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學第一課> 【推薦】開學第一課教案錦集四篇

開學第一課教案

【推薦】開學第一課教案錦集四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兒歌朗誦。

  2、幼兒有一定的安全知識,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事情。

  活動重點:

  教育幼兒不在室內或樓道做危險的事情和動作。

  活動難點:

  教育幼兒能分清在教室、樓道追逐打鬧危險的場所和安全的場所。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過程:

  1、在“不在教室追逐”的音樂聲中,師生談話:“我們升入大班了,來到了漂亮的教室,怎麼才能玩得安全又快樂呢?”

  2、“可愛的小熊也上大班了,我們來看看他到了漂亮的教室在幹什麼?”

  1)欣賞動畫故事“小熊追逐小夥伴”。

  2)透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教室裡東西很多,追逐很危險,搶東西是錯誤行為。小熊做了一件什麼事?他錯在哪裡?為什麼不能在教室裡追逐?

  3、引導幼兒欣賞根據故事創編的詩歌“不在教室裡追逐”,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教學方法

  4、遊戲:數一數。幫助幼兒正確判斷危險、安全的追逐玩耍的場所。提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

  活動延伸

  開展“安全小衛士”活動,請幼兒輪流當“安全小衛士”,

  透過管理和被管理,讓幼兒學習自覺遵守規則,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

  總之,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一直要拉緊進行安全生活教育這根弦,尤其是新學期幼兒升大班了,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麵對新的環境的好奇,都有可能透過奔跑、追逐打鬧來宣洩。因此,在開學安全第一課我設計了《小熊追逐小夥伴》,相信這生動的安全第一課能給孩子一個幸福、健康、安全的一學年。

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充分認識人身安全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3.進一步加強預防災害,防傳染病、校園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二、教學過程

  1. 匯入:師生共同列舉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 講解安全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的重要性。

  (1)舉出身邊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說明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分析發生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什麼;

  (2)國家高度重視學校、教師、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引讀相關檔案內容);

  (3)介紹目前學校抓的幾項主要安全工作:人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財產安全教育、飲食安全教育、春季傳染病的預防。

  三、討論並歸納學生平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1.引導學生討論日常生活及校園內外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2.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並對安全注意事項進行講解。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教室、樓道上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行;不爬圍牆,不爬樹,不接近有電等危險地點;勞動時,注意安全;平時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等;課外不私自進遊戲機室,不進成人娛樂場所;水面水邊不玩耍,野外不玩火,嚴禁攜帶和燃放煙花爆竹。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透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透過”;不坐超重、越載車輛以及無證、無牌和三輪車輛。12週歲以下不騎腳踏車上下學,中小學生不騎電動車、摩托車上下學,騎腳踏車寧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車;小學生結伴上學,放學站路隊回家,幼兒園和小學學生儘量由家長接送上下學。

  (3)財產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錢財,不帶手機、遊戲機、學習機等貴重物品到校,如有遺失或遇偷盜、敲詐等應向老師及時反映或直接撥打110電話報警,做好自我保護。

  (4)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黴變或過期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不買“三無”食品,不吃校外小攤上不衛生的食物,飯前便後要洗手。

  (5)春季防傳染病:做好個人衛生,預防流行性感冒,嚴防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春季傳染病的發生,若有發燒症狀的及時自覺就醫等。

  四、安全第一課結束語

  新學期已經開始,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預防和杜絕各類事故的

  發生,我們要堅持安全第一,增加安全意識,做好安全防範,嚴格遵守《守則》、《規範》,除做好上述五個方面安全外,還要做好防電、防火、防毒、防騙、防病等知識的學習,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讓我們一起努力,全力以赴,力爭做到:校園安全無事故,在校學生零傷害,校園和諧,師生平安。

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談話匯入”中,交流心路歷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誦讀詩歌”中,初步感知詩歌的魅力,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3.在“親近語文”中,初步瞭解整本書的大概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二、設計意圖:

  讓學生初步瞭解並喜歡上語文老師,也漸漸地愛上語文課。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認識老師

  1、師簡單自我介紹:我姓**,名**,我是一位愛讀書、愛思考的老師。

  2、初步認識一下學生:能像我這樣的,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3、依次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課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語文老師會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課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樣的老師來成為你的語文老師?

  現在,你初步認識徐老師後,心中想要說些什麼呢?

