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彙編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彙編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裡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遊戲嗎?

  出示例7。

  這裡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個別彙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裡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係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麼想的?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教學反思:

  透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透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了多樣化,用畫圖、數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數、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資訊: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資訊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資訊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資訊,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資訊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資訊?(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專案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資訊”。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專案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資料資訊,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資料,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三)彙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錶(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透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錶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71-72頁

  教學目標:

  1、基本知識:在自主計算的過程中,透過體驗,感悟,能歸納總結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

  2、基本技能:能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理解算理。

  3、基本思想: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嘗試計算小數加、減法,並和整數加減法進行比較,滲透遷移類推思想和比較歸納的數學思想。

  4、基本活動經驗:在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積累思考的經驗和探究的經驗。能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滲透應用意識。

  5、四能目標:引導學生讀懂情境,從問題入手,經歷計算過程,理解算理,並嘗試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

  6、情感與態度: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認真、刻苦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放鬆,活躍氣氛。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咱們先放鬆放鬆,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段小影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好不好?

  (播放遊樂場過山車遊玩影片)

  師:影片裡這是玩的什麼遊樂專案啊?大家看完這段小影片有什麼感受啊?

  生:過山車。我覺得很刺激,害怕,激動、、、、、、(找2-3人)

  師:老師也覺得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老師也比較喜歡玩這個專案。大家都去過遊樂園嗎?你們去遊樂園都喜歡玩什麼遊樂專案啊?

  生:海盜船,激流勇進、、、、、、(找3-4人)

  師: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遊樂專案嗎?

  師:好玩嗎?聽著就覺得很刺激!

  師:哇,透過你的介紹我覺得真的很好玩。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任務。

  師:透過課前對大家的瞭解,老師發現大家都特別喜歡去遊樂園玩,如果週末我們可以去遊樂園玩一天的話,你想玩什麼遊樂專案啊?

  生:碰碰車,旋轉木馬,旋轉鞦韆,水上滾筒,跳床、、、、、、(找2-3人)

  師:聽著大家說的就覺得有趣,在出發之前,你想為遊玩準備些什麼東西呢?

  生:巧克力,傘,照相機,帳篷,水,零食等。(找3-4人)

  師: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帶一些食品是必須的。老師為大家在超市裡選出了一些食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出示課件:薯片、火腿腸、麵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

  師:這麼多食品,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圖上有哪些數學資訊,看誰發現的資訊最全。

  生:我發現每袋薯片4.29元,每個麵包6.45元,一袋火腿腸9.61元,一袋巧克力14.39元,一瓶礦泉水2.58元。。。。。。(找2個學生來說,一定引導孩子說完整話,因為圖中的資訊多,老師最後在帶領學生梳理一遍)

  師:真棒!透過觀察我們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資訊,那你能根據其中的兩個數學資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且用豎式進行解答?

  生:能

  師:那同學們根據其中的兩個數學資訊自己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嘗試著在練習本上用豎式進行解答。

  (指名兩名學生板書解答過程 一個加法問題一個減法問題)

  師:解答完後小組交流一下,你提出了什麼數學問題,並且說一說你是怎麼計算的,開始!(孩子交流時,老師參與其中,心中有數)。

  設計意圖:兩位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培養學生利用遷移思想嘗試解決問題,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放手放學生去嘗試。

  三、提出問題 自主探究 歸納交流

  師:請大家坐好,剛才大家交流的都很認真,我們先來看看黑板上的這道題,你給大家說一說你提出的是什麼問題,是怎樣解答的?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看他的想法對不對。(學生到講臺給大家邊說邊講)

  生:我提的問題是一袋薯片和一個麵包一共多少元?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4.29+6.45=

  師:大家看看這樣列式對不對?

  師:好,同學們,我們關注一下他的豎式,4.29+6.45,你接著說,你為什麼這樣列豎式?

  生:4和6都要寫在個位上,4和2寫在十分位上,5和9寫在百分位上。

  師;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十分位和十分位對齊,百分位和百分位對齊,也就是什麼對齊?

  生:相同數位對齊。

  師:小數點對齊了,也就做到了相同數位對齊。你說的太棒了,誰能像它這樣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列豎式?

  生:找2-3人。

  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難點就是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第一個孩子表達列豎式方法的時候,老師引導孩子用規範的數學語言表述,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強化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師:請你接著說各個數位上的數怎樣相加的?

