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重點與難點)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而其他55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藏族,蒙古族,朝鮮族、傣族、維吾爾族這5個名族。為了讓孩子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要尊重少數民族,要知道各民族的服飾、習慣,從而來感受祖國的範圍之廣,民族眾多。結合中國娃的這個主題,這次活動著重從藏族,蒙古族,朝鮮族、傣族、維吾爾族這5個民族的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來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瞭解。重點是知道中國有許多民族,如漢族,蒙古族,藏族等,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個民族。難點是能區分主要的少數民族,知道他們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慣。
幼兒基礎分析
(能力、經驗基礎)
透過個別孩子的談話交流發現:
1.經驗基礎:孩子們對於自己屬於哪個民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不知道或沒有聽說過,更加不知道這些少數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等。
2.能力基礎:能說出“家”是居住的地方,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自己,能說出我家住在薛家,或是我家住在常州,我家在具體的位置,但是不能理解和說出我們所有人的大家庭是“中國”,對於中國的理解就是地方很大,人很多,有很多建築物。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中國有許多民族,如漢族,蒙古族,藏族等,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個民族。
2.能區分主要的少數民族,知道他們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PPT,幼兒畫冊3 P21。
一、談話匯入。
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嗎?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中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小結: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的還有55個少數民族。
二、教師出示PPT,師幼一起觀看。
1.初識藏族民族服飾特點與風俗習慣。
提問:“你們能不能說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字呢?”
教師出示掛圖。
三、幫助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設計衣服。
過渡:今天也有好多少數民族的朋友來我們班做客了。你們知道他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嗎?
出示PPT2-4
教師小結:藏族女孩頭戴紅藍相間的項鍊,編了很多髮辮,身穿長袖寬腰大襟的衣服,腳穿牛皮小靴子,她們喜歡看到客人長輩獻哈達,吃青稞酒、酥油茶、奶茶。
2.觀察並認識朝鮮族
提問:朝鮮族人民頭飾是怎樣的,身穿什麼樣的衣服?腳穿怎樣的鞋子?
小結:頭上編了韓式頭髮,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有“白衣名族”之稱。
3.依次介紹蒙古族,傣族、維吾爾族以此類推等。
(詳細內容在教案的下面)
提問:請仔細觀察,看看他們在幹什麼?你覺得他們的服飾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這兒有三個民族的娃娃,你們看她是哪一民族的?請你們幫他們塗上漂亮的顏色,想一想要塗什麼顏色?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維吾爾族、蒙古族的服飾、風俗習慣等。
2、知道維吾爾族和蒙古族是少數民族。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3、激發瞭解更多少數民族的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瞭解少數民族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特色。
教學難點:
能透過各民族的主要風俗習慣和特色辨認不同的少數民族。
活動準備:
課件、服裝,《愛我中華》《娃哈哈》音樂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坐飛機去旅遊好嗎?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有三個地方,我們先出發去第一站吧!(課件出示飛機飛行音樂《小飛機》幼兒同時動作飛機飛行狀)飛機慢慢降落,大家下飛機,輕輕地坐下。我們來到了維吾爾族小朋友的家鄉—新疆(出示中國地圖畫面課件。)
二、認識維吾爾族。
1、 演示課件:
(1)你們瞭解維吾爾族,瞭解新疆嗎?
(2)他們在幹什麼?(跳舞。維吾爾族喜歡跳舞,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們還是一個很好客的民族,瞧,有兩個維吾爾族的小朋友來歡迎我們了!(維吾爾小朋友問好)維吾爾族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長裙、男的穿對襟長袍。)
(4)維吾爾小朋友端出葡萄乾款待大家。(豐富詞彙:亞克西。)
新疆還有什麼特產?(哈密瓜、葡萄、葡萄乾)
(5)維吾爾族人在幹什麼?他們有哪些生活習慣?(彈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們今天交到了維吾爾族的好朋友大家高興嗎?我們邀請維吾爾小朋友一起來跳個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結束了,和維吾爾小朋友再見!(維吾爾小朋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三、認識蒙古族
1、聽,機場在催我們登機呢!(音樂:小飛機)飛機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2、演示課件。
(1)我們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這裡是蒙古族人民的家鄉,讓我們跟著導遊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觀看影片)
(2)反饋:跟著導遊阿姨逛了一圈,你對蒙古族有什麼瞭解?(住蒙古包,放牧,騎馬)
三、拓展延伸
1、認識了兩個少數民族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是什麼民族的?(漢族)
小結: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較少,這些人口較少的民族叫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都是少數民族。
2、你們還聽說過那些少數民族?
