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學第一課>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900字(精選13篇)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900字(精選13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900字(精選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這些夢想可能普普通通,有些人的夢想是當一名警察,有些人想當一名老師,或是當一名醫生。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我們更是看到了許許多多平凡人的夢想,夢想引導他們走向成功。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有夢就有動力”。課上講述了女航天員王亞平和跳傘集訓隊最小的隊員付麗娟的故事。2003年,還是一名飛行員的王亞平在電視裡看到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十年後,這位電視機前的觀眾也成為了一名航天員,實現了她的飛天夢。她說,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就能摸得到。

  跳傘集訓隊員付麗娟,今年13歲。這群平均年齡只有十五歲的孩子,每天要接受至少六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儘管再苦、再累,為了夢想,他們仍然堅持了下去。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夢想給了人無盡的動力。有了動力,你就能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第二堂課的主題是“有夢就要堅持”。有一位熱愛電影的青年,20歲時,他進入了劇組。在劇組中,他開始了長達30年的追夢旅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幫人買早點、洗杯子,三年後才開始演一些一句臺詞也沒有的角色。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成為了華語電影的驕傲,他就是“喜劇之王”周星馳。

  舞蹈老師廖智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樣令人敬佩。之前,她是一位舞蹈老師。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她失去了雙腿。但地震之後,她戴上假肢。經過兩年多的恢復和不懈努力,她已經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了。她的生命又開始變得精彩。一個人要有夢想,但是,光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追求夢想的道路很長,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實現夢想。

  第三節課的主題是“有夢就能出彩”。鋼琴家郎朗到國外學習時,曾經是一名替補,上臺機率幾乎為零。但他沒有放棄,仍然努力地練習鋼琴。由於他的精彩表現,芝加哥交響樂團讓他成為第一替補,他終於登上了舞臺。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就算當初僅僅是個替補,只要經過努力,照樣能夠出彩。

  夢想,還可能創造奇蹟。她是一名加油站員工,兒子四歲時被診斷為智力低下,並患有嚴重自閉症。於是,她自學鋼琴11年,並開始教兒子彈鋼琴。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兒子十五歲,已經會自己彈鋼琴了,而且上了小學六年級。這難道不是一個奇蹟嗎?

  夢想可以把人引向成功的道路,可以給人前進的動力。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只要你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出彩,就能獲得成功。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2

  中華驕傲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漢字,是振奮人心的中國武術,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讓我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首先,讓我們從歷史悠久的文字說起。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說“正直”這兩個字吧。正:向著目標走,先開始是橫著的,後來慢慢豎起來,這才形成了“正”。這是多麼有趣啊!從小小的漢字窗口裡看到的確實博大精深的文化。

  現在不光中國人研究漢字,連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也對漢字特別有興趣。來自美國的理查德·西爾斯,人們稱他“漢字叔叔”從小愛中文,他來到中國,為了學習中國漢字,他共寫了一萬五千張卡片,來學中文,他無論是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都看卡片記漢字。他還投入了全部的積蓄做了一箇中文網站,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他作為一個外國人,卻這麼熱愛研究中國文字,打動了我的心。比起我們,“漢字叔叔”學習多刻苦啊!我們平時只知道好吃懶做、吃喝玩樂。從來沒有想過怎樣背書,每次都是要家人逼著學。英語就更不用說了,我今後也要學著記英語單詞卡片。

  人不但要文,還需要文武雙全。電影《戰狼2》的導演吳京的話讓我領悟到:真正的英雄,不是如何去戰勝別人,而是用這種強大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還需要由內而外的強大。我想到我們自己平時用武力打打鬧鬧、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而真正的武力,是保護自己、保護別人。這讓我多麼面紅耳赤啊!

  琴棋書畫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要。棋,圍棋。柯潔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圍棋冠軍。他從小就熱愛圍棋,2015年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世界圍棋冠軍。而在不久前,他和阿爾法機器人進行了圍棋比賽。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他想:就算輸,也要輸得精彩!這場比賽雖然他輸了,但是他挑戰了自己。這種不服輸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人類是不服輸的,只是一時的粗心大意輸給了別人。也證明人類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必須要一天比一天進步,不能要懶蟲在肚子裡爬。想想我平時在學習中經常怕輸,覺得自己不行,怕別人笑話自己。我今後要要戰勝自己,勇於挑戰自己。

  《開學第一課》迎來了新的學年;迎來了歷史悠久的文字;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武術;迎來了琴棋書畫……帶走了漫長的暑假!開學了,讓我們一起渡過一個有趣的新學年吧!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3

  今天,我觀看了CCTV1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這個欄目的播出意味著新學期的到來,新學期讓我們更加努力!

