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論文

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論文

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學習分基礎、閱讀、作文三部分。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環節。閱讀教學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所佔比重較大,下面給大家分享了閱讀教學論文,歡迎借鑑參考!

  摘 要:閱讀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習難點。難在學生覺得難以理解自然段的內容,難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小學中段三、四年級為例,探討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主要從培養學生讀段、說段、寫段的能力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幾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中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對一、二年級閱讀能力的一個提升,同時又為五、六年級進行閱讀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現實中,一些小學中段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厭惡閱讀,在日常作業和考試中遇到閱讀題時,馬虎了事,甚至直接跳過,其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令人擔憂。“段”是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下文從“段”切入,談對小學中段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一、培養學生讀段的.能力

  讀一個段落時,要遵循讀、說、寫的程式,讀是基礎。

  在讀段時,首先要讀順,由於小學中段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讀錯別字和寫錯別字,所以在讀段時,應讓其讀出“順”字,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重音,流利地讀完段落和課文。比如,三年級課文《陶罐和鐵罐》,在讀到“國王的御廚裡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罐,一隻是鐵罐。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一段時,應先將“御”“奚”等字讀順。

  其次要讀熟,透過反覆誦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到直至能背誦。

  再次要勤做標記,閱讀中可標記的內容很廣泛,比如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自己認為可概括段落意思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語句等。

  二、培養學生說段的能力

  讀段之後,要求學生合上書本,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段落中所講述的內容,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起初開始描述段落內容時,可能還用著課文中的原文,這時教師應該用語言積極引導,透過提醒和引導,讓學生回憶起段落內容,將段落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比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課的教學中,對於相對長一些的幾個自然段,在讀段之後可要求學生進行說段,像“附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接到訊息”一段,“叫阮恆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墊上”一段,都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段落的內容。在閱讀完整篇課文之後,也可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講課文中的故事。

  說完段之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每一個自然段所表達的意思,試著進行段落層次的劃分,獨立思考所劃的每一個段落層次的段落大意,最後可讓學生嘗試歸納和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培養學生寫段的能力

  “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是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寫段訓練中,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理清句子間的內在聯絡,真正讀懂一段話。讀懂了之後,要求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進行讀寫綜合教學,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綜合能力。比如,在學習四年級的《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對“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一段進行仿寫。

  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當前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普遍存著難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難以劃分段落層次和難以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的問題,這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將這些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有重要關係,所以,閱讀教學中必須改變直接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

  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讀段、說段和寫段都應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進行引導和啟發即可,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一定不能替學生包辦段落思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讓學生產生依賴感,喪失了獨立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範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