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學第一課> 觀2022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5篇)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觀2022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次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節目分四課來講述了四種不同的美: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其中第三課傳遞美讓我感動頗多。

  它講述了最美的司機吳斌的事蹟。5月,吳斌開著大巴在寧杭高速上行駛著。突然,一塊很重的鐵片打中了他,他忍著劇痛在幾十秒內把車安全的停下來。在他為乘客安排好一切後才想到自己。他自己犧牲了,而車上的24人卻沒有受傷。他把自己的美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和吳斌叔叔一樣傳遞美的人。他們為了別人不惜犧牲一切,就算是死亡,也會義無反顧。如汶川地震中捨身救學生的譚千秋老師,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犧牲自己的殷雪梅老師……這些人就像雷鋒叔叔一樣,擁有著一顆時時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心。如果每個人都能傳遞自己的美,世界將會美不勝收。

  美,需要傳遞,更需要創造。鄧麗老師就是最好的榜樣。她不怕山裡條件苦,堅持留在山裡,給山裡的孩子上課。她給山裡的孩子帶去了從來沒接觸過的英語課;她為了讓孩子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孩子們跳舞……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們見到了大山以外的東西,學到了不一樣的知識。她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別開生面的美。

  我們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來發現身邊的美吧!其實,美就在身邊。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2

  今天,一如既往,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在節目上,我們先後見到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親耳聽到了他們自述的實現夢想的奮鬥歷程,令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震撼。這些人中,有功夫明星成龍,有攝影師解海龍,也有世界珠心算比賽冠軍王桐晶……這些人中我最敬佩的,不是別人,而是攝影師解海龍。

  在解海龍的自述裡,他一直都對攝影很感興趣。在改革開放後,他攢了錢,買下了自己的第一臺黑白照相機。從此以後,他便用自己的照相機,捕捉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長此以往,竟然得了不少獎。

  但解海龍說,拍照拍到後來,他有一段時間卻不知道應該再拍什麼好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他才如夢初醒。在之後的歲月裡,解海龍步行了兩萬多公里,往返於一座座大山中,腳步遍及一個個貧困山村,只為拍攝下一個個正在上學的山村孩子。解海龍還在節目中說,他見過一個貧困的小女孩,為了上學每天要來回二十四公里;還見過一個山村教師,揹著五個月大的小孩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上課。也正是這種努力學習、追求夢想的精神感動了他,他才選擇記錄下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的身影,用鏡頭助力孩子們的上學夢。透過他的努力,許多貧困兒童得以上了大學,找到了好的工作,創造了一個美好未來。

  我在螢幕前靜默良久。這種沉默,是帶著震撼和敬意的沉默。這震撼,是被那些拼搏奮鬥的山村孩子們所帶來的;這敬意,是對著用照片幫助孩子們的老攝影師油然而生的。與此同時,我心中也感慨萬千:如今我們的學習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現在上課時,人人神情倦怠,下課卻各個精神抖擻,再也不復從前發奮學習的景象。在深深反思的同時,我亦下定決心: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在這新學期裡,我必不負光陰,努力學習,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3

  9月1日,我在中央一臺晚黃金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本次《開學第一課》的話題為“乘著夢想的翅膀”,分別由主持人撒貝南、王小丫和方瓊來主持本次節目。

  第一節課是由撒貝南撒老師來為我們主持,撒老師帶領著這節課的小班長迷你彬,開講啦!首先,一架飛船到達了課堂中間,一位漂亮的宇航員——王亞平,我們的夢想老師從飛船慢慢下來跟我們說了一段話,最讓我難忘的是這樣一句話:“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擦乾眼淚不輕言放棄,就會離夢想近一點再進一點”。不久,撒老師又“召喚”出一位中國傘兵,付麗娟。又讓她如願的見到了自己的奶奶,我們都為祖孫倆人能重逢而喜極而泣。

  《開學第一課》第二節課是由王小丫老師主持的。講述了,最美舞蹈教師廖智失去雙腿依然綻放微笑,女演員章子怡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黃綺珊、方俊、廖智共舞《怒放的生命》,一曲動人心。夢想,就是廖智在失去女兒後堅持下去的動力。

  《開學第一課》第三節課是由方瓊老師來上。這節課郎朗讓我們明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鄭媽媽鄭亞波雖是加油站女工,但為了患有自閉症,也就是不愛跟別人說話,只自己跟自己說話的兒子。沒有叫苦叫累,反而堅持在十一年中教她兒子鋼琴,想要讓孩子活得更有希望。她說:“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感動了很多人。我和父母也流下了眼淚。

