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家長怎樣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家長怎樣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家長怎樣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初中階段,是孩子思維成長,性格形成的初步階段。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總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首先我們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後怎麼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裡。

  另一方面,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勢必要好好努力,透過學習成績說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後,很多孩子不再願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願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儘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臺。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北京青年報上就曾有過一則報道,一個13歲的天才兒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可是他無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無法與其它的同學相處。入學不久就被退學了。原來,他過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媽媽打理,就連學習也是媽媽跟著一起學,學完後再教給他的。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過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秀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競爭環境。

  綜合上面的特點,我們給家長們提供以下這些建議,以供參考:

  1,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並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都會出現鬆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3,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4,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

  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6,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9,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柺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