  吳磊的一首《第一課》,打開了現場的氣氛,讓我們一起唱著班歌迎接新學期吧!

  撒貝南老師與董卿老師隆重登場,告訴我們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中華驕傲。

  第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為源遠流長的漢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教授王寧為我們講一講正直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漢字的造字過程就是因義而構成;什麼是正直呢?目不斜視,奔向目標就是正直。來自美國的“漢字叔叔″,他的名字叫理查德。西爾斯,他痴迷於漢字45年了,漢字叔叔想要做一個關於漢字的網站,讓更多人熟知漢字,他花了八年,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大約30萬美金。他說:“中國人的幫助,讓我深深地感動,我愛漢字,更愛中國。″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

  第二節課的主要內容為振奮人心的武術。開課,由三位武術冠軍和武校的同學們表演武術《少年中國說》,十分精彩。接下來由《戰狼2》的導演——吳京,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課,吳京說:“真正的英雄,不是想如何去戰勝別人,而是用這種強大力量,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真正的英雄,還需要由內而外的強大。″千錘百煉,自強不息,彰顯中華民族武術之精神。

  第三節課的主要內容為逸韻悠揚的琴棋書畫。圍棋是琴棋書畫中唯一分勝負有對手的競技遊戲,柯潔(圍棋冠軍)與“阿爾法圍棋″(圍棋機器人)的較量令我們難忘,2016年“阿爾法圍棋″橫空出世,正式向柯潔宣戰時,他沒有怕,因為怕他就已經輸了,三局落敗,雖敗猶榮。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到來了,一位鋼琴少年(徐子航)在比試人工智慧(特奧)時在速度上人工智慧領先,但在認真和音樂性上少年領先,最後由郎朗老師,徐子航和人工智慧聯合完成一首曲子——《彩雲追月》非常動聽!在科技時代中,我們應該繼承傳統,創造未來。

  文學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裡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迴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有學生對老師的愛,相信孜孜學子能把漢語教育傳下去。

  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我才知道中華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而我們現在所學的只是滄海一粟,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4

  今晚,我懷揣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在8點的時候準時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持人是我最喜歡的撒貝南和何炅老師。

  《開學第一課》主要是圍繞創造向未來,一共講述了四個主題,第一堂課是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走向未來的燈塔,是拼博的力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小夢想努力,就可以實現中國夢;第二堂課是奮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在奮鬥的時候也許會遇見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必須要有面對困難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就象會珠心算的王桐晶姐姐一樣,12年演算過的卷子,可以鋪滿100間小學生教室,只要我們不斷挑戰自已的極限,就會如同她胸前的那些徽章一樣閃著耀眼的光芒;第三堂課是探索,我們做為小學生,就要敢於去探索人世間的奧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創造出奇蹟;第四堂課是未來,科技創造改變未來,無論是“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共同演唱的《墨梅》,還是神秘“嘉賓”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都是在展示我們的創造力。我們做為下一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開學第一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攝影師解海龍老師以“我要上學”為主題的系列照片,改變了“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等人的命運。這個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讓我深刻體會到,愛心可以獲得希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夢想可以讓人成長。我一生下來就可以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生活得無憂無慮,是幸運的。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有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關懷我們的老師,是幸福的,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關於夢想,可能每個人都會不同,我也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就是跟我舅媽一樣,當一名邊疆老師。曾聽舅媽說,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孩子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見過最高的房子就是三層的學校,更不知電梯為何物,放學後一個個都變成了小牧童,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完全不重視,更別提有機會學習特長了。我希望長大以後,能用自己的知識與特長去改變那些孩子們的命運,讓他們都能有機會走出大山。

  我想實現我的夢想,就要對自己設立一個長遠計劃,首先,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向前走。其次,要學好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知識,還要堅持練好小提琴,舞蹈,音樂,書法等專業特長,因為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特長可以提高文化素養。

  加油吧,少年,未來由我們來創造!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5

  我看了開學第一課,講的是英雄不朽,我一聽這個名字,嗯?什麼叫英雄不朽呢?

