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1
一、說活動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動物找家》是明天版山東省教材小班上學期《我的動物朋友》主題活動中得一節健康活動,本節活動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體育遊戲。在小班身體動作技能的練習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個難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因此,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增加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用反覆遊戲、增加情境、引發興趣的不同方法,對這一重點進行反覆練習,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二)幼兒現狀分析
新《綱要》強調要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因此我在活動開始之前還對幼兒進行了現狀分析。小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透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同時,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興趣也比較容易轉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利用遊戲及自己的親身體驗讓幼兒有興趣輕鬆快樂的學習。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小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練習走、爬、鑽、跑等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使幼兒練習走跑動作及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因為這些動作是本次活動的新授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以個別示範、個別練習、集體練習、強調複習等幾種方法來突破此難點,並用貼小紅花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讓幼兒在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走跑活動的記憶。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小兔、小雞、小貓頭飾若干,小兔、小雞、小貓的房子。
2、歡快的音樂磁帶。
3、平衡木、地毯積木、山洞等等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引導法,示範法這兩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兩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示範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透過認識小動物的家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用動作進行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五、說教學程式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對幼兒說“孩子的媽媽們來到這裡和孩子們一塊遊戲”告訴孩子們“你們搬新家了,請大家一塊去參觀新家”活動中請三位老師扮演孩子的媽媽貫穿整節課。
2、練習走跑動作。
(1)先告訴小朋友:“請媽媽先回家看一下,告訴我們怎樣回家“雞媽媽爬過草地(地毯積木),兔媽媽鑽過山洞,貓媽媽走過平衡木,只有這樣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即回家的路線是固定的)後三位媽媽一同跑回孩子中間。期間教師點出回家時的注意事項怎麼走、怎麼爬,怎麼鑽,給幼兒以啟發。
(2)幼兒在觀察媽媽示範後,跟隨媽媽一同回家,體驗回家不同路線的樂趣,完成後跑回老師身邊。
(3)捉迷藏遊戲《找媽媽》,引導幼兒找到藏在不同房間中的自己的媽媽,讓幼兒體驗回家的不同路線,遊戲反覆進行多次。真正掌握走跑鑽爬的動作,學會保護自己。
3、活動延伸。
老師和媽媽和幼兒一起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跳舞。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叫聲。
2、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小鳥、小狗、小貓、老鼠的頭飾若干。
3、環境創設:佈置小鳥、小狗、小貓、老鼠的家。
活動過程:
1、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
a、聽一聽:
師以遊戲口吻引入:我們班來了幾隻小動物,想和小朋友玩遊戲,請小朋友注意聽一聽,猜猜他是誰?
b、說一說:師逐個演示課件,分別讓小鳥、小狗、小貓、老鼠與幼兒玩遊戲。
c、做一做:老師引導幼兒遊戲,老師說名稱,幼兒學發聲音,可以配上動作來表現動物的形象。
2、遊戲:小動物找家
a、引導幼兒觀看教師創設的環境:你們看,這麼漂亮的小房子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
b、介紹遊戲的玩法及要求。
c、小動物們在音樂中自由找家,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d、師驗證幼兒是否找對家:咚咚咚,這是誰的家,你們是什麼寶寶,是怎麼叫的.。
3、遊戲自由結束。
活動反思:
此活動的能從幼兒較興趣的地方選材,小動物的叫聲,這和幼兒的生活較接近。
遊戲性較強,較適全託班孩子的情況,並且老師在組織的過程中能注意用環境的創設來影響幼兒。但是老師在組織的過程中,特別是最後一個環節的遊戲,對於那幾個沒人去敲門的小動物的家,要讓他們在那兒做什麼呢?再次遊戲時是否不應該再犯同樣的錯誤,這體現了老師的反思調整能力。師應加強這方面能力的修養。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3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掌握5以內的量與量的對應關係,學習按量歸類。
2、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提高點數能力。
3、感受幫助他人的樂趣,並從小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室裡面事先佈置好的小動物的家
小動物圖片5張
毛絨小熊、喜羊羊、小老虎各一個
小兔房子5個
大蘿蔔圖片若干
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活動匯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看看它是誰呢?(喜洋洋)和他打個招呼吧!
今天呀,森林裡要舉行一項很重要的活動,那就是盛大小動舞會,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去參加呢?
喜羊羊也想去,臨走的時候,老村長給了喜羊羊三根小棍,如果碰到灰太狼的話可以用來防身。喜羊羊想找一個好朋友和它一起去,走著走著,碰到了小老虎和小熊,他們也拿著小棍,喜羊羊想和它拿一樣多小棍的小動物做好朋友,那麼,誰能和喜羊羊成為好朋友呢?引導幼兒數一數喜羊羊拿了幾根小棍,小老虎和小熊各拿了幾根小棍。
他們走呀走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小動物,都要去參加舞會,我們看看都有誰呀?你看看他們手裡都拿著什麼呀?
舞會可熱鬧了,小動物們玩的非常高興,我們一起和他們跳個舞吧(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歡快的音樂下動起來)
2、活動過程
音樂停,另一位老師手拿小貓象徵小貓跑出(帶有哭聲),啊,小貓,你怎麼了?
小貓迷路了,它哭得很傷心,它的媽媽呀也一定很著急,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幼兒嘗試幫助小動物找家。(幼兒討論找家的方法)
教師小結:原來,哪間房子上的氣球和小貓手裡拿的氣球和一樣多,哪裡就是它的家呀!
