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孩子厭食怎麼辦

孩子厭食怎麼辦

孩子厭食怎麼辦

  小 兒厭食症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症狀。它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小兒厭食症又稱消化功能紊亂,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症狀有嘔吐、食慾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而小兒厭食症的檢查方法包括有:

  胃腸道出血時胃管內抽出咖啡樣物質及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血紅蛋白水平降低。

  血清電解質、血糖、血氣、血漿滲透壓反映機體內環境是否平衡。

  腹脹者肝腎功能、血清心肌酶譜等監測觀察全身各臟器功能損傷程度。

  纖維胃鏡檢查是早期確診應激性潰瘍的主要方法,選擇性血管造影可見造影劑外溢成一團積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X線平片見腹腔內有遊離氣體時提示潰瘍穿孔,超聲影象可有胃壁增厚、黏膜皺襞肥大等。

  診斷小兒厭食是很重要的,還可以嘗試一些調理方法進行解決。那麼,小兒厭食的調理方法有哪些?

  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鬆、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固定的開飯時刻

  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進餐習慣。

  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儘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促進孩子的食慾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慾,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捏捏小兒脊

  "捏脊"是古代中醫的養生保健方法,用於小兒厭食更是效果顯著。

  (1)先在孩子背部輕揉幾下,使其肌肉放鬆。

  (2)用右手拇指沿督脈自大椎穴滑向長強穴,2~3遍。

  (3)自下而上,用拇指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要做到隨捏、隨提、隨放、隨向前推進。一般捏3~5遍,即結束。隔天1次,5次為1療程。注:督脈位於人體的中軸線,在背後中脊;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長強穴位於肛門後上3~5釐米處。

  香囊療法

  透過藥物對經絡、穴位進行刺激,能達到健脾開胃,和胃消積的作用。

  取高良薑、青陳皮、蓽茇、蒼朮、薄荷、川椒各等量,研為細末,裝入布袋中,置於胸前,每月1劑,1月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取黃芪、炒白朮、焦山楂、炒六曲、炒內金、皮硝各10克,陳皮、廣木香、砂仁各6克,一起研為細末,放入布袋中,置於肚臍處,適當固定,每月換藥1次,1月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