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愛蓮說》課件最新

《愛蓮說》課件最新

《愛蓮說》課件最新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蓮說》課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歡迎分享!

  一、教學預設目標

  1.切準難讀語句,讀通課文,讀出停頓,能背誦關鍵句子;

  2.聯絡課文和學習經驗,認識作者透過選擇特定的寫作角度來寫出蓮之君子的象徵意義;

  3.透過對應比較,初步學習對比的寫法,體會謀篇佈局之妙,初步認識“說”的文體特點。

  二、教學預設流程

  (一)複習引入“說” 5

  課前:

  1.同學們,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課前我們先來交流下,在五年級語文書中我們又學了許多文章,這兩個語段,你還有印象嗎?

  這個語段選自《落花生》,這一則選自《白楊》。

  2.請大家再想一想,《落花生》和《白楊》這兩個語段在寫法上都有什麼共同點?

  3.學生交流。

  4.對,都在借物喻人?同時又表達了兩位父親怎樣的內心與希望呢?

  是的,《落花生》和《白楊》透過一件事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希望和志向,我們把這樣的寫法稱為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

  課始:13

  在古代,就有這麼一類文言文,常常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被稱為“說”。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作者等。

  6.理解題目。這裡,說的意思就是“談一談”,那麼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談一談什麼呢?就是談一談對蓮花的喜愛。

  (二)小小朗讀家——讀好“愛蓮”之句

  好,請大家捧起課文紙,大聲地讀一讀這篇文言文,把課文讀正確。

  1.大家讀得很投入,文言文比較難讀,這幾個句子你能讀正確嗎?

  出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 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讀正確:分別請一位同學來讀,主要聽聽有沒有讀錯。

  3.標出停頓,發現規律,讀出停頓:文言文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出停頓與節奏,請你邊讀邊用短豎標出這兩句需要停頓的地方,完成學習單第1題。

  (投影出示)

  A.發現:我們來看下,這兩位同學很有古文的功底。一般文言文“而”前、“之”後常需要停頓(“而”前、“之”後)。

  B.朗讀:隨機交流,並朗讀。你能讀出這樣的停頓來嗎?讀出了停頓,而且有了節奏感,古文的味道就來了。

  4.延長——讀出語氣:

  (1)我發現他在讀的時候,也字讀的很長,很有古人讀書的味道。這“也”啊,相當於現在的“啊---” ,是文言文中一個常見的語氣詞。

  (2)其他兩個句子也有一些語氣詞,你試著圈一圈。猜一猜“噫”相當我們現在的。

  (3)這些語氣詞啊,如果像剛才那位同學那樣讀得慢一些、延長一些,古文的味道就會出來了。誰來讀讀第三句,讀出語氣來。

  5.豎著讀。剛才我們讀好了文中三句最難讀的句子,在古時候,文言文中的字是從右到左豎排的,而且沒有一個標點。就像這樣,現在,誰又會讀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著讀一讀。

  誰來挑戰一下選擇一句來讀?哇,不簡單,真是小小朗讀家啊,妙哉妙哉!

  6.理清內容。透過剛才反覆地讀,我發現我們501班的同學個個都是文言文的小小朗讀家。那麼,《愛蓮說》短短兩段話,每一段主要在寫什麼呢?(愛蓮、議蓮)。

  (三)小小理解家——理解“對應”18

  就讓我們先來走進愛蓮。周敦頤為何愛蓮呢?請劃出相關的語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1.理解愛蓮語句。

  (1)解疑,再對讀

  A.是啊,蓮是花中君子(板書)。這段話你有哪些字詞難以理解?交流理解。

  B.好,我們來藉助譯文來理解作者具體描寫蓮的句子。我想和同學們來進行對讀。什麼是對讀呢?就是我讀白話文,大家來讀對應的文言文。這對讀啊,可不是簡單地讀出聲音就行了,咱們試試,注意力要集中啊。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挺立著,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慢地玩弄啊。

  (2)學習理解寫作角度

  A.《荷花》寫什麼?

  對於蓮,在平時的語文課裡,我們也學習過,比如三年級時學的葉聖陶老先生的《荷花》。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想想葉老先生寫荷花,主要寫了荷花的什麼?