接下來讓我們走入行程的最後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參觀民族村(放課件)教師講解。
介紹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我們都是中國人!五十六個民族團結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放音樂《愛我中華》)現在讓我們邀請老師們伴著歡快的樂曲團結起來,跳一支團結舞。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3
活動來源:
在近期的舞蹈活動中,我們學習了藏族舞蹈“草原水牧民”,孩子們興趣極高,模仿著藏族的舞蹈動作,跳得有板有眼,總是說著相關的話題。但是,由於他們知識的侷限和生活經驗的缺乏,孩子們遇到了一些問題,如蒙古的服裝是什麼樣的?藏族的服裝是什麼樣的?他們有些什麼風俗習慣等,為此我們生成了社會活動“少數民族大家庭”,力求透過多樣的活動形式,引領幼兒瞭解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習慣以及服飾等,從而培養幼兒對少數民族的熱愛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能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瞭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萌發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具有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材料準備:相關課件資料;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透過地圖:兒歌等方式引導幼兒瞭解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知道少數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中國地圖,複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3)出示朝鮮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麼地方,並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2.利用課件和多媒體,透過提問、討論方式,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瞭解四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服飾、音樂等知識。
(1)放映投影片,並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徵並瞭解其生活習慣。
提問:四個民族的服飾相同嗎?哪裡不一樣?
少數民族在生活中習慣相同嗎?他們都吃什麼?用什麼?
①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透過觀察、討論,瞭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徵與主要生活習慣。
②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並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徵。然後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裡,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③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遊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次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3.教師在幼兒瞭解少數民族的基礎上,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並在音樂的帶動下,自己創編出少數民族的不同動作,從中體驗少數民族大家庭的快樂。(以遊戲方式,在幼兒對少數民族有了瞭解後,自編民族舞,對幼兒進行愛國教育)
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延伸:
1、在美工活動中,教師提供廢舊物品,以及成品,引導幼兒製作民族娃娃。
2.把少數民族的圖片、照片等材料放到語言區,供幼兒講述。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透過地圖、兒歌等方式,透過幼兒自己的觀察瞭解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以及少數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以提問、討論、遊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瞭解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與主要生活習慣,並自編民族舞,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評析:
