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9篇

小學數學教案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針對《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求經過時間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並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1.明確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分清時刻與時間段。

  學生已經對時、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幾秒,因此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牢牢記住已經掌握的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同時讓學生透過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時刻與時間段的區別。

  2.藉助直觀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藉助鐘面模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幫助學生理解經過的時間,然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透過交流探究找到解題方法,即“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教師準備 PPT課件、鐘錶

  學生準備 鐘錶模型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出示PPT課件)

  1.出示複習題。

  (1)鐘面上有( )個小格,每兩個數之間有( )個小格。

  (2)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秒針走1圈是( )分鐘。

  (3)1時=(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詩:“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交流:這是一首描述什麼的古詩?你是怎麼知道的?

  (2)小結:這是寫珍惜時間的詩句,光陰就是時間。

  3.揭示課題:時間的計算。

  ⊙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2時=( )分

  想:1時是60分,2時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時=( )分,怎麼想?[用5個60連加的方法;也可以這樣想:在120分的基礎上再加3個60分,即120+180=300(分)]

  (2)( )時=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設計意圖:例1比較簡單,讓學生自主探究演算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時間的計算。

  (1)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思考:你早上幾時離家,幾時到校呢?

  (課件出示例2情境圖)

  請同學們討論並提出數學問題。(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討論演算法。

  師:大家這麼快就知道是15分鐘,你是怎樣計算的?請把你的計算方法講給組裡的同學聽。(小組討論)

  預設 生1:數鐘面上的大格,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生2:數小格,15個小格是15分鐘。

  生3:45-30=15(分)

  師:計算時,在同一個小時內,我們只要用分鐘相減來求經過的時間就可以了。這麼多的演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彙報)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這道題中,幾時離家,幾時到校,這裡的幾時我們叫做“時刻”。而剛剛大家計算的經過時間,我們叫做“時間段”。時刻,只要看鐘表就可以知道,而時間段是要經過計算得出的。以後計算時間段,也就是計算經過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3)情境練習。

  出示教材5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決,同桌交流演算法。設計意圖:時間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本部分教學採用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學生統一使用一種演算法,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並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並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麼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麼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著松鼠媽媽一起去採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採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學資訊。(講解25和4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資訊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採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裡面拿掉4根,還是從5裡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演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裡還是20那裡?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遊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髮現小松鼠採松果中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並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課本第26頁的例題、試一試及相應的練習)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時主要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小學一、二年級一直有計算的內容,這部分是對計算的進一步延伸和提高,而三年級的上冊所學的是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主要是一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是對原來的乘法的質的突破,也是對後面進一步學習乘法打下最基礎的基礎。所以這部分的內容非常重要,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豎式以及十位部分怎樣寫。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一流,教室全部配備了多媒體,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硬體保障。

  學生在第五冊已學習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本單元第一課時已學習找規律(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學生已經具備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能力。估計在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方法上,學生可能有難度,這是需要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住新房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交流演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2)能熟練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絡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看圖編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座美麗、壯觀的高樓大廈。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根據圖中所提供的數學資訊編一道數學應用題。根據所編問題獨立列式:1412=

  2、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探計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先嚐試透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引導學生關注估算過程及其特點,讓學生質疑,發表意見。)

  B、師:根據以上估算的結果,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引導學生討論,體會解決這個問題光靠估算是不行的,須計算。)

  2)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先讓學生獨立探索(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索計算方法,教師巡視課堂進行個別輔導。)

  ②小組交流可以是同桌兩人交流,也可以前後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③彙報結果小組派代表彙報小組交流結果。

  透過彙報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第一種方法:1410=14010層住幾戶142=282層住幾戶140+28=16812層一共住幾戶第二種方法:1214=1227=247=168第三種方法:1210=120124=48120+48=168第四種方法:14122814168把這幾種計算方法都展示出來,然後要求:

  1)進行比較,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2)哪些是你沒有想到的,你能理解嗎?