  出示: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葉和花。

  B.《愛蓮說》寫什麼?

  是的,那古人周敦頤是怎樣來寫荷花的呢?請你輕輕地讀一讀這個句子,用心想一想,把學習單第2題中的方框填寫完整。

  生長環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氣質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進行交流,投影出示。

  C. 為什麼《愛蓮說》這樣寫?

  周敦頤為什麼不寫如大圓盤的葉和美麗的花,而要寫蓮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它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角度來描寫蓮花呢?請思考思考,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一下。

  就是為了突出它是花中君子。

  D.理解君子

  那麼,你覺得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君子?好,請大家根據對“君子”的理解,完成學習單第2題的連線。

  (潔身自好、正直、有名望、有骨氣。)

  E.點明寫法

  蓮的潔身自好的體現在哪裡?引讀——

  正直呢?引讀——

  有名望?引讀——

  有骨氣?引讀——

  是啊,作者以生長環境、體形、香氣、氣質這些角度來描寫蓮正是為了與君子的形象和品行能夠對應起來(板書:對應)

  F.學到這裡,你猜想一下作者周敦頤可能是怎樣一個人?

  E.我們來看一段有關介紹他的文字,誰來讀?

  拓展:周敦頤一生獨愛蓮花,在家中建有“愛蓮堂”、“蓮池”,將蓮作為自己的化身,以寄託潔身自好的志向。他淡泊名利,節儉樸素,又常救濟百姓,道德高尚。文學家黃庭堅讚揚他為“人品甚高,胸懷開闊”。

  周敦頤就是這樣的君子,他寫蓮就是寫自己,寫蓮就是在寫自己的志向啊!這就是託物言志!

  F.朗讀推進

  a.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誰來讀出周敦頤對蓮的鐘愛和他想成為君子的高尚志向!

  b.讓我們一起來讀吧!

  (5)背誦

  古人云:熟讀成誦。我想此時,大家都已經快會背誦這句話了吧。出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 ,濯清漣 ,中通外直, ,香遠益清, ,可遠觀 。

  A.指名試背:誰來藉助提示背一背; B.不提示,誰來背誦; C.會背的,站起來一起背。

  (四)小小語言家——發現“對比” 11

  1.質疑:可是像周敦頤這樣的君子在當時的社會多嗎?何以見得?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是啊,同予者何人?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的這三個句子都是在寫作者愛蓮,可以說這三個句子已經能說明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和他想成為一名君子的志向。

  但是,作者為什麼還要再加上這寫愛菊、愛牡丹的語句呢?

  請你自己輕輕地讀一讀,用心去思考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再同桌之間討論一下。

  2.發現:指出對比,板書“對比”,點明“對比”又是“說”的一個常見的表達方法。

  3.仿寫:拓展。

  是的,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除了菊、牡丹、蓮,你覺得還有哪些花也是可愛的?……

  是的,太多了。

  蘭:生於幽谷,孤芳依舊。 梅:迎雪吐豔,凌寒飄香。

  桂:八月飄香,閤家團聚。 水仙:玉立水中,芬芳清鬱。

  月季:一年四季,花香不斷。 杜鵑:花色鮮豔,熱情奔放。

  ……

  不同的花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含義,不同的花有時又代表著不同的人,菊,隱逸者;牡丹,富貴者;蓮,君子者。

  請你仿照課文的寫法,也來寫一個句子,完成學習單最後一題。

  例句: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但是,周敦頤唯獨愛的是什麼?

  4.朗讀體會:

  (1)兩位同學賽讀;

  (2)請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懷著對周敦頤的這份敬意,男女生賽讀。

  (五)小結——去讀古代經典 1

  古韻悠悠,餘音繞樑。《愛蓮說》以對應、對比來託物言志,讓我們初步認識了文言文中“說”這類文章的特點和寫法。課外大家有興趣可以再去讀讀一些“說”的名篇,比如《師說》、《馬說》、《黃生借書說》等的片段……

  因為像語文中的《落花生》、《白楊》等文章,或許正是汲取了文言文“說”的一些表達技巧,好,下課!

  板書:

  愛蓮說

  宋 周敦頤

  託物 “而”前、“之”後

  對應 對比

  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