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圖式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研究論文

圖式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研究論文

圖式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透過對圖式理論的闡述,分析了圖式理論在學生從事英語聽力學習時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語言圖式、語言圖式和文化背景知識圖式的輸入。

  論文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聽力,圖式輸入

  1引言

  我國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資訊,……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聽力訓練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聽力教學應如何走出誤區並有效地得到改善,己成為外語教師和學習者所關注的問題。

  2.圖式理論

  1781年心理學家康德最先把圖式理論概念引入哲學的認識論。1980年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進一步闡明瞭圖式的發生過程,豐富了圖式的內涵,拓寬了其應用的範圍,建立了系統的理論框架。其後心理學家巴特利特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指出圖式是對先前反應或經驗的一種積極組織,是由過去的經驗組成的。圖式會對獲得的材料進行重建和改造,使人們的認識受先前經驗的影響。根據圖式理論,語言學家指出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資訊的時候,需要將輸入的資訊與己知資訊或概念即背景知識聯絡起來,對新輸入資訊的解碼、編碼都依賴於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資訊、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才能完成資訊處理的系列過程。聽力言語聽辨的過程就是背景知識或圖式與輸入資訊或聲學訊號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

  3.圖式理論對於聽力理解的影響

  圖式論者認為,聽力理解過程就是背景知識或圖式與所接觸的話語之間互相作用的過程。因為圖式的構成是分層次的,所以理解的過程也必然是按層次迴圈遞進產生的。理解的產生離不開對輸入資訊的處理。圖式論強調“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兩種基本的資訊處理方式。

  “自下而上”指輸入頭腦中的資訊起始於最基本的具體圖式,這些具體圖式合成較大的高層次圖式,從而啟用頭腦中較大的圖式發生作用。這種方式使聽話者容易注意到資訊,注意到那些與他們所設想的話語內容和結構不相符的資訊,即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自下而上是指聽者將語流切分成聲音成份,再將這些語音組合在一起形成單詞,由單詞組合成句子等。理解過程從最具體、最底層的圖式的示例化開始,這樣從具體到抽象自下而上進行,以抽象的圖式的示例化或形成而結束。“自上而下”的資訊處理方式是指頭腦中高層次圖式預測輸入的資訊,並對這種資訊予以肯定或否定。“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資訊的吸收或同化,有助於聽話者消除歧義;當輸入資訊有不同解釋的時候,幫助我們做出抉擇,即較多利用大腦中己有的抽象概念或知識來分析、處理新輸入的資訊,故又稱“受概念所支配”。這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自上而下”會利用那些並沒有編碼於口語詞彙中的知識對資訊進行解碼的方法。由解碼者利用自己先前知識、期望、框架、構思和推斷去理解語言。

  4.圖式理論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4.1重視語言圖式的輸入

  根據圖式理論的觀點,在資訊處理的過程中,聽者運用“自下而上”聽者先注重單詞、片語等細節性語言資訊,然後再上升到對語句、語篇的整體理解。“自下而上”的資訊處理

  方式可以使聽者注意到新的資訊以及那些與聽者所預期內容不符的資訊。①由於聽力理解包含“自下而上”的資訊處理過程,比較強調語言知識對聽力的.影響,因此,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向學生輸入語言知識。首先,教師要重視向學生講授基本的語音知識。由於中學英語教學缺乏語音訓練,使得學生髮音比較隨意和不規範,如學生把genes誤聽為jeans,把crashs誤聽為crush,結果所理解的意思大相徑庭。不會讀或讀不準某個英語單詞的學生,大腦中就沒有這個單詞的聲音圖式,因而自然影響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單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中,還存在重讀、次重讀和弱讀等規則。有些學生不注重這一點,發音不規範,這些錯誤發音儲存在語音圖式中,久而久之,不但影響聽音,有時還會導致句子中英語單詞的詞義、詞性發生混亂,造成理解障礙。因此,教師應該及時主動地向學生講解英語語流中重讀、弱讀、連讀和口語中的冗餘和縮略現象。其次,學生總愛以英語詞形對照漢語含義的方法記憶單詞,而忽略了發音與詞義的聯絡。②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如果在單詞圖式中儲存的單詞僅有文字元號和意義部分,那麼感知到的有潛在意義的聲音訊號就無法被理解。很多學生就有這樣的體會,聽到一個單詞的發音,雖然很熟悉,但就是反應不出該單詞的含義,一旦把它寫出來,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因就在於詞的音、形、義互相脫離。

  4.2注重語境圖式的輸入

  語境通常分為狹義語境和廣義語境。前者指前言後語所形成的語言環境,後者是指說話人所處的具體環境(具體場合或社會環境),即場景圖式。在聽力中,語境能促進學生猜測、判斷、聯想、預知等聽力的微技能。學生可以利用小語境(上下文)來理解生詞意思的例子。例如:Thekneeisthejointswherethethighbonemeetsthelargeboneofthelowerleg.在這句話中,學生聽不明白joints是什麼意思,其實只要把上下文聯絡起來,就很容易判斷出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客體圖式的例子,主圖式就是joints,其子圖式為thethighbone,thelargebone和thelowerleg。又如在2009年12月份CET4考試聽力部分的第一個對話:Man:Excuseme,doyouhavechangeforaten-dollarnote?Ineedtopaytheparkingmeter.Woman:I’msorry.ButIthinkyoucangetitthroughthemoneychanger,intheshoppingcenteracrossthestreet.Parkingmeter在這裡指的是停車費計時器。在美國的商場、辦公樓、停車場裡都設有這種自動計費裝置,類似於我們生活中的計程車計價器。Moneychanger在這裡指的是零錢兌換機,也稱作changemaker,在美國的商場和公共交通站附近比較常見。如果具備這一知識,就很容易對這個對話的場景做出正確判斷。

  4.3重視文化背景知識圖式的輸入

  即使學生掌握了大量詞彙和各種語法結構,也不等同於他的聽力理解能力很好,因為還有其它重要的因素。皮亞傑認為語言能力的習得過程同時又是向周圍環境學習並與之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圖式是其中主要機制之一,它是人們向環境學習的結果。圖式意味著在人的記憶中有一個囊括一個人全部知識的儲蓄庫。當遇到新情況時,它就會從中挑選出有關的資訊並用以確定新情況的意義。有這樣的一個句子:“Wehadlunchatadrive-in.”學生在聽到“drive-in”時,大腦中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存,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事實上“drive-in”是顧客不必下車就可買到食物的“汽車飯店”。美國被稱作是車輪上的國家,自動化發展程度較高,人們生活的節奏也較快,因此許多便利的設施也應運而生了。如果學生不瞭解這方面的文化,就很難結合上下文作出合理的猜測。因此,教師應儘可能將教學內容與知識面的擴大結合起來,在注意純語言知識講解的同時,以多種渠道向學生傳授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知識,增加學生大腦中有用資訊的儲備量,不斷充實他們的知識圖式。

  5結論

  綜上所述,聽力理解的過程是聽者頭腦中的圖式與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資訊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如果聽者的大腦具有豐富的圖式知識,他們的聽力能力就會得到加強。反之他們的聽力能力就會受到削弱。因此,在聽力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注重向學生傳授圖式概念,幫助學生構建豐富的圖式知識加強基礎語言知識的教學,建立語言圖式,又重視專項圖式型別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楊豔華.圖式理論與英語聽力理解[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6.(2)81-82

  2 王璐.圖式理論對英語聽力障礙的分析[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碩士),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