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旅遊推薦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長沙的旅遊推薦,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1.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 ,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線,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儲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嶽麓書院古建築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築格局。
2.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創辦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與烈士公園毗鄰,佔地面積5.1萬平方米,公用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該館館藏文物豐富,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是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
在博物館你可以看到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3000多件珍貴文物,如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完好無損的印花敷彩絲綿袍、精巧絢麗的刺繡、光亮如新的彩繪帛畫和雕刻精緻的木傭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參觀—下那具2100多年前的女屍。
3.天心閣
天心閣,為“新瀟湘八景”,中國八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天心閣景區因天心閣而命名,以天心閣與長沙古城牆為主要景點,與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崇烈亭、崇烈門、《太平軍魂》浮雕、歷史名人石刻畫廊等組成景區核心景觀。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天心閣不但是古城長沙的象徵,而且見證了長沙的歷史發展與變遷。
據主閣二層保留的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長沙府志》所載,其始建於四百多年前的明崇禎年以前。主閣舊時曾為觀測星像,祭祀神靈之所。相傳建閣時其正對應天上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故原名“天星閣”。副閣分別供奉主宰人間功名的文昌帝君和奎星兩位神像,以保
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因此後更名為“天心閣”。“極城南之勝概萃於斯閣”,所以湖湘學子常聚於此,不僅希望有朝一日學業有成,封侯拜相,而且登高遠眺,長沙“山、水、洲、城”美景皆可盡收眼底。清代大學者黃兆梅一首“四面雲山皆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已成為千古絕唱,而毛澤東主席就讀湖南第一師範時與同學蔡和森暢遊天心閣所吟的“水陸洲洲系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絕妙佳聯至今仍被廣為傳頌。
不僅如此,天心閣下的古城牆還是古城長沙的重要軍事要塞。兩千多年來,三國“關公戰長沙”、元軍佔領、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率部攻打長沙戰死天心閣下,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和“長沙大火”曾在此演繹著十分悲壯的故事,致使天心閣和其所在地飽經戰火,屢遭創傷,數次翻修,成為今天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為數不多的.載體和紀念地。
4.開福寺
在長沙城北新河與湘江交匯處鳳嘴,有一座殿宇宏偉、氣勢非凡的千年古寺,這便是三湘名剎開福寺。
開福寺是中國佛教重點開放寺院之一,為禪宗臨濟宗楊岐派著名寺院,始建於五代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當時馬殷割據湖南,建立楚國,史稱“馬楚”。馬氏以長沙為都城,在城北營建行宮,建有會春園,作為避署之地。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馬殷之子馬希範將會春園的一部分施捨給僧人保寧,建立了開福寺。馬希範繼位後,又在附近大興土木,旁壘紫微山,北開碧浪湖,使開福寺一帶成為著名的風景勝地,有內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題詩《開福寺》贊曰:“最愛招提景,天然入畫屏。水光含鏡碧,山色擁螺青。抱子猿歸洞,衝雲鶴下汀。從容坐來久,花落滿閒庭”。
