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學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學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學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自信心就像催化劑能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使人們百折不撓,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並經常在活動中得到鍛鍊,他們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良好的關係。相反,缺乏自信的幼兒在活動中缺乏積極性,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孩子很難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幼兒時期是良好品格、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我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一. 給每一個幼兒創造同等的機會

  教師是幼兒心中的權威,幼兒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和尊重。作為教師應該關愛每一位幼兒,給他們一份同樣的關心和愛護,讓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師的眼裡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我在組織活動中,總是儘可能地關注每一位孩子,儘量使每一個孩子都有嘗試的機會。針對幼兒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一特點,我經常設計一些難度不一的問題,請不同層次的幼兒回答。如對語言發展較慢,說話含糊不清的幼兒,我請他們儘量把話說完整;對思維發展較好,反應靈敏的幼兒,我儘量啟發他們用豐富的詞來表述自己的意願,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 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是因為幼兒本身的動手能力如自理能力太差而引起的自卑,這可能跟現在都是獨身子女的現狀有關。年輕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的身上傾注了全部心血,有的甚至溺愛、嬌慣孩子,什麼事都包辦代替。過分的保護,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使孩子遇事畏懼退縮,導致遇到困難就產生自卑。針對這一情況我經常組織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或競賽。透過表演可以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透過競賽來激發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如穿毛衣、疊被子、繫鞋帶等活動,在活動中我發現許多孩子還沒有掌握這些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於是我經常提醒孩子平時要多加練習,在生活區內擺上小衣服、鞋樣、瓶娃娃等讓孩子練習拉拉鍊、扣紐扣、繫鞋帶、餵飯……同時,我又讓幾位能力強的幼兒做“小老師”去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透過日常的訓練以及以點帶面的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發展,自我服務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幼兒的責任感、動手能力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我還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讓他們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中鼓勵孩子多動手,不搞包辦代替。孩子自身在動手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的階段,最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的進取心和自信心。

  三. 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幼兒

  幼兒尚處在他律階段,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道德評價和是非觀念,是好是壞都依賴成人的評價。這時期老師和家長對幼兒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經常用積極評價的反饋方式恰如其分的表揚幼兒的行為。如我班來了一位年齡最小的幼兒,她很愛表現自己,可是,只要周圍小朋友說了她什麼不好,或是笑她,她馬上就會自卑。剛來的時候,她對幼兒園的飯菜都不愛吃,一到開飯時間就愁眉苦臉。開始我跟她講了一些關於營養方面的大道理,但收效不大。於是我採用鼓勵的方式,每次進餐時鼓勵她嘗試一些食物,第一次只是嘗一點,第二次再加些量,逐步地引導幼兒願意嘗試新食物,這種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方法終於幫助她改掉了挑食的不良習慣。對爭強好勝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讓她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增強他改掉壞習慣的信心。

  四. 教給幼兒獨立做事的技能

  積極接納幼兒、尊重幼兒,給予積極的評價,固然是幫助幼兒建立積極自我形象,樹立自信心的一個途徑,然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幼兒自身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和評價,要使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這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教師就必須教給幼兒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孩子才能獨立做事。為此,我建立了值日生制度,給每一個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學會一些做事的技能,如:擦桌子、端點心、準備學習用品等。另外,我在平時活動中經常有意識地鍛鍊孩子:如幼兒自己管理自然角、幫助教師整理玩具、搬取體育活動器具……除此之外,我還每週安排一次勞動內容,修補圖書、拔草、學折衣服等,幫助孩子掌握勞動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請不同能力的幼兒去做,儘量做到讓每一位孩子都有鍛鍊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體驗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克服困難後取得的成績更能堅定孩子對自己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使孩子掌握了勞動技能,還發展了自主自立精神,鍛鍊幼兒的體力、智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幼兒繪畫興趣與技巧點撥

  幼兒對繪畫的興趣是隨著他們對大千世界美好事物的觀察,感知而產生的一種強烈表現美的願望。他們常常拿著一支筆、一張紙,塗塗畫畫來表現他們所看到或想到的東西。如果他們的這種興趣得到了老師、家長的重視和正確引導,那麼幼兒可透過美術活動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藝術語言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應從培養興趣和技巧點撥開始。

