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禮儀教育知識
孩子從小培養非常重要,幼兒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幼兒禮儀教育知識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幼兒禮儀教育知識
幼兒禮儀教育的好處
1.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裡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開啟局面,發展事業。
2.有利於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
安靜、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如果每個孩子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當他想介入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禮貌的徵求別人意見,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那麼,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的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麼,當孩子專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
3.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情緒對孩子的身體生長髮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有煩心事時可以和老師或是小朋友傾訴、分享,那麼孩子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的心理狀況會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幼兒禮儀教育特點
要求低,內容淺,措施細,方法活;
生活化、具體化、趣味化、形象化。
幼兒禮儀教育注重生活性,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隨人、隨事、隨時、隨地、隨境地進行隨機教育。
由於受社會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重智不重德,這就使得日常禮儀教育中出現了教育誤區,對孩子品德和個性的形成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出現了一批不講文明、任性、霸道的“小皇帝”。
日常禮儀教育誤區:
有的家長過於溺愛遷就孩子,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與同伴打鬧,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但是有的家長卻不予糾正,對孩子進行不正確的反面教育;
家長不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孩子飯前便後不洗手,玩具亂堆亂放,公共場所亂扔廢物等,家長對此不聞不問。
其實家長的很多不良行為和嗜好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自然接受。
鑑於家庭教育對幼兒的重要影響,提出指導建議。
幾點教育引導法
1、進餐
進餐前、洗淨手、打噴嚏、遮住口、輕輕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飯
活動目標:知道進餐時的禮儀要求,並能按要求去做,培養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
儀要求
家園互動:1、在家進餐時,家長應按相應的禮儀要求引導孩子進餐,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2、家長對孩子應進行隱行教育,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為孩子做好榜樣
3、吃飯時規定孩子前十分鐘要保持安靜,十分鐘以後可以小聲交談
2、進餐(愛惜糧食)
自己吃、不用喂、吃乾淨、不浪費、愛糧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動目標: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家園互動:1、不論在家還是外出就餐,家長應注意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請孩子根據自己的食量盛飯,不浪費
2、家長利用假期外出的機會,帶孩子郊遊,順便介紹農作物的生長知識,並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
3、進餐(不挑食)
小朋友、在成長、若挑食、缺營養、瓜果菜、都品嚐、食五穀、身體棒
活動目標:知道各種食物對我們的好處,激發孩子愛吃各種食物的願望
家園互動: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身的良好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4、分享玩具
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才有趣、懂謙讓、知愛惜、共分享、更知禮
活動目標:1、願意將自己喜愛的玩具與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輪流分享與“先賓後主”的分享規則
3、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禮儀
家園互動:1、家長要有意思地進行言語、表情、動作的鼓勵,強化孩子的愉快體驗,從而激發孩子再次嘗試分享玩具的願望
2、孩子想與他人分享玩具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大方地用語言表達
3、規範自身行為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4、要防止孩子在分享時產生攀比的心理
5、注意解決分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孩子愛惜他人玩具的品質
5、分享食物
小食品、甜又香、尊長輩、您先嚐、你也吃、我也嘗、好朋友、共分享
活動目標:1、願意將自己喜歡的食物與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平等分享的規則
3、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行為和習慣
家園互動:1、舉辦“家庭分享會”,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2、每次分享食物時,家長都要對孩子的分享行為進行激發孩子再次嘗試分享食物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