開福寺興盛時,住僧達千餘人。後歷經宋、元、明、清各朝,香火不絕,名僧輩出。北宋洪蘊,佛醫俱精,被宋太祖召見,賜紫方袍。宋徽宗時,道寧禪師住持,使佛寺中興。他將臨濟宗楊岐派禪法,傳給日本求法僧人覺心。覺心回國後,創法燈派,被日皇賜以“法燈圓明國師”諡號,僧徒眾多,日本佛教臨濟宗派因而視開福寺為“祖庭”聖地,幾乎每年都要派人來朝拜。光緒12年,名僧寄禪、笠雲與著名詩人王闓運等僧俗19人在此組織碧湖詩社,賦詩談禪,一時傳為美談。光緒末年,詩僧笠雲創辦湖南僧立師範學堂於寺內。
5.湘江與橘子洲頭
橘子洲它位於長沙市區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衝積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橘洲,西望嶽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綿延數十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形狀是一個長島,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史載橘洲生成於晉惠帝永興二年(305),為激流回旋、沙石堆積而成。原有桔洲、織洲、誓洲、泉洲四島,至清時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島,“望之若帶,實不相連”。今演變成一串長島,上為牛頭洲,中為水陸洲,下為傅家洲。橘洲以盛產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緩,河床寬闊,由於下游受洞庭湖水頂託,因而形成綠洲片片。橘子洲久負盛名,春來,明光瀲灩,沙鷗點點;秋至,柚黃橘紅,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風戲雪,是瀟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1904年後,長沙闢為對外開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國領事館、長沙新關。
1925年,毛澤東同志從廣州回到湖南領導農民運動,寒秋時節,重遊橘子洲,寫下了《沁園春·長沙》,因此,橘子洲聲名大振。
6.火宮殿
火宮殿是湖南省長沙市的著名特色景點,本身主體是一個火神廟,同時也是一家馳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也是長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於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場所,特別是火宮殿的風味小吃享譽三湘。此地因聚集了最多的、最正宗的瀟湘美食小吃而著稱,來此的多是為了品嚐湖南美食小吃。火宮殿,過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又名“乾元宮”,始建於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50餘年歷史。
7.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其前身為南宋時期張栻創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範館。1912年和1914年相繼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解放後更名為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2000年3月升格為普通高等師範專科學校。2008年4月升格為普通高等師範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學校有“千年學府、百年師範”的美譽。這裡是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李維漢、蕭三、張國基、陳天華等求學的母校,也是張栻、何紹基、王先謙、譚延闓、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謝覺哉、周谷城、田漢、李達等從教過的地方,曾國藩、左宗棠、黃興亦曾藏修於此。一代偉人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此求學、工作長達八個春秋,並在此從事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等一系列革命活動。
8.賈誼故居
