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大班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2、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2、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裡》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

  1、拍手遊戲:教師採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隻羊羊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後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並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麼?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後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並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

  3、幼兒彙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於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數字7裁判評出優勝獎,給予鼓勵。

  三、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裡1、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裡》,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彙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我們學習了數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

  活動反思:

  活動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納?是否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否能透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是否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援,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例如,師幼配合情況,教師能否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初步獲得編加法應用題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材料:1個小熊玩具和1個小老虎玩具,玩具蘋果4個。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內分別裝有5以內的玩具,如有的裝公共汽車3輛、有的裝小轎車4輛、有的裝小兔2只、有的裝水果5個等。

  分組活動材料: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描述。

  師:我先買了1個小熊玩具,又買了1個小老虎玩具,我一共買了2個玩具。剛才老師怎麼說的?請小?請小朋友照著老師說也來說一說。

  教師出示4個蘋果,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描述。

  2.幼兒根據自己框子裡的玩具,學習描述。

  (1)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裡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

  (2)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裡有什麼玩具?可以怎麼說?

  3.教師在幼兒描述的基礎上,仿編加法應用題。

  (1)師:如果把"一共有3輛汽車"變成一個問題問大家,應該怎麼問?(一共有幾輛汽車?)(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根據框子裡的玩具情況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吧。

  (3)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裡的玩具情況仿編應用題。

  (4)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裡有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編應用題的?

  4.幼兒分組活動,根據情景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介紹各組材料:

  第一組: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第二組: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組: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第四組: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玩法:兩人一組,根據桌上擺放的玩具編加法應用題。一個編,一個聽,然後交換角色,繼續觀察玩上的不同點,編另外一道加法應用題。

  幼兒分組自由編加活動應用題。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特別是最後的問句。

  師幼分享交流:你選用什麼玩具?怎麼編題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玩具,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特徵仿編加法應用題。

  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編加法應用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引言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透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遊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並運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興趣的數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因此,幼兒園開展數學活動應更多的透過真實問題的情景產生來運用數學解決問題,並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

  二、活動背景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階段,本班幼兒已經學習了8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對於數的組成和分解已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幼兒學習並掌握數的組成和分解使數群概念得以發展,能進一步理解數之間的關係,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

  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在《和9做遊戲》的數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透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同時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三、教學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意識;

  2.引導幼兒用9的分合知識,解決活動中的問題,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用適合幼兒的方式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學過程

  1.從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9個雙色的圓片,並且還要和這9 個圓片來做遊戲呢!大家可要看仔細了。”教師念兒歌並把9個圓片撒在盒蓋上,此時,圓片撒在地面上的結果是4個紅色的和5 個綠色的圓片,教師用數字在板上的記錄單上記錄結果。

  (2)撒圓片

  A.教師強調要求:把9個圓片握在手裡,同時念兒歌,兒歌唸到最後一句時,把圓片輕輕地撒在盒蓋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和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如果撒出一樣的結果那就不需要再記錄。

  B.幼兒遊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9個圓片,並按要求記錄。

  2.對照檢驗,相互交流

  A.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結果,教師在板上的記錄單上記錄。

  B.幼兒對照自己的記錄結果,找一找,自己記錄單上有沒有不同的記錄,看一看,一共有幾種記錄結果。

  C.教師出示一張排列有規律的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和剛才記錄過的記錄單有什麼不同。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D.整齊而又響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規律的分合式。

  3.應用

  (1)笑臉娃娃捉迷藏

  A.教師請出9個磁性娃娃笑臉

  師:“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娃娃笑臉都來找我們做遊戲了,它要和我們做個《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幼兒:“願意”教師把9張笑臉展示在黑板上說:“9張笑臉咪咪笑,一張笑臉在板上,幾張笑臉藏起來?”幼兒:“8張笑臉藏起來。”師:“9可以分成1和幾?幾和幾組成9?幼兒:“9可以分成1和 8,1和8組成9。”

  B.用同樣方法可請個別孩子回答。

  (2)遊戲《拾花瓣》

  師:“春天來了,花園裡的花真美啊!你們喜歡嗎?”幼兒:“喜歡”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首《我的小花園》的歌吧!”師幼齊唱歌曲一遍。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的教室也象小花園一樣的美麗呢?”幼兒:“想”師:“你們看,草地上有那麼多的花瓣,我們聽音樂去拾花瓣吧!”教師講解拾花瓣和貼花瓣的要求:聽音樂去拾花瓣,並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應該是數字幾,就把花瓣貼在相應的花盤裡。