  一、   瞭解幼兒繪畫心理發展的階段性

  研究表明,兒童的繪畫經歷三個明顯的階段:四歲以前稱“塗鴉階段”,五至九歲是“圖式階段”,九歲以後才進入“寫實傾向階段”,三個階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但可以加速發展。

  “塗鴉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對繪畫動作的控制。由於幼兒手指和手腕的小肌肉尚沒有充分發育,手的動作很不準確。最初是亂塗,然後過渡到有控制的圖畫,再過渡到複雜一點的,能表現兒童意識的動作,最後止於“似像”。大約出現在四歲左右的“似像”繪畫,是幼兒繪畫才能發展的轉折點。因為這象徵著他已經從“動作”為主要特徵的繪畫活動演變到以“想象”為特徵的繪畫活動。

  四歲以後,幼兒的繪畫便進入“符號表現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能畫一些簡單的、常見的東西。如:人、房子、花草、樹等用他自己的方式或圖式進行創造。這時所繪的畫不像塗鴉階段那樣令人費解。

  幼兒園階段幼兒的繪畫活動,主要處於塗鴉階段和圖式階段。

  二、   遵循階段發展規律,適當點撥

  幼兒園階段從塗鴉階段開始,老師和家長可為幼兒提供紙和筆,鼓勵他們放心大膽地自由塗抹。這時也可不提任何要求,這個階段幼兒作畫活動的目的,是訓練他們練習手指、手腕的動作,使其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並使之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增強興趣,以輕鬆愉快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去自由表現,以顯示出他們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表現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教師可用遊戲的方法,使幼兒逐漸有意識、有目的地畫出一定的線條。如:用短直線畫出“綠綠的小草”、“小雨點”,用橫線畫出“小牙刷”、“梯子”,用圓畫出“泡泡”、“氣球”、“太陽”、“皮球”等等。

  四歲的幼兒繪畫已從塗鴉階段過渡到“符號表現階段”。也就是,幼兒用他們所能分辨和使用的圖形,加以想象概括,創造一種象徵符號,用象徵的符號表現物件的特徵。他們已初步具備概括形體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把需要用來觀察的實物放在幼兒面前,或事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畫影象,幫助他們用各種類似幾何形的實際物體和主要特徵,教他們初步按著各部分大小的最明顯的相互關係畫畫,使他們懂得重疊關係、遠小近大、先畫前再畫後,知道被遮掩部分可以不畫等等。這些技巧的點撥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從童話的詩意的世界變為客觀世界,以繪畫形式表現這一客觀世界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的。許多孩子由於缺乏技巧而難以表現這一世界,往往會失去對繪畫熱情和興趣,為了讓孩子順利度過繪畫發展的低谷,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讓幼兒學會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教育策略

  一、讓幼兒學習比較、觀察和探究事物的異同

  1. 提供同樣材質的器皿,盛上多少不同的水,敲一敲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2. 同樣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觀察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如用不同的方法栽培大蒜和太陽花。

  3. 觀察各種動物吃食物的異同,如那些動物是吃草的,那些是食肉的?

  二、在活動中引導和鼓勵幼兒提問

  1.聽了故事後。你可以對孩子說:你有什麼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大家的?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2.教學活動後,可問孩子:你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3.觀察某件物品後,可問:看了這些東西,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4.當孩子做完一件事後,可問:你還想知道什麼?

  三、把身邊得科學變成遊戲,同幼兒一起玩,一起發下現問題

  1.玩鏡子反光的遊戲,學會發現光斑的來源。去思考鏡子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能玩出光斑遊戲。

  2.遊戲中觀察肥皂泡的大小有什麼變化?顏色有什麼不同?(陽光下)

  3.找影子,畫影子、上午和下午的影子為什麼不在同一個方向?

  4.釣魚遊戲中,磁鐵為什麼能釣起小魚?