  第一課講的是,愛國。愛國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熱愛祖國,但是怎樣才能愛國呢?我們開始上課,看到了許多老人不是老兵,或者說是一些老兵的家屬。來到現場,講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聽他們講故事讓我明白一些英雄事蹟這就算愛國嗎?然後第一課上完了到課堂小結的時候,我就知道了,你只要記住那些戰士和英雄,就算愛國,因為你珍惜他們,所以才會表達出你對祖國的熱愛。

  到講第二課的時候了,第二課講的是,勇敢。勇敢,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該是怎樣的勇敢,才能保衛自己,保衛國家呢?這是上課要起來了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們就是在抗戰期間,英勇付出的烈士家屬,或朋友。王二小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小英雄。這次來的是一位老爺爺,當時他還是小孩呢,他管王二小叫二哥。他也是少年抗戰團其中一員,他給我們講了王二小的故事,因為,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文,但是他講的比課文裡面詳細,講了之前他和這位老爺爺是怎麼交流的?還有一些他的詳細動作。我很感動,這一課上完後我,看了課堂小結,原來勇敢,就是要為祖國,勇敢付出,這樣才能保衛祖國,保衛自己。

  第三課講的是,團結。團結?英雄們都是團結的一起抗戰嗎?嗯,想想的確是,那我要看一看這一課講的是什麼?這一課還是請了一位老兵的家屬。課堂小結的時候到了,團結就是要你的戰友,團結在一起,才能打敗敵人,前面那個小動畫的大聖,他雖然力量大,但是他沒有團結,沒有和其他的人團結在一起,所以最後被壓在五行山底下啦!

  最後一節課講的是,自強。自強?自己內心的強大嘛!當時自強又有什麼用呢?來聽聽老師講課吧!這次講的是在南京的一次慘案,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因為他們要把中國的武力全部破壞,所以還有兩個日軍在比賽看誰先殺100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位外國人挺身而出,擋在鬼子的槍口前,這就是自強啊!被那些外國人救出的難民,其中一位也請到了現場。課堂小結,原來自強就是自己內心的強大,如果要救出在危機時刻的朋友,就得自強。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講的就是英雄不朽,英雄靠的是愛國、勇敢、團結和自強,採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今天的幸福。不管我們記不記得哪位英雄的名字,只要他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得銘記他。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6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再一次感嘆人類的創造能力。因為創造,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為創造,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因為創造,我們擁有美好未來。

  魯迅對許廣平的《羅素的話》寫下了“給90分,“擬其寫下了中給你5分(抄工3分,末尾幾句議論2分,其餘85分給羅素。”的評語。魯迅先生對許廣平論文的評語表明:人必須擁有創造的思維。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源於創造,有了創造力,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加便利;有了創造力,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人與動物的區別便是人有創造力。動物沒有創造力,它們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精緻的物件,沒有堅固的房屋,所以它們生活在生物鏈的底部,淪為人類的玩物。人有創造力,有無盡的文學經典,有夜晚的燈火通明,有林立的高樓大廈,所以人類能成為世界的主人。

  按照古代寓言書的記載,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註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複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後來他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於是他成了亞洲王。亞歷山大之所以能夠成為亞洲王,是因為他在困難中努力尋求新的方式,以獨一無二的方法解決了難題。創造的思維就是敢於衝破前人的規則、敢於踏上荒無人跡的路,獨闢蹊徑,最終走向成功之路。

  擁有創造力的亞歷山大最終獲得了成功,而失去了創造力的天才兒童方仲永卻走向了平庸。

  方仲永兒時下筆即成詩,為全鄉的秀才的榜樣,風光不可一世,卻因父親不重視對其的創造力的培養,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如果沒有了創造力,縱然有再好的天資,最終也還是與普通的人一樣,庸庸碌碌。若仲永的父親重視培養仲永的創造力,令其更上一層樓,也會名垂青史的吧。可惜,一時貪慾荒廢了孩子一生。由此可見創造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至關重要。

  如今,航天火箭直衝雲霄,珠穆朗瑪人跡可尋,南北兩極科考站林立,無數高科技的發明創造令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可是,又有多少人如許廣平一樣,在前人的光輝下,逐漸摒棄了創造的天性?又有多少人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中享受,每天庸庸碌碌地生活?而我們當前的生活需要人們的創造,只有這種創造,才能讓生活豐富多彩,一日千里,像夢幻一樣美麗。

