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四上語文頤和園的課件

四上語文頤和園的課件

四上語文頤和園的課件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介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製作的課程軟體。下面小編收集了四年級上冊語文《頤和園》課件,供大家參考。

  篇一: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頤和園》課件

  【教學目標】

  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按照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2、學難點藉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那裡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瞭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⑴ 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⑵ 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 用拆合法記“殿、眺、閣、聳”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屍體的“屍”;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雕”的字形。“閣”屬於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侷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於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③ 用比較法記憶“栽、雕、賞”的字形:

  (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⑶ 藉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

  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製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豔、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遊人乘坐的船。

  蔥鬱: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六、學法指導

  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課後小結〗

  學生沒有到過北京,對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閣榭,長廊石橋等景物沒有感性認識。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還要求學生回家蒐集頤和園的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美文等。然後把師生共同蒐集的資料製作了課件,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網路環境,並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教學時,讓學生邊遊覽邊談體會與感受,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學生如臨其境,對頤和園的景色優美就有了具體、形象的主觀感受,學生在接近模擬情境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學生利用課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歡的景點,新鮮感也很強,個性化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自主,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感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的課前教學準備,千萬不可忽視與互動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⑴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深刻印象?

  (課文開頭就點明瞭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佔地範圍廣。)

  ⑵ 作者有什麼希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遊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遊覽那裡的美景。)

  二、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⑴ 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

  ⑵ 長廊的特點是什麼?

  ⑶ 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⑴ 學習第一層:

  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杆。

  ⑵ 學習第二層:

  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

  提問:

  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⑶ 學習第三層:

  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提問: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麼?

  (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 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

  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注意:

  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雲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麼?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課後小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我重點設計了“讀景”這個教學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運用了看、聽、讀、比劃、說的教學方法。採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看圖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裡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⑴ 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⑵ 十七孔橋是怎樣的?

  (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並且這麼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⑶ 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麼?

  (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⑴ 教師範讀。教師在範讀時,要透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⑵ 學生模仿練習。

  ⑶ 指名朗讀、齊讀。

  三、默讀課文,體會遊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遊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遊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四、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五、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課後小結〗

  精心設計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複述課文,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特別是所設計的小導遊選拔賽更為全堂課增色不少,競賽的激烈,情境的優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在遊覽的愉悅中輕鬆完成了教學任務,鍛鍊了學生的膽量、競爭意識。也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篇二:四年級上語文頤和園的課件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內容,於讀文中想象頤和園的景色,

  2.運用網路查詢頤和園的有關資料,懂得整理資料並進行交流,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課文的敘述順序與點面描寫結合

  4.熟讀課文,背誦自己認為寫得好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目標2、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掛圖及相關材料)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默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讀畢小組內說說課文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一些景點,用筆在文中標出

  2.說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介紹,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用不同的記號標記

  3.交流:讀完課文,頤和園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說說自己如何記住生字的音形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

  2.理解詞義:宮殿、神清氣爽、聳立、金碧輝煌、硃紅、遠眺

  3.齊讀生字新詞

  四、交流、瞭解頤和園的有關資料

  五、討論學習方向

  1.你最喜歡頤和園的什麼地方?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劃分學習小組

  2.提出各個學習小組的學習目標

  (1)讀通描寫你喜歡的景點的段落,結合資料理解它的內容 ,說說景點特徵

  (2)劃出你喜歡的詞句,和小組成員共同欣賞體會

  (3)和小組成員共同設計本段文字的朗讀,小組內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4)彙報小組學習情況,感情朗讀課文

  六、各小組獨立學習,教師巡視輔導,引導想象感悟

  七、課堂小結,鼓勵繼續自學。

  八、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新詞

  二、彙報學習所得

  1.學習理解描寫長廊一段

  (1)齊讀(或個別代表讀)第二段,小組成員正音

  (2)說說長廊的特徵及體現這一特徵的語句(長、美)

  (3)說說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想象

  (4)感情朗讀本段

  (5)其他小組討論評價

  2.學習理解描寫萬壽山的3、4自然段

  (1)初讀第3、4段,組內正音

  (2)說萬壽山的特徵及相關語句

  (3)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體會。

  “抬頭一看……閃閃發光。”

  “蔥鬱的樹叢……硃紅的宮牆。”

  “正前面,……不留一點兒痕跡。”

  (4)感情朗讀本段。

  (5)其他小組討論評價

  3.學習理解第5段

  三、學習、理解課文首尾相銜、前後呼應的寫法。

  讀讀課文開頭與結尾,說說這樣寫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

  四、課文小結

  1.根據板書簡要複述作者在頤和園的所見所聞

  2.說說學習課文後自己的感受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