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說課稿:《花鐘》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說課稿:《花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這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主題為“細心觀察”,而《花鐘》這一課緊扣主題,按照“描述現象——揭示問題——生活運用”這樣的思路行文。第1自然段說明了一天當中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第2自然段說明各種各樣的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也各異,第3自然段講述了植物學家將這個原理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修建了一個有趣的“花鐘”。
三年級的孩子對時鐘已經有一定的認識,能認讀時鐘所表示的時間,所以也就有自行整理和理解文中花開的時間順序及其原因的能力。但是,對於文中描繪花鐘的詞語、句式等方面的欣賞,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
基於對課文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將《花鐘》一文的教學分為兩個課時。具體的課時目標是:
1.認識“芬、芳”等10個生字,會寫“鬥、芬、芳”13個字。能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甦醒”等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背誦第1自然段,體會作者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句意。
3.透過學習,瞭解“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什麼不
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等知識。
教學重點:感悟描寫鮮花開放所用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學會用不同的詞句表達同一意思。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計,我將採用以下的教法:將語文、數學、科學三門學科知識進行巧妙的融合,由動態的影片以及色彩鮮豔的圖片匯入引起學生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裡識字學詞。在課堂中淡化老師教的痕跡,更多的讓學生在和文字的對話中,在和老師的對話中有所收穫。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文字,積極展開思考,著重推敲、品讀重點句段,並嘗試著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2.學法。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透過整體把握文章、仔細品讀詞句、反覆朗讀感悟等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的雙方面收穫。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新課匯入環節,我採取的教學手段是影片的播放和圖片的欣賞,在視覺、聽覺上讓學生感受花開的過程和花的種類繁多,並且能夠用一個形容詞或一句話來描述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真實想法。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可能會說出本篇課文中的“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等詞語,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花鐘》。
2.自主朗讀,感悟文意。
首先,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提出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然後,多媒體展示生字詞。生字詞分為會認和會寫兩部分,會認的部分只要求會組詞,能夠準確地拼讀,會寫部分是語文工具性的重要體現,按照新課程標準要
求,必須熟練掌握,包括準確拼讀,正確書寫,應用組詞。
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首先,還是學生的自主閱讀,因為閱讀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理解文意的重要方式。接著,丟擲第一個問題:美麗的“花鐘”上有哪些花呢?針對這個問題,我會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邊讀邊找有幾種花。幾分鐘後,提問學生,並在課件上展示課文第1自然段提到的9種花,讓學生一一辨認。此時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應該會十分高漲,順勢丟擲第二個問題: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呢?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說一說。
讓學生再一次讀第1自然段,這次的'重點是找到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分別是幾點。先讓學生同桌交流,再請幾位學生個別朗讀,並展示花鐘圖,詢問全班學生幾點鐘各是什麼花開放,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接下來,在“說一說”的環節裡,著重解決教學重難點,即感悟課文描寫鮮花開放所用的不同表達方式,這也是課後習題的要求。我會以牽牛花的描述為例,啟發學生進行比較、推敲、朗讀,使學生感悟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並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寫其他種類花的開放的。
4.激趣拓展,片段仿寫。
我找到了各個時段開放的各種花的圖片,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意在讓學生感知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初步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與此同時,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也來寫一種或兩種花的開放,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深入學習,分析原因。
前面的學習充分了解了現象,自然就有了探究原因的興趣。學生自主學習第2、3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