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論文談談我對課堂有效教學的看法

論文談談我對課堂有效教學的看法

論文談談我對課堂有效教學的看法

  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有效教學”。

  基於以上的這樣的“有效教學”的定義,我認為“有效教學”就不僅是一些專家們所謂的“模型教學”,“示範教學”,而是每位老師針對自己的學生,結合教材,依據課標,有目標的設計、重點的突出、難點的化解(也可稱之為突破)的課堂教學。

  我始終認為每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何“有效”的教與學。我們更應注重的是“學,”而不是“教”。如古人所說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有些人一再地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並有意誇大教師的作用。這顯然是片面的,更是不科學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得好比教師教得好更為重要。雖說教學相長,但也不是絕對的。一言之,學生有效的學才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

  教學有沒有效果,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授課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英語的教學,每節課有新的語言點的出現時,學生能在教師的授課下,明白了並接愛了新的語言點。這只是感知,離掌握還很遠。如果要想真正的掌握,先要把知識點消化、鞏固,最後學以致用,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停留在記憶的表面上,而是靠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並掌握及運用。“語言”這東西是無法在一節課中鞏固的並掌握的,這也是英語學科和語文學科的共性,而有異於其他一些學科的。要促使語言的有效的使用,併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這種果效非一日之功,更別提45分鐘的效果了。自然這就是為什麼大學生中既使有意識去學習英語而去應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者,也不能真正很好運用英語的根本之所在。

  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記憶特點,不可能是同一的。規範的、機械地學習,機械地教學,批次地考試,不能用來評估教學的有效與無效。如果用考試的分數來談教學有效與無效的,似有無稽之談之疑了(在這如有得罪人的話,請這些人去看看林語堂的《考試分數不可靠》一文,讓自己清醒一下吧)把分數高低來與教師的教得好不好來劃等號,我認為也沒有絕對必然的聯絡。

  換言之,為考試而設的教育,本身就是最“無效的教學”。

  語言的運用不能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練出來的,分別了語言學科與一些工科學科的差異。應該明白它真正的有效運用是在生活中,更是在課堂之外了。

  課堂中的“有效教學”,我認為英語的教學,可視為:教師是否準確傳達資訊(詞彙、語法、句法等知識點),學生是否有效地接收資訊。教師是信自己的輸出者,學生是接受資訊者。教師有效地傳送資訊,學生及時地接收資訊、儲存資訊。這樣的一節課就是有效的教學。

  一節課,是無法體現學生學得怎樣。學生把一節課所接收的資訊及時儲存好(不儲存就會丟失,這樣就是無效的學了)並在課外常常去點選,複習,消化。透過反覆的操練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這就是有效地學習。

  教師要做到有效地教。主要要做到三點:

  一、課前的充分地準備:如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學目標的設計,學生的學情分析等等。

  二、加強知識點的落實。(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課外作業完成情況的瞭解,並督促他們按時完成)

  三、課後的反思。第一點主要是突出課堂的實效;第二點是加強課外作業的佈置,使課堂授的知識真正被學生所吸收,強調學生課外學習的有效性;第三點是教師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總結,提高以後的課堂實效。

  教師要真正做好這三點也並不易事。首先是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的能力,內化教材,再分解為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知識。其次是透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學,並使之在課外更好的加強,鞏固所學的知識。有效化解知識中的難點是教師應為學生做的關鍵之點。備知識的聯絡點、備語言點的具體運用及前後關係、句法的變化之規則等等。有了橫向的對比與聯絡,更要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所以英語教學還要注重初中與高中的連結點、及今後語言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的預知提醒。

  目前的強化訓練,只是短期行為,僅是為應試而設的一種手段而已,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的方法。教師能做到有創造性的教,學生懷極大樂趣的學,這樣的“教與學”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