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學第一課>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範文750字(精選6篇)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範文750字(精選6篇)

  《開學第一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教育部合作並從2008年開播至今的大型公益節目。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範文750字(精選6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今天,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覺得特別自豪。第一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2013年的《開學第一課》。

  本次的《開學第一課》一共給我們講了三節內容,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有夢想就要有動力。王亞萍阿姨向我們講述了她的成長經歷。在她17歲的時候,航天隊到她們學校選隊員,王亞萍阿姨很想參加,但她不敢報名,對自己沒有自信。這時候邊上的同學鼓舞她對她說:“不用害怕,有夢想就要勇敢地去爭取。”王阿姨這才報了名。在訓練過程中,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只要想到自己的夢想,王亞萍阿姨就咬牙堅持,最終在她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宇航員。看來,夢想是我們成長的源泉,有了夢想,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第二堂課的主題是:有夢想就要努力。這次《開學第一課》邀請的嘉賓都是一些有成就的人,講的都是一些勵志的故事。比如說:朗朗他向我們講述了他是如何從一部動畫片中受到啟發,下決心鍊鋼琴,成為舞臺上閃耀的明星。再比如說付力娟姐姐——一個13歲地陽光女孩,她給我們講述了一段她在訓練中如何刻苦努力,奮發圖強,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憑著這種拼搏精神,最後她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一名優秀的跳傘員。

  最後一堂課的主題是:有夢想就有精彩。世上最偉大的媽媽小威媽媽,她給我們講述了一段真實非常感人的故事。講的是他的兒子小威在四歲時候被查出智力下降,她帶著小威跑遍了無數所城市醫院看病,但都沒有效果,當她聽說彈鋼琴可以上升智力,她便去買了架鋼琴手把手的教起了小威。付出的汗水終究是有回報的,如今小威變成了一個很陽光的男孩子。

  看完《開學第一課》,我不禁想起自己。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長大想當一名教師。教師必須知識淵博,我現在就為此而努力著。每次上課,我都認真聽講,作業一絲不苟。課餘時間,我特別愛看課外書,書籍是我的朋友,從書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這些,我長大了都要教給自己的學生。

  同學們,只要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並透過自己的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向自己的夢想衝刺吧!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

  今天是九月一日,是開學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在哪裡”。一開始,舞臺上響起一段優美的旋律,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這竟然出自一個只有十歲的盲童劉浩之手。劉浩看不見黑白鍵,看不見美麗的鋼琴,更看不見自己面前的五線譜,但是,他也是幸福的,他也是快樂的。因為他有在背後默默支援他的媽媽,因為他有一份對音樂的摯愛!正是這份熱愛,讓他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讓他沒有時間去痛苦,讓他感覺到自己只是看不到東西,別的都和其他正常人一樣。樂觀,也是一種幸福!

  一位鄉村老師,他叫王忠華,他,教鄉村孩子們跳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他,讓鄉村的孩子們視野開闊;他,讓鄉村的孩子們看到了世界;他,讓孩子們學習快樂。在鄉村,學習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差,但他帶領著孩子們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學習!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一盞燈!因為他的努力,因為他的付出,因為他的奉獻,讓孩子們很感激他、很不捨得他、很離不開他。奉獻,也是一種幸福!

  “最美女孩”孟佩傑,養母全身癱瘓,只照顧了她三年,而她卻十年如一日的照顧養母,以四倍的溫暖和時間來照顧養母,陪伴著養母走過了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副可能連成人都無法挑起的重擔。她心懷感恩:她知道養母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她知道是養母給了她上學的機會,她知道是養母給了她愛與溫暖,她知道是養母辛苦把她撫養大。感恩,也是一種幸福。

  于丹老師說:“幸福就是成長。”鄧亞萍老師說:“幸福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夢想。”楊利偉叔叔說:“幸福就是幫助。”看完了開學第一課,我真正明白了幸福的含義,幸福是樂觀、是感恩、是奉獻、是超越、是付出、是成長、是自信、是努力……

  我是幸福的,所以,我要珍惜我現在的生活,一直一直永遠地幸福!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3

  今天,我與父母一同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圍繞的主題是英雄不朽,一共有四節課。每節課的主題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

  看完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彷彿又看到了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浴血奮戰的戰士們,彷彿又聽見了中華兒女堅強不屈的聲音。在這四節讓人回味無窮的課裡,最讓我印象深刻是第二節課的內容——名叫閻富華的孩子,他為了保護好戰士們和鄉親們而選擇了牲犧自己的性命。那個時候他才只有十三歲,十三歲,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他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決心,多大的意志才能夠把生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交給自己。看到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經歷了漫長而又難熬的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勝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確確實實的站起來了!但這分難能可貴的幸福又是有多少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軀換取來的呢?又是有多少戰士為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和人民的解放而為祖國奉獻了自己年輕而又珍貴的生命?又是有多少人為了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許有許許多多的不為人知的例子,革命先烈他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在提醒著我們:我們中國人,只有挺起了背,抬高了頭,站直了,才能不被帝國主義者嘲笑,才能不任人宰割!