  生:百分位9+5滿十向前進一得14,十分位2+4+1得7,個位4+6滿十向前進一得10,小數點對齊,最後就是10.74。

  4. 29

  + 6 . 45

  -------------------------------

  10. 7 4

  師:說的非常好,誰還提出了加法的問題,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2:我的問題是一袋薯片和一袋火腿腸一共多少元?列式是4.29+9.61。

  師:這樣列式對不對?豎式是4.29+9.61,大家聽他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列豎式?

  生:我把相同數位對齊。百分位9+1滿十向前進一得10,十分位2+6+1得9,個位4+9滿十向前進一得13,小數點對齊,得13.90.橫式寫13.9

  師:你能說說理由嗎?為什麼寫13.9,去掉末尾的0?

  生:根據小數的性質末尾的零可以省掉。

  師:非常好,根據小數的性質,寫橫式時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不寫。

  設計意圖:對於小數的性質這一所學習過的知識活學活用,使孩子能夠注意到問題並能自己解決問題。

  師:誰還提出了加法的問題?

  生3:我的問題是一瓶水和一袋巧克力一共多少錢?列式是2.58+14.39。

  寫豎式時相同的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8+9滿十向前進一得17,十分位5+3+1得9,個位2+14滿十向前進一得得16,最後得16.97.

  師:每一步說的非常清楚,我覺得你提的這道題很有難度啦,每一個數位都要向前進位,你能告訴大家,計算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生:要注意小數點對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找2人說一說)

  師:透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知道小數加法列豎式時要做到相同的數位對齊,(板書: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為對齊)計算時滿十向前一位進一,不要忘了加小數點。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自主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為計算小數減法做基礎。

  師:看來兩位小數的加法大家會做了,我們再來看看黑板上這道減法題是怎麼做的。剛才這位同學,你說說你提的什麼問題?(學生到講臺給大家邊說邊講)

  生1: 我的問題是一袋麵包比一袋薯片貴多少元?

  列式6.45-4.29。

  師:大家來看看他的式子寫得對不對?

  生:對。

  師:同學們認真聽他說說,為什麼這樣列豎式。

  生:我把相同數位對齊。

  師:你能具體的說一說,相同數位怎麼對齊嗎?

  生: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十分位和十分位對齊,百分位和百分位對齊。

  師:這樣對齊也就表示什麼對齊?

  生:相同數位對齊。

  師:好,下面是怎麼計算的?

  生:從百分位算起,5-9不夠減,向前借一得6,十分位4變成3減2得1,個位6減4得2,結果是2.16.

  師:你做的非常好,誰還提出了減法的問題?

  生2:我的問題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火腿腸貴多少元?列式

  14.39-9.64。

  我把相同數位對齊,百分位9-4得5,十分位3-6不夠減,向前借一得7,個位14變成13-9得4,結果是4.75.(學生說完後教師評價)

  師:好,誰還提的是減法的問題,也想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7:我的問題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麵包貴多少錢?列式14.39-6.45。

  我把相同數位對齊,百分位9-5得4,十分位3-4不夠減,向前借一得9,個位14變成13-6得7,結果是7.94.(學生說完後教師評價)

  師:解答這道題你有什麼要提醒給大家的嗎?

  生:列豎式時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計算時不夠減要向前一位借一。

  師:誰再說說,計算小數減法應該注意些什麼?(找兩人說)

  師:的確小數減法和小數加法一樣,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計算時不夠減要向前一位借一。

  設計意圖:及時小結並強調計算小數減法和小數加法一樣,都要做到相同數位對齊,突出重點。

  師:(組織學生做好,看黑板,對照板書總結)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自己提出並解決了這麼多小數加減法(教師邊說邊板書)的問題,要想知道我們這些問題解答的是否正確,可以進行驗算,誰來說一說小數加法可以怎樣驗算?

  生1: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相加。

  生2:也可以用和減其中一個加數驗算。

  師:那小數減法呢?

