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華】大班科學教案4篇

大班科學教案

【精華】大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題目

  哪種布擦瓷磚最乾淨?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透過親自動手實踐,感知不同質地布料對汙漬的吸附力的不同,找出吸附力最好的布。培養幼兒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竅門,激發幼兒的興趣及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適用物件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每組一個小托盤,盤內有棉布、綢緞、毛毯頭各一塊,清水一盆,帶有汙漬、油漬的瓷磚場地,四張桌子,八個盤子,每人一張記錄卡、一支水彩筆;課前家長與孩子瞭解洗滌劑的危害性,並在家裡找一找有哪些廢舊布料。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引入:炊事員阿姨工作辛苦,請小朋友幫助炊事員阿姨擦瓷磚。

  摸一摸,說一說,每塊小布頭有什麼感覺?

  (1)毛毯頭毛茸茸的,很軟。

  (2)綢緞滑溜溜的。

  (3)棉布很軟很細。

  探究的問題:哪塊布擦瓷磚最乾淨?

  幼兒討論。

  (1)綢緞擦得乾淨,因為它光滑、乾淨。

  (2)毛毯頭擦得乾淨,因為它有毛吸水分。

  (3)棉布擦得乾淨,因為我看我媽媽就用它擦。

  試一試:找出擦瓷磚最乾淨的一塊布。用各種小布頭擦帶有汙漬的瓷磚。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毛毯頭擦得最乾淨,因為它的毛長,能把水和髒東西吸起來,而且還能吸油。

  (2)綢緞擦得不乾淨。

  (3)開始時我用這塊綢緞擦瓷磚不乾淨,我又用棉布擦,也不太乾淨,最後用毛毯頭擦乾淨了。

  應用。

  今天小朋友們不僅做了好事,而且還發現了一個秘密:毛毯頭擦瓷磚最乾淨。我們把這些小布頭拿到家裡,幫爸爸媽媽擦一擦家裡的物品,看一看擦什麼更有效。

  六、注意事項

  1.不用任何洗滌劑情況下嘗試用各種布擦瓷磚。

  2.給幼兒提供的廢舊布要乾淨衛生。

  3.幼兒進入夥房地面不要有水,提供的水不超過30℃,鍋要冷卻才可進人。

  4.提示幼兒分別用每一塊布去嘗試,邊嘗試邊做記錄。

  5.操作前讓幼兒理解什麼是“比較乾淨”,什麼是“最乾淨”。

  6.為幼兒準備另一處帶有汙漬的瓷磚場地,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七、拓展性方案線索

  利用不同的布料擦不同質地的物品,結果會不同。

  1.用這幾塊布(棉布、綢緞、毛毯頭)擦地板,哪塊布擦得最乾淨?

  2.用這幾塊布擦洗手間的坐便,哪塊布擦得最乾淨?

  八、背景資料

  用毛毯頭擦拭物品很乾淨,為什麼呢?原來毛毯除了具備以上特點外,它還是絕緣體,並且纖維絲相對於其他棉布等要粗。在擦拭物品時,與物體相互摩擦,由於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而帶電,產生較大的靜電場,能吸附灰塵等輕小物體。用毛毯頭可以做成椅墊、玩具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並能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徵,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2、知道電腦能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電腦的用途。

  活動難點:能夠合理想象、設計電腦。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電腦一臺。

  2、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自己嘗試操作電腦,感知電腦的各種功能。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電腦,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激發幼兒對電腦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師操作電腦,並讓幼兒感知電腦能看光碟、聽音樂、畫畫等功能。

  二、討論:電腦能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爸爸、媽媽用電腦來做什麼事情?

  分小組討論:我設計的新型電腦。討論結束後請各組推選一名幼兒說一說本組的想法。

  【活動延伸】 美術活動: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電腦畫出來。

  情境延伸:將電腦放置在活動室一角,教幼兒正確操作,讓幼兒操作電腦,玩簡單的益智遊戲。

  家庭延伸:家長可利用休息日帶幼兒去逛電腦城,增加對電腦的感性認知。

  【活動分析】 電腦是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之一,選擇電腦作為主題談話物件,能夠讓幼兒有話可說。活動中,幼兒透過傾聽別人講述和自己參與探討,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全語言講述的環境中,鍛鍊了幼兒的表達性口語能力,符合小班幼兒語言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一目標。

  【活動注意】

  1、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使用電腦的正確操作方法。

  2、鼓勵幼兒合理想象,設計出自己理想中的電腦。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自身的探索來了解電池的特性和用途。

  2、引導幼兒學習正確安裝、使用電池。

  3、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電池、電動物品、圖片若干、有關電池用途的錄象,幼兒操作材料:電池、電珠、電線各若干、小賽車人手一部,正確安裝電池的操作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賽車,引出課題。

  1、幼兒玩賽車,並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為什麼有的賽車沒有動?

  2、出示電池,請幼兒安裝電池。再次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為什麼有些賽車裝上了電池還是不能開動?(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師不作結論,引導幼兒進入操作活動環節。)

  二、探索、操作;討論、交流,瞭解電池特性、用途,並學習安裝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仔細觀察。

  提問:電池的兩頭一樣嗎?(有“ ”“—”級)

  2、幼兒兩人一組,相互合作,共同探索。

  要求:用電珠、電線和電池使電珠亮起來。

  3、記錄操作過程,討論、交流:怎樣使電珠亮起來?

  小結:電池供電,使電珠亮起來。

  4、按正負級標誌正確安裝電池。

  (1)正確安裝,線路通,電池才能供電,使彩燈亮起來,小喇叭響起來,風車轉動起來。

  (2)想一想,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有些賽車裝了電池還是沒動呢?(小結)

  5、讓幼兒給賽車正確安裝電池。

  三、透過擴散思維,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1、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東西用到電池的?它們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觀看錄象,瞭解生活中的電池及其廣泛用途。

  四、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

  1、你想設計出和這些不一樣的電池嗎?

  2、你想把它們用在哪裡?

  3、教育幼兒不玩電池,不隨便亂扔,因為電池裡的物質有毒,會汙染環境。

  五、結束,給各種電動物品裝上電池。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瞭解盒子的用途。

  2.會按照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徵進行分類,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強環保意識,能利用廢舊物進行遊戲活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收集各式各類的盒子。

  2.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分類能力。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盒子,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裡都是什麼?這些盒子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呢?

  (二)基本部分1.引導幼兒自由操作並講述,教師巡迴指導。

  2.教師小結:大家說的非常好!盒子與盒子相比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正立方體,有的是長方體,種類真不少。就連盒蓋也是品種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這麼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塊,很亂。下面請小朋友學習營業員阿姨將各類盒子分分類好嗎?要求按一個共同特徵分類,看哪組小朋友想的辦法多。

  3.幼兒分組分類。

  4.提問:你們一組按什麼來分的?你還會怎麼分?

  (三)結束部分1.師:盒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處處要用到盒子。可是有的盒子用完就扔掉了,很可惜。我們好好想想怎樣來很好的利用它們,使它們變廢為寶呢?

  2.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講述。(做裝飾品、玩遊戲等)3.玩運盒子的遊戲。要求雙腳夾緊盒子往前跳,雙手同時也搬運盒子。

  四、延伸活動

  在美工區利用盒子做裝飾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並且對各種盒子又多了一些認識,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開啟方法,大多數幼兒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點對盒子進行分類,個別幼兒對分類分辨得還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多練習對物品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