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
伴隨著開學典禮上國旗的緩緩升起,新的學習也拉開了帷幕。與此同時,我們接到了第一個任務——觀看《開學第一課》。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有著許多令我們中華兒女為之只驕傲的文化:有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有英姿颯爽的中華武術;還有才華橫溢的琴棋書畫;更有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在節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漢字叔叔”,他叫理查德,是個地地道道的外國人,但他熱愛中國漢字,不辭萬里來到中國學習、研究漢字,花費了幾十年的年華、花費了自己的全部家產,依然無悔,一直堅持著初心:要把漢字推廣下去,讓更多人瞭解漢字,瞭解中國文化。
想象雖然飽滿,現實確實那麼骨感。從何時起,漢字悄悄地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在幼兒園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朗誦已經遠去,連a、o、e都讀不準的小娃娃,開始聲嘶力竭地讀著A、B、C。我並不是說學習英語不好,而是我認為在我們絞盡腦汁拼命學習英語時,是不是應該先把我們的母語學好?是不是應該把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給寫好?英語或許能夠描繪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自然美景,或許能夠傳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心願,但它不能夠展現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更不能體現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質!在我心裡,沒有哪種文字能夠比得上漢字美麗,這,便是我的漢字情懷!
一起來了解、學習漢字吧,讓漢字能被更多人知道,被全世界人知道。當某一天,我們還能夠依然自信地說:“中國因漢字驕傲!”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2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孝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我們的最大幸福。孝敬父母,是最大的善事。
從小到大,父母的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是指路明燈引導我們前進,他們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教育成人,給我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當歲月碾過父母的青春留下皺紋和白髮,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做到了及時孝順父母。孝順未必一定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給父母貼心的關懷,經常性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都能給他們帶去貼心的滋潤和甜美的撫慰。
學習閒暇之餘,和父母聊聊天;父母生日的時候,別忘了給父母買點貼心的禮物,不管你買什麼,他們都會喜在心頭;父母累的時候,幫父母揉揉肩,洗洗腳,做一些家務。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都會溫暖我們父母的心。不要讓父母總是翹首以盼,等我們回去,孝順是如此的簡單,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那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立即行動,把我們的孝心毫無保留的送給父母,不要讓本身後悔沒有盡孝道。 父母恩勝萬金,春暉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犢情深,盡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報父母的感恩之心,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讓我們的孝心和父母時刻相伴。
孝順不能等,孝順,是稍縱即逝的骨肉親情;孝順,是無法彌補的至親至愛。在父母健在時,經常抓起手邊的電話想打就打,問候他們是否安好,並報本身一聲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們膝下承歡,共享天倫之樂。
百善孝為先,不要在多年以後回顧往事的時候,後悔自己一直沒有拿出時間孝敬父母,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心裡總是想著以後吧,到沒有以後的那一天,一切都晚了。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3
那個雙目失明卻能用十指彈出美妙音符的陽光少年,那個雙肩瘦弱卻年復一年照顧養母的美麗女孩,那個用Michel的舞蹈為大山裡的孩子插上理想翅膀的可愛老師,那個伸出雙手拯救襁褓中素不相識的生命卻自己身受重傷的偉大母親......
《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幸福是什麼?節目開頭就提出了這個疑問。
是什麼呢?我問自己。竟不知道怎麼回答。
或許,在忙碌的生活中,在堆成小山的作業中,在冰冷的鋼筋水泥叢林中,我們來不及去思考,幸福是什麼。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事業或者學業規劃得井井有條,執行得一絲不苟,密密麻麻的行程裡,沒有一絲喘息的時間。生活裡沒有“突然”、“驚喜”、“感動”,只有“按計劃”、“按規矩”、“沒感覺”。世界怎樣他們不管,只是日復一日地埋著頭,前進,前進。整顆心都給了自己,沒有愛分給他人。以致於忘了也不敢問自己:我幸福嗎?
節目繼續著。一段段影片,一番番講話,一首首歌曲,一張張笑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他們的幸福和愛。心也一點點升溫。
節目進入了尾聲,于丹老師走上舞臺。一段簡短的話,我聽得淚流滿面。“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是啊,我們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輾轉於課堂和補習班之間,老師的嚴厲和父母的期望之間,他們努力地用高分贏得讚賞,架著眼鏡的臉龐少了可貴的童真。他們學會了讓成績單上出現耀眼的數,卻沒有學會寬容、友愛、幫助、分享......當無意義的數字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成長的意義便不復存在。這難道不值得悲哀?