  生1:減數加差。

  生2:被減數減差。

  師:說的非常好,請同學們把你剛才解決的問題在選擇一種方法演算一遍,看你算得對不對。(找兩個學生驗算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學生做完後看黑板訂正黑板上的驗算)

  設計意圖:計算小數加減法不僅考察學生的仔細認真的計算能力,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師:看來同學們都算對了,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同學們,老師這收集了幾位同學的作業,大家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出示投影)

  四、鞏固練習 應用拓展

  一 出示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 . 0 3 1 5 . 6 2 2 3 . 4 7 . 8 5

  + 0 . 9 8 - 7 . 4 6 - 1 3 . 4 + 9 . 1 9

  ————— —————— —————— ——————

  7 . 0 1 8 . 2 6 1 0 0 1 7 . 0 4

  (逐一看說理由)

  師:大家來看看這幾道題,自己先思考一下每道題有沒有什麼問題,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大家的眼力真好,發現了同學的問題,還幫助他們改正了過來,老師相信大家在計算時肯定不會出現這些錯誤,我們做幾道題試試。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做題積極性,並能發現計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也是提醒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

  五、計算下面各題。

  2.98+0.5612.53+4.676.07+4.895.64-1.787.2-0.815.62-7.46

  師:一共六道題,分成三組。

  師:獨立列式解答,並展示學生答案,師生共同分析對錯,強調需要注意問題。

  師:全做對的同學舉手,大家真棒。同學們,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方說,去超市買東西,評比體育測試的成績,比較人的身高體重,都會用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小數加減法,希望你們能夠用這節課的收穫去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

  師:剛才咱們只做了其中的兩道題,剩下四道計算題還有這道圖形題是我們書上做一做的題,我們留作課下練習。好,同學們,下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課本第28-29頁的例5和例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是0”。

  2.能熟練掌握一位數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商中間有0的兩種情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來看一幅畫,樓老師給大家來講一個故事。

  孫悟空找來4個西瓜,說每人分一個。豬八戒非常積極說:“我來分。”貪吃的豬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饞了,他想反正有4個我吃掉一個吧,就這樣他一個又1一個把4個西瓜全吃完了,這下他怎麼分給孫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課

  1、西瓜一個都沒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誰會算?

  0÷3=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想:根據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幾,就得想幾和3相乘得0。

  再讓學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

  2、出示例題6

  309÷3=

  (1)要求學生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列豎式進行計算。

  (2)當學生計算到十位時,教師重點指導:由於被除數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數3相乘得0,0減0得0。

  (3)計算完畢後,向學生說明中間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並要求學生用虛線圈起來。

  (4)問:豎式中用3除0的這一步可以省略,那麼,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為什麼?(不可以省略,因為0起的是佔位的作用)

  (5)現在,我們把這題用簡便寫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學板演)

  (6)鞏固算理:

  ①404÷4=11。討論:這題的結果正確嗎?商中的兩個“1”應在什麼數位上?為什麼?商的十位上為什麼要寫0?應該怎樣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彙報、交流

  3、420÷3=

  先由學生獨立試做。

  彙報、交流

  明確:在除的過程中哪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佔位。

  4、試一試

  750÷5 980÷7

  對比例兩題,今天學習的除法有什麼共同點?(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在計算中應注意什麼?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說明

  密鋪,也稱為鑲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就安排了密鋪的內容,透過讓學生觀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瞭解什麼是密鋪。本冊教材中,透過實踐活動繼續讓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密鋪,從而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整個實踐活動分為兩個層次:

  1.透過動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哪些不能密鋪,使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

  由於學生已經瞭解了密鋪概念,教材不再給出密鋪的概念及圖案,而是直接呈現了學生熟悉的6種平面圖形(即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並提出問題哪些圖形可以密鋪。接著,讓學生利用附頁中的圖形,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任選一種圖形拼一拼、鋪一鋪,探索並找出可以密鋪、不能密鋪(圓形、正五邊形)的平面圖形,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找出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後,再讓學生實際鋪一鋪,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密鋪,並感受這些圖形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每次密鋪的基礎圖形都是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一種平面圖形,兩種或兩種以上平面圖形拼接在一起,也能進行密鋪,但教材並不做要求。

  2.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方格紙上根據給定的兩組圖形設計密鋪圖案,計算出每次密鋪中不同平面圖形所佔的面積,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用數學的眼光欣賞美和創造美。

  這部分內容包括三部分:

  (1)從實際出發引出問題,讓學生從兩組瓷磚中任選一組在方格紙上設計密鋪圖案,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這裡的兩組瓷磚,一組由兩個形狀和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組成,另一組由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的長度等於平行四邊形長邊所在的高)組成,前一組密鋪可以是用同一種基礎圖形將平面密鋪,後一組密鋪則是用兩種基礎圖形密鋪平面。