  我們難道能夠忘記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悲痛歷史?難道我們能不去繼承先烈們的遺志?難道我們能不尊重那些為了我們的生活而葬生於硝煙炮火之中的戰士們?答案是:不能。絕對不能!我們必須要珍惜先輩們用鮮血所換取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一句話:落後就只有捱打的份!我們必須掌握知識和本領報效祖國!“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為了中華的掘起,我們必須奮發圖強、不努力!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4

  9月1日,又是一個熟悉的日子,孩子們揚起青春的笑臉,背起小書包,踏進了期盼已久的溫馨的校園。就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裡,中央電視臺在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下,舉辦了一場群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會《開學第一課》。

  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要認真的進行愛的教育,愛國的教育,努力繼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並更要的把它發揚光大。

  開學第一課》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主題班會的形式,更融入名人演講和遊戲互動環節,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變成了一臺別開生面的晚會。

  開學第一刻第一節是《我的夢》,李連杰叔叔講了他自己的夢,有實現的,有未實現的,還有龐清、佟健,他們花了整整十七年終於奪得了花樣體操冠軍,還做了遊戲:夢想長城,告訴我們要互相信任。

  第二堂是堅持夢想,馬雲叔叔向我們講了堅持的故事,特讓我感動的是楊孟衡、劉偉兩位大哥哥,他們雖然沒有雙臂,但他們卻用雙腳替代雙手,一個完成大學的`夢想,另一個完成彈鋼琴的夢想,他們精彩的活著,可想而知,要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刻苦、艱辛,克服了重重困難,告訴我們夢想是跟眼淚和汗水在一起的,要用智慧,要堅持,別放棄,成功是因為多少次的失敗不放棄而換得的。

  接下來又由試飛英雄李中華叔叔講了探索夢想,又講了甘肅舟曲的泥石流中的韓旋小姐姐,那一幕幕感動的我掉下了眼淚。

  從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中學生的我,現在的我是多麼的幸福,在這麼優良的學校,有這麼多優秀的老師培育我,有著強健的身體,我們更應首先樹立起自己的夢想,然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去努力一步步的靠近夢想,並且實現夢想,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並且為著它努力奮取吧!讓一個個的夢想匯成中國之夢!

  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相信愛會讓我們的祖國更美麗,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5

  晚飯後,因為是知道今晚八點中央一套有《開學第一課》的電視,早了幾分鐘坐在電視機前,中間過程有那麼點不耐心,時間等到了八點一刻左右,終於開始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個節目,是一位攝影家,名叫解海龍,可以稱呼他解爺爺,他上臺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拍攝的反應貧困家庭的照片,更是讓我感觸深刻,有三個小孩:分別是“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他們三人經過照片的宣傳,最終有了機會上學,並且透過知識改變了命運,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都有了各自幸福的家庭,並以不同的方式在繼續傳播著愛,回饋社會。他們說要感謝解爺爺為他們做的一切,感謝社會給與的關愛。

  接著,一個男生上臺表演《墨梅》,有一個虛擬歌手跟他一起唱,讓我吃驚的是,虛擬歌手都能唱歌,現代的科技真是發達啊!

  第二小節開始了,俞敏洪伯伯上臺演講了,他分享了他考大學的故事。第一年高考,原本以為可以考上好的大學,可是英語只考了33分,根本啥大學都上不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由於家庭條件不好,於是他就一邊幹活,一邊學習,第二年考試時,雖然進步了很多,但還是沒能考上。於是,他回家後和媽媽商量了下,能不能讓他不幹農活,專心學習,媽媽答應了他,第三年考試,終於成就了他的夢想。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是命運的“磨刀石”,他這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接下來,無殼蛋孵化小雞的實驗更有趣,王源小哥哥和實驗人員一起上來做實驗,第一步,敲碎蛋殼,保證蛋黃不能損壞,他試了好幾次,也沒成功,導演上臺溝通了後,總算成功了,因為這顆蛋很幸運,所以它被取名為小幸運,希望它能快樂成長。我們也要以科學實踐的精神去探索未來。

  開學第一課,真的很有趣,期待來年再看!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6

  經過漫長的暑假,終於盼來了開學的這一天,我又開始了快樂的校園生活。

  同往年的9月1日一樣,我們全校師生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

  幸福是什麼?說實話,年幼的我一直都沒認真去想過這個話題,但第一課裡的一個姐姐的幸福讓我感觸頗深。姐姐名叫孟佩傑,她自幼父母雙失,母親不忍讓她成為一名孤兒,臨終前將她託付給鄰居劉芳英。但是,在孟佩傑姐姐即將讀大學時,她的養母劉芳英因病突然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從此,姐姐一個人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她和養母每個月就靠著養母幾百元的病退工資生活。她每天除了完成好自己的學業以外,還要趕回家照料養母。為了防止養母長褥瘡,她每天堅持為養母做仰臥起坐、全身按摩、更換衣服。姐姐的日子雖然過得捉襟見肘,但她說自己過得很幸福,因為孟佩傑姐姐認為:幸福就是能夠與養母在一起平安的生活。

  有時我看到同學有了新文具或是新奇的玩具,就迫不及待地向父母索要,如果沒有滿足我的要求,我就不高興,覺得父母不疼愛自己。每當這時,媽媽就跟我說起大山溝裡孩子們的事情,說他們沒有什麼學習用具,讀書的學校有時候就是一間簡陋的屋子,但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苦,因為他們認為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夠走進學校學習。每次媽媽說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時,我總是不以為然。

  英國著名《聖經》註釋學家巴克萊博士曾提出,幸福的生活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透過第一課,想想孟佩傑姐姐,想想生活在大山溝裡的同齡孩子,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為我提供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身邊還有關愛我的老師同學,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要告訴大家: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幸福的世界裡,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說感恩,用寬容的心待人,讓自己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