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論文

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論文

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論文

  【摘要】本文對我國煤炭資源現狀和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說明,指出我國煤炭行業走集團化戰略的必要性,也針對我國煤炭產業走集團化戰略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文章指出集團化發展戰略是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煤炭產業 集團化戰略 分散型產業

  一、我國煤炭資源現狀與我國能源構成

  我國是舉世公認的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按國際通用的經濟可採煤定義,現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煤炭資源遠景儲量為50592億噸,位居世界第二。我國煤炭可採儲量為1145億噸,佔世界煤炭可採儲量的11。02%。我國保有儲量總量中的精查儲量2299億噸,與世界探明可採儲量相比,位於前蘇聯、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三位。根據田山崗等人《中國煤炭資源有效供給能力態勢分析》一書的分析:中國煤炭資源的有效供給能力,其滿負載量為原地可採量2064億噸,準有效量1281億噸,淨有效量1037億噸。中國煤炭資源供給的基本態勢是:總量豐富,但有效供給能力不足。

  根據19XX年到20XX年間我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及其構成表(表1)和同期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及其構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間我國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狀況,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比重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體現在兩方面,即在能源生產結構中佔優勢地位和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佔優勢地位。在過去的這十幾年間煤炭佔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最低的時候也有71。8%,遠大於同期石油的產量在這一結構中的比重;這一時期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最低出現在2002年為66。3%,其他年份均高於這一比重值。這裡我們從能源生產和消費兩方面分析出了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絕對優勢地位。20XX年,煤炭分別佔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76%和69%,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仍將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

  二、煤炭產業走集團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夠保障我國能源的安全

  煤炭產業透過走集團化道路改變目前我國煤炭產業競爭主體過多而造成的資源無序開採、市場無序競爭局面,還能把我國煤炭企業的經營範圍從國內擴充套件到國外,在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產銷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資辦廠,實行合作開發,聯合經營;在國外設立銷售網路,佔領市場,直接銷售,或集資放貸,多種經營,提供服務;由單純的商品出口轉向發展跨國公司(企業)的外部市場貿易條件和內部先天優勢,並將我國急需的優質煤炭供應國內,延伸我國的煤炭資源供應鏈,確保我國的能源供應多樣化和可持續性,延緩我國資源的.緊張形勢。

  2、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煤炭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產煤國家,都形成了一個或多個佔有壟斷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業集團。世界上最大的10家煤炭公司平均每戶年產原煤超過1億噸,煤炭產業集中度很高,如20XX年美國前八大產煤企業的行業集中度約58%,俄羅斯與印度集中度更高,一家產煤企業的市場份額就分別佔到95%和77%。而我國前八大產煤企業的產業集中度約為25%。“十五”期間,我國煤炭企業的大型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已形成3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10家,其中,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企業3個,此外23家煤炭企業跨入全國500強。但是相比國外先進煤炭企業仍存在著產業集中度過低、煤炭市場無序生產和競爭、資源綜合開採和利用率低、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

  3、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有助於解決我國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

  我國煤炭產業面臨幾大問題:(1)資源開發秩序亂,資源回收率低;(2)礦區環境惡化保護投入少,綜合治理滯後;(3)安全基礎依然薄弱,安全生產形勢嚴峻;(4)科技水平差距大,創新能力不足;(5)生產力落後,產業集中度低;(6)企業負擔沉重,職工收入水平低。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在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透過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能夠綜合考慮集團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從而合理有序的開發煤炭資源;能夠利用資金、技術優勢改善煤礦安全生產裝備水平,從而解決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欠賬問題,提升煤礦安全生產能力;能夠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降低煤炭產品的生產成本並依靠企業內部機制解決生產企業重產出、輕投入問題,從而提高集團的盈利能力和員工的收入水平。

  4、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20XX年以來,我國出現了電油煤運全面緊張,全國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也導致我國區域經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國家為此也採取了全面的措施,緩解來自上述四個方面的壓力。例如,發改委為升級大秦線解除煤運瓶頸斥資9億。20XX年大秦線完成運輸量1。034億噸,運輸能力已經飽和,但仍與我國煤運需求差距懸殊。20XX年,鐵道部再次對該線進行擴能改造,當年運量達到1。2168億噸。20XX年我國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加劇,鐵路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對大秦線進行挖潛擴能,開行1萬噸過載貨運列車,使得運量達到1。5億噸。由於此線上為輸送煤炭要道,在煤炭企業數量眾多的情況下國家很難調控。

  三、煤炭產業走集團化戰略的可行性

  1、客觀條件

  從客觀上講,一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現狀及行業佈局為實施集中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000年末,我國有煤炭探明開採儲量2000億噸,豐富的煤炭資源是我國煤炭產業實施大集團戰略的重要基礎。二是國內外煤炭企業和行業外其它企業的發展為我國實施集團化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示範。世界上主要產煤國家,如俄羅斯、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都形成了一個或多個佔有壟斷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業集團。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E PORTER)的理論,我國煤炭產業屬分散型產業。分散型產業的重要特徵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佔有顯著的市場份額,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對整個產業的結構施加重大影響。與發達國家的生產集中度相比,我國前8名企業在全行業中的產量比應該達到目前全部大型企業共116家佔比水平,即40%以上,還有很大難度,同時也表明煤炭行存在大量的企業購併機會。20XX年我國共有各類煤礦(井)22000處,產量21。9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井)724處,產量10。4億噸;國有地方煤礦(井)1702處,產量3億噸;鄉鎮煤礦(井)約20000處,產量8。5億噸,產量比例為47∶14∶39。從以上資料來看,它能夠為我國煤炭集團形成奠定基礎條件。

  2、主觀條件

  從主觀上講,黨和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和力度,為我國煤炭工業實施集團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方向。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透過的《建議》,較為明確指出,要在培育和壯大企業集團上尋求突破,加速資產重組和企業併購,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優秀企業家集聚,發展壯大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使之成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載體和支撐。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培養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以市場運作為主,強化政府推動和政策引導,打破區域界限,發展跨區域企業集團;打破行業界限,發展煤、電、化、路、港為一體的跨行業企業集團;打破所有制界限,發展各類資本參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

  20XX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國有特大型企業中,煤炭行業有神華集團;在國家的120家企業集團試點中,有兗州礦業集團公司;在全國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中,煤炭行業有34家。在“十五”期間,已形成3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10家。其中,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企業3個。煤炭企業與電力、化工等企業合作步伐加快,向區域化、多元化發展,23家煤炭企業跨入全國500強。從以上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煤炭企業完全有能力在現有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集團化戰略。

  四、結論

  煤炭產業走集團化發展戰略符合當前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和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符合煤炭企業自身和發展戰略要求,符合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目標要求。在我國煤炭產業現有的發展情況以及政策之下,實施集團戰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認為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中國煤炭報[N],20XX,3,11。

  [2] 國家經貿委:《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3] 仵自連:我國煤炭產業過度競爭原因及對策,經濟經緯[J]。20XX,4。

  [4] 李金克、譚湘柱:煤炭企業國際化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中國礦業[J]。20XX,5。

  [5] 張波、陳晨、劉明利、陳藻:中國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地質技術經濟管理[J]。20X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