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說> 精選師說說課稿彙總四篇

師說說課稿

精選師說說課稿彙總四篇

  隨著社交網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習慣於在朋友圈釋出說說,用以分享自己當日的心情和優美的句子。你經常不知道發什麼說說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說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師說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師說》的第一課時。《師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散文名篇。千古傳誦,闡發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他,力舉復興“古文”的大旗,一反六朝以來浮靡文風的影響,以自己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為唐代散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說》,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揮得無餘,富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師說》。

  高中語文新課標強調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同時要注重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據此我從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了《師說》一課的的教學方案,現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式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師說》是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對於剛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具有教育意義。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提倡質樸的文風,注重反映真實的社會人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師說》正是韓愈反對駢文浮靡文風的創作實踐的代表之作。本文的文言現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 [知識和能力目標]

  透過點撥、歸納,使學生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記誦積澱。瞭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12個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 [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初步感悟本文的語言美、思想美,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以上教學目標定位於文字本身的品味感知和記誦積累,重視欣賞文字而輕篇章的瑣屑分析。我認為,語文教學要教出語文獨特的美感來,教師要敢於根據自己的理解教課文,要善於品味教材,因此我在品味《師說》時品出了本文的“三美”(本教案後面附的全文教學構想中可以看到三美包括的具體內容),期待在教學活動中和學生共同品嚐。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透過學生質疑、討論和教師的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使語文課堂更具開放性。針對本篇文言現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為教材規定背誦篇目,

  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物件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範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髮........

  現文言現象的能力。

  三、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願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文言文教學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瓶頸。

  新教材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

  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採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

  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瞭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為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閱讀鑑賞,熟讀成誦,擴充套件閱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藉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師說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於師”計程車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課標、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課標、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於課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關於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並提取文中重要資訊;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於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四)關於學情

  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式確定如下。

  一、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2、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2、培養學生自讀註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三)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敢於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控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

  ,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

  2、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於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註。

  3、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透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4、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

  “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法

  1、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選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透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這樣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總體設計

  透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透過誦讀把握全文;透過質疑師生互動;透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透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匯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註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螢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1)教師配樂示範朗誦(4分鐘)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螢幕展示)(1分鐘)

  3)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4)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5)個別學生示範朗讀(4分鐘)

  6)齊讀(4分鐘)

  7)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1)一學生示範朗讀,其餘學生看註釋疏通文意(2分鐘)

  2)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4)學生試

  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螢幕展示)

  5、佈置作業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聖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於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

  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係

  四段:寫作緣由

師說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0課詩五首中的《望嶽》。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鬱頓挫;他的詩也壯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稱為“詩聖”的杜甫。

  一、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詩,這就是我本課的說課內容————《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瞭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透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於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則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設情境→網路互動→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即興創作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望嶽》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透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

  學生對照註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於景物中的凌雲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路互動,自主探究

  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們能談談對《望嶽》的瞭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這一環節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並說出:為什麼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後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至此,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嶽》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湧。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路互動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鑑賞;在反覆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行者。

  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師說說課稿 篇4

  一、走進文字

  《孔子拜師》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精讀課文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扇大門,是學生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是敘事性文章,線索非常清楚。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透過對孔子和老子的語言、心裡和動作的描寫,來突出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質,。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僕僕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文章的語文樸實易懂,應該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品讀課文,積累語言。

  二、走進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膚淺了。這個單元是很好的學習內容,所以上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孔子、老子的資料,對他們有初步的瞭解,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課堂上,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透過廣泛地閱讀實踐,讓學生走進孔子、老子。並透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多層次,多角度地去解讀文字。

  三、教學目標

  針對文字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規範書寫“聞”等12個生字,透過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瞭解孔子的求學經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學會藉助課外資料學習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四、預設教學流程

  板塊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ǐ)

  2、播放20xx。8。8日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廣場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吟誦《論語》,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影一起走進孔子。

  3、交流:看了這段錄影,你想說些什麼?關於孔子,你還知道什麼?(展示蒐集的孔子資料)

  【設計意圖:透過看看、議議、說說等途徑,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仰之情,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板塊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遇到難讀的生字對照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

  (2)規範正確書寫:“聞”等12個生字,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一般已達到自己正確數學的要求,但規範書寫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寫字的環節中,可讓學生歸類擺放生字,引導按類記字。重點指導:塵、迎、等、境、授。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麼事?

  【透過各種多種形式學習生字、新詞,為學生解毒文字掃除一切障礙】

  板塊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2說說人們對孔子和老子有怎樣的印象呢?(佩服、尊重)

  出示文末一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齊讀句子,找“敬重”近義詞,理解“敬重”板書:敬重

  (2)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他們有怎樣的品行?從課文中那些語段可以看出他們的品行很優秀而得以人們的尊敬呢?請大家再細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學生交流讀書收穫。根據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位語言,體會情感,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的優秀品行。

  本人預計做以下的重點指導學習:

  一方面:研究敬重孔子的原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謙虛好學〕

  這一部分我準備這樣來教學。(重點體會:遠近聞名還不夠淵博)

  (1)一讀,找出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提“淵博”怎麼理解?引導查字典(知識深廣。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聯絡上文“遠近聞名”,

  (2)二讀,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說說你的感受?(板書:謙虛好學)

  (3)指導朗讀。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求知若渴不畏艱辛〕

  (1)學生想象一下,在這幾個月裡的路途中,孔子會遇到哪些困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餓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幾個月。

  (3)相機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明白孔子為求學不怕吃苦。

  (4)讓我們讀讀這句話,讀出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精神。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從“上前行禮”一詞中體會)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抓住“特地”、“請”兩詞理解)〔謙遜有禮〕

  (1)抓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引領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表現孔子當時的心情。

  (2)利用課件交換詞語“拜見”、“拜訪”。對比朗讀句子,用換詞法在朗讀中聯絡上下文區別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拜見”是客人一方說的,“拜訪”是雙方都可以說的,有訪問的意思,更有敬重的意味。)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謙遜有禮、勤奮好學〕

  (四言片語:學無止境。生活中你見過“學習沒有止境”的事例嗎?請你說說這樣的一個事例。談理解。如:學習了課文裡的,還要經常看課外書)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勤奮好學〕

  (1)什麼叫隨時請教?(什麼時候有問題就什麼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麼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

  (3)從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樣的優秀品質?(勤奮好學)

  師小結:透過品讀文章,偉人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樹立起來了,他(求知若渴、吃苦耐勞、勤學好問、謙遜有禮)。

  另一方面:研究敬重老子的原因: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謙虛、有禮、熱情(“迎候”體會有禮、熱情,後一句話體會謙虛。)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誨人不倦(理解“毫無保留”)

  (1)當孔子隨時隨地向老子請教,老子會怎麼說?

  (2)當孔子打破砂鍋問到底,老子會怎麼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

  (3)這種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叫“誨人不倦”)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詞句,就是找關鍵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悟、思、說,藉助重點詞句,搭建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張揚學生的個性。】

  板塊四:聯絡實際,昇華情感

  1、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讀了課文的感受。

  3、進一步體會最後一段的意思:課文最後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板塊五:拓展實踐,延伸活動

  1、積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話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編輯成了《論語》,廣為傳誦。你能說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嗎?學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師相機投影相關的名言(摘錄課文內的名言)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收集。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的儒家、道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課後去搜集他們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是對學生透過多渠道獲得知識起到引領的作用。

  板書:17、孔子拜師

  有禮敬重

  孔子拜師老子

  曲阜——————不畏艱辛——————洛陽

  求知若渴

  謙虛好學毫無保留

  勤學好問誨人不倦

  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