培養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應是每個幼兒園的自覺行為。“少數民族大家庭”這一活動,教師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複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透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讓幼兒觀察幻燈片,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徵與生活習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後,透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遊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並參與遊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遊戲,對所認識的四個民族又有了近一步的認識。最後,讓幼兒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談聽後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創編民族舞蹈,讓幼兒沉浸在音樂及各民族的舞蹈旋律中,在這種美的意境中,來理解“大家庭”的含義。透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在活動中瞭解了各族人民的主要特徵,萌發對少數民族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4
角色扮演區
《中華美食街》
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地特色美食,在美工區自制的天津麻花、杭州小籠包、湖南臭豆腐等特產。價格牌,自制貨幣若干。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瞭解祖國民俗特產的多樣性,能夠自主分配角色並積極參與遊戲。
2.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民俗特產進行分類整理,並輪流扮演攤主、顧客、服務員。
3.鼓勵擔任服務員的幼兒透過繪製宣傳海報,設計廣告語、推薦詞等推薦商品,並給民俗特產標價。
4.引導幼兒到每個攤位品嚐特產,感受不同地區食物的特點。
美工製作區
一、摺紙《新疆帽》
材料
各種新疆帽的範樣、摺紙步驟圖,正方形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玩法與建議
1.根據摺紙步驟圖探索折出正方形新疆帽。
2.欣賞新疆帽,瞭解其有漂亮的花紋、鮮豔的顏色、圖案有規律的特點。
3.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有規律地裝飾,能有規律的排列圖案,合理搭配色彩。
4.將自己的作品提供給角色扮演區做“貨源”或提供給表演區做道具,進行區域之間的互動。
二、製作《蒙古鞭》
材料
蒙古鞭子範樣、剪刀、膠棒、繩子、皺紋紙、彩條滌綸紙、一次性筷子、製作步驟圖等。
玩法與建議
1.能將自己編好的一根辮子的一頭翻卷成雙,貼上成把柄,製作成鞭子。
2.根據步驟圖製作鞭子的把柄,並能將編好的小辮子裝飾在把柄上。
3.將製作的蒙古鞭送到表演區做道具,進行區域互動。
三、油水分離畫《藍印花布》
材料
藍印花布圖片、白紙、蠟筆、深藍色墨水、調色盤、毛筆、抹布等。
玩法與建議
用白色油畫棒在畫紙上畫出漂亮的圖案,然後用毛筆蘸深藍色的墨水均勻地在畫面上來回塗滿並晾乾。
四、太空泥製作《中華美食》
材料
太空泥(橡皮泥),食物的模型、圖片,有關營養配餐的圖書。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採用團、搓、捏、鑲嵌等泥塑手法制作食物。
2.引導幼兒欣賞食物模型及圖片,激發幼兒創造營養餐的願望。
3.鼓勵幼兒新增裝飾物併為營養餐起名字。
4.啟發幼兒與餐廳、超市進行互動,開展營養餐定製、買賣活動。
拼插建構區
搭建《布達拉宮》
材料
布達拉宮圖片、積木、紙盒、奶粉桶、易拉罐等材料。
玩法與建議
1.設計搭建圖紙並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鼓勵幼兒合作搭建。
2.引導幼兒欣賞布達拉宮圖片,瞭解布達拉宮的建築特點。
3.幼兒能夠介紹搭建布達拉宮的搭建,能從搭建方法、材料選擇等方面介紹,感受布達拉宮的宏偉壯觀的氣勢。
音樂表現區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材料
藏族舞蹈基本動作圖片、音樂《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服裝或水秀、哈達、酒杯、碗等
玩法與建議
1.根據音樂和動作圖譜的提示,掌握靠步和彈簧步自然屈膝的動作要點,感受藏族的舞蹈風格。
2.同伴協商,創編不同方向的甩袖動作,大膽表現出藏族人民的熱情奔放。
3.加入獻哈達、請客人喝酥油茶、青稞酒的情景表演,大膽表現出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故事表演區
一、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
材料
《草原英雄小姐妹》圖片、道具:雪花、馬鞭等。
玩法與建議
1.自主協商選擇角色,根據人物特點創造性選擇材料裝扮自己。
2.能表現出小姐妹不畏困難看護集體的羊群的形象。
二、故事《聰明的阿凡提》
材料
