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禮儀常識> 講禮儀的例子現代

講禮儀的例子現代

講禮儀的例子現代

  禮儀是歌,一首煥發向上的歌,禮儀是詩,一首沒有結尾的詩;禮儀是泉,一股清澈透亮的泉;下面是關於講禮儀的例子現代的內容,歡迎閱讀!

  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便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是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電話裡的女高音

  某雜技團計劃於下月赴美國演出,該團團長劉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請示,於是他撥通了文化局局長辦公室的電話。

  可是電話響了足足有半分多鐘時間,不見有人接聽。劉明正納悶著,突然電話那端傳來一個不耐煩的女高音:“什麼事啊?”劉明一愣,以為自己撥錯了電話:“請問是文化局嗎?”“廢話,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兒打的電話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團的,請問王局長在嗎?”“你是誰啊?”對方沒好氣地盤問。劉明心裡直犯嘀咕:“我叫劉明,是雜技團的團長。”

  “劉明?你跟我們局長什麼關係?”

  “關係?”劉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跟王局長沒有私人關係,我只想請示一下我們團出國演出的事。”“出國演出?王局長不在,你改天再來電話吧。”沒等劉明再說什麼,對方就“啪”地結束通話了電話。

  劉明感覺像是被人戲弄了一番,拿著電話半天沒回過神來。

  總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是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教授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與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參觀

  南方某市五年前與國外的一座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值五週年之際,該市被邀請前去參觀。為了此次出國參觀能順利進行,該市指派一位副市長專門負責組織這項參觀活動。

  這位副市長很有經驗。他首先提出參觀人員名單,並對全體參觀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參觀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對全體參觀者進行了分工,把領隊、接洽、翻譯、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實到個人,同時也把提問、記錄、錄音、拍照等任務分配到人。

  最後,他還請禮儀專家給全體團員講授出國參觀的禮儀規範,對團員的著裝、交際應酬等方面做了具體的規定。

  該團出國參觀結束之後,外國朋友對團員在參觀時的表現十分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