  四、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定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提出問題

  教師設定問題,提供材料,幫助幼兒學會解決問題的更多方法。

  五、當幼兒提出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教師應該提供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援。

  如:孩子想讓自己做的小船在大浪中游得更穩,決定吧船身加寬,需要更多泡沫竹籤等,教師應該支援並提供材料,滿足孩子的願望。

  六、可以透過設定“問題箱”,來收集幼兒的問題,鼓勵、支援幼兒透過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

  藉助家長的力量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很多,孩子們可以討論,可以動手實驗,可以查閱書籍等。

  淺談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談及幼兒創新,有些人可能會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年幼無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氣的份,談什麼創新,這豈不是誇大事態。然而,如果你做個有心人,經常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活動中的言談舉止,你定會發現:在他們身上確實蘊藏著豐富的想象力,閃現著創新的火花。不妨舉這樣兩個例子,如:孩子在玩醫院遊戲時,會臨時用一扇門做玩具,小醫生舉著襯板站在門裡,病人站在門外,並用身體貼著門,這就是表示在拍片;再如:餐廳裡的小顧客需要調味品時,服務員會用圓柱形的小積木湊著顧客的碗認真地來回灑幾下,邊灑還邊說,這下好吃了。諸如此類,很多很多,這些創新的設想,屬於孩子偶發的創新火花,如果教師能及時鼓勵,積極引導,並加以訓練與培養,使他們形成一種思維方式,相信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收穫不小,得益非淺。但我們中的很多人往往熟視無睹,不及時地去捕捉這些創新的火花,任其浪費,久而久之,這種自發的創新火花會退化甚至是自行消失。   從人自身發展角度來看,幼兒的創新潛質是於生具來的,不是嗎?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好奇,什麼都想試一試,愛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這種執著的探索精神,儘管他們的創新在成人眼裡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這種經常創新實踐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成人的創新只是偶爾為之)。孩子的創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們從事創新的潛質確十分巨大,我們有責任加以保護和挖掘。

  從幼兒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人腦細胞的完全形成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但80%的腦細胞是在8歲前形成的,幼兒會隨著知識的增加、智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其創新能力也會持續增強。因此,科學家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是創新的重要準備時期,我們切不可錯失良機。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處於幼兒時期的孩子,由於不受傳統精神習慣勢力的影響和約束,他們敢想、敢說、敢於實踐,而創新就要有一種初生牛犢不虎的精神,經受得起失敗與挫折,這一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幼兒的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幼兒時期是創新精神的養成、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意志磨練的關鍵期,他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幼兒園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營造寬鬆愉悅,安全和諧的氛圍是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保證。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壓抑的氛圍中會有創新的可能嗎?面對不信任的目光,耳聽粗暴的訓斥,孩子會變得膽戰心驚、心慌意亂、憂心忡忡、驚慌失措,他們的大腦感受力會降低。因此,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必須是寬鬆愉悅、安全和諧的。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孩子們會自發地陶醉於充滿樂趣的想象創新活動之中。如在幼兒園的遊戲中,他們會無拘無束,輕鬆自在,用紗巾往頭上一披就會跳起新疆舞,用沙土輕輕壘起,堆砌出各種造型就算蓋起新世紀的房子。究竟該如何去營建、創設良好的創新氛圍以激發孩子的創新靈感呢?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把孩子看作是一個具有獨立資格的人,是集體中的平等一員。遇事多和孩子溝通、商量,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嘗試獨立思考。教師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觀察他們的言行,對孩子在嘗試過程中出現的過失要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無拘無束地大膽表現。

  2、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訓斥。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他們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此時,教師切忌不聞不問、不屑一顧、甚至當頭棒喝,這樣做不僅會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會喪失對創新的興趣。教師應該深入其中,組織孩子,積極探究,尋找原因,幫助解決。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講錯或做錯事情時,教師不能加以訓斥,粗暴對待,否則,你會就此堵住孩子再創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間。自由和安全是創新氛圍形成的土壤和氣候,教師要多開闢這樣的小天地。為此,我們在創設各類遊戲區域時,從名稱、色彩、佈局等儘可能地讓幼兒感到溫馨、親切,還透過投放豐富多彩的材料鼓勵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樣,增進孩子對創新活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二、注重創新過程,激發創新激情,捕捉創新火花是幼兒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

