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淺談多媒體課件製作

淺談多媒體課件製作

淺談多媒體課件製作

  導語: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 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教師將其應用在教學實踐中,以下是“多媒體課件製作”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計算 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模擬、遊戲、例項、問題求解等生動的教學模式及資訊量大、易操作、互動性強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加強對該技術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對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好的多媒體課件既能更好地輔助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就多媒體課件製作作一些探討。

  一、多媒體課件的型別

  多媒體課件根據劃分的規則的不同,可歸納為不同的型別。

  1.根據課件製作結構,可分為

  (1)直線弄課件:其特點為結構簡單,演示方便,整個課件流程如同一條直線往下執行。目前絕大多數教師上課均用此型別的課件。

  (2)分支型課件:其特點為結構為樹型結構,能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差異程度對課件的流程進行有選擇地控制執行。

  (3)模組化課件:是一種較為完美的課件結構,根據教學目的將教學內容的某一部分製作成一個個課件模組,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模組進行教學。

  (4)積件型課件:是以模組化課件為藍本,將教材中的某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制作成相對獨立的小型課件,然後透過積件系統對這些小課件呼叫,來編制適合自己教學內容的課件。其優勢在於它的系統性、開放性和可重複使用。

  2.根據課件執行的途徑,可分為

  (1)單機版多媒體課件:其特點為只能在一臺電腦上執行,需根據不同的電腦配置進行相應設計。優勢在於執行速度快,要求的技術簡單。

  (2)網路版多媒體課件:其特點為透過網路進行傳輸,在使用者終端上執行。優勢在於資源共享。

  3.根據教師與學生參與方式,可分為

  (1)演示型課件:一般用於課堂教學,常用於解決一些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以演示為主,附加以少量的互動。

  (2)學習型課件:一般用於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透過它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簡稱學件。此類課件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能體現一定的教學過程即講解、解答、作業、檢測、評價和總結等,具有友好的介面、較強的互動性。

  (3)練習型課件:一般用於訓練、鞏固、強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應具備不同等級的測評功能;題庫應可升級;可以給學生適當的解答或提示;應注意製作時增添課件的趣味性和遊戲性。

  (4)模擬型課件:藉助計算機模擬技術,模擬試驗全過程,使學生能快速掌握試驗的方法和技巧,快速獲得試驗結果。

  二、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流程

  1.確定教學形式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並根據上述型別製作不同的多媒體課件,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2.進行教學設計

  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計算機程式,作為一種教學媒體,它能根據學生的互動,控制計算機所呈現的教學資訊。課件的教學設計主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情況進行教學單元的劃分、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資訊的選擇、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形成性練習的設計、學習效果評價等。應注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分析,設計教學活動時重視情境設計,強調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自主學習設計,注重協作學習環境設計,注重基於多媒體的教學策略設計。下面列舉了“以教為中心”和“以學為中心”的兩種教學設計:

  (1)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①確定教學目標(我們期望學生透過學習應達到的結果);

  ②分析教學目標並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教學內容(為達到教學目標所需掌握的知識單元),至於教學順序(對各知識單元進行教學的順序)可以透過教學目標的分析來確定,也可以透過其他方法確定;

  ③分析學習者的特徵(是否具有學習當前內容所需的知識基礎,以及具有哪些認知特點和個性特徵等);

  ④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確定教學的起點(即確定在哪種難度等級和知識基礎上對當前的學習者進行施教);

  ⑤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要求選擇與設計教學媒體;

  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設計教學策略;

  ⑦對教學作形成性評價(以確定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即根據蒐集到的課堂教學資訊,對教學內容或教學策略修改或調整,並對學生做出適當的反饋。

  (2)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①教學目標分析(透過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即意義建構的物件,通常是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

  ②情境創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

  ③資訊資源的設計與提供(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資訊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教師應提供必要的資訊資源,或是當學生在獲取和利用有關資訊資源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

  ④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是整個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關鍵所在);

  ⑤協作學習環境設計(設計協作學習環境的目的是在個人自主學習、自我建構知識意義的基礎上,透過小組或班級討論、協商,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當前學習主題的意義建構);

  ⑥學習效果評價(相當於以教為中心教學設計的“形成性評價”,它包括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和學習者的自我評價);

  ⑦強化練習設計(根據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結果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以糾正原來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建構)。

  3.選擇多媒體課件製作軟體

  現在可以用來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軟體很多,每個軟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