  3)比較,說說區別與聯絡。主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加以歸納與指導。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用豎式進行計算,必須讓學生理解算式中的每一層含義。透過提問,回答,教師板書:1412

  2814214141016828+140最後,強調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的格式,並再次強調理解對應位值要對齊的道理。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6頁:試一試

  2、課本27頁:練一練在交流時讓學生說出算理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盒。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盒11元。買書包和文具盒各花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小結

  你在這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學生透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這節課學生在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觀察、探索,根據自己的實踐體驗、感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不同,並且用語言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發展空間觀念。

  這節課由4個實踐活動組成。

  1.訓練注意力。

  2.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3.透過提問來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4.根據指令用長方體、正方體、球搭立體圖形。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學習了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的物體;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生又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的物體。學生在一、二年級所觀察的都是具體的事物,如汽車、房子等,在此基礎上,這節課學生學習從三個方向觀察立方體,不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抽象的立體圖形,而且還要求學生用具體語言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學生已經有了生活經驗、實踐活動經驗,再透過動手操作、實物觀察、想像、描述等活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訓練注意力

  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請大家根據老師的口令行動起來,老師請兩位同學在講臺上表演。

  請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

  請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請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後面,指左面……

  (二)活動二: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的後操場工地上有許多叔叔總是在忙忙碌碌的,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

  說得好,他們正在為我們蓋新的教學樓。半年以後,我們就可以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教學樓了。同學們,你知道在蓋大樓之前要先做什麼嗎?對,要由設計師精心設計好大樓的圖紙,比如一共有幾層,每個房間有多大面積、幾個窗戶等等,然後才由建築工人按照圖紙去蓋,那麼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來當設計師和建築工人,一起來搭房子,好嗎?

  2.唐老師設計了一棟大樓,想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立方體搭一搭,比比哪個同學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來。我請兩個同學上臺來搭,其他同學在下面搭。

  橫著放3個方塊,在中間方塊的上面放一個,把右面的方塊拿去。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時反饋,發現問題立刻糾正。)

  同學們,你們搭的和唐老師設計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這個設計師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築工人。

  3.大家想想,老師剛才給你們發了幾條指令?最優秀的設計師要儘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揮建築師,我們看看哪些同學能夠做到這一點。下面我請一名同學做設計師,在講臺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請一名同學在講臺下面設計,注意不讓其他同學看到他的設計情況。)

  李想設計師,請你說說你的大樓是怎樣設計的,其他同學作為建築工人,咱們看看誰最聰明,能夠很快明白設計師的意圖。

  4.同學們同桌兩個人合作,一個人做設計師,先自己搭出一棟大樓,注意用書擋住不要讓建築工人看到,然後設計者用盡可能少的指令讓建築工人搭出你設計的大樓。做完後同桌互換角色,練一練。

  (教師注意指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並要注意發現典型的設計方案。)

  哪位設計師上講臺來,把自己的設計告訴全班同學?

  (三)活動三:透過提問來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同學們,唐老師還有一個很棒的本領呢!我不看你們搭好的大樓,而且也不用同學們給我指令,只要我動腦筋想一些問題問你們,根據你們的回答,我就會搭出和你們想的相同的大樓,我們試試看吧!高原,請你回答老師的問題:

  你用了幾個立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你看,老師搭的和你想的一樣嗎?(教師邊問邊搭)

  2.請大家想想,老師問了幾個問題?哪幾個問題?同學們,高原用了4個立方體,為什麼從上面、正面、側面看的結果會不同呢?現在就請大家搭出和高原同學想的相同的房子,你從上面、側面、正面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

  3.下面我再請一名同學做設計師,在講臺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我們請建築工人一邊提問題,一邊搭一搭。

