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1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2、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發現聲音的不同。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有趣的聲音》。

  2、圖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個,小盆每組一個,黃豆若干。

  配套課件:小班科學課件《有趣的聲音》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辨別生活中的聲音(PPT)。

  1、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小耳朵最靈敏,你聽!(PPT播放寶寶笑聲)這是什麼聲音呀?你知道是誰的笑聲嗎?你們猜對了,這是小寶寶夜裡睡覺做夢發出來的笑聲。

  2、可是天亮了,媽媽要請一個小動物叫醒寶寶,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的?(PPT播放公雞叫聲音,幼兒:大公雞!)大公雞怎麼叫的?(喔喔喔喔)那除了大公雞會叫,還有什麼動物也會叫呢?會叫的小動物有很多很多,不過這次媽媽只請了大公雞來叫醒小寶寶。

  3、寶寶被叫醒了,你們聽聽,現在小寶寶在幹什麼?(PPT播放洗手聲音)洗手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啊?(嘩啦啦)

  4、洗漱完,吃完早飯,寶寶準備坐上爸爸的大汽車去上幼兒園啦!汽車在馬路上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PPT播放汽車的聲音)馬路上除了汽車發出聲音聲音之外,還有什麼車也能發出聲音?(PPT摩托車,腳踏車)馬路上的聲音有很多很多,我們下次再去慢慢聽。

  二、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實物操作)

  1、到了幼兒園裡,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啦,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聽聽這個瓶子有聲音嗎?(沒有),那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子發出聲音呢?(幼兒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東西到瓶子裡等。)

  師小結:瓶子碰到某個地方就能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師:我們在瓶子裡裝點豆子,瓶子能發出聲音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提醒幼兒蓋緊瓶蓋)

  3、幼兒集體裝黃豆

  4、表演大鼓和小鼓

  師: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有都有聲音了嗎?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瓶子來學學這兩樣東西,看看,這是什麼?(大鼓和小鼓)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就來學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大鼓--我是一隻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隻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師:大鼓的聲音很大,它是怎麼發出來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氣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氣小)

  小結:原來,大鼓要用大一點的力氣,小鼓要用小一點的力氣。

  5、探究大小鼓的聲音與裝豆多少有關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裡有兩個瓶子寶寶,一個瓶子裡面裝了很少的豆子,我們來聽聽看像大鼓的聲音還是小鼓的聲音。另外一個裡面裝了很多的豆子,我們也來聽聽看。

  小結:原來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滿,力氣大一些就是大鼓的聲音了。

  三、結束部分:

  師:剛才我們聽了各種聲音,我們也自己動手讓瓶子寶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原來我們的'小耳朵能聽到這麼多好聽的聲音,但是有小朋友不愛惜自己的小耳朵,讓自己的耳朵很受傷。以後小朋友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耳朵,也不要大聲的喊叫,這樣我們的小耳朵就可以聽到各種好聽有趣的聲音了。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2

  活動背景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對於剛進入大家庭的孩子們來說傾聽聲音是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而且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聲音充滿著好奇,想去探索,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傾聽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辨別各種東西發出的不同聲音。

  3.透過探索和操作,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人手一份,分別裝上沙子、豆子和玻璃球。

  2.打擊樂器若干。

  3.活動室四處分別佈置成各種小動物的家。

  4.會發聲音的玩具及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啟動會發聲音的玩具。

  師:哎呀,活動室裡有聲音,聽,是什麼聲音?

  幼兒:是小狗的聲音,“汪汪汪”。

  師:哈哈,原來是一隻玩具狗在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為了獎勵小朋友,今天我帶小朋友去小動物家裡去做客好不好?

  幼兒:好。

  師:在做客的時候小朋友要怎麼做呢?

  幼兒:要懂禮貌。

  (二)傾聽並辯解沙子在酸奶瓶子裡的聲音。

  師:這是誰的家?

  幼兒:這是小兔的家。

  幼兒:小兔你好!

  師:小兔家有什麼啊?