  人類需要創造力,創造不僅能使人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在不斷探索發掘的過程中尋找到精神的富足。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7

  涼爽的秋風吹得樹葉發出“嘩嘩”的響聲,夜空中閃爍著幾顆不知名的星星,《開學第一課》就要開始啦,我和爸爸滿懷期待地坐在沙發上,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英雄不朽”,講述的大多是二戰期間,日本人來侵略我們中國,我們中國人齊心協力抗日的故事。這次抗戰勝利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抗日英雄英勇抗爭,不怕犧牲。這堂課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也給了我向上的力量。

  首先,我知道了國歌的故事。那時,日軍攻到長城腳下,把長城炸出了一個大缺口,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抗日聯盟軍從三個方向洶湧而來,拼命死守。日軍千方百計想要衝進長城。可是,抗日軍用身體死死地堵住長城的缺口,這就是國歌中所唱的“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我聽完後心想:中國人真是勇敢。我被他們那為國捐軀,捨死忘生的精神而感動不已。

  接下來,又展現了許多英雄的感人事蹟,有女英雄趙一曼、抗日名將左權將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的是趙一曼,這是一個敵軍一聽就聞風喪膽的名字。但是有一天她中槍被俘,面對敵人的各種折磨,她始終沒有向敵人低頭,致死也沒有說出有關部隊的任何資訊。在戰場上,她英勇殺敵,在監獄裡,她卻無時不刻地思念自己的孩子,她寫了長長的幾封信,信裡面流露出的都是一個母親對一個孩子的愛,最終她為國捐軀了,她是好樣的。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就要向趙一曼學習,時刻熱愛祖國,把祖國永遠裝在心中,認真學習,回報祖國。

  後來,主持人邀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館長親自給我們講述了七十年前那一段悲慘的時光,那就是震驚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一共有30多萬同胞遇難了。甚至有兩個日軍軍官拿殺人來比賽,比誰先殺死一百個中國人,真是沒人性。現場還邀請了一位當年倖存的老奶奶,講述她親身的經歷,當時就有很多人掉淚了,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很難受。但是當時也湧現了一位英雄,他就是約翰·拉貝,為了保護中國無辜的平民,他勇敢地站在敵人的槍口面前,那位老奶奶就是他當年救下的。悲慘的南京大屠殺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我們要強大自己的祖國,不要讓歷史重演!

  節目結束後,我的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覺到我們學生的責任重大,我們只有努力學習,以這些英雄為榜樣,繼承他們的精神,熱愛祖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8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們也給我們上了一節有意義的課!

  付麗娟姐姐、廖智阿姨還有王亞平阿姨等人,擔任了這次中小學生課程的老師。他們帶來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第一節課的主題是有夢就有動力。我們都知道,飛機要起飛,必須要有發動機。而夢想就是發動機,有夢想的人就像裝了發動機的飛機,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付麗娟姐姐十三歲了,她是一名優秀的跳傘運動員。在訓練隊伍中,她年齡最小,但是卻是最努力的一個。她每天要訓練六個小時,清晨的長跑尤其讓她喘不過氣來。有時她甚至想到了放棄。但是她想,這剛長出的幼芽不能就這麼輕易折斷了呀,每次她一想到這兒就彷彿黑暗的房間充滿了亮光。每次訓練結束,她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奶奶,“年近七十歲的奶奶一個人在家裡,我多想去陪她呀!”但是為此就放棄了訓練生涯,怎麼能行?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成功了,奶奶臉上的笑容一定會更加燦爛的!付麗娟姐姐堅強的毅力,深深的打動著她身邊的人們,我十分佩服她的這種堅定信念。

  第二節課的內容是:夢想是種幸福。方榮老師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到山的那一邊——到城裡去上學。如今,她已經成為了一名老師,她的夢想成真了。雖然她一直是在快樂中學習,但是後來她才發現,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是多麼的不容易。當她畢業後,她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鄉,竟發現自己已經被孩子稱作“最美老師”了。那時她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她想,這十幾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學生們都很喜歡她,不僅是因為老師的外貌美,更是因為老師的心靈美。她說,這是最令我感到幸福的事了!