  (1)PowerPoint

  微軟公司出口的幻燈片製作軟體,其製作的 電子 文稿應用廣泛。優點是製作和使用較方便,容易上手,製作的課件可在網上播放,但功能較差,只能出現一些圖片、影片和文字資料,起到資料展示作用,互動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簡單按鈕、區域互動。打包時對檔案中的各種資料不進行壓縮,如果資料較多,檔案就大。

  (2)Authorware

  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體開發工具,具有強大的創作能力、簡便的使用者介面及良好的可擴充套件性,是應用最廣泛的多媒體開發工具。其特點是:Authorware是基於圖示和流線的多媒體創作工具,具有豐富的互動方式及大量的系統變數的函式、跨平臺的體系結構、高效的多媒體整合環境和標準的應用程式介面等。但做動畫比較困難、打包後文件較大,是其不足之處。

  (3)Director

  全稱Macromedia Director Shockwave Studio,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重量級工具。具有直觀易用的使用者介面,並且擁有很強的程式設計能力(本身集成了Lingo語言)。用Director製作多媒體動畫,無論是演示或互動,都顯出其專業的製作能力和高效的多媒體處理技術。其特點:幀動畫和程式設計結合的多媒體制作軟體,用幀可做出漂亮的動畫,用Lingo語言編寫需要的互動,引入的外部多媒體元素非常豐富。但生成的檔案較大,網路傳輸方面不理想,對於初學者而言,製作難度較大,需進行學習。

  (4)FLASH

  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用於在網際網路上動態的、可互動的shockwave。其優點是體積小,可邊下載邊播放,避免使用者得意等待。FLASH可以做動畫還可在網頁中加入聲音,而且其生成的檔案體積很小。特點:

  ①使用向量圖形和流式播放技術。

  ②透過使用關鍵幀和圖符使得所生成的動畫檔案非常小。

  ③將聲音、動畫、聲效、互動方式融合在一起。

  ④強大的動畫編輯功能;透過ACTION和FS command實現互動。

  (5)方正奧思等其他軟體

  這些軟體立足於課件製作,但就功能而言較單一,操作方面各有特色,但一般來說使用較繁瑣。

  4.指令碼編寫

  細化課件內容,確定課件內容的重、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配,確定好各部分間的關係,形成多媒體課件的幾個功能塊,然後進行教學單元具體設計,確定教學單元內容的講解方法,用什麼手段和方式(圖形顯示、文字說明、圖表模型、語言解說、動畫展示)來呈現教學內容;如何進行螢幕設計和輸入輸出方式的設計,確定課件呈現的版面和控制按鈕,即版面規劃。

  指令碼編寫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指令碼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課件的效果,如果指令碼書寫不合理,在製作過程中,再來修改指令碼內容、會對課件製作帶來前功盡棄的影響。因此在編寫指令碼時,一定要做到指令碼卡片編號唯一;內容準確、邏輯嚴謹、層次清晰、善於引導、舉例典型;版面內容規劃和佈局,按鈕、圖示設定要合理,符合使用習慣;色彩使用得當、要有和諧美;內容出現的先後順序要符合教育學認知 規律 ;連結說明清楚,複雜課件要製作導航圖。

  5.收集和處理資料

  根據指令碼內容收集所需的文字、動畫、聲音、影象等素材是製作流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素材準備不充分,會延長軟體製作週期。

  媒體素材的選擇是為表達的學習內容服務的。因此,在選擇使用影象、聲音、動畫、活動影片等媒體時,目的是要表達學習內容、突出學習主題,要克服媒體設計與學習內容設計相脫離的常見毛病,避免“為媒體表現而設計媒體”的現象,努力做到“為內容表現而設計媒體”。在收集多媒體素材時,一定要做到選用得當、構思巧妙、富於創意、動畫要連續性好、模擬實驗現象生動、準確、真實,圖片、錄影資料畫面要清晰、色彩逼真,配音標準、音質好、語言規範、快慢適度,音量適當。

  6.製作課件

  收集好了素材後,就可以利用選定的多媒體制作工具對各種素材進行編輯,按照教學程序、教學結構以及指令碼的設計思路,將課件分成模組進行製作,然後將各模組進行互動、連結,最後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多媒體課件。

  7.課件的除錯

  整合完畢後需要進行細緻的檢測:互動功能是否實現、多媒體效果如何、程式控制如何、是否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等一系列檢測。

  8.課件的釋出

  除錯完成後,進行封裝和打包,並製作成多媒體光碟。整個製作流程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