  完成設計的方式,可以由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也可以由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圖形卡片,讓學生拼出。建議學生在畫或拼擺密鋪圖案時,要有序地進行。

  (2)綜合運用有關密鋪、面積等方面的知識,統計自己在方格紙上設計的圖案中,每種基礎圖形一共用了多少塊,以及所佔的面積,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絡,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利用附頁中提供的圖形,自由地設計密鋪圖案,這種圖案可以由一種或兩種基礎圖形組成(也可以由多種基礎圖形組成,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不要求),透過學生的創作及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用幾何圖形進行美術創作的想像力,讓學生體驗自己創作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主要是在數學活動中,藉助觀察、猜測、驗證等方式解決問題。

  (2)教師可以在課前蒐集一些密鋪的圖案,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密鋪圖案,課上展示給大家,以此幫助學生複習已瞭解的密鋪知識,從直觀上為學習新內容做好準備。蒐集的圖案可有多種,如由形狀和大小相同的一種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兩種或兩種以上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不規則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等。呈現圖案後,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密鋪圖案是由什麼基礎圖形組成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密鋪平面時只用一種圖形,比如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同時出示該圖形的彩色卡片並貼在黑板上),請你們猜猜看,哪種圖形能用來密鋪?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和想像,然後再透過鋪一鋪等操作活動進行驗證並獲得結論。或者先讓學生想一想他們見過的哪些圖形能夠用來密鋪平面,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圖形呈現相應的圖形卡片,然後圍繞學生說出的圖形,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拼擺,找出哪些圖形可以密鋪,哪些圖形不可以密鋪,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學生彙報驗證的結果,並讓學生任選一種可以密鋪的圖形鋪一鋪,上臺展示並與大家交流拼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密鋪的理解以及對圖形性質的認識。

  (5)在學生了解可以密鋪的圖形後,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密鋪的知識設計地磚圖案;也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裡用到了密鋪。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築(地磚、籬笆和圍牆)、玩具、藝術(圖畫)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然後再讓學生任選一組瓷磚,在方格紙上設計新穎、美觀的密鋪圖案。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讓先設計完的學生數一數自己設計的圖案中,不同的基礎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塊,所佔面積是多少。

  (6)展示作品過程中,引導學生比一比,看看誰的設計更美觀、更有新意,激發學生之間互評作品,在交流中理解並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7)彙報交流之後,讓學生進行更開放的設計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藝術的密切聯絡,經歷創造數學美的過程。

  (8)要注意,後面的教材中會繼續安排有關密鋪的內容,例如較複雜些的密鋪、密鋪的方法等等,因此在這裡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圖形能夠密鋪的條件(同一頂點的各個拼接圖形角的和為360)會在中學的教材中介紹,這裡就不需要讓學生研究。

  參考資料:

  密鋪的歷史背景

  1619年數學家奇柏(J.Kepler)第一個利用正多邊形鋪嵌平面。

  1891年蘇聯物理學家弗德洛夫(E.S.Fedorov)發現了十七種不同的鋪砌平面的對稱圖案。

  1924年數學家波利亞(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發現這個事實。

  最富趣味的是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C. Escher)與密鋪。M.C. Escher於1898年生於荷蘭。他到西班牙旅行參觀時,對一種名為阿罕伯拉宮(Alhambra)的建築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十三世紀皇宮建築物,其牆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爾人建造,而且鋪上了種類繁多、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圖案。Escher 用數日複製了這些圖案,並得到啟發,創造了各種並不侷限於幾何圖形的密鋪圖案,這些圖案包括魚、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憑空想像的物體。他創造的藝術作品,結合了數學與藝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對數學產生另一種看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體會數的意義,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數、讀數、寫數,初步體會數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

  教具、學具

  數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一)引入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裡做客.

  (二)出示主題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麼?

  2.他們在玩些什麼玩具?請你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量.

  (學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同時也激發學生數數、用數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一)教師提問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量的?(數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的?(一個一個的數、兩個兩個的數)

  (二)指名數一數.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數比較好?為什麼?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數呢?