  夢想是人人都擁有的,但我們是否能夠實現不是取決於別人怎麼看,而是自己怎麼做。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會更加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夢想開出驕傲的花。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4

  鄧麗老師是邊遠山區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可她燦爛的笑臉散發出美麗的光輝,照耀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者每一個孩子,從此他們歡快的唱歌、跳舞、做遊戲,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描繪眼前的美麗,他們的生活不再孤單,美麗的笑容每天在他們臉上綻放。這一切只因為有了快樂的鄧老師,有了愛他們的鄧老師,有了無私付出的鄧老師。鄧老師把她的美麗留在了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是她讓孩子們看到了山外的美麗,讓他們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是開心的!鄧老師不是說了嘛,說開心最美!

  我多麼希望我的老師能和鄧老師一樣,和我們一起開心的笑,教我們唱歌教我們跳舞,下課陪我們一起玩遊戲,在玩中讓我們懂得做事的道理,歌唱中讓我們感受學習的快樂,在我們手拉手中感受愛的溫暖......

  我想我的願望很快就能實現,想到這兒,我不禁露出了笑臉,我想,此刻我也是最美的吧,開心最美嘛!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5

  今天,我與父母一同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圍繞的主題是英雄不朽, 一共有四節課。每節課的主題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

  看完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彷彿又看到了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浴血奮戰的戰士們,彷彿又聽見了中華兒女堅強不屈的聲音。在這四節讓人回味無窮的課裡,最讓我印象深刻是第二節課的內容——名叫閻富華的孩子,他為了保護好戰士們和鄉親們而選擇了牲犧自己的性命。那個時候他才只有十三歲,十三歲,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他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決心,多大的意志才能夠把生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交給自己。看到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經歷了漫長而又難熬的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勝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確確實實的站起來了!但這分難能可貴的幸福又是有多少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軀換取來的呢?又是有多少戰士為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和人民的解放而為祖國奉獻了自己年輕而又珍貴的生命?又是有多少人為了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許有許許多多的不為人知的例子,革命先烈他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在提醒著我們:我們中國人,只有挺起了背,抬高了頭,站直了,才能不被帝國主義者嘲笑,才能不任人宰割!

  我們難道能夠忘記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悲痛歷史?難道我們能不去繼承先烈們的遺志?難道我們能不尊重那些為了我們的生活而葬生於硝煙炮火之中的戰士們?答案是:不能。絕對不能!我們必須要珍惜先輩們用鮮血所換取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一句話:落後就只有捱打的份!我們必須掌握知識和本領報效祖國!“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為了中華的掘起,我們必須奮發圖強、不努力!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6

  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一定觸控得到;就像江河,看似深淺不定,只要你努力,一定過得去;就像一道很難的數學題,但只要你努力,一定會做出答案。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今天讓我們談談夢想。

  在今天的最後一節課,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第一節課是由王亞平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她的人生經歷,她23歲就登上了太空。但看似簡單的夢想實現起來卻很難,付麗娟就是一個例子。

  付麗娟姐姐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軍人,一個跳傘隊員。要知道軍人這個詞看似簡單,當起來真是難上加難。付麗娟姐姐小時因為體育成績優異,而上上了體校,每天清晨的賽跑讓她想要放棄,但,面對夢想她終於當上了一名軍人。又一次實戰專案為跳傘,從那以後,她就愛上了那門專案,她努力成為了跳傘隊員,和夥伴們肩並肩一起走向了跳傘生涯。

  夢想是一種不竭的動力,讓你不斷燃燒自己的小宇宙,激發對美好的生生不息。這種力量讓你無懼風雨,無為風險,不斷前進。

  她叫廖智,是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因為地震,她的雙腿被地震無情無義的多去了,當她穿上假肢走的第一步,讓她難受至極,她都要放棄的時刻,又想起了自己的夢想,決不放棄後來她終於成了一個鼎鼎有名的舞蹈家,走向成功。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登上太空,像王亞萍阿姨那樣,成為人類中的佼佼者,去看美麗的牛郎星,織女星,為大家在太空中上課。為了這個夢想我要努力保護視力,多學習一些宇宙知識。

  夢想是你在迷茫的時候的燈,為你指引方向;是你枕邊的一本書,為你開啟黎明,他是你要放棄時伸向你的一隻手拉你一把,送你一程,讓你重回夢想的軌跡,永不放棄,讓我們一起為了夢想起飛吧!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7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2020年9月1日晚8點準時播出,在媽媽的要求下,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透過觀看最後一課,讓我知道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最令人激動的是,節目邀請了鍾南山先生、張伯禮先生、陳薇女士等無數戰疫英雄的代表,與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同登舞臺,給我們講述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同時也展現了科學的力量。