學習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成績更是成長的副產品。認真地對待生活,平靜地接受成績。不要過分在乎結果,只要付出了,只要快樂,只要幸福。
去田野裡看一朵初開的花吧,認真給父母做一頓飯吧,為鄰家的孩子唱一首歌吧。幸福,有時候就是看到花開的喜悅,父母眼中的欣慰,孩子嘴角的笑意。
從現在開始,用向上的姿勢,成長。用小小的行動,收穫幸福。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4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的想法不多,就感覺自己和看了一場綜藝節目沒太大的區別。只感覺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成龍不容易,那個叫王什麼晶的女孩也不容易。王源也不容易,打了那麼多雞蛋最終獲得了成功確實也不容易。俞洪敏,清大的副校長,飛機團隊,唱京劇的小朋友,還有小鮮肉們的壓碎氣球活動都不容易。這一系列的活動無非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隨隨便便能夠取得成功。任何人都得付出一定的努力才會有更好的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換一句話說,我們只有堅持不懈的奮鬥才會擁有幸福人生!
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央視的節目策劃人安排解海龍這個環節到底是什麼意圖呢??
解海龍透過自己的努力成了著名的攝影師,他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幾個孩子的命運。可這一系列的環節到底蘊涵著怎樣的深意,自始至終我一直如墜雲霧,搞不明白,弄不清楚它出現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呢?
解海龍事件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我覺得他是想要告訴孩子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還要幸運地遇上一些貴人,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資助才有可能改變命運。這也符合我國的國情,節目組不便直說而用一種含蓄的方式把相關資訊傳遞出來了而已。
還有兩位主持人所說的幸運保送,我們今天的孩子大概沒有這樣的幸運了。但不管時代怎樣變遷,我們還是渴望教育的公平,我希望無論我們來自農村還是城市我們都能夠透過讀書這個平臺,透過高考這個途徑改變我們的命運。
我始終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不管現在還是未來。我相信我的孩子也會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開學第一課》已經讓他們知道了努力的重要,我也希望他們在努力之後會看到太陽正在冉冉升起!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
昨天晚上八點,我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
在熱烈掌聲中,第一個環節——“有夢就有動力”開始了。宇航員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講述了她從學生到宇航員的歷程。付麗娟姐姐十三歲就進入八一跳傘隊接受高難度的訓練。第二個環節——“有夢想就要堅持”,來自四川的廖智老師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雙腿和女兒,但她沒有被擊倒,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自己的舞蹈事業,直到成功。最後進入的是第三個環節——“有夢想就能出彩”。鋼琴家郎朗老師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鄭亞波阿姨是一位普通的加油工,兒子智慧低下,聽說彈鋼琴對兒子的病有幫助,就自己先學,然後想辦法教兒子。
廖智老師使我非常感動,她是去了雙腿,卻沒有放棄自己最愛的舞蹈。我也是一個愛跳舞的孩子,我知道跳舞的辛苦,別說沒腿了,就是有腿,要跳好一支舞,甚至是一個動作都不太容易。看著她在舞臺上和輪椅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她在臺下的辛苦訓練。
我也有一個夢想,就是當一位鋼琴家。記得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琴行玩,一架鋼琴引起了我的興趣,媽媽怕我彈鋼琴太枯燥,就讓我先學電子琴。剛開始學的時候興趣挺大,慢慢地,學的內容越來越難,每天練起來也越來越枯燥。我開始煩了,那段日子我天天抗議學琴,媽媽怎麼勸,我也聽不進去。但後來一想,我的夢想就這麼消失是不是太可惜了?為了實現夢想,我開始給自己打氣,每天堅持練、努力學。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我驚奇的發現,不知不覺彈琴已經成了我的一種享受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只要有夢想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就要堅持,堅持了就一定會出彩。同學們,讓我們放飛自己的夢想吧!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6