  (三個三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2.小組合作:數出鉛筆盒裡文具的個數.(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裡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 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三)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教師板書:玩具 (1、2、3、4、5)

  (四)指導書寫.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出數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該怎麼寫呢?誰會寫 1 ? 2怎麼寫?

  (指名板書)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麼樣?那麼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範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範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麼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麼寫的.(生描示範字,師巡視指導.)

  (五)比較數序.

  1.看圖數數.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2、4叫雙數.

  2.比一比.

  什麼水果最多?什麼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4.數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幹什麼?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大象呢?

  1.本節課,讓學生在經歷數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

  2.數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侷限於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數的方法,以及單數與雙數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透過做遊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後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54-56頁,P57頁課堂活動第1、2、3題,P59頁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3、會用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直尺、紙杯、小棍(1cm)、吸管。

  教學重點:

  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會以cm作單位掌握用直尺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引發探究需要

  1、設疑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光明木器廠準備送給我們雙槐樹小學一批新的課桌,課桌的寬度就跟你們現在用的課桌一樣寬,你能想辦法告訴木器廠的廠長課桌應做多寬嗎? 你準備選用你身邊的什麼東西來量課桌的長度?

  請23個小朋友說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鉛筆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業本量

  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裡試著量一量。

  學生自由量後彙報:課桌大約有2枝鉛筆長,大約有3拃長,大約比2個筆盒長,大約有2個作業本那麼長,大約38釐米長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奇怪,教室裡的課桌都是按一樣的尺寸做的,可你們量出的結果卻為什麼不一樣呢?

  師生討論得出結論:因為我們測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測出的結果不同。

  2、匯入揭題

  透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直尺來量物體的長度。

  談話:除了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請仔細觀察這些商品上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火柴盒長4釐米,墨水盒長7釐米,冰箱高165釐米,牙膏盒長22釐米)。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這些商品常常用什麼做單位來度量長度,引出並板書課題。(板書: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合作探究,認識釐米

  1、探究一:認識直尺

  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現的結果。

  透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數(隨學生的彙報,課件顯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數), 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 (課件閃爍0刻度) 。有表示釐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板:單位: 釐米 cm)

  2、探究二:建立1釐米的概念

  師: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學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長度)

  剛才有的同學比1釐米這樣長,有的比的這樣長(師邊說邊比),1釐米到底有多長? 請小朋友們從紙杯裡拿出1cm長的小棍感受。

  課件演示1釐米的長度。(板書:1釐米)

  在自己尺子上找到這一段。 寫釐米時,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書:1cm)

  引導學生彙報:從0到1是1釐米長,從2到3也是1釐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後再學習。)小手指一節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拉鍊頭長大約是1釐米。牙齒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手機的厚度大約是1釐米。 (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釐米,之後彙報,投影反饋) 。

  3、探究三: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幾釐米又是多長呢?裡面分別有幾個1釐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釐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釐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釐米長?

  思考:透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用後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釐米。

  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釐米、5釐米、10釐米、20釐米、50釐米、100釐米等大約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大致長度,與同桌的同學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誰準確點。

  三、實踐體驗,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吸管)讓學生估一估,有多長?

  2、量吸管的長度 剛才大家估的只是一個大概數,要知道吸管的準確長度究竟是幾釐米長,應怎麼辦?學生試著用尺子測量吸管的長度,量好了可相互說說自己是怎麼量的,指名學生上臺邊演示邊介紹量法,其他學生評價他量得怎麼樣。

  課件演示例2:如何量鉛筆的長度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用直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對準要量的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對的是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3、量課桌的寬

  現在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寬,你有辦法了嗎?量一量吧。學生同桌測量,量後交流,注意對誤差的說明。師生共同確定把哪一個資料告訴木器廠的廠長。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課件出示)

  1、填空出示教科書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讓學生填一填。

  2、判斷下面量法是否正確。

  3、斷頭尺量橡皮的長度 出示沒有零刻度的直尺,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這塊斷尺子量出橡皮的長度。

  五、總結

  師:孩子們,我們這節課量的吸管的長度,以及你們鉛筆的長度,橡皮的長度,這些物體長還是短?(短)。

  師:對了,我們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什麼做工具?(直尺)。用什麼作單位?(釐米)。但如果要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以及我們操場的長該用什麼工具去測量,又用什麼作長度單位呢?這個等孩子們以後學了更多的測量長度的知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六、板書

  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

  單位: 釐米 cm

  1釐米 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