  聽完這些故事後,我感受到一股震撼的力量,特別是武漢的市民自發的開啟窗戶唱國歌,當主持人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這個故事也讓我真正的理解了什麼是英雄。

  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千千萬萬微小的力量彙集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奉獻一份力量,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在這場戰疫中,沒有人是局外者,全國人民上下,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不起眼的送餐人員、快遞小哥,我們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正是這種團結的力量成為我們對抗疫情的一種武器。

  在這場戰役中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展現了中國團結的巨大力量。同時科學的防控、精準把握疫情,讓疫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

  我以後要不斷地努力學習,也像《開學第一課》裡面的各位先輩一樣,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8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開始了,我們一家人都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準備觀看。

  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南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各自國家到來的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而這次的主題是“中華驕傲”,這讓我首先想到了我國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和古時人們所追求的琴棋書畫,之後便是各個老師們的上臺演講。

  當撒老師上臺時我看見他手裡拿著一個板子,正當我納悶時,他便舉起來展示,我才看清,那是一份甲骨文。上面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字,上半部分看起來像是一個倒著的山,下半部分則是三條豎線。剛開始時我並沒有看出是什麼字,只是覺得應該和水有關。之後撒老師說:“如果你把這個山想成天,這個字你就猜對了。”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個雨字,我不得不讚嘆我們祖先的機智。之後王老師便又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正直”這兩個字的演變,“目不斜視,直奔目標”,我覺得十分有道理。

  之後還有來自美國的理查德,圍棋高手柯潔,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徒弟徐子航和來自義大利的擁有53根手指的機器人特奧進行的精彩的比賽,著名翻譯家許淵衝,還有青年京劇演員王佩瑜用京劇唸白表演的《水調歌頭》和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歲高齡的許淵衝老先生,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詩經》、《李白詩選》、《紅與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經許淵衝的翻譯後才得以流傳國外或引進國內,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還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

  這是個多麼敬業的老人啊,我不禁十分地佩服他,他那皺皺的皮膚裡彷彿埋藏著這些年積攢的知識,而我們作為年輕的學生,為自己定個小目標,然後向著目標前進,成為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好學生。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9

  曾經有許多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只是笑而不答。也許是貓吃老鼠,也許是奧特曼大戰怪獸,也許是美滋滋地舔著棒棒糖……而《開學第一課》讓我真正明白了幸福的含義。

  一個雙目失明的男孩——劉浩,他特別喜愛彈鋼琴,可因為他看不見琴鍵和琴譜,求學四處碰壁。此時他沒有放棄,而是撫摸著那浸透一針針偉大母愛的盲譜,彈奏著那爛熟於心的琴鍵勤學苦練,最終遇到了好老師,考入一所盲童音樂學校。他說:“幸福就在身邊,前途是光明的!”哦,如此自信,如此堅強,幸福之光怎能不眷顧他?

  世界舞王邁克爾傑克遜的太空舞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可鄉村版的太空舞步就鮮為人知了,這是由一位山區教師——王忠華改編而成的。每天他和篤坪鄉的學生們一起跳太空舞,張張臉上都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這由衷的笑容堪比春天的花兒,那爽朗的笑聲彷彿能把雪融化。這成長中的快樂時光,將是學生們心中永遠的溫馨回憶。哦,品味快樂,分享快樂是幸福的!

  一位從8歲起照顧癱瘓養母的女孩——孟佩傑,每天幫養母伸腿150下,每天揹著養母上大學,餓了就啃饃饃。在那艱苦的日子裡,卻有相依為命的快樂。哦,內心有愛,就有幸福!

  生活中,幸福無處不在。當早晨吃著荷包蛋時,有人會遞給你一滿杯的鮮奶;當放學到家時,桌上總會放著一盤水果;當睡相不好時,總有人悄悄替你蓋好被子,小心翼翼地關上房門……幸福就在這點點滴滴中。

  關愛也能體會到幸福哦!當小倉鼠用小爪不停地抓籠子,“吱吱”亂叫時,那渴望自由的心聲令我怦然心動。我開啟籠子,小倉鼠一蹦一蹦地跑向林中,它有重獲自由的幸福,我有放生的甜蜜。

  成龍說:“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也就越多!”我何嘗不是如此呢?彈奏古箏,我曾抱怨,我曾煩躁,可對音樂的喜愛,對琴絃的不捨,令我堅持不懈,汗水的滑落,手腕的疼痛都被悠揚的琴聲所淹沒,享受其中,放鬆心情,還贏得了九級證書。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苦盡甘來,幸福滿心!