今日,在中央臺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節目的主題為“中華的驕傲”。看著那中華民族源遠流傳下來的文明,我的內心洶湧澎湃,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中華的驕傲是什麼?它承截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點點滴滴的智慧和結晶,它見證了我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武術,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見證。武術的精神在於保家衛國、維護和平。中華武術不僅技藝高超,更蘊含了中華民族仁義正直,勇敢堅韌的精神。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中國人喜歡用“松、鍾、風、弓”來形容人的儀態之美,其實這名話真正的內涵是對修煉人姿態的寫照,要做到這四點並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常年累月的堅持與修煉。松有骨頂天立地,用來形容習武之人再恰當不過了。
漢字,中華文化的精神之源。中國漢字源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傳至今天仍在使用的古文字。漢字記錄著中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漢字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石,帶領我們穿越歷史、感受未來。中國的古文化走到今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欣賞和迷戀,就如同我們所敬愛的“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一般。“漢字叔叔”用了20年的時間整理了中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將這些字元一一掃描編碼建立資料庫,收集了近十萬個古代文字。而我們,只把漢字當做一種“工具”,卻從沒有去鑽研過它幾千年的演變過程,這令我著實慚愧,而同時又因一個外國人能如此喜愛漢字而自豪。
作為一名中國人,學好漢字,才能更加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方化。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已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追根溯源,鑑古知今,更好的去認識,才能更好的創造未來。”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做有擔當,有骨氣的中國人,以自強精神振奮民族之魂!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7
開學前一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其中廖智老師和自閉症男孩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廖智老師的故事是這樣的:廖智老師從小熱愛舞蹈,長大後成為了一位舞蹈老師,可是地震奪去了她親愛的孩子、家人和她美麗的雙腿,並且她在廢墟中待了26個小時。廖智老師得救後,穿上假肢邁出第一步時,一陣劇痛,她摔倒在地。經過努力的練習,廖智老師已經可以正常行走、跑步、跳舞、游泳、爬山,做她以前沒有沒有做過的事。她來到了我們的開銷第一課的課堂上給我們表演了精彩的輪椅舞,她又可以跳起美麗的舞蹈。廖智老師相信,只要堅持,夢想就能實現。
自閉症男孩的故事也很感人,主要講了一個男孩子,他一生下來就患有自閉症,母親鄭亞波帶他去了好多醫院,可是都沒有能治好,最後母親對醫生說:“醫生,您告訴我怎樣才能治好我兒子的病,不然我就不走,直到您告訴我為止。”醫生看著鄭亞波的眼神說:“你只要教他不會的知識就行了。”後來,鄭阿姨知道了彈鋼琴可以改善自閉症,就帶著兒子去學,可是老師卻說:“這孩子我不能收。”鄭阿姨只好開始自己教孩子彈鋼琴,她每天晚上都上網看關於鋼琴的影片,在加油站工作時也看鋼琴教程,可是她怎麼教兒子也教不會,最終她耐心起來,抓著兒子的小手彈,最終成功了。現在鄭阿姨的兒子能正常上學了,他在開學第一課上彈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鄭阿姨,鄭阿姨很感動。
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後,我知道了只要堅持,夢想就一定能實現。現在我們是小學生,需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我們要知道“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就要有自己的夢想,要去尋求自己的夢想,有了夢想,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豐富,更加精彩。我相信,只要努力的人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8
今天,我早早的起床,為了要看《開學第一課》。我迅速地洗完臉,刷了牙、吃完早飯後,九點釧和媽媽一起看《開學第一課》。
在上課鈴聲中第一節課是這樣的,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有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被日本鬼子抓去了,她在獨自逃難的路上被人送到延安。為了鼓勵在前線打仗的爸爸,女兒在信中寫道:“這非常好,先生對我們就像媽媽對女兒一樣親,我生活的很愉快。我希望您安心作戰,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國家,那時我們見面了,是多麼高興啊!”她的爸爸回信說:“我離女兒的方向是越來越遠了,可是爸爸心裡沒有哀傷,只有平靜。爸爸是為著想要的幸福去衝鋒!”這封書信把我們帶入了對幸福的思考中......