  幼兒:酸奶。

  師:裡面裝的是不是酸奶啊,小朋友先不要開啟,自己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的小朋友先告訴我,看看誰最能幹。

  幼兒操作。

  幼兒:老師我聽見有沙沙的聲音,是小石頭嗎?

  幼兒:不對,是沙子的聲音。

  師:對,小朋友真聰明這麼快就猜出來了。

  (三)聽辨豆子在易拉罐裡的聲音。

  教師帶幼兒來到了小花貓的家。

  幼兒:小貓家到了。

  幼兒:小貓你好。

  師:小貓家裡有什麼?

  幼兒:易拉罐。

  師:現在也請小朋友去搖一搖,聽一聽,然後告訴大家。

  幼兒回答

  幼兒:是豆子。

  師:小朋友的小耳朵真靈,老師喜歡你們。

  (四)聽辨玻璃球在飲料瓶裡的聲音。

  師: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禮物,讓我們搖一搖,聽一聽,是什麼呢?

  師: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啊?

  幼兒:是石頭吧。

  幼兒:是豆子吧。

  幼兒:是小球吧,聲音很響。

  師:真棒,裡面是玻璃球發出的聲音。

  (五)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把瓶子裡的東西都辨別出來了,現在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教師在背後分別敲打小玲和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後出示實物和小朋友一起拍節奏。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那麼多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吧!

  (六)嘗試用各種瓶子為樂曲伴奏。

  師:剛才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剛才我們聽聲音的瓶子也可以當樂器,現在老師就用瓶子為樂曲伴奏一次。

  教師伴奏完成。

  師:好聽嗎?

  幼兒:好聽。

  師:那麼現在小朋友們也拿起瓶子一起為樂曲伴奏一次吧。

  伴奏後,幼兒邊玩瓶子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本節教學活動我從“魔術聲音激趣匯入→說說生活中的聲音→欣賞並辨別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嘗試自主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遊戲活動“尋找聲音朋友”→體驗探究的成功和快樂”,整個環節層層深入,注重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熟悉的聲音入手,再去發現聲音、感知聲音,而後啟發幼兒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瞭解物體振動就會產生聲音,每個環節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遊戲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奇妙的聲音,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學習品質。

  小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透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透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的聲音,發展幼兒的聽覺能力。

  2.獲得探索的快樂,感受打擊節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裝有大米、黃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個。

  2.磁力板、桌子三張,椅子分三組擺好。

  3.音樂《小動物的聲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樂,標記牌3個。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搖一搖

  1.以談話的形式激發興趣匯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和罐子寶寶一起玩好嗎?”

  2.教師出示一隻空罐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裝進幾個核桃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3.讓幼兒找一個裡面有東西的罐子寶寶,自己搖一搖,聽一聽。

  二、聽一聽,猜一猜

  1.幼兒探索罐子發出的不同聲音,為自己找朋友。

  師:“罐子寶寶有聲音了,聽聽裡面東西一樣嗎?”

  2.幼兒相互聽取罐子的聲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師搖有東西的罐子,讓幼兒猜出老師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兒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聽一聽,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裡三樣東西的標記牌,聽一聽對應找出罐子裡的三樣東西:米寶寶、黃豆寶寶、核桃寶寶。

  2.幼兒取回自己的罐子寶寶和老師玩遊戲。

  (1)師:“孩子們,拿好自己的罐子寶寶和老師玩警察叔叔紅綠燈的遊戲。”

  告訴孩子們遊戲的規則:警察叔叔是這樣的,出示紅燈時大家不能出聲,警察叔叔翻過標牌,是哪個罐子寶寶誰就出聲搖一搖。

  (2)警察叔叔的指揮加快,孩子們隨著加快反應搖動罐子寶寶。

  3.老師清唱音樂伴奏,幼兒搖動罐子作出相應的節奏。

  4.老師的伴奏不斷加快,幼兒伴隨著老師做出加快的搖動動作。

  四、用響罐為音樂伴奏結束活動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樂,幼兒隨著老師的指揮打出相應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