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裡?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著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夥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裡,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過程。

  2、數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幹!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①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②對照平均分的過程,在小組中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①師:你知道嗎?有多少塊餅乾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②交流討論: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後面的數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麼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是多少?

  按什麼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後,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為什麼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①師: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說說。)

  ②想想平均分的過程,說說被除數20,除數4、商5分別表示什麼。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結果和算式的寫法。

  ③讀一讀,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說說,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遊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採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裡採集,將採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採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採來的18朵花紮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遊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穫?

  [課後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透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例項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資料。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影,並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資訊?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資訊,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訊製成統計圖嗎?怎麼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衝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麼辦?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製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製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製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裡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透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資料資訊?學生彙報所獲得的資訊。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製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麼?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彙報。學生自己動手繪製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麼想說的?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資料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資料。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穫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後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影,並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麼?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製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麼?

  統計資料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佳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最佳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絡。

  3、透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後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透過複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麼?(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麼特殊標記麼?(負號,類似於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麼?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麼?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麼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麼?(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並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裡到哪裡。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資料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於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於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麼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於和低於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麼?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2)認識負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麼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麼記?為什麼?吃飯花了500元,怎麼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麼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麼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麼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麼?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麼向西走10米,可以怎麼記?你是怎麼想的?+10米表示什麼呢?為什麼?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麼,—10米表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並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複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麼麼?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麼?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並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摺好之後,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後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後交流。

  小結:複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後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最後結果是多少?

  觀察後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麼求它的面積?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後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後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麼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後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後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釐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麼求一些較複雜圖形的面積了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代數部分的基礎知識,是以後化簡代數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識點中的重要環節,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因此該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並較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式。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過程,培養探索精神。

  2、透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難點: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教法與學法分析:

  1、分目標突破法

  2、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目標一:掌握去括號法則

  1、情境引入

  由圖書館人數增減問題得出兩個等式。

  2、小組探究等式特點,試著找到去括號規律,並理解去括號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從而得出去括號法則。

  3、鞏固練習去括號法則,找出去括號時的注意事項。

  小試牛刀

  去括號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勝追擊

  判斷正誤,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標二:會去括號、合併同類項

  1、溫故知新

  同類項、合併同類項複習

  2、例題學習

  化簡:

  a-2(5a-3b)+(a-2b)

  化簡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決問題

  飛機的無風速度為akm/h,風速為20km/h.

  則飛機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則飛機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飛機順風飛行4h和飛機逆風飛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戰無不勝

  當a是整數時,試說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數

  四、總結要點五、鞏固提升

  板書設計

  整式的加減(二)

  ———去括號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

  1、都不變,或都變

  2、別漏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比,理解了比並能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又為學生後面學習比的應用打下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已經熟練的掌握,知識的遷移學生應該很好理解。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透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使學生認識事物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絡的。

  教學重難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會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四、教學活動(此環節可以是課堂實錄)

  1.匯入

  問題:淘氣和笑笑各自調製了一杯蜂密水,請問哪杯水更甜?

  過程:互相討論,發表看法,如何比較。(學生髮言老師板書)

  小結:比較的結果一樣甜,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2.新授

  ①引入 “最簡單整數比”的概念。

  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後項是互質數,像6∶5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②你還能舉一些最簡單的整數比的例子嗎?如果我們能把比都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就容易計算了!

  ③出示問題嘗試並討論: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麼?(先化成分數,再約分成最簡分數,最後把最簡分數轉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2.怎樣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先轉化成除法,再用最簡分數表示結果,最後把最簡分數轉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先化成整數比,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⑤介紹比的基本性質

  3.練習

  1、P51頁化簡下面各比。(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練習:做書上練一練的第1、2題。

  五、教師反思

  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如此密切的聯絡,利用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來說比較順利,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細節的指導,還要相信學生能根據以前的知識找到適合的化簡方法,充分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2.運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愛的小青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第18頁至第19頁)。它是學習了2,3,5的乘法口訣之後安排的一節綜合練習課。教材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熟練應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現數學問題並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全班學生學習數學普遍感覺輕鬆、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於回答問題。在一年的小組、同桌討論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師:小朋友,你們說世上誰最好?