  (二)誦讀詩歌,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

  三年級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從八月的家中匆匆趕來

  來到美麗的實驗小學,

  從此,

  踏入三年級明亮的天空

  書寫新的傳奇。

  2、自由讀讀,指生讀,師生合作誦讀。

  3、師:今後,將爭取每節語文課,花三分鐘時間,來誦讀這樣的詩文。

  (三)瞭解大概,親近語文

  1、認識封面:仔細看看語文書的封面,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

  2、讀讀目錄:

  認真讀讀語文書的目錄,說說:

  (1)這本書一共有幾篇課文?標*號的有幾篇?標△號的有幾篇?

  (2)認真讀讀課題,你最喜歡哪些課文?為什麼?

  (四)提出要求,準備學習

  1、擁有一本新華字典或詞典等學習工具。

  2、準備三本簿子:日記本;練筆本;摘錄本。

  3、準備一、二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

  4、認真讀讀“預習”單、“複習”單,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

  (四)佈置作業,練筆表達

  在“小練筆本”上,寫上二、三段與“老師、語文”內容相關的話,題目自定,也可以是:

  新來的語文老師

  語文《開學第一課》

  我的語文老師

  難忘的一節語文課

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利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聯絡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積累,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畢昇的執著和活字印刷術的深遠影響,聯絡上下文,體會句子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美詞佳句。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畢昇的資料。

  學生:蒐集有關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教材簡析

  畢昇,一個書坊裡普通的印刷工,他卻有一個夢想:用便捷的印刷術取代傳統的笨拙的雕版印刷術。為了這個夢想,他不斷地思索,不斷地實踐,在一次偶然的提醒後,透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一個造福於世界文化的偉大發明。

  讀完這篇課文,我們要在腦海裡牢記:夢想的實現在於實踐,在於執著的追求。

  全文共有8段,第1~6段告訴我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那一波三折的過程:“若有所思”“困擾”“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機械”“沉思”“好多次”“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語”這些詞語揭示了艱苦而又執著的探索過程。

  這一部分作者的表達方式新穎,巧妙運用插敘,第1段先把讀者的目光引到畢昇若有所思的人物形象上,第2段告訴讀者畢昇的身份和思索的原因;第3段再次把讀者的目光引到畢昇深思的眼睛裡,然後在第4段告訴我們畢昇已經歷過的種種嘗試,文章行文自然流暢,讀來可信。

  第7~8段告訴我們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成功後的好處以及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全文以樸實的語言把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娓娓道來,讓我們如同回到畢昇的身邊,和他一起分享活字印刷術的甘苦。

  本課教學重點是從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中體會他的執著精神。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 引導學生從“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著,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的描寫中產生好奇:這個人在想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

  * 第2段緊承第1段,提供了以下資訊:

  ⑴畢昇的身份;

  ⑵這一段時間困擾畢昇的問題;

  ⑶雕版印刷術的弊端。引導學生思考第2句話照應的是第1段的哪一句?

  *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如:“機械”“提醒”和“默默地”。“機械”表明畢昇因為想得入神而走得不自然;“提醒”是表明畢昇因為陷入思考而忘了換衣服;“默默地”則表明畢昇仍然沒從沉思中醒來。

  * 此段介紹了畢升以前的失敗。讓學生了解畢昇失敗的原因即可。

  *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從“念念不忘”和“自言自語”可以看出畢昇一門心思用在了怎樣解決單字不吸水的難題上。

  * 此段講畢昇在妻子的提示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一段,是文章唯一的一次人物對話,雖然只有3句,卻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畢昇的第1句話是既帶思索又有煩惱,第2句是恍然大悟後的興奮狂喜,而妻子的話是不經意的隨口之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

  * 豁然:開闊、通達。

  * 這一段是活字印刷術的製作過程,讓學生把這一段與前面第4段的實驗對照起來閱讀,就會發現因材料不同而形成的巨大差異。

  *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以往的印刷省工省時,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

  * 最後一段寫了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 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課的生字中,要特別注意“械”和“冥”的書寫,“械”字提醒學生別少一撇;“冥”字提醒學生別在“冖”上多寫一點。

  * 課後1題: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思考:

  ①雕版印刷的弊端。

  ②活字印刷的優勢。

  * 課後2題:

  ⑴“絲毫沒有感覺”寫出了畢升思索的專心致志。

  ⑵“一點兒也沒有”聽到妻子的呼喚,寫出了畢升得到啟發時的忘形情景。

  * 課後3題的6個詞語,橫著看,“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語—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向我們展示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所經歷的思索過程。學生可從中感受到畢昇解決問題的“執著”與“頓悟”。除帶點的詞語外,也可鼓勵學生用其他詞語造句。

  教學設計參考

  一、質疑引入,讀題質疑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 畢昇的夢想是如何實現的?請大家通讀課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詞,誦讀,自主識記,並把生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3. 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

  4. 讀完全文,你能找出描寫畢昇為夢想而執著探索的幾個詞嗎?