長沙賈誼故居被譽為湖湘文化源頭,為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最古的古蹟”,也是“屈賈之鄉”標誌性的文化遺產。從西漢以來就成為到達和經過長沙的各方名士必到之處,其歷史之久、文化內涵之厚為長沙之冠。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漢初期傑出的政論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所著《過秦論》、《治安策》為歷代上層統治集團的必修典籍,所著《論積貯疏》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策的指導性文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賈誼居長沙三年有餘,時任長沙王太傅。
兩千多年來,歷代對賈誼故居的修繕均不惜餘力,重修賈太傅故宅也成為當時湖湘官員彰顯政績的標誌。故居歷史悠久,毀建相繼而基址不變,賈誼井儲存依舊,為中國文物保護史上之豐碑。賈誼井,相傳為賈誼所鑿,歷代重修故居,均以此井為座標,古井已歷時二千多年,為目前我國儲存時間和使用時間最長的古井,堪稱天下第一井。此井不但出名,還流傳著一段神話:晉時有個道人從這口井下去追趕一條孽龍,結果人和龍都從江西南昌禪林寺的那口井鑽了出來。1999年洗井,出土大量金器、玉器、銀元、銅幣等物。杜甫曾作詩:“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在長沙,賈誼撰《吊屈原賦》、《 鳥賦》,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後人稱其為“賈長沙”,故宅被譽為長沙最古的古蹟及湖湘文化的源頭。賈誼後又任漢文帝愛子梁懷王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國方法被二千多年來封建皇帝奉為經典,他制定的削藩的方案,被漢武帝採納後,徹底解除了困擾中央集權的諸侯王割據的威脅,其國防、民本、農本和教育思想,在現代仍閃爍著火花。
9.賀龍體育中心
主場館:賀龍體育場,建築的改擴建工作於2003年10月7日落成。賀龍體育場為“賀龍體育文化中心”主體建築。原址為“山塘衝”(又名“五馬奔槽”),1950年長沙市政府規劃這一區域為體育運動場所,1952年建成體育場的雛形,1959——1960年增建田徑場、足球場及看臺,名為“湖南省勞動人民體育場”;1973年改建主席臺及田徑場;1984年更名為“長沙市體育場”;1985年10月在“長沙市體育場”基上進行擴建,1987年10月10日落成,更名為“賀龍體育場”,是中國大陸第一座以領袖人物(賀龍)名字命名的體育場。
體育場造型新穎、雄偉、浪漫並富有象徵意義:頂蓋由12塊花瓣狀鍍鋁鋅板組成(12意指時光隧道,體現出對時間的珍惜和速度的追求)從南北向東西層層疊起似朵朵白雲,體現出設計對“藍天白雲”意境美的理解和把握。東西看去有如正在徐徐開啟的帷幕,給人以群星燦爛、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翻舞的屋頂造型像波浪,又似歡欣鼓舞的人群掀起人浪,契合了團結蓬勃的主題,同時令瀟湘人產生對母親河湘江的聯想。每片花瓣狀的鋼架連線,並有意突出簷下的空間層感覺與形式的引導,注意了板塊過渡的輕微漸變關係,更進一步探索了以現代屋蓋表達古代建築中屋頂傳遞的空間曲線與輪廓剪影的美感,以喚醒人們對中國古代與建築意向的追求。
2004年9月30日竣工的摩天輪位於賀龍體育文化中心東北臨芙蓉路一側,為旅遊與休閒的重要景觀,2004年10月1日正式向大眾開放。該摩天輪高120米,直徑為99米。它的最大特色是建在屋頂之上,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安裝在摩天輪中心的轉軸可以發出50多種不同色彩的電腦組合燈光,能在夜間構成50條色彩斑斕的“彩練”。摩天輪的最外圈也設定了光環,能發出多種不同色彩的光。在座艙內繞摩天輪一週需要20分鐘,可將長沙市的風貌一覽無餘。
10.坡子街
所謂坡子街就是這條街有坡。坡子街在舊時分三部分:上坡子街、下坡子街、橫坡子街(又叫新坡子街)。坡子街,現在被打造成長沙以火宮殿為龍頭的美食一條街。 坡子街的特色美食主要有:酸梅湯、四娭毑臭豆腐、糖油粑粑、糯米粽子 ,湘賓春捲 ,龍脂豬血 ,綠豆沙 ,湯麵 ,米粉 ,乾煎雞油八寶飯 ,餛飩 ,蘿蔔絲餅 ,薯丁粑粑 ,油條 ,嗦螺 ,口味蝦 ,紅燒豬腳 ,麻辣燙等。
坡子街在舊時分三部分:上坡子街、下坡子街、橫坡子街(又叫新坡子街)。
上下坡子街,以三王街口為界。上坡子街地勢較平坦;下坡子街,坡度較大,騎單車不論上下,大都推著走。舊時上坡子街的店鋪,主要是銀行、金號(金號,不只是經營首飾,主要是從事黃金買賣)和錢莊(而以錢莊為最多):如:中央銀行,長沙最大的李文玉金號、餘太華金號(在坡子街口對面的黃興路上),在財政部註冊的恆和錢莊都在這裡。因此在舊時,上坡子街可以說是長沙市的金融中心。
下坡子街,主要是藥材行和疋頭號。藥材行,經營中藥材的批發,多為江西人所開。不過聞名遐邇、實力雄厚、以生產中成藥為主的勞九芝堂,卻在上坡子街。疋頭號,經營棉布和棉紗的批發,如瀏陽的夏布、平江的青布,這裡是集散地。解放後,因為這裡店鋪經營的業務與民生有關,所以直到國營的花紗布公司和藥材公司成立後才逐漸消失。
橫坡子街,是生產和銷售時髦木器的地方,如風行一時的寧波床,就只有這裡有買。解放後,它改變了經營方向,多製造和銷售普通傢俱。因為這個行業是手工業和商業的結合體,規模又小,所以存在了一個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