故事《聰明的阿凡提》圖片、角色頭飾、服裝、故事背景圖等。
玩法與建議
1.自主協商選擇角色,根據人物特點創造性選擇材料裝扮自己。
2.能根據故事情景進行表演,再現角色之間的對話,從表情、語氣、動作等方面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閱讀區
一、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
材料
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圖片、自制圖書《學習草原英雄小姐妹》、繪畫紙、筆等。
玩法與建議
1.理解故事內容,能學說故事中人物愛集體的對話,大膽表述自己對小姐
妹的勇敢行為的瞭解及自己的感受。
2.將自己能為社會、幼兒園、班級等集體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畫下來,製作自制圖書。
3.講述自制圖書中小朋友為集體做的事情,相互學習。
二、故事《聰明的阿凡提》
材料
故事《聰明的阿凡提》圖片、自制圖書《聰明的阿凡提》、繪畫紙、筆等。
玩法與建議
1.理解故事內容,能邊看圖片邊講述故事情節,感受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戰勝大官。
2.觀察講述阿凡提的服裝、說話、相貌特點,瞭解新疆維吾爾族人,增進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3.將自己瞭解到的關於阿凡提其它的英勇事蹟畫下來,製成自制圖書。
4.講述自制圖書中阿凡提的英勇事蹟。
科學發現區
《節日煙花》
材料
節日煙花圖片、沒有火藥的爆竹等;
玩法與建議
1.觀察沒有火藥的爆竹,知道它是由水泥或黃泥、導火線、火藥組成,簡單瞭解其原理與構造。
2.簡單瞭解火藥知識,並瞭解火藥與煙花的關係,知道煙花發出絢麗的光芒,是因為添加了可以發光的金屬。
益智遊戲區
一、操作《有趣的排序》
材料
排序點卡、小珠子、花生、小果殼、不同顏色、不同長短的小棒;
玩法與建議
1.將小棒的一端擺在一條直線上,依從拿出最長或最短的排好,再按自定的規律進行排序。
2.用排序點卡、小珠子、花生、小果殼等進行排序。
二、《民族棋》
材料
將幼兒自己畫的各民族特色(如藏族的馬奶酒)貼在瓶蓋上;有兩種顏色組成的骰子,每個面上標有3以內的數字。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熟練進行3以肉的加減運算,寫出算式並說出所到看到的圖片屬於哪個民族。
2.鼓勵幼兒自主將棋盤上的民族特色進行排列,兩人結伴、輪流擲色子,兩個色子出現的面是同色的,則數字相加,按得數走棋;若兩個色子出現的面是異色的,則數字相減,按得數走棋。在行棋過程中,若停在某一民族特色上,要說出屬於哪一民族,先走完旅遊全程為勝利。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初步瞭解少數民族的習俗、文化和風情。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透過討論、實踐、思考、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知道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間血脈想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我國石油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服飾和生活習慣,提前編排的情景表演“56個民族”。
2、物質準備:課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裝、音樂、圖片、地圖一張、民族大家庭貼上表。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在歌曲《愛我中華》當背景音樂下,孩子們換上民族服裝,隨音樂表演。
2、提問:剛剛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們有什麼地方不太一樣呢?他們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麼風俗習慣?喜歡吃什麼?住在哪裡嗎?
小結:這些跟我們不同服飾不同裝扮的人是少數民族。
二、瞭解少數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師藉助多媒體裝置,出示一部分少數民族的圖片和影片“展現民族風采”,讓幼兒直觀感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
2、瞭解主要的五大少數民族,幼兒模仿表演
(1)漢族人:喜歡吃什麼?你們認識這些字嗎?小結:漢族人喜歡吃大米和麵粉做的東西。如:米飯、湯圓、粽子、饅頭、麵條、包子、餃子等。(2)傣族人:最喜歡跳什麼舞?小結:傣族人最喜歡跳傣族舞。(欣賞傣族舞影片,幼兒模仿表演)(3)藏族人最喜歡吃什麼?小結:農區的藏族人以粑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歡酥油茶和奶茶。牧區的藏族人以牛羊肉為主食,日食五六餐。(4)維吾爾族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他們喜歡跳什麼舞?小結:新疆的土魯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們喜歡跳新疆舞。(欣賞影片,幼兒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歡吃什麼?他們穿的衣服有什麼特點?他們居住在哪裡?他們喜歡幹什麼?