  三、細讀課文,感受美好

  第1段:讓我們走近畢昇,去感受他為自己夢想的實現而作的努力。

  1. 齊讀課文,你能從此段中獲取哪些有用的資訊?

  (學生交流,適時點撥學生抓住要點簡潔地說,並營造意境)

  2. 出示“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著,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這句話。

  ⑴自己品讀,體味這句話的意思。著重體會“若有所思”這個詞。

  ⑵結合自己對課文的感知,說說這句話的作用。

  ⑶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2段:畢昇啊,你為了何事而如此煩心、如此專注呢?

  1. 生默讀,用“/”線把此段分成4層,並能用簡潔的語言說出每層的意思。

  2. 交流分層和概括層意。

  3. 齊讀第2層,是什麼事困擾著他?

  (相機提出從“愛動腦筋”你看出什麼來?因為愛動腦筋,所以才有這個夢想,為了夢想的實現,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第3段:讓我們從畢昇的記憶裡走出來,回到生活中他的身邊去。

  1. 朗讀此段。畢昇在街上若有所思,回到溫暖的家裡,他還是這樣的嗎?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 從他那雙深思的眼睛裡,你能看出什麼來?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第4段:讓我們再次回到畢昇的記憶裡,一起和他去體味失敗的苦澀。

  1. 默讀。為了能找到代替笨重的雕版印刷術的方法,畢昇並非沒有嘗試過,相反,他還嘗試了很多次。看看,畢昇嘗試的方法好嗎?為什麼會失敗呢?在文中勾出失敗的原因。

  2. 出示“為此,

  畢昇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沒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來”。

  ⑴品讀句子,哪一個詞能反映出畢昇在嘗試失敗後的表現?

  ⑵“冥思苦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冥思苦想”說明畢昇面對失敗仍不放棄,仍在苦苦尋找辦法,表明畢昇的執著)

  第5段:執著的畢昇遇到了思維上的瓶頸,我們不禁為他著急,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嗎?

  1. 朗讀。在生活中我們是否有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種峰迴路轉、豁然開朗的感受?坐在灶前燒火的畢昇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看看,困擾他多日的難題是如何得到解決的?

  2. 讀妻子說的話,從妻子說的話中你有何啟示?

  3. 無意中得到妻子的提示,畢昇是怎樣表現的?勾畫句子。師出示句子:一句話讓畢昇茅塞頓開,他猛地一拍腦袋:“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說完,他立即跑出家門。他覺得眼前豁然開朗,一點兒也沒有聽到妻子在後面的呼喚。

  ⑴生品讀。這句話表明了畢升什麼樣的心情,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一點兒也沒有”)

  ⑵聯絡你對本文的瞭解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相機出示“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著,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兩句比較,體會前後對應和畢昇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的努力)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第6段:得到啟發的畢昇迫不及待地又衝入了濛濛煙雨中,他要幹什麼呢?別急,讓我們跟隨他的身影去瞧瞧。

  1. 默讀,妻子的一句無心之語,卻提示了畢升,於是活字印刷術在畢昇手中誕生了,看看這一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印刷術是如何誕生的。

  2. 對比第4段,你覺得畢昇前幾次試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小結:至此,我們和畢昇一起見證了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你認為畢昇成功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原因是什麼?

  (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對夢想有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

  第7~8段:畢昇用他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卻沒想到,他夢想的實現能造福子孫後代。

  1. 朗讀。新的印刷術的出現,帶來了哪些好處?帶來了哪些影響?

  2. 有感情地朗讀。出示課件:在忙碌的書坊裡,一些人在熟練地印刷,一些人在熟練地排字,一本本厚厚的書從書坊裡出來,流傳到人們手中傳閱;在中國如此,在世界也如此:不同文字,用同樣的方法在快速印刷,一本本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書籍開啟了無數人的智慧,世界文化得到傳播……

  四、積累拓展

  1.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他能完成這個造福於世界文化的偉大發明得益於他的執著,也離不開妻子的啟示,你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這個過程嗎?

  2. 生活中,你有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峰迴路轉、豁然開朗的感受嗎?說出來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畢昇(?—約1051),宋代發明家。他首創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也說過:“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弗蘭西斯·培根《新工具》)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的隋朝,我國人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貼上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畫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陽文,和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型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改進了雕版印刷的這些缺點。畢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的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

  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裝置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昇的功績不可磨滅。可是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蹟,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蹟,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