  同桌兩個人合作,一個人做設計師,先自己搭出一棟房子,然後建築工人用盡量少的指令提問設計師,根據他的回答搭出房子來。同桌互換角色練習。(教師注意指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誰想知道別人的大樓是怎樣搭的?請你上講臺,提問你想知道的同學,我們大家一起搭,看是否能夠搭出和他設計的一樣的房子。

  (四)活動四:根據指令用長方體、正方體、球搭立體圖形

  1.同學們,我們不僅帶來了4個正方體,還帶來了一些長方體和球,我們可以用這些物體來搭一搭。下面聽老師說,大家搭:

  先放三個正方體,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球,長方體放在三個正方體的上面。

  2.請同桌兩人合作,完成這個活動。

  總結: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假如你是老師,你還想和大家說些什麼?

  五、教學反思

  記得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我們拿到教科書就急忙通讀了一遍,然後再一起談感想。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單元,都認為這節課學生理解掌握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大家都說,他們會搭出來嗎?但是透過實踐發現,我們太小看學生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很順利地完成搭立體圖形的任務。不過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能夠搭出圖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培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也獲得了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穩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要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節課,學生學習情趣高,個個搶著發言,搶著上臺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看來比較亂,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學習,這樣的“亂”是學生參與學習的表現。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六、案例點評

  這節課教師圍繞空間觀念的培養,組織了四個數學活動,一是左右等方位的摸一摸活動,然後是教科書上提供的兩個活動,最後是一個提高的活動。這四個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對於本節課的重點二、三兩個活動,教師的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先是由教師演示,再讓個別學生演示,然後讓大家總結經驗,最後讓同學們合作操作。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掌握這節課的知識。

  整節課中,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分析、思考、探索等多種實踐活動,學會了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並初步學會了用上、下、左、右、前、後等方位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透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出示主題圖)

  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隻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隻?

  [板書:2+2+2=6(只)]

  追問:這裡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隻?[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麼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麼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板書: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麼多的聰明娃娃,喜歡嗎?表現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聰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聰明娃娃?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板書:5+5+5=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所以得數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透過安排一定量的同數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麼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小朋友,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麼樣?(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瞭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介紹乘號、乘數、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並在算式下邊標註乘號、乘數、積)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裡,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麼?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學習新演算法的慾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加深對乘法的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出示題目)

  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你能看圖在括號裡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後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遊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3個)

  老師是怎麼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校對後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麼?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求9張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寫加法算式麻煩,現在你們會怎樣列式?

  4.(出示第69頁試一試的跳繩圖)

  談話:從圖中你能知道什麼?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分別出示:

  (1)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3) 甩繩子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誰能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麼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繪製平面示意圖,透過製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透過繪製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透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合作繪圖、練習鞏固

  目標:是透過看圖回答問題,複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製平面圖作準備。

  (1)停車場在廣場的方向,距離大約是米。小紅家在廣場的偏方向,距離大約是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問:學校中有哪些建築?現在有一些資料,能根據這些資料將這些建築物在平面圖上標出來嗎?出示資料:教學樓在校門的正北方向150米處。圖書館在校門的北偏東35度方向150米處。體育館在校門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處。活動角在校門的東偏北15度方向50米處。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麼完成任務?有什麼問題要解決嗎?

  3、小組彙報完成平面圖繪製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製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築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說道,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製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製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製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麼,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後交流:你們組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麼?怎樣確定?

  教師小結:繪製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麼有的圖大,有的圖小?

  小結:1釐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練習: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並訂正。

  二、在紙上設計小區,並說明各個建建築的位置。

  老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建築物的圖片:如醫院、學校、商店、銀行、郵局、藥店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圓錐的體積(1)(教材第33頁例2)。

  【教學目標】

  1、參與實驗,從而推匯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學生經歷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觀察、比較、分析、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

  【重點難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與圓柱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沙子和水。

  【情景匯入】

  1、複習舊知,作出鋪墊。

  (1)教師用電腦出示一個透明的圓錐。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圓錐有哪些主要特徵呢?