  第一遍遊戲:教師請女孩子去拾花瓣,顏色是黃色的,一次拾一個花瓣。集體檢查,及時糾正。

  第二遍遊戲:教師請男孩子去拾花瓣,顏色是紅色的,一次拾一個花瓣。集體檢查,及時糾正。

  第三遍遊戲,教師請全體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個花瓣,集體檢查並糾正。

  全體幼兒唱《我的小花園》結束。

  六、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進行很順利,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興趣濃厚,能大膽嘗試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也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記錄下結果,活動結束後,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反思,

  認為有幾個比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豐富且易於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臺及思維空間,也不急於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操作中透過對比、討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重視活動延伸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並作好記錄。

  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作用、教師站在幼兒背後,全體幼兒都能主動去操作、嘗試願學、樂學,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活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們操作的環節中,當我提示孩子們操作即將告一段落,準備進入下一環節的時候,有位孩子興致正濃,表示還想玩,但我為了活動按時有序的進行,我用“商量”的語氣告訴他:“等會兒再玩”,活動結束後,他果然非認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個圓片的結果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全都記錄下來為止。我們都知道,數學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在操作學習,可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給孩子充分的操作時間還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強加給孩子,同時也體現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圖。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買水果》遊戲活動簡介

  《買水果》是大班下學期符號聚斂類的遊戲。符號聚斂能力指的是解決有關數字、字母等符號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習加減運算、解方程式等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遊戲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根據物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等分的能力。

  在活動中,我們設定了一個“水果超市”的遊戲情境,讓幼兒統計購物單,並將購物單上的水果進行等分,透過遊戲讓幼兒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建立初步的等分概念。同時,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一套有趣的水果撲克牌,讓幼兒進行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並利用水果卡片自編應用題,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單元由四部分活動組成。

  《買水果》遊戲活動安排:

  活動1:統計購物單

  活動2:選水果

  活動3:水果撲克牌

  活動4:自編應用題

  《買水果》遊戲活動目標:

  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

  能按物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等分

  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掌握簡單加法應用題的結構

  透過自編應用題發展綜合分析的能力

  下面向大家介紹的是4個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活動2“選水果”

  遊戲材料準備:

  教具:大購物單1-12、水果大卡片32張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幼兒材料:購物單1-12、水果小卡片54張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重點:

  能按水果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建立等分概念。

  流程:

  1、引入活動 2、討論 3、操作 4、互檢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用有趣的故事情節,引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例如:“因為‘水果超市’的購物單少,所以只能兩個顧客合買一個‘購物單’上的水果,這就需要水果超市的售貨員幫助顧客等分‘購物單’上的水果。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當‘水果超市的售貨員’,將購物單上買到的水果平均分給兩名顧客。”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是“等分”。

  (三)教師演示講解遊戲的玩法,然後讓幼兒獨立操作。

  玩法:將每張購物單上的水果按種類和數量等分,選擇相應的水果卡片放入?中。要求:兩邊水果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提示與建議:這部分玩法涉及到了量的等分和守恆概念,教師可先引導幼兒數清楚“購物單”上有幾種水果?每種水果的數量是多少?再讓幼兒進行等分。

  幼兒等分後,教師要提示幼兒注意:等分後,左右兩側水果的種類和每種水果的數量都要相同。如圖:等分後左邊是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右邊也是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四)幼兒互相檢查購物單的等分結果。

  提示與建議:教師可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檢查同伴等分結果的。也可以提示幼兒利用購物單背面的統計結果去核對等分後購物單左右兩邊的水果種類和數量。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結帳比賽”的遊戲。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並表達測量結果。

  2、瞭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3、初步懂得根據測量物件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鉛筆、長條積木、吸管、紙條等)、筆、記錄表、黑板、粉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

  2、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1)幼兒嘗試用鉛筆測量並在表(一)做記錄。

  (2)請全班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驗證測量結果。

  (3)引導幼兒感知同種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次數多的較長,次數少的較短。

  3、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

  (1)幼兒嘗試選擇三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在表(二)做記錄。

  (2)引導幼兒探索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工具長,次數少,工具短,次數多。

  4、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

  (1)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當測量工具?