這時舞臺上響起一段優美的旋律,是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劉浩在彈鋼琴。佤曾經參加過德國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並且獲得了總決賽第三名。但是他是個盲童,他十分堅定自信地說:“我和正常人一樣,只是看不見東西,別的我什麼都能幹。”在愛心組織的幫助下,劉浩上了盲校,終於有了鋼琴老師。這個男孩的故事告訴我,只要自信,不斷堅持,堅守理想便能成功。法網冠軍李娜說:“要相信自己,你是最好的!贏過自己,就是第一!”
感人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其中最美女孩和養母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她是一個孤兒,被劉阿姨收養了,不幸的是在她8歲那年養母生病了,從此臥床不起,當時小女孩還沒有灶臺高,就承擔起了一切......媽媽說:“沒有女兒我就活不了今天。”主持人給她們帶上中小學生編的'平安繩,祝她們永遠平安......
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在成長宣言中結束了《開學第一課》。從中我知道了要自信、樂觀努力的去面對困難,才能快樂健康成長。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9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前我並沒有真正領悟到這句話的含義。今天,在《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的講堂上,我真正領悟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感受到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童話大師鄭淵潔就是透過言傳身教教誨自己的孩子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使自己的行動在孩子的心目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平時生活中,我們在對待自己的父母及每一件事情上,都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因為我們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要想孩子能孝敬你,首先你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想孩子養成好的學習、讀書習慣,我們自己也要多讀書、多學習…… 孩子有了這樣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她才會不自覺地形成了這種意識。所以,我們應該時刻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她們、感化她們!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平時,我們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自己的父母。今天《開學第一課》的講堂上,幾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孝敬父母不能等待!在父母健在時,我們應該經常抓起手邊的電話,問候他們是否安好,並報自己一聲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她們,幫父母刷刷碗,給父母洗洗腳,揉揉背,陪父母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給自己留一份遺憾。今後,我們工作再忙,也要留出些時間,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這樣孩子也會從中學會如何去孝敬父母的方式!
……
感動很多,深受啟發。今後我們會和孩子一起努力將孝心、愛心等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裡面有許多奧運冠軍和許多感人事件,真是讓人感動啊!
開學第一課開始了,一開始那美妙的歌聲把我引進了歌的殿堂,讓人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奧運的舉重隊和他們的教練一起登上了舞臺,讓人最驚訝的是女子65千克的金牌得主,竟然是一個手小的人,她竟然6次舉重5次打破世界紀錄,真是太驚人了,她繡的十字架竟被中國體育代表團作為收藏品!小班長提議讓任班主任摸一下她的金牌真讓人羨慕。小班長還把金牌最新佩戴在她的胸前,四川桑蘭中學的20多位學生也來了,他們在地震發生中以1分32秒一個不缺的跑到了操場上,這就是潛能。最後奧運選手和桑蘭中學的同學來了一場逃亡測試,結果桑蘭中學以16秒32贏了奧運隊。
