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丹頂鶴保護區作文
“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悽美的歌曲讓人感動之餘,越發想探尋故事中主人公為之獻身的魅力源泉。這裡我不想作故事真實的還原,但願能有助於你科學的認知。
故事中的丹頂鶴,又名仙鶴,屬鶴形目、鶴科,為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珍稀鳥,目前全世界只有2000只左右,現在的生存環境,古時少有,現今更為鮮見,因此丹頂鶴,被列為我國一類重點保護鳥類。其幼鳥為早成雛,成體體羽潔白,尾羽黑色,頭部裸露部赤紅色,眼前大都被羽,後趾形小而位高,和其他三趾不在一個平面上。其氣管特別長,而且穿入胸骨內,盤曲多圈,這種結構在鳥類中是罕見的。丹頂鶴有遷飛越冬特性,每年的10月下旬,從東北、內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及日本一帶飛遷江蘇中部沿海開始了大約140天的越冬生活,次年三、四月份又飛回去繁衍後代。
故事中的鹽城丹頂鶴保護區建立於1983年,隸屬江蘇省環保局和鹽城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是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塗溼地生態系統,為我國最大的海岸溼地保護區,是丹頂鶴最重要的越冬地。
丹頂鶴保護區地處江蘇中部沿海灘塗溼地,海岸線長587公里,總面積45.3萬公頃,其中核心區位於鹽城市亭湖區以東,鬥龍港與新洋港兩出海河之間,面積為1.74萬公頃。保護區良好的生態保護和環境,吸引來這越冬的`丹頂鶴數量逐年上升,最多時已經近1200多隻,約佔全球野生丹頂鶴數的70%左右。
丹頂鶴保護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降雨量豐沛,日光輻射充足。歷史上古黃河和長江都曾在保護區南北兩端入海。灘塗北窄南寬呈帶狀分佈,寬處可達15公里。丹頂鶴保護區為裡下河主要積水區,有十多條河流流經保護區入海,如:灌河、中山河、灌溉總渠、射陽河、黃沙港、新洋港、鬥龍港、王港、竹港、川東港、梁垛河等。夏秋季多雨、多風暴潮,冬季多幹旱。
丹頂鶴保護區面向太平洋,在氣候與動物區系分佈上,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地帶,因此,物種豐富。丹頂鶴保護區內有植物450種,鳥類379種,兩棲、爬行類動物45種,魚類281種,哺乳類4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鱘等12種,二類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67種,如白枕鶴、灰鶴、黑臉琵鷺、大天鵝、小青腳鷸、鴛鴦、鵲鷂、斑海豹等。
丹頂鶴保護區是挽救一些瀕危物種的最關鍵地區,如:丹頂鶴、黑嘴鷗、獐、震旦雅雀等。每年來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到千餘隻,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有一千多隻黑嘴鷗在保護區繁殖;千餘隻獐生活在保護區灘塗。鹽城是東北亞與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有近300萬隻岸鳥遷飛經過鹽城,有50多萬隻水禽在保護區越冬。保護區還是我國少有的高瀕危物種地區之一,已發現229種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所以,鹽城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丹頂鶴保護區在故事主人公的感召下,如今人才濟濟,發展迅速,設有“珍禽馴養場”、“貝類公司”、“水產養殖基地”、“駝鳥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海洋世界”;有“水禽湖”、“千頃湖”和“萬畝蘆葦溼地”,已成為科普的基地、物種的基因庫、鳥類的天堂、天然的博物館。建區以來多次舉辦國際培訓班和全國學術性會議,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保護區珍禽馴養場已成功地取得了丹頂鶴等人工孵化和越冬期半散養的經驗,馴養了河麂、麋鹿、孔雀、天鵝、丹頂鶴等多類動物,遊人隨時可以來這裡與鶴共舞,與鴕鳥賽跑、與孔雀比美、與天鵝爭鬥、與麋鹿散步,在“海洋世界”裡探秘,在大自然懷抱裡盡情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