  第三節課告訴我們,有夢想就要堅持,有夢想就能出彩。潘其華奶奶今年八十八歲了,比我的爺爺還大六歲呢。如今的她已經白髮蒼蒼,但是她卻擁有六十年的教書經歷。她教過八千名學生,她的學生們現在都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有科學家,有畫家,有醫生,有老師等。她說,沒有一個學生讓我驕傲,因為,他們全都是最棒的!我知道,她心裡一定把這些學生當做她一生的榮耀。她還說,等她一百歲了,她要教第一萬個學生。潘奶奶一定是一個活到老教到老的人!潘奶奶的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開學第一課生動豐富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我要做一個有夢想,敢追求,有信念的人!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9

  今天,我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一起收看了《開學第一課》。我被裡面英雄的事蹟深深地觸動了,原來五星紅旗之下藏著那麼多閃亮的靈魂,我們今天平淡的生活卻是很多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國旗象徵著我們國家的榮耀,更象徵著無數人前赴後繼的抗爭、無數人的生離死別、無數個妻子的眼淚、無數個兒女的期盼。在今天,我們為我們國家的富強而高興,更應該緬懷那些為了國家的未來灑熱血、拋頭顱,有理想有激情的革命先烈,因為他們是鮮紅的.國旗背後最閃亮的靈魂。

  在《開學第一課》裡最令我感動的是左權將軍的書信和左將軍的女兒左太北奶奶相隔40年的回憶。左將軍在左奶奶兩歲的時候就已經逝世,左奶奶腦海裡幾乎沒有與父親的一點回憶,她十分想知道關於自己父親的事情,哪怕是細小的點點滴滴。於是她只能不斷地問身邊的人,努力地拼湊出一些關於自己父親的碎片。左奶奶對左將軍的思念是那麼的深,但是卻一生不能與自己的父親見上一面,如果每一次的思念都是一滴水,從兩歲的黃髮孩童到70歲的白頭老人,左奶奶的思念已經化成了一個海洋。

  40年後,左奶奶的媽媽將當年左將軍寫的信全部交給左奶奶,左奶奶一封一封認真地看,隔著記憶的長河,等到頭髮花白,才瞭解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原來也是這樣的深。左將軍在信裡寫到:“看到太北的照片以及你對太北的描寫,那樣活潑可愛的孩子更增添了對我的思念,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們在身邊,能夠聽聽你們的聲音,能夠牽著太北走走,抱著它走走那該有多快樂。可是我卻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只能看著你們的照片寄託一份思念”。左將軍對親人的思念是那麼深,但為了國家的未來,只能犧牲自己犧牲自己的家人,毅然地奔赴戰場並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左將軍的身上,我看到了革命將士的熱血與柔情。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家、有親人,有著深深的愛與牽掛。但他們的胸中仍然燃燒著對革命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這份使命感促使他們將心中的小愛暫時收藏轉化為大愛。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家庭,成全了祖國的未來,成全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國旗鮮豔的紅,都是用他們的鮮血染成的,他們是隱藏在國旗背後神聖的靈魂,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我們將永遠追隨他們的靈魂,奮發向上,將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美好。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10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題目是——父母教會我。這堂課共分為四個部分:孝、愛、禮、強。

  第一節課講到了“孝”。童話大王鄭淵潔買了一臺電視機,他和兒子一起開車送到他爸爸家,兒子就問:“爸爸,咱們是不是開錯地方了?”爸爸說:“沒有,咱們是給爺爺送去。”兒子就問:“為什麼呢?”爸爸說:“是因為爺爺在這個世界上待的時間比咱們要短了,咱們以後連原子彈電視也能看得到。”後來,爸爸買來大蝦,由於大蝦太貴,就買了幾隻,爸爸把大蝦夾給了兒子,說自己吃蝦過敏。兒子知道爸爸吃蝦不過敏,又把蝦夾了回去,說:“我以後連原子彈蝦都能吃到。”鄭淵潔用實際行動教會了兒子孝。

