教師,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策略和措施

  1.貫徹落實《教師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當前教師工資待遇普遍較低的實際問題,真正讓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讓教師熱愛教育工作,積極投身教育事業,用更大的熱情去投入工作和學習。

  2.教育管理部門要抓緊抓好教師的培養與管理。各級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給予更多的政策和經費支援。一是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在職教師培訓,讓教師的知識能得到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二是建立和完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評價制度,鼓勵教師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專業水平;三是進一步培養和打造一批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發揮他們在學科領域的專業引領作用;四是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管理工作,促使他們儘快成長與發展。

  3.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我們認為,教師的專業態度應居重量級的地位,因為,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透過培訓、研討來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在外在壓力下可以完成的培訓,而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對專業的熱愛,沒有對成為成熟教育工作者的嚮往和追求,那他的專業成長將永遠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進步和成長肯定是緩慢的。一名教師只有擁有了這種嚮往,這種熱情,她才會去愛。有了這種對教育、對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她定會主動地工作,並從各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善自己教師素質的後兩項“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提升教師的職業境界、控制教師的工作壓力、建立學校與教師間的信任關係是引導教師發展適度積極的專業態度的基本策略。

  4.加強校本教研,培養教師的研究習慣和能力。校本教研是學習、工作和研究三位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為,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教師發展為宗旨,以課程改革實施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研究為主體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教師的自我反思、集體的同伴互助、專家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力量。學校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校本教研計劃、教師培訓制度,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研究氛圍,保證校本教研切實有效進行,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

  5.充分發揮教研機構的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教研工作對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科所要加強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要以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進為重點,注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和專業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