  (2)複習高的概念。

  A、什麼叫做圓錐的高?

  B、請一名同學上來指出用橡皮泥製作的圓錐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幫助學生進行操作)

  2、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電腦呈現出動畫情境(伴圖配音)。

  夏天,森林裡悶熱極了,小動物們都熱得透不過氣來。一隻小白兔去“動物超市”購物,它在冷飲專櫃熊伯伯那兒買了一個圓柱形的雪糕。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見了,它也去熊伯伯的專櫃裡買了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小白兔剛張開嘴,滿頭大汗的狐狸拿著一個圓錐形的雪糕一溜煙跑了過來。(動畫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狐狸貪婪地問:“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換一個怎麼樣?”(如果這時小白兔和狐狸換了雪糕,你覺得小白兔有沒有上當?)

  問題二:(動畫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錐形雪糕。(小白兔這時和狐狸換雪糕,你覺得公平嗎?)

  問題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圓錐形雪糕有幾個時,你才肯與它交換?(把你的想法跟小組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學彙報)

  過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樣交換才合理呢?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後,大家就會弄明白這個問題。

  【新課講授】

  自主探究,操作實驗

  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分組操作,自己發現螢幕上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解決電腦博士給我們提出的問題。

  出示思考題:透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你們的小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1)小組實驗。

  A、學生分6組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其中4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另外2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體積有8倍關係的也有5倍關係的。)

  B、同組的學生做完實驗後,進行交流,並把實驗結果寫在黑板上。

  (2)全班交流。

  ①組織收集資訊。

  學生彙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教師把這些資訊逐一呈現在黑板上:

  A、圓柱的體積正好等於圓錐體積的3倍。

  B、圓柱的體積不是圓錐體積的3倍。

  c、圓柱的體積正好等於圓錐體積的8倍。

  D、圓柱的體積正好等於圓錐體積的5倍。

  E、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

  f、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②引導整理資訊。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把黑板上的資訊分類整理。(根據學生反饋的實際情況靈活進行)

  ③參與處理資訊。圍繞3倍關係情況討論:請這幾個小組同學說出他們是怎樣透過實驗得出這一結論的?哪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更科學合理一些?

  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突出等底等高,並請學生拿出實驗用的器材,自己比劃、驗證這個結論)引導學生自主修正另外兩個結論。

  (3)誘導反思。為什麼有兩個實驗小組的結果不是3倍的關係呢?

  (4)推導公式。嘗試運用資訊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這裡的sh表示什麼?為什麼要乘?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幾個條件?

  (5)解決問題。童話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麼前提條件?(動畫演示:等底等高,之後播放狐狸拿著圓錐形雪糕離去的畫面)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34頁“做一做”第1題。

  先組織學生在練習本上算一算,然後指名彙報。

  答案:13×19×12=76(cm3)

  【課堂小結】

  教師:請你說說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錐的體積?學生自由交流。

  【課後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2、教材第35頁第3、4、5題。

  答案:第3題:提示:可以利用直尺、軟尺等工具測量出圓錐形實物的底面直徑(或者底面周長)和高,再根據V圓錐=1/3sh計算出該物體的體積。

  第4題:(1)25、12(2)423、9

  第5題:(1)×(2)√(3)×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複習內容:

  複習位置關係和統計。

  複習目標

  1、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2、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複習過程:

  一、總複習119頁第8題。

  1、先小組討論而後指名口答。

  2、 練習二十七第1題。

  (1)自己做。

  (2)訂正。

  二、複習統計:

  1、扇形統計圖的意義。

  2、練習:

  120頁第一題。125頁16、17題。

  三、複習三種統計圖的區別。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中,體驗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於前後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難點是學生前後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遊戲

  教學準備:

  紙製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佇列 5名學生排成佇列,其餘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並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問:你看到了什麼?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後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牛跑第幾?你能把上面的問號位置填上嗎?

  三、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後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後面數,得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