第二節,代班主任和奧運的游泳冠軍做主持,第二節請來的是社帆船金牌得主銀建和他的教練,他給四川爭光了,銀建從小左腳就有點痛,不適合帆船運動,然後他就去扎針,她從小最怕針,但他不得不去扎,他扎的最多的一次是背上有38根針,這種對帆船的渴望和努力讓她有了今天光輝的成就,最後請來了2位小朋友和帆船冠軍一起挑選逃生工具,結果都選對了,太棒了。
第三節,代班主任和班長林浩請來了奧運會上的男籃健兒們,林浩班長一看就傻了眼,因為他們都長的太高了,而且小林浩只認識姚明一個人,代班主任給林浩作了一一介紹並讓小林浩根跟他們交流,接著又進行了團結的測試,對方只選出2名選手而小朋友有5個,結果5個小朋友全被拉倒了,後來又請上了4個,9拉2終於順利了,這件事說明了團結力量大。最後播放了一個洪水中團結的事件。
節目的最後又唱了幾首愛護生命的歌,開學第一課就告以段落了。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1
X月1日8:00分,我們期待已久的“開學第一課”到啦!首先出場的是航天員王亞平,王亞平同志給同學們聊了聊夢想,講述了自己奇蹟地透過所有的體檢與測試,成功被選上。就是這次偶然,一個關於藍天的夢想,開始在她心裡慢慢萌芽。可是經過許多高難度的訓練:背一個比自身重量還重7、8倍的物體旋轉,這是多麼難以做到,但是,王亞平堅持不懈,努力做好。艱苦的訓練讓王亞平懂得了,原來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可是擦乾眼淚努力向前,我們就會離夢想近一點,再近一點。小時候,在2005年,航天英雄楊利偉首次登入太空,這讓電視機前的王亞平羨慕不已,因為有了這個目標,才使王亞平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一個小觀眾變成了實現理想的航天員,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後來,舞臺上來了一些身著制服的軍人,原來講的是一個年輕女孩付麗娟的故事,付麗娟從13歲就被選去跳傘,每天都得經過嚴格的訓練,一些我們不能做的她都要做到。今天,她來到了“開學第一課”這個舞臺,身穿軍服,戴軍帽,皮膚已曬得黑黑的,但是,付麗娟還是那麼朝氣蓬勃。付麗娟是最想奶奶的。主持人問她和奶奶分開多長時間了,付麗娟回答,從被選去訓練開始就沒見過了,當我看到這,我感到挺羞愧的,如果讓我離開家長,我會不習慣的,更別說這麼多年了。意想不到的發生了,節目組意外的把付麗娟的奶奶請來了,付麗娟驚愕了,但是很快反應過來,笑著和奶奶抱在一起。好感人啊,我已經淚流滿面了。
看了“開學第一課”,大家談的都是夢想,我明白了,原來,夢想看似遙不可及,其實,只要奮發學習,它就會一點一點地靠近自己,最終實現。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開學第一課給我的啟發很大,我也要朝著我的夢想前進!加油!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2
今天,趙老師讓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裡面有四節課,每節課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第一課是“孝”。第一節課的故事叫做《騎著摩托去旅行》。故事裡說:“一個人,帶著他的父親遊世界。”兒子知道父親暈車,所以特地改造了他的摩托。原本摩托只能一個人坐,現在可以兩個人做啦,為了父親能夠更加舒服地坐著,兒子還做了一個靠背呢!就這樣,他們帶上一張地圖,騎著摩托車,踏上了旅遊的步伐。經過六年,他們已經走過了許多城市,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最後居然走到了北京!讓我感動的是,兒子說:“孝,不在有沒有錢,而在於你有沒有立即去做!”聽完這個故事,我想以後一定要孝敬父母!
第二課是“愛”。第二課的主人公就是黑豹樂隊的主唱,秦勇!秦勇的兒子大珍珠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病,這種病導致他失去平衡,而非常難治,要每天陪著他才行。於是,秦勇放棄了當大明星的生活,每天在家裡陪著大珍珠。“就這樣,秦勇每天在家裡教大珍珠。有一次,秦勇在教大珍珠學一個單詞WE。大珍珠學了3個小時,問他還是不會,秦勇這時發怒了,他伸起手,想打兒子一頓。咳嗽,在他正想打的時候,心想:”一定要 有耐心!“於是,他轉身把手打在了自己胸上。還有他騎車用了三年多才學會。這就是父愛,這種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第三節是”禮“。主人翁是容祖兒。故事裡說:”爸爸媽媽給她定了很多家規,1、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坐。2、吃飯時,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能“飛象過河”。3、吃完時,不能剩飯粒。“容祖兒長大後,覺得媽媽定家規是為了讓她養成好習慣。聽了這個故事,我們的爸爸媽媽給我們定家規可別抱怨哦!