  何紅濤叔叔自己改裝了一輛摩托車,他用這輛摩托車帶著父親去旅行,六年的時間,他帶著父親跑了很多地方。

  看了這節課,我想,我應該孝順爸爸媽媽,我現在雖然還很小,不能帶著帶著爸爸媽媽去旅行,但我可以在早晨我早起幫爸爸媽媽做早餐,幫爸爸媽媽擠牙膏,我可以掃地、擦桌子、擺碗筷,幫爸爸媽媽按摩捶背,儘自己的力量,幫爸爸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節課是愛。搖滾爸爸秦勇本來是黑豹樂隊的主唱,他甩著自己的長頭髮唱著歌,別人都覺得他很酷。他的兒子大珍珠三歲查出患有感統失調病,秦勇退出了黑豹樂隊,用自己的愛來陪伴兒子,他用三年的時間,教會了兒子騎腳踏車,用三個月的時間教會了兒子繫鞋帶。秦勇說,沒法決定孩子剩下來的樣子,只能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愛要及時表達,不能等待。

  透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愛,我撲進媽媽的懷裡,說:“媽媽,我愛你!”

  第三節課是“禮”。容祖兒阿姨講了她的爸爸媽媽教會她點點滴滴的禮貌。

  透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後,我吃飯時要儘量不發出聲音,不剩菜剩飯,一定要等長輩先動筷子再開始吃。我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第三節課是“強”。藏族的一些孤兒,他們來到北京學武術,他們學會了堅強、自信、堅持不懈,勇於面對困難。

  看了他們的故事,我很感動,我以後也要向他們學習,堅強、勇敢,勇於面對困難,不再遇到什麼事就掉眼淚,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

  開學第一課,真是豐富多彩,它讓我懂得很多道理,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11

  幸福在哪裡?

  媽媽曾經給我講過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她小時候時候曾經得到了一個泡沫文具盒,她開心極了,感覺非常幸福,如獲至寶,十分愛惜的使用,用了整整兩個學期都還沒有用壞,我感到非常奇怪,無法理解,我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文具盒,數也數不清,卻從來沒有感覺到幸福。

  前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其中“最美女孩”孟佩傑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孟佩傑很不幸在5歲時就成了孤兒,她被現在的養母收養,好日子只過了3年,不幸再次降臨孟佩傑的養母在她8歲時就癱瘓了,養父又離家出走,8歲的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它不僅要做繁重的家務勞動,還要幫助養母做每天幾百次的康復訓練,要把比自己重很多的養母背到輪椅上,推著養母出去散步,在這樣的情況下孟佩傑還考起了大學,為了學業和照顧養母兩不誤,現在她帶著養母走進了大學生活。

  在我們看來孟佩傑和她的養母非常不幸,為什麼我分明從她們母女倆燦爛的笑容中讀出了幸福兩個字呢?它讓我開始認真地思考幸福究竟是什麼?他到底在哪裡?在孟佩傑和她養母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大家和和睦睦,自然就會感到幸福。再想想我吧,而我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爸爸媽媽非常寵愛我,只要我的要求合理,爸爸媽媽一定會滿足我,我不用做一件家務,為什麼我沒有感受到幸福呢?

  我終於明白了,愛是孟佩傑和她養母之間的紐帶,感恩讓他們感受到了幸福,養母給了孟佩傑一個家,孟佩傑給予了養母一個可能連親生女兒都做不到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我呢?我以為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給予我的都是理所應當,有多少時候我體會到了父母的愛意和用心良苦呢?就像殘疾人認為幸福就是有一個健全的身體,而健全的人卻沒有體會到一樣,我以前對幸福視而不見,那不就是我以前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嗎?其實幸福就圍繞在我的身旁,只要我有一顆感恩的心,就可以感受到它,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細細的回憶,我感受到幸福的時候是在每個月的月末,因為爸爸的工作很忙,只有每個月的月末才能回家,回來時他總會給我帶許許多多的禮物,吃飯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家的感覺很濃很濃,每當這個時候就會覺得有這麼多人疼愛著我,我真的很幸福,很幸福。

  我想好了,一次爸爸回來的時候我要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在他的耳邊說:“爸爸,我愛你!”相信那一刻我們彼此都會感到幸福。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12

  幸福是什麼?我無法輕易地為它下定義,因為現在,我還無法捕捉關於它的蹤影,無法感受到幸福所帶來的陽光,無法真正用心感受幸福。直至有人問我幸福在哪裡,我說,我還在尋找。

  從名人話語中尋找幸福。叔本華說過,“幸福不過是慾望的暫時停止。”有點悟不出它的道理,或許,照我的簡單理解,我們所想要得到的,能夠讓我們幸福,對於自己喜歡的才會有所慾望,不合自己慾望的我們何談幸福。