  其實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只要你用心體會,你就永遠會生活在天堂裡!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0

  今天是9月1號,是開學的第一天,我放學回家後看了《開學第一課》,真是受益非淺!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在第一堂課上,《烽火家書》告訴我們戰爭年代,幸福的含義就是和平,那些在戰爭時候的孩子們多麼渴望和平,多麼渴望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生活是無數的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10歲的盲童劉浩對幸福的理解又不同了,他認為幸福就是能彈鋼琴。成龍。李娜。鄧亞萍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發現幸福,幸福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學會自信。樂觀。努力。超越,學會對壓力說沒關係,這樣就會感受到幸福。

  第二堂課上,千年等一回的王老師把自己的青春無私的奉獻給了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他的幸福則是看著那群可愛的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傳遞幸福,在幸福的世界裡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說感恩,用寬容的心待人,讓自己更快樂,就好比“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第三堂課上“最美女孩”最令我感動,十五歲的孟佩傑姐姐在4000多個日日夜夜中扛起了一個成年人都可能無法承擔的重擔,但是她並沒感到委屈。不滿,因為她對養母充滿了感恩,養母雖然只養育了她三年,而她願意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一輩子,她的幸福就是回報養母。楊利偉老師也告訴我們給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樂越多!

  看到這麼多的幸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里,我們學校為了給學生們帶來舒適的學習環境,把學校裝修的格外美麗,嶄新的座椅,明亮的教室……這就是我們的幸福!

  讓我們學會成長。樂觀。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寬容。溝通。關愛。讚美。努力。奉獻,就會感受到幸福!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1

  昨天晚上九點,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節目一開始,吳磊哥哥便唱響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曲,接著小撒叔叔和董卿姐姐便告訴我們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我聽了之後感到特別好奇,我在想,中國的驕傲是什麼呢?於是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接著往下看,首選小撒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一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王寧教授,她告訴我們: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即是我們的文化的精神之源,也是古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更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漢字穿越歷史把古人的智慧帶到現在,十分了不起。接著小撒叔叔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位爺爺,他來自美國,但中國人卻叫他“漢字爺爺”,為什麼呢?原來他從小就喜愛中國文化,最喜愛的就是漢字了。他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很有趣所以就努力學習漢字,慢慢的他也出版許多本關於漢字的書目。他還建立了一個介紹漢字文化的網站,但他的網站卻沒有幾個中國人去看,有一位好心的中國叔叔幫助了他,使看他網站的人數一夜之間迅速猛漲。他在做網站的時候曾多次心臟病發作,但他還是堅持繼續做,他為此付出了所有精力、財產和時間也在所不惜。接著小撒叔叔還給我們介紹了在巴基斯坦堅持教中文的老師;96歲高齡的翻譯官爺爺;年輕的圍棋高手柯潔;世界級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故事。

  聽完這些故事我深受啟發: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非常的驕傲,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一定要堅持練習寫字,認真學習漢語,多背誦古詩詞,更多的瞭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從今天做起,請大家監督、鼓勵我。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2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熟悉的旋律響起,感動了“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也感動了正在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我們。

  故事還得從平凡而又偉大的三代護邊員說起……

  新中國成立不久,為了守衛祖國邊境,帕米爾高原上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了,拉齊尼·巴依卡的祖父凱迪拜克和父親巴亞克先後成為義務守邊員——邊防戰士的嚮導,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邊疆,默默奉獻。直到2004年9月,拉齊尼從父親手中接過戍邊的“接力棒”,一干就是十多年。2021年1月4日,拉齊尼為了解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

  拉齊尼生前有一首最愛聽的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每次幫邊防戰士帶路巡邊時,總愛唱起它。而他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名字中的“都爾汗”就是代表紅花的意思。我猜想,拉齊尼每次唱起《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首歌的時候,一定會想起自己又可愛又單純的女兒吧!拉齊尼生前還有一頭最愛的野牛“英雄”。在一次邊防巡邏時,拉齊尼騎著“英雄”蹚過江水時,一不小心踩進了一個泥坑裡,脊椎斷了。他抱著養育了十年的“英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下來。但是他知道,野牛沒有了可以再買,無論如何也要把戰士們安全帶回家。

  我們無法體會一個人失去最愛的感受,但是我知道拉齊尼的偉大就在於:他可以為了常年守邊離開自己的女兒,可以為了保護邊防戰士捨棄自己最愛的野牛,甚至可以為了解救落水兒童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他就是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他就是一個真正的平民英雄!拉齊尼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我覺得他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走的,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間。