小結:蒙古族人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長袍,腰間束腰帶,腳穿靴子。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裡。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總結:這些跟我們不同服飾不同裝扮的人是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飾及生活習慣。
三、貼圖遊戲————給五大民族找家
1、現在有“漢族、蒙古族,傣族,維吾爾族,藏族”五大民族圖片,每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師帶領幼兒找一找中國地圖上“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在哪裡?找一找他們的家。
四、觀看PPT,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其他少數民族。
1、結合PPT內容和自己的所見所聞儘可能多的說出更多的少數民族。
2、小結:我國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但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裡,互相幫助,相親相愛,我們彼此之間血脈相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我們擁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她是56個兄弟民族的總稱。
五、製作民族娃娃。
1.教師提供材料,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師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作背景音樂。
2、師生同唱共舞“愛我中華”,結束活動。
活動總結
本節活動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匯入新課內容,創設愛國氛圍,使活動順利地開展,各民族有著極為特色的民風民俗,本次獲得透過五個大的活動內容,從而使得幼兒感性認識少數民族風情,民俗習慣和服飾特點,是本節課的一個大亮點。
是貼圖遊戲,讓幼兒玩中學。進一步瞭解區別各民族的特徵和地理位置。最後結束讓全體幼兒同唱共舞“愛我中華,讓幼兒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設祖國,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6
教育目標:
1、瞭解蒙古族、維吾爾族的民族特點,風俗習慣。
2、培養幼兒對我國民族的熱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關於蒙古族、維吾爾族的課件及少數民族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
我們是什麼民族呢?在我們中國都是漢族人嗎?
2、瞭解蒙古族、維吾爾族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數最多,其他人數較少,所以叫少數民族。
請幼兒觀看蒙古族課件。看問一次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請幼兒大膽發言。老師對蒙古族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做簡單的小結。
請幼兒觀看課件。看問一次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請幼兒大膽發言。老師對維吾爾族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做簡單的小結。
如果幼兒看一次回答不完成,那麼請幼兒再觀看一次,再做完整性小結,幼兒回答問題時,提醒說完整話。
3、提供圖片,辨認民族
小朋友看一看,是哪個民族的呢?請幼兒根據他們的服飾特點來說出是哪個民族的?
4、小結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今天我們只認識了蒙古族和維吾爾族,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民族呢?請小朋友收集關於少數民族的知識來幼兒園介紹給老師小朋友。
反思:
本節活動適合我們大班的孩子,孩子們對於少數民族很好奇,探索慾望很強。活動中運用了課件和圖片,既生動有趣,
又能激發幼兒瞭解學習的慾望。但還有個別幼兒還是很被動,在牽著他的鼻子走,對於這些孩子,我做了簡單分析,一方面是孩子本身
表達不是很流暢,心裡明瞭,但不善於表達,第二方面,少數民族的知識裡確實有一些新名詞,孩子們難以一次性接受,針對這些情況,
我覺得在以後的活動中,儘可能的要照顧到全體,注重個別差異,有些知識要放在課前準備,讓孩子進行預熱,相信以後的活動更精彩!
幼兒園《中華大家庭》說課稿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鼓勵幼兒透過服裝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能用語言描述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活動難點:
鼓勵幼兒透過服裝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能用語言描述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各民族圖片,中國地圖,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
3、操作用書:為娃娃穿衣。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1、出示中國地圖,複習兒歌“我們的祖國真大”,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麼地方,並將民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鼓勵幼兒透過服裝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能用語言描述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1、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徵並瞭解其生活習慣。
(1)引導幼兒認識蒙古族,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A、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愛好什麼?……
B、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並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徵。然後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C、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裡,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2)用同樣的方法,分別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遊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遊戲規則:根據為娃娃所穿的衣服,說說他是什麼民族,並找出他生活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
1、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圖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是自編“我國少數民族”之《祖國大家庭》的第一階段——主題確定。重在透過參加本次活動讓學生關注到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是以一種“中華大家庭”的概念在這個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進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讓孩子體會到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是我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這堂課的教學談談個人的得失:
1。本節課我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和學生興趣愛好進行設計的,由於學生對民族知識有一些淺顯的瞭解與認識,在生活中有所接觸,所以在本節課教學當中我主要採用了學生自主交流,教師啟發引導的方法,讓學生透過看、說、唱、猜、學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感受我國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於我們居住的地區環境所限制了對少數民族知識瞭解的很少,為了拉近少數民族知識和學生的距離,我利用資訊科技,收集了影片、圖片等教學資源並自制了多媒體課件,使用多媒體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集聲、光、色一體,絢爛多彩,容易點燃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比如: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傣族的潑水節、各民族的服飾等,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直觀的展示出來使學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識,激發了學習和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