  生:媽媽。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愛媽媽。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許多帶有算式的小蝌蚪圖片)也很愛它們的媽媽,但是媽媽去捉害蟲了,它們找不著,怎麼辦?(出示貼有6,18,12的青蛙圖片的小黑板)

  生:(紛紛說)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師將算式卡片發給學生,大家按座位的順序將寫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媽媽身邊。(這時錄音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貼完卡片,學生爭著發表意見。

  師:咱們一起檢查吧。要求看算式,說口訣。

  在39這張卡片處,學生互相對視,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說找不對,卻不知怎麼辦,這時老師從課桌裡抽出一張寫有數字27的青蛙圖片,學生高興地說:就是它,就是它。

  師:(指著算式請全體學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訣說出來)媽媽找到了,你們知道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用了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小蝌蚪嗎?(生爭先恐後發表意見。)

  (師板書:乘法口訣)

  (二)接力賽(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師:下面我們用乘法口訣來進行接力賽。(出示三塊小黑板,上面各有幾道用白紙蓋著的算式。同時宣佈比賽規則。)全班分成三組,用紅、黃、藍三色粉筆作為各組的接力棒。各組的第一位同學撕下算式上的白紙並寫出得數後,將接力棒傳給第二位同學,依次順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確率決出優勝組。

  隨著一聲開始,各組學生都投入到緊張的比賽中。

  比賽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師生共同檢查每組所寫的算式,同時說出口訣。老師給優勝組同學每人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頭上。

  (三)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你們會用口訣做算式。看著這幅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2題的教學樓)你想知道什麼?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戶。

  生2:我想知道這座樓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樓裡有多少學生。

  師:大家提的問題可真不少,誰能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能,我能,許多小手舉起來。

  生1:我看到圖上畫了五層樓房,每層有8扇窗戶,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戶。

  老師進行引導,用手指大門。

  生1:(大聲說)三十九扇窗戶。(老師對他翹起大拇指,獎勵他一顆大星星,全班同學一起誇他。)

  生2:我覺得有多少同學這個問題好像不能用口訣來解決。

  師:如果每班的人數都一樣時。(拖長調)

  生:可以用乘法。

  師:怎樣用乘法?

  生:還要數數有幾個班。

  師:每班人數都一樣嗎?

  生:每班人數不一樣時要用加法計算。

  師:現在我們不知道每班的人數(指著黑板旁的問題庫),怎麼辦?

  生:放在問題庫裡。

  生3:你如果告訴我每層樓有幾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訣計算出樓房的高度。

  師點選課件,出示每層樓房高約3米。生齊呼:三五十五,樓房高15米。師指著約,學生們又說樓高約15米。

  師:你能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嗎?(學生們拿出本子來做,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19頁第3題)請仔細觀察這幅圖,誰在幹什麼?

  生1:小熊買玩具汽車。

  生2:小象是售貨員。

  (課件顯示小熊和小象的對話。小熊:3張5元,1張10元。小象:正好。)

  師:你們仔細觀察圖以後,同桌分別扮演小象、小熊進行對話。

  師: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小熊買一輛玩具汽車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這輛車的價錢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給小熊找錢。

  生4:每輛這樣的玩具汽車價錢都是25元。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在這次購物活動中,我們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訣。現在快快把這個過程寫在本子上吧。

  師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問題:35=15+10=25(元),隨即把它寫在黑板上。

  師:這個算式有什麼問題嗎?(引導學生髮現:325。應分步列式:35=15,15+10=25。)

  (這時,讓學生趴在課桌上稍作休息。老師將寫有教材第24頁練習一第1題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你發現了什麼?你能從中提出哪些乘法問題?能解決嗎?先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師:剛才我參與了幾個小組的討論,同學們提的問題還真不少。老師這也有幾個問題,看看和你們的問題一樣嗎?

  課件出示問題:

  (1)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2)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

  (3)買玩具花了多少錢?

  師:把你的計算口訣告訴同桌。(同桌交流後,用課件顯示計算過程和口訣。)

  (四)師生共同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生1:我能用乘法口訣算出我家住的樓有多高。

  生2:我買東西能用乘法口訣算賬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題了。

  師:這節課你們學的東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訣運用得又快又對,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五)佈置作業:教材第19頁第4題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引入,密切聯絡實際。

  本節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規律,留意身邊的事,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創新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要問,有什麼不同的問題呢?你能解決嗎?你怎樣列式?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每個人都爭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的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融入到有趣的數學活動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點評

  執教教師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備課、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也尊重、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創設出寬鬆、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緊密聯絡實際生活,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問題,使枯燥的數學變得親切、生動、有趣,也使學生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透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釐米、5釐米、8釐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聖誕節到了,動畫城裡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麼?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麼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麼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麼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並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麼關係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係呢?

  5、彙報展示

  觀察資料,你有什麼發現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迴圈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匯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丟擲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後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麼辦?先測量然後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