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1
活動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瞭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影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為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影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影二,觀察塑膠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膠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汙染環境,造成白色汙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影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學習詞:可回收垃圾)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誌。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詢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透過看錄影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瞭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影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麼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影。直觀形象的錄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注,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透過這一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影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二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給垃圾分類。
3.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來的礦泉水瓶、可樂罐、塑膠袋、廢舊電池、果皮、廢紙、樹葉等廢棄實物或照片。
2.做紙漿的工具、三個垃圾桶、白色卡紙和水彩筆。
3.有關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1.教師:“什麼是垃圾嗎?環衛工人為什麼每天都要清掃垃圾呢?”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①教師:“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我們應該怎麼辦?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處理垃圾?”
②教師:“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師:“我們可以怎樣給垃圾分類呢?”
教師:“像塑膠製品、玻璃、金屬、紙製品這樣還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敗的菜葉這樣沒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有機垃圾。
(1)教師:“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
(2)學習詞彙:有機垃圾。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3)看影像資料(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3.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資料(二):觀察塑膠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膠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汙染環境,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以保護環境。
(2)教師:“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資料(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廢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教師:“廢電池是有毒垃圾,亂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長莊稼或汙染水源,我們要把它進行單獨回收,專門處理。
(4)經驗擴充套件:“還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觀察“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1)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紙可以做成紙漿再造出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可回收垃,圾’,學習詞彙:‘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類。
1.看影像資料(四):垃圾分類、回收的錄影片段。
提問:“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的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記。
(1)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2)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3)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4)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引導幼兒將垃圾分類。
(1)教師:“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遊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3)出示貼有標誌的三隻垃圾分類裝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4)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四、學習製作垃圾標記及分類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製作標記來區分垃圾桶。
教師:“老師這兒的垃圾桶都一樣怎麼辦呢?我們該做什麼樣的標記呢?”
(2)幼兒分組進行設計垃圾桶標記,在白紙卡片上畫標記。
(3)展示各組幼兒設計的標記,請幼兒介紹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標記。
(4)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垃圾桶,請幼兒貼上標記。
(5)師幼共同欣賞彼此設計的標記並說出其含義。
(6)欣賞兒歌:
小朋友講衛生廢棄物不亂扔
歸好類可再生節資源保環境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向父母宣傳垃圾分的意義,做個“環保小衛士”。
三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2、體驗製作垃圾標誌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次課的重點是要求孩子瞭解垃圾、垃圾的'種類並學習分類。
本次課的難點是要求孩子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活動準備
隨身碟《環保小尖兵》8-9頁、電子互動白板、A4紙、畫筆、透明膠帶、剪刀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談話匯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出示垃圾袋內準備好的垃圾)
師: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現在我們要用這些垃圾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小朋友想想這些垃圾可以怎麼玩?
師:那我們一起來玩玩吧。(開啟隨身碟《環保小尖兵》8-9頁之遊戲----垃圾分類)
二、基本環節
1、幼兒討論垃圾分類的作用。
(1)提問: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請小朋友分組討論)
師:既然垃圾分類這麼重要,那我們在丟垃圾時就要將同類的垃圾丟在一起,那該怎樣區分呢?(引導幼兒按垃圾特徵進行分類:瓶瓶罐罐、紙類、廚餘、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啟發幼兒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師:(出示一個垃圾)這個垃圾應該放在哪個垃圾桶呢?怎樣區分垃圾桶呢!我們一起來給垃圾桶做一個標誌。
3、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師: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已的愛好對標識做設計,分組進行討論。製作成功後請各組將自己的標識分貼到幼兒園每個班級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結束環節
師:寶貝們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學到了垃類的相關知識,還做了一件光榮的事——幫助幼兒園的其他班級製作了垃圾分類的標誌,比如:XX的標誌是收集紙類的,DD的標誌是收集瓶罐的。這樣大家將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塊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參與到環保的活動中,我們的環境才會更美好。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和家長分享垃圾分類的心德,並和家長一起在家執行垃圾分類。
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2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給垃圾分類。
3、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分類投放垃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效能。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2、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影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實錄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為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影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影二,觀察塑膠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膠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汙染環境,造成白色汙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影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學習詞:可回收垃圾)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影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幼兒園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4、學習製作垃圾標記及分類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製作標記來區分垃圾桶。
教師:“老師的垃圾桶都一樣怎麼辦呢?我們該做什麼樣的標記呢?”
(2)幼兒分組進行設計垃圾桶標記,在白紙卡片上畫標記。
(3)展示各組幼兒設計的標記,請幼兒介紹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標記。
(4)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垃圾桶,請幼兒貼上標記。
(5)教師和幼兒共同觀察彼此的標記並說說其含義。
5、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詢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3
活動目標:
1、瞭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影片、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瞭解垃圾是哪裡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影片,瞭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遊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遊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麼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垃圾分類4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製作一張家裡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蒐集並瞭解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裡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
每天我們的家裡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膠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餘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麼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麼處理的?(放到垃圾箱裡;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2、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師: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①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顏色、標誌)(找兩三個孩子說)這是什麼標誌?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
②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誌,這是不可回收標誌。回收以後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①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膠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劃圈的,再說不劃圈的)
②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③個幼回答。
小結:
哦,原來廢紙類、塑膠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才分的特別好,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為什麼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