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件

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件

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髮現詞語形式和意思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9個生字,自主發現漢字的反義關係;搭配詞語,積累詞語、古詩詞,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2.瞭解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物產以及家鄉近的來有哪些變化,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3.透過展示臺提高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1.2

  課前準備

  1.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愛我中華》;

  2.蒐集有關家鄉的資料(包括文字、繪畫、照片等);

  3.蒐集部分民族圖片以及少數民族服飾、生活習慣的資料;

  4.中國地圖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歡迎同學們來“語文園地”小小觀察臺,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暢談自己的發現。如:照相要用照相機、灑水要用灑水車等。

  3.拓展延伸,加強積累

  游泳火車洗衣服裝

  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遊戲激趣:走出“小小觀察臺”,我們又來到“字詞遊戲宮”。

  ①小組合作學習,藉助拼音,讀讀不認識的字,仔細觀察每組裡兩個字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運用自己發現的規律,交流識字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窗、惡、善、內”等讀音。)

  ③採取多種遊戲方式,說反義詞(男女生或同桌對讀)。

  ④去掉兩個詞之間的'破折號,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髮現規律後,再兩字連詞語,熟記反義詞語,並適當運用。

  ⑤啟發學生用不同方法識記9個字。

  2.我會填

  我們積累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你會給它們找個朋友嗎?

  ①回憶所學課文,小組內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詞語。

  ②全班交流,啟發學生說說可以填什麼詞語,鼓勵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③選擇自己喜歡的短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3.我會讀

  我們再到“古詩詞王國”去欣賞古詩,看誰讀得好,記得快。

  ①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詩歌。

  ②練習給詩配畫,你覺得該畫什麼。

  ③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讀或表演讀,要讀出感情。

  ④欣賞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第二課時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是哪裡呀?對,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城市,你們對它瞭解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誇誇我們的家鄉吧。

  板書:誇家鄉

  二、彙報展示討論交流

  1.展示並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有關家鄉資料。

  ①小組內互相交流,並說出資料的獲取過程。

  ②把內容貼近的歸為一個組,互相交流補充。

  如:名勝組:海棠山、大清溝、查海遺址、烏蘭木圖山、巨龍湖等。

  特產組:瑪瑙製品、麥飯石、三溝老窯酒、梅雪啤酒等。

  美食組:蒙族餡餅、全羊湯、清溝魚宴、蕎麵系列等。

  經濟轉型組:科技園區等介紹。

  2.充分對話,誇誇家鄉。

  ①小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向全班介紹自己瞭解的家鄉,其他組可向介紹者提問或作補充說明(強調說話聲音洪亮,態度大方,有禮貌)

  ②學做小記者採訪。如:你的家鄉在哪裡?有什麼值得誇一誇的地方?你希望未來的家鄉是怎樣的?

  3.寫一寫

  ①把自己介紹的內容和口語交際中聽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誇誇家鄉的話寫下來,也可以給自己畫的畫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話,還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寫話。

  ②寫好後讀一讀,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第三課時

  展示臺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進行詞語接龍練習,看哪組接的長。

  2.教師再選擇兩個詞語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做詞語接龍游戲。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鄉變化的照片及自己畫的畫,辦一期誇家鄉的專欄。

  4.展示交流在《葡萄溝》一課後佈置同學們準備的其他資料或學習成果。

   其他

  1.演示部分民族圖片或錄影,創設情境:你知道畫面上的人是哪個民族的嗎?你是怎麼什麼知道的?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習慣,並說出是怎樣瞭解到的。

  3.出示中國地圖,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從地圖上找到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5.同桌互相說一說你還知道哪個省在什麼地方。

  6.欣賞《愛我中華》歌曲,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