第四節是”強“。故事裡講:”有一些孤兒,他們被送到所武術學校。“他們的老師是一名志願者,他姓張,張老師。老師帶著他們刻苦訓練,最後,都成了武藝高強的了。
聽完這些故事,我覺得你們也一定會做到孝、愛、禮,是嗎?那我們的國家就是最強大的了!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3
——中國第一個女宇航員,劉洋。劉洋向我們講述了太空的景色之美、太空的生活之美、走下脫離艙,站在祖國的陸地上,呼吸祖國的空氣時的驕傲自豪之美以及如何發現這些美的——太空的環境很艱苦,如果沒有那些更艱苦的夜以繼日的鍛鍊,又怎能發現太空的偉岸與魅力?發現這些美?——中國的兩個奧運冠軍,葉詩文、焦劉洋。她們在泳池中那英姿勃發,如若入海蛟龍般的矯健身軀所透出的蓬勃之美,登上那代表世界體育界的最高領獎臺時所現出的中國之美。她們在用這種驕傲的方式向中國傳遞著美。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些美的背後使他們年又一年,堅持了數載的訓練。焦劉洋在說,她每天的訓練量是一萬米,葉詩文每天的訓練量是八千米!每天啊! 日記
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于丹老師講到的“三鍋水”的故事。三鍋沸騰的水,裡邊分別放上生雞蛋、胡蘿蔔和茶葉。等一段時間後,生雞蛋就變熟,變得硬梆梆,好若那些對社會上的某事不滿,耿耿於懷,看不見真善美的人;胡蘿蔔會變軟,變得軟的像泥,彷彿那些沒有主見,隨聲附和的人;而茶葉,則會用自己的香,自己的醇,把一鍋白水也變成香醇的茶水,餘香嫋嫋,類如那些世所稱道的“最美司機”、“最美媽媽”、“最美女孩”、“最美……這些人,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行為,在社會上創造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美。
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發現,美也有大小之分,雖然我們可能達不到“大”美,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用我們的身體,行為,來創造、發現和傳遞美!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4
今天,學校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套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美在你身邊,真讓我感觸頗多。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它時,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許多的道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創造美的鄧麗老師。鄧老師是從大山裡出來的,她大學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回到大山裡任教三年。這三年裡,即使條件再艱苦,環境再惡劣,鄧老師都從未放棄過,堅持教大山的孩子們音樂、美術、識字……這是一種怎樣的信念在支撐著她呢?是因為她愛那兒的孩子們!
鄧老師本可以在城市裡生活,城市的條件要比大山裡好得多,可她卻義無反顧回到大山任教三年。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她,堅持走下來。當天寒地凍時,當烈日炎炎時,她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愛!是愛,讓她義無反顧;是愛,讓她甘願把一生獻給大山裡的孩子們。這難道不是美嗎?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表現嗎?
其實,美無處不在。在公交車上,上來一位老奶奶,有人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坐著,這是美。大街上,喝完的飲料瓶扔進路邊的垃圾桶,這是美。校園裡,同學們見到老師說聲“老師好!”這也是美……不要以為只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才能算上美,任何一個好心的善舉都是美!
美不僅僅是風花雪月,也不僅僅是百花爭豔。其實,美更是一種表現,一種善良、團結的表現。只要你善於發現美,美就在你身邊。所以,同學們,不要抱怨身邊美的事物太少,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你就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美好!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5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第二課講了“武以振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隨歲月流逝,多少藝術被人淡忘,化蝶向人們遺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併沒洗刷一種藝術,那便是武術。
武術表演那空曠的舞臺上等待著開始。忽然,簾幕慢慢拉開,臺前小桌上供奉著一尊達摩相,兩旁是雕龍的紅燭,後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一個一身雪白的人出來了。手中握著長劍。真是“唰”地一閃,她向觀眾行了一個劍禮。她用她的劍,她的發,她的身,她的意,她劍上的劍穗,用她斗轉的步法,精妙的不時傳來的劍身抖抖聲,游龍飛鳳,白鹿躍空,舞出廠古典的懷念。
我不是劍客,看不出它的真諦,但卻和劍一起幻動!看她忽而劍舞升空,獨鶴動翅;忽而劍鋒纏身,游龍指身;忽而挽劍破罕,猛虎狂吼,忽而劍疾如閃,蛟龍戲雨;而劍緩如雲,巨龜吐息;忽而振劍定神,氣蓋山河,使人想起相思長劍。像安塞腰鼓一般,一舞起來就發恨了,忘情了,沒命了。她與劍是早已融合的水乳,人就是劍,劍便是人!太極劍落君子劍,君子劍破長虹出。一招接一招,一式踏一式,一氣接一氣,一態尋一態。
無論是柔和的太椎劍,還是剛勁的武當劍,如火蓮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鳳凰的傲視群鳥,都能淋漓盡致,盡態極研!最精彩的玄清,劍隨腕動,由手及劍尖,一次一次,劍氣近身,近可掃牛毛,這景,怕是劍聖也造不出吧!看了劍的表演,使可知中華武術之精,之美,之絕,之幻,之悠了。一華武術,意貫千秋,直衝四海。
它是藝術的高標,它,是美的雅號,它是中華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