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四篇

中班科學教案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裡,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杯口朝下時,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時,杯子幾乎不往沙子裡陷。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溼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經常是在重複著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幹沙和溼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透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易造型的特性,瞭解沙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

  加水後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透過觸控、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膠杯中,透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透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溼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溼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於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三、製作"沙雕"。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就是要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沙”是一種傳統的、經濟的,而且幼兒又十分喜歡的活動材料。本活動著力於充分挖掘和利用“沙”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在這裡我們想說:“傳統的”、“便宜的”不一定就不好——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和利用,它們照樣很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本活動設計注意對“沙”這一教育資源的教育功能和發展功能的充分挖掘,注意在教育活動開展的“家園結合”,注意幼兒與“沙”的互動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的學習也更加有效。

  整個活動過程,我都是讓幼兒自己玩沙子,透過幼兒動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透過觸控、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尋找寶藏——透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膠杯中,透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活動中,我儘量做個“引導者”,引導幼兒注意和觀察,每一活動所呈現的現象,啟發他們討論這種種現象的原因,引導幼他們根據這些現象去討論、去思考,從而得出結論。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又可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使知識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兒的腦中。

  透過活動我發現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是很強的,他們通過了觸控、抓、捏、扒、篩、吹了解到沙:很軟、很細、一粒一粒的、不溶於水。這樣的活動,孩子開心,老師輕鬆。

  不足:

  有些結論我說得過於急,沒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如果我能更放手讓孩子們玩,教育效果會更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大米的生長、加工過程。

  2、知道糧食來的不容易,懂得珍惜糧食。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大米的成長過程,知道珍惜糧食。

  難點:對大米成長順序的排序。

  活動準備

  裝有米的不透明塑膠瓶、PPT、植收水稻影片、水稻、圖片、歌曲《小小一粒米》

  活動過程

  一、匯入:教師出示不透明的塑膠瓶,並搖晃。

  教師:小朋友你們聽,老師手裡的瓶子有沒有發出聲音?那你們能不能猜一猜瓶子裡裝的是什麼?

  二、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大米是怎麼來的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教師:大米是東北的特產之一,營養豐富,我們東北人都為大米感到驕傲。

  3、教師出示東北大米生長、生產加工成米粒的PPT,並向幼兒講解,當看到秋天成熟的水稻時教師出示提前準備的水稻給幼兒展示。播放植收水稻影片。

  提問:我們能吃到大米是誰的功勞?

  4、遊戲:排排序。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裡有六張圖片,它們是大米的成長順序圖,可是老師不小心把它們弄亂了,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把它正確的順序排出來。(教師對參與活動的幼兒進行鼓勵)

  三、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問。

  教師: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

  教師:大米是農民叔叔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飯粒掉到了地上,要愛惜糧食。

  2、律動《小小一粒米》

  3、結束活動,帶幼兒離場。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有趣的噴泉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製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係。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膠袋、牙籤、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影片。《high歌》音訊。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麼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麼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裡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 探索用多種材料製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麼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製作噴泉。

  3、分享交流製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膠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裡,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裡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 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係。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麼?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對於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現噴泉向上噴才能發現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小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