  新的學期,假期中憧憬了許久,直到它的到來,我才發現,壓力愈來愈大,似乎能讓人窒息。我並不想刻意地去重視成績,名列前茅有多少人對它饞涎欲滴,我的家長,究竟是為了榮譽,或是一意地想培育我成為人才,讓我百無聊賴地學習,學習。我要成長,學習固然重要,但健康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啊,我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夠了解。我會快樂地學習,況且沒有壓力地輕鬆學習效果該是會更好吧。

  第一是什麼?好多人說是“工作中或學習上的優秀”,但第一課告訴我,“人生中有無數場比賽,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是第一”,進步,步伐雖小,但我邁開了。我是‘第一’嗎?

  約翰·庫提斯,上帝將不幸降臨於他,帶著自己殘疾的身體,他終究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演說家,終究是實現了自己從小的夢想。我也行嗎?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要自信,我一定有獨特的價值!通往夢想的途徑也許不只一條,嘗試新的路,我也能做得很好。

  校園生活,有友誼,也有競爭。第一課——“都在想著自己獲取,可能什麼都得不到”。的的確確,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感恩,何必一直吵吵鬧鬧,好好對他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上了。要奉獻,幫助別人能讓自己更快樂。

  幸福,《開學第一課》讓我領悟了。對於自己的愛好,我不該放棄,即使有些事情錯過了‘時間’,但是,現在,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從現在做都不晚。

  山區的孩子,他們眼裡的幸福是愛吧。因為,他們清楚最強大的不是苦難,而是愛。愛在大家心裡何嘗不是最強大的。

  幸福,現在,在我心裡,它已有了含義,不在受他人幸福的含義的束縛。我的幸福,簡簡單單的,只要我喜歡的人開心,我就感到幸福。因為,我總會為此而努力。而大家總而言之的幸福,也該就是課後總結的“成長、樂觀、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寬容、溝通、關愛、讚美、努力及奉獻”。

  幸福。我懂的。

  央視《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00字13

  “父母教會我什麼?”這是今晚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也是最近幾天網路討論的熱門話題。媒體調查中,南京某小學四年級學生豆豆說:媽媽教我想當三好生就要給同學送禮,結果媽媽的方法很有用,我真的當上三好生了。

  想當三好生就要送禮——這位媽媽用成人世界的不良風氣教育孩子,自然被很多網友質疑。可是,媽媽的方法完全錯了嗎?豆豆以前不會和同學好好相處,所以朋友不多。媽媽教她週末邀請同學到家裡玩,或者一起出去組織活動,這是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與集體活動,並沒有錯。媽媽教她買些尺子、橡皮、漂亮的夾子送給同學,是為了加深感情,拉近距離,中國自古就注重禮尚往來,大方慷慨也是美德。事實證明,在媽媽的幫助下,同學們都願意和豆豆玩了,她一下子多了很多朋友。可以說,故事講到這裡,是一個美好的“愛的教育”。

  但是,當我們知道,交朋友送東西的目的都是為了當三好生,這一切立刻變了味道,原本積極陽光的交友行為,變得有些陰暗。其實,媽媽的方法並沒有錯,錯在動機和理念上,她給孩子灌輸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雖然結果相同,但在孩子人格與品德塑造上,卻大相徑庭。

  價值觀決定著人的行為和態度,進而決定著理想、信念、生活的方向和目標。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我們的價值追求,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如此,家長不知不覺中受自己價值觀的左右,可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並未意識到這點;相反,主動對孩子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情形很少,孩子只能在言傳身教中領悟、繼承家長的價值觀,即使它們是扭曲和錯誤的。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中,某些成年人的價值觀充斥著物慾化和功利化,多數家長當然不可能去用現實、功利的那一套教育孩子,但這些觀念卻常會在一些具體行動和生活小事上表現出來,對孩子來說,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革,年輕一代在價值取向上也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方向,家長再按照自己的社會經驗來指導孩子,也會產生脫節之感。

  心理學家諾克瑪說:“作為一個價值觀的催化者,需要奉獻、彈性、參與和耐心。”其實,最質樸的價值觀就是“幸福觀”,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同樣是為了他能幸福。當物質生活充裕後,孩子們的價值觀理應不再被束縛,向人性迴歸,向美德迴歸,如此才能成就豐富而有內涵的人生。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不妨把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最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