  眾所周知,成人的創新往往比較強調創新的結果,如創新產品是否有社會價值;而幼兒的創新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特點,它更多地強調幼兒自身的發展,強調個體的發展價值。因此,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要注重過程,即幼兒的好奇、好問、好強、自信,幼兒對創新的態度和熱情,幼兒對創新的興趣 等,而不是追求結果。注重 創新過程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應該充分激發孩子的創新激情。究竟該如何去走好這一步呢?正確對待孩子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走好這一步的關鍵所在。孩子雖然想象力豐富,但由於知識水平的限制、經驗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嫻熟,其創新在成人眼裡會顯得稚拙、簡單,但只要是幼兒充滿興趣、積極探索就應該多讚許、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標準和眼光來衡量孩子的創新,我們可以這樣說:你的想法真不錯!你做得很好,繼續努力,你一定會成功!教師的鼓勵和讚揚會大大激發孩子創新的慾望和激情,鼓勵和讚揚是孩子展開想象翅膀的精神動力。面對幼兒的好奇、探索和冒險行為,教師要善於發現,積極保護,千萬不能潑冷水或過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則會扼殺幼兒的創新激情,幼兒的創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膽又精心的情況下才能得以激發。第三步,要善於捕捉創新的火花。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圖畫課時,幼兒會用蠟筆畫出七彩的太陽,甚至將太陽畫在水中;回答老師提問時會說出很有創意的答案,但與老師的標準答案有一段距離。這時,如果老師能給予肯定的評價,表揚孩子肯動腦筋,誇獎孩子的求新求異,相信定會大大激發孩子的靈感,並及時捕捉到孩子創新的火花。所以在捕捉幼兒創新火花時教師應做到:正確對待孩子的各種提問,甚至是荒唐的提問,因為提問本身就說明孩子在思考和鑽研,教師要正確引導;透過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圖書、半製品的遊戲材料和開展一物多玩等活動,有意識地 訓練孩子的想象;讓孩子多參 加社會實 踐活動,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因為知識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三、講究創新方法是決定創新成敗的關鍵,是實現創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旦有了創新的意識和靈感,必須透過一定的方法才能實現。教給孩子多種創新方法,讓他們建立有主見的、獨立的、敢於創新的方法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或者工作都是有幫助的。幼兒園最常用的有三種,第一:一物多玩法。在體育遊戲中我們經常會組織類似的活動,如:教師會鼓勵幼兒用一隻皮球玩出多種花樣,拍、滾、拋接、夾球跑……一個人玩或兩兩合作玩等,這種一物多玩法不僅能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鍛鍊身體,更能激發創新的慾望。第二:組合法。不同組合也是創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搭積木,同樣是一套積木,不同的組合會變換出多種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動中能真正體驗到創造出新“產品”的樂趣。由此可見,幼兒園可以透過搭積木、排列易拉罐等遊戲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聯想法。根據平時生活或學習中碰到的偶發事件,觸發創新靈感,展開想象翅膀,透過聯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頓推理出的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等都是從平時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聯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見,幼兒園應該多讓孩子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看一看,時時做有心人,隨時在聯想。我園就經常開展下列活動如:添畫聯想。教師可以畫半個圓,讓幼兒添上喜歡的點、線等,並說出象什麼;觀物聯想。教師帶領幼兒拾落葉,並有意引導孩子用落葉拼圖案,賦予落葉一定的形象……透過這些活動來激發孩子的創新智慧。

  講究創新方法為提高創新能力奠定了基礎,但要真正提高創新能力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拓寬孩子的視野,增長幼兒的知識。豐富的知識可以引發幼兒創新的火花,知識是具備創新能力的基礎。只有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觸類旁通。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識的難度、深度,而要從拓寬層面入手,從培養興趣入手。

  2、培養幼兒提出問題的能力。要打破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的習慣,儘可能培養幼兒向教師提出問題的能 力。要讓孩子提出問題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可以透過設立問題箱、評選最佳小問號等形式,形成一種能公開提問、感受提問很了不起的氛圍,教師要耐心傾聽、及時挖掘,鼓勵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不斷提高創新能力。3、幫助孩子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不要急於回答幼兒的提問,可以設法引導幼兒多思考,並透過實踐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在科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這樣去做。如:為了讓孩子瞭解篩子的用途,我們會提供筷子、鑷子、調羹等多種工具讓幼兒去嘗試,在操作中孩子發現了篩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透過這種形式讓每個孩子積極思考,培養其有創意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每個幼兒生來具有巨大的創新潛質,就看你如何去發現、挖掘、保護,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所關注的問題。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為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