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碘灑與澱粉所產生的變化,並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含澱粉的食物。

  2.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實踐來尋找答案,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課件2.碘灑、土豆、青菜、鏝頭、蘋果、筆、記錄紙人手一份3.寫字板、紅旗若干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瞭解澱粉的作用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彬彬長得怎麼樣?為什麼?

  2.教師簡單介紹澱粉的作用。

  〈二〉幼兒猜測1.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一一指認記錄紙中的食物。

  2.請幼兒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3.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猜測在記錄紙中進行記錄。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測。

  〈三〉實驗驗證1.出示碘灑教師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這是“魔水”。

  2.引尋幼兒記錄“魔水”的顏色。(荼褐色).

  3.介紹“魔水”遇到澱粉時會變成深藍柴色。

  4.幼兒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交流討論1.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2.根據幼兒的`介紹,教師一一驗證。

  〈五〉遊戲:找一找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猜測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2.點選課件:一一驗證3.賽一賽: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澱粉食物多?

  A介紹比賽規則;根據課件和食物,各組討論並將猜測的結果寫在寫字板上,哪組猜對的多,就在哪組上插上一面紅旗。遊戲共進行四次,哪組旗幟多,哪組就贏。

  B幼兒比賽延伸:當碘灑遇到澱粉時,有時變色深,變色淺,為什麼?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碘灑與澱粉所產生的變化,並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含澱粉的食物。

  2.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實踐來尋找答案,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碘灑、土豆、青菜、鏝頭、蘋果、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3.寫字板、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瞭解澱粉的作用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彬彬長得怎麼樣?為什麼?

  2.教師簡單介紹澱粉的作用。

  二、幼兒猜測

  1.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一一指認記錄紙中的食物。

  2.請幼兒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3.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猜測在記錄紙中進行記錄。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測。

  三、實驗驗證

  1.出示碘灑教師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這是“魔水”。

  2.引尋幼兒記錄“魔水”的顏色。(荼褐色)。

  3.介紹“魔水”遇到澱粉時會變成深藍柴色。

  4.幼兒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2.根據幼兒的介紹,教師一一驗證。

  五、遊戲:找一找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猜測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2.點選課件:一一驗證

  3.賽一賽: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澱粉食物多?

  (1)介紹比賽規則;根據課件和食物,各組討論並將猜測的結果寫在寫字板上,哪組猜對的多,就在哪組上插上一面紅旗。遊戲共進行四次,哪組旗幟多,哪組就贏。

  (2)幼兒比賽延伸:當碘灑遇到澱粉時,有時變色深,有時變色淺,為什麼?

大班科學神奇的魔水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澱粉遇碘會變藍。

  3、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後的結果。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澱粉遇碘會變藍。

  活動難點: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後的結果。

  活動準備

  碘酒、麵粉、馬鈴薯、黃瓜、胡蘿蔔、西紅柿、藕、水、熊博士頭飾、黑貓警長背景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播放《黑貓警長》的音樂,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我們剛聽了一首歌曲叫什麼名字?這個動畫片裡誰最厲

  害?它是幹什麼的?

  2、出示黑貓警長的頭飾,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黑貓警長,壞老鼠一隻耳帶領一群壞蛋,

  森林裡搞破壞,壞老鼠一隻耳偷了小猴子家裡的東西,我們一起幫助小猴子抓住這個壞蛋,你們願意嗎?

  二、進行部分:

  1、教師接聽黑貓警長打來的電話,剛才黑貓警長給我打了個電話,

  它派它的手下警員給我送來了一瓶神奇的魔水,用這個魔水來破案。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吧!

  2、教師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提問:

  ①老師用這個魔水找到了壞老鼠一隻耳,你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變化?

  ②引導幼兒觀察魔水的顏色,魔水是黃顏色的,為什麼又變成了藍色呢?

  2、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兩張白紙,幼兒做實驗,將魔水滴到白紙上,觀察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一張紙滴上魔水還是黃色的,為什麼另外一張紙滴上魔水會變成藍色呢?

  3、做一做:自己做澱粉。

  請幼兒將盤子裡的麵粉放在清水中,一直等盆中澱粉水沉澱一會後,看到清水變成白色,還有白色的東西沉在盆的底部。

  4、試一試:碘酒滴入澱粉水中會變顏色嗎?

  教師:(出示碘酒)這裡有一瓶消毒用的藥水叫碘酒,我們打針時用它來消毒,現在把碘酒滴人揉過麵粉的水中,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碘酒滴人澱粉水中,澱粉水變成藍色了。

  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裡有澱粉?

  5、試一試:幼兒將碘酒滴在各種蔬菜(黃瓜、胡蘿蔔、馬鈴薯、西紅柿、藕片)上,觀察顏色的變化。

  6、說一說:我的發現。引導幼兒將自己做實驗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1)馬鈴薯片、藕片、麵粉水遇到碘酒,變成藍色。

  (2)黃瓜、西紅柿、胡蘿蔔滴上碘酒後沒有變色。

  三、結束部分:

  1、熊博士來我們做客了,它知道黑貓警長是怎麼抓住壞老鼠一隻耳的,你們想知道嗎?

  教師介紹實驗原理:碘酒遇到澱粉會變成藍色,一隻耳偷走了小猴子家裡的麵粉,一隻耳的腳上有面粉,麵粉裡有澱粉,黑貓警長的魔術就是碘酒,點就遇到澱粉會變色,它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抓住壞老鼠一隻耳的。

  2、我們剛才做了小實驗,誰來告訴老師哪些操作材料裡有澱粉。

  四、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到家嘗試用米湯或麵湯做一幅畫,用碘酒塗色看看會發生什麼?

  活動總結

  透過"觀察--探究原因--猜想--驗證--新的發現--記錄--分享與表達",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並在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透過這一活動,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記錄下實驗結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還不錯。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對活動也十分感興趣,教師在活動中給了孩子充分的探索機會,但孩子們在操作中,對實驗結果的記錄不是很詳細,觀察到的現象沒有及時的記錄到記錄紙上。

  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待於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改進:沒有及時為孩子們創設交流討論的條件。"做中學"科學活動強調科學教育和語言教育的關係,要求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用盡可能多的詞語、儘可能準確的語句來表達真實的探究過程。雖然活動持續進行的時間比較長,但交流與討論活動本應該重視起來並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因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有利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但又不可能集中到一個環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