  (2)引導幼兒互相合作根據測量物件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記錄在表(三)。

  活動反思:

  1、本活動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現成的,有的是和幼兒一起準備的,隨手可得的,適合日常教學。

  2、創設幼兒操作探索的環境,引發幼兒大膽參與嘗試。活動以幼兒動手操作為主,透過操作實踐,由淺入深,環環緊扣。讓幼兒嘗試測量,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或寬,並做記錄——不同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並做記錄——自選工具測量自選的物體。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嘗試、探索,到最後大部分的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獲得了有關自然測量的經驗,透過測量、記錄比較明白了測量工具與測量物件的關係。

  3、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操作,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動中的材料有:鉛筆、紙條、吸管、長條積塑、繩、小棒、紙筒等等,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看、想、說、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幼兒在測量時都忘記了地板是髒的,有的跪著量,有的趴著量,看著他們那麼專心的樣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們要蹲著量。

  4、教師還是緊張語速較快,測量方法講得不夠清楚,第一次測量時對幼兒提的問題給予了迴避,教師不能靈活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言行,語言還是不夠簡練,說的話還是比較多。

  活動點評:

  “自然測量”這個活動,是20xx年XX市幼兒園“教壇新秀” 張秋雲老師在參加評比中組織的集中教育活動。教材選自大班科學領域。該活動以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幼兒園環境中的自然物品作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該活動有許多值得大家借鑑的地方,歸納起來有四點: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第一環節是“幼兒嘗試測量,教師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環節是“讓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從中感知“同樣的測量工具,量次數多的就長,測量次數少的就短。” 第三環節是“ 讓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 從中感知“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 第四環節是“ 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利用創設的情景,讓幼兒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物件的關係”與“要比較兩個應該使用同樣的測量工具”。在四次的測量中,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操作中嘗試發現門牌號碼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規律。

  2、在主動學習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3、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材料:紙盒做的樓房材料人手一份,門牌插卡(用不同顏色區別層與間的數字)人手一份,多媒體課件,寫有具體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影象若干,彩色膠帶卷(用於標示樓房位置)。

  環境:多媒體、幼兒操作學習的場地、桌椅、地墊人手一塊。

  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瞭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激發幼兒對門牌的已有經驗

  1、(師幼交流)徐老師第一次來東陽,發現我們東陽真是個美麗的地方,馬路又寬又幹淨,不僅大街上都是高樓大廈,而且住宅小區建設得特別漂亮。請你告訴我你家住在什麼地方嗎?(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

  2、這是**住宅小區,我們一起去參觀。(播放多媒體,直觀感受小區一棟一棟的住宅)

  3、這棟樓我們來數數有幾層?(鏡頭到一個單元)讓我們來看看這第一單元。這是一樓,(鏡頭到一個門牌)這是什麼?(101)你知道它的對面一間門牌號是多少嗎?(在幼兒有答案後出現對面的門牌號)它樓上呢?(同法)

  4、(鏡頭到小區人來人往的大門口)看來這個小區裡住著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還需要很多的樓房才夠呢。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工人叔叔造樓房好嗎?

  二、嘗試操作 梳理幼兒對門牌知識

  1、造樓房

  我們造樓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紙板,(幼兒人手一份材料)這裡有造3、4、5層樓房的材料,喜歡造4層樓的小朋友可以選擇這些,喜歡3層或者5層的可以選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個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樓房後套在你現在坐的椅子背後,把樓房正面展示給大家。,

  2、編門牌

  樓房都有門牌。請你把造好的樓房按照一定的規律編上門牌。

  1)、幼兒嘗試自主編號。

  2)、請你說說是怎麼編號的。

  3)、討論:門牌號上各個數字代表的意義。

  教師小結:我們把最底下的層叫做第一層,把最左邊的間叫做第一間,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編門牌的方法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第一個數字表示層,最後一個數字表示間,中間用0隔開,樓房的門牌號就是101、102、201、202等。

  教學反思:

  1、 幼兒在活動製作樓房的時候非常的感興趣。

  2、 在剛開始編排門牌號時少數的小朋友會把樓數和號數弄混。

  3、 在最後找地址的時候大多數幼兒都能真確的找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