  “花兒為什麼這樣鮮?為什麼這樣鮮?鮮得使人,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開學第一課》已經結束了,但是這動人的歌曲始終還在我的耳邊迴盪……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3

  郭德賢老奶奶在《開學第一課》當中慢慢講述著自己當年發生的故事,對於我們觀眾來說,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那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遠,還在我們的眼前。那面如今在中國上空飄揚著的五星紅旗,是剛升上去的,那條升旗線還是溫暖的,還留著革命先輩們的餘溫。在五星紅旗升上去之前,革命先烈們用身體保護了五星紅旗,用自己的生命儲存五星紅旗的那一抹鮮紅。

  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五星紅旗如此鮮豔。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為什麼五星紅旗那麼鮮豔?因為那是血染的!不錯,五星紅旗確實是血染的。所以我們必須銘記那個時期,那個離我們並不遠的時期。我們不能辜負先輩們用獻血換來的和平,對於他們來說,只有祖國強盛了,他們的血才沒有白流。只有五星紅旗不再需要用流血去保護,同樣能飄揚在中華大地,他們的血才沒有白流。

  央視之所以選在《開學第一課》上講述這個故事,是因為孩子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孩子也是離那段歷史最遠的人,所以我們要在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這些事情,唯有讓他們知道這些事,他們才能明白腳下踩的土地是如何得來的。也唯有如此,他們才會珍惜如今,把握當下,為未來而奮鬥。說到底,這就是一種傳承,是革命先烈精神的傳承。

  可以毫不猶疑地說,我們的生命就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有人替我們承受了歲月的艱苦,承受了不該承受的痛苦,我們很幸運。我們是一個民族,叫做中華民族,我們號稱文明古國,號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號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些都說明了一件事,無論是前人還是後人,都是一個整體。而五星紅旗,就是我們這個整體的代表,是我們凝聚而成的鮮紅。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4

  這一天,我在教室看了開學第一課,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出現在我的眼前,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真的,我太感動了。

  新一代女航天員王亞平通過了種種艱鉅的考驗和訓練,非常不容易的帶著夢想飛上了太空,還有成為軍人的女士兵,他堅持訓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雙腿和孩子的廖智,同樣也失去了他的舞蹈夢,他痛恨這次地震。但是他沒有放棄,又穿上假肢繼續練習舞蹈,終於拾回了舞蹈的夢想,穿上裙子的她顯得格外美麗。在這裡,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受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夢想。我現在要向他們一樣堅強!向著夢想奔跑!實際上,遇到挫折總有解決的方法,這不過是上天對你的一種考驗,看你有沒有資格完成夢想的資格。

  我們一定要向這些完成夢想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強和勇敢,這樣才能實現夢想。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努力,一起在夢想的道路上奔跑吧!

  開學第一課對我的影響很大,還讓我學會很多知識,同學們如果感興趣不妨也去看看哦!

觀2021年《開學第一課》有感15

  愛,讓生活更加的美好。

  昨天,我在家裡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特別的好看,請來了不少有名的人物,其中有楊利偉叔叔、《家有外星人》中唐不苦的扮演者、李宇春、馬鵬飛…等一些知名的人物。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知道了愛是有力量了,就像看電視上表演的那樣,6個人,沒人伸出兩隻手指就能抬起一位觀眾,這看上去真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神奇,它就像一位魔術師,隨時都可以令你大吃一驚。透過以上這個小遊戲,讓我深切明白了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在汶川縣發生的大地震後,我們中國千千萬萬個同胞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款,5元、10元,這些錢雖然不多,但他們卻像無數箇中國同胞伸出的兩隻手指,將一個個四川同胞給抬起來,這就是愛的力量。

  愛是承擔,記得,有個叫馬鵬飛的中學生,他8歲時就已經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每天放學他都是第一個跑出教室的,他跑出教室的目的並不是放學了,自由了,他是想快點回家,去照顧盲目的奶奶,為了照顧奶奶,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時間表,具體時間我也不記得了,但影響最深的就是他每天五點鐘都必須起床忙著煮早餐。

  想起這兩天來,我們學校畢業班的同學都在軍訓,我忽然感覺比起馬鵬飛他那樣艱苦的上學,我們這點小困難有有什麼大不了的?人家馬鵬飛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回憶起在軍訓期間,我並沒有做到站的時候紋絲不動,想起來確實慚愧,馬鵬飛今年已經14歲了,9月11日是他的生日,主持人與觀眾給馬鵬飛過了一個提前的生日。

  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向他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得向他學習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