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拼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趣的拼搭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拼搭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活動過程,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認識。
2、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發展初步地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
3、透過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能做出判斷和簡單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激發揭題。
1、(出示小紅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朋友,你們願意和它交朋友嗎?
2、上節課我們學了認物體,請大家回憶一下,學了哪些物體?(生說,教師相機貼出四種立體圖形)
3、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玩”積木,好不好?誰能在玩的時候也學到新的知識,誰就能得到老師獎勵的紅花。
4、出示課題:有趣的拼搭(板書)
二、組織活動
1、“滾一滾”
交代:請左邊的小朋友按照順序分別從袋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滑板頂端。右邊的小朋友做裁判,觀察這四個物體同時往下滑,會發現什麼。
(1)聽口令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
(3)左右兩組輪流操作,結果是否和其他同學發現的一樣?
(由於準備的圓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為此圓柱滾的快些,如有同學操作發現這一現象,只要說出理由,也給予肯定。)
(4)師生共同結論
(5)評價。主要針對在合作學習時有沒有掙搶積木,哪些學生聽、說都能做到專心、響亮來評價,獎勵好的學習小組。
2、“堆一堆”
談話:(放3/4拍打擊樂)下面我們就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這些物體堆一堆,又會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呢?
(1)操作:請各組的1號小朋友拿出幾個正方體,2、3、4號小朋友也分別拿出幾個長方體、圓柱和球,堆一堆,你會發現什麼?]
(2)討論交流
(3)學生評價
3、“摸一摸”
講述:看著小朋友學得這麼投入,有位老爺爺可高興了。(出示木偶:聖誕老人)他給小朋友帶來很多禮物,大家想知道什麼好禮物嗎?
(1)指名上臺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麼物體。
(2)分小組摸,請每組的小組長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口袋,其餘7人挨著順序分別摸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4、“搭一搭”
講述: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放輕音樂)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大家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把你剛才拿出來的物體搭一搭,你能搭出什麼東西來?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音樂停)討論交流:你搭的是什麼?是用什麼物體搭成的?為什麼用這些積木搭?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瞭解這些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3)評選優秀設計師。
5、“數一數”
談話:剛才小朋友分別用這四種物體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創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們一起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三幅圖,數數圖中搭出的圖形像什麼。
運動員領獎臺麥田小火車
(2)分別讓學生數一數:用了哪些幾何形體,各有多少個?
(3)開啟書本,自己看圖填數。
(4)第三幅圖用了幾種物體,分別是小火車的哪一部分?
為什麼這樣搭?
三、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活動,看看你們組得到什麼花,你覺得你們應該向哪個小組學習,為什麼?
(2)你在拼搭積木中,又知道了什麼呢?
(3)小結。
課 題 (課 時) 2—5的組成
學習內容課本第30—31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學習目標1、在活動中經歷2、3、4、5各數分與合的學習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有趣的拼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思維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認識瞭解公用邊,知道公用邊的特徵及含義。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美工墊、雪糕棒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
播放ppt 第1頁請幼兒觀看,這是什麼呀?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小朋友可要看仔細哦。
二、講解"公用邊"
1.播放ppt第2---3頁,老師拿掉一根雪糕棒還有幾根雪糕棒?你們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兩個三角形,我要變了,你們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頁。成功了嗎?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兩個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樣是兩個三角形,為什麼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現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兩個三角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圖形都用到中間的一根雪糕棒)
小結:原來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兩個三角形都用到了這條邊,我們就把這條兩個圖形都用到的邊叫做"公用邊"。
三、創設情境,引發幼兒對闖關遊戲的興趣,啟發幼兒用雪糕棒拼搭出圖形,感知圖形公用邊的特徵。
1.播放ppt電話聲音,教師模仿接電話,告知電話內容,引入闖關遊戲。
2.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圖形,進行闖關遊戲。
第一關:播放ppt第7---10頁,引導幼兒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1---12頁,原來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圖形,而且每個圖形都有一條它們的公用邊。
第二關:播放ppt第13---14頁,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個正方形和1個長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5.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5頁,引導幼兒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條邊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這些邊共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
7.集體觀看ppt第16---17頁,聽音樂《大家一起喜洋洋》與同伴一起高興的跳舞,體驗闖關成功的樂趣。
四、活動延伸。
播放ppt第18頁,羊村村長也想考考我們聰明的小朋友給我們小朋友出了一道題,請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個正方形和3個三角形。
活動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上的`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這堂課學生學得很開心。在我的指導、組織下,學生們分組活動。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與理解。教材先安排學生用相同的立體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組合圖形,再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拼搭出又高又穩的組合圖形,其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徵;二是在“看誰搭得又高又穩”的活動中,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在這個環節裡,我首先引導學生讀題和看圖意,並提出“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和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接著,讓學生在小組裡討論:“你想怎樣搭呢?”讓學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搭的遊戲。
在搭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難以把球放穩,於是問:“小朋友,你們在搭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當學生提出很難把球放穩時,我抓住時機,讓成功了的小組介紹經驗,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使其他學生在傾聽、交流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然後讓學生再次嘗試,以驗證方法。最後向學生提出:“有什麼辦法能知道誰搭得高?”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兩種搭法的差異,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環節中,由於之前我沒有向學生明確要求,且學生一看到了那些積木,就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都爭著、搶著來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動前,要向學生明確每一個操作活動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時,必須讓學生注意聆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並想盡一切辦法調控好課堂紀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