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積極為小動物們找到家,並把它們送回家。
3、遊戲《喂小兔子》
小朋友們把動物寶寶們都送回家了,兔媽媽很感謝我們,邀請小朋友去它家裡做客,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啊?
呀,這裡有這麼多小兔子,看一看都有什麼顏色的小兔子?小兔子的小房子上面有什麼?數一數有幾個?小白兔有點餓了,你們想不想去喂小兔子?
每隻小兔子吃的蘿蔔都不一樣多,有的小兔子吃的多些,有的小兔子吃的少些。(房子外面貼著不同數量的蘿蔔)
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下自由的去喂小兔子。
4.活動結束
小動物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小兔子也都吃飽了,我們也該回家了,要不然媽媽會著急的。讓我們和小兔子們說再見吧!(小兔子再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在幫小動物找家的時候幼兒不能很好的分辨。應該讓幼兒觀察完動物後接著想一想他們都住在哪裡?然後後再予以引導。直接出示的話,讓幼兒看起來比較抽象。這些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所以在下節課上應該做一下調整。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誦讀兒歌。
2、學習用詞彙:藍藍的、清清的、綠綠的、黑黑的等來表述圖片。
3、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瞭解動物居住的地方。
活動準備
1、四幅不同動物的家背景圖片,小動物圖片(小魚、小鳥、螃蟹、小馬。)
2、小動物胸飾(小魚、小鳥、螃蟹、小馬、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家》照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介紹自己的家)剛才,你們看到的就是貢老師的家,我的家就住在新都苑。那你們的家住在哪裡?誰來說一說?
2、幫小動物找家
(1)逐一觀看圖片,理解兒歌內容,並能運用詞彙表述小動物的家。
師: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家住在什麼地方了,可是這裡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家,(師出示小鳥圖片)你們看它是誰呀?(小鳥)你們知道小鳥的家在哪裡呢?(幼兒回答)小朋友說的都不錯,可是小鳥最喜歡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天空就是小鳥的家。師追問:天空是誰的家?(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出示天空圖片)那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說出: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師幼共同說數遍: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2)(出示小魚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小魚的家
師:小鳥找到家了,看誰也來找家了?(小魚)那小魚的家在什麼地方?(小河)你們看小河的水怎麼樣?(清清的……)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小魚的家)(教師在幼兒回答後,要有重點地引導用兒歌中話來說: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3)(出示小馬、螃蟹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小馬、螃蟹的家
師:綠綠的草原是小馬的家;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找家》說課稿5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年齡比較小,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度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透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小動物找家》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遊戲,在小班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練習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個難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因此,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增加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用反覆遊戲、增加情境、引發興趣的不同方法,對這一重點進行反覆練習,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活動目標:
1.練習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走、跑、跳,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
2.能找到空的位置,不推他人。
活動準備:
在場地的四角擺放小貓、小雞、小兔、小鴨的標記,表示小動物的家,小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教師依次出示小動物的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帶來了一群可愛的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朋友呀?
教師模仿小動物的特點自我介紹
教師說:“輕輕走,輕輕跑,我是小貓喵喵喵。”
小貓是怎麼走路的?又是怎麼叫的?
教師說:“愛吃蟲子,愛吃米,我是小雞嘰嘰嘰。”
小雞喜歡吃什麼?它又是怎麼叫的?
教師說:“黃黃嘴巴大腳丫,我是小鴨呷呷呷。”
小鴨是什麼樣子的,它又是怎麼叫的?
教師說:“長長耳朵三瓣嘴,我是小兔跳跳跳。”
小兔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走路的?
幼兒學念兒歌
幼兒跟著教師邊念兒歌學做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交代遊戲規則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在場地四角分別貼上了小貓、小雞、小兔、小鴨的標記,表示小動物的家,等下老師會念兒歌請小朋友們根據兒歌的內容跟著老師扮演這些小動做相應的動作回家,但你們要注意安全,不推不擠找有空的位置馬上站好。
2.幼兒操作
幼兒四散站在場地中間,教師說:“輕輕走,輕輕跑,我的小貓喵喵喵”,幼兒跟著老師邊學小貓邊向小貓家走去;教師說:“愛吃蟲子,愛吃米,我的小雞嘰嘰嘰”,幼兒跟著教師邊學小雞邊向小雞家走去;教師說:“黃黃嘴巴大腳丫,我的小鴨呷呷呷”,幼兒跟著教師邊學小鴨邊向小鴨家走去;教師說:“長長耳朵三瓣嘴,我的小兔”,幼兒跟著教師邊學小兔邊向小兔家走去。
3.幼兒遊戲1-2次後改為跑。(提醒出汗多的幼兒注意休息)
4.表揚遵守遊戲規則和能找到空位置的幼兒。
活動反思:
幼兒能積極參與此活動,設計的問題與幼兒已有經驗結合,難度適宜。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幼兒四散跟著老師隨著音樂一起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每個小朋友都很興奮,參與遊戲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新授遊戲《小動物找家》,幼兒戴上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頭飾,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好的發揮。小朋友隨著老師輕輕地念著兒歌,輕輕地向自己的家走去,孩子們都能遵守遊戲規則。
在活動中,為活動創設一個輕鬆,溫馨的環境,佈置好小動物的家。孩子們戴上頭飾,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理,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及時表揚那些認真、大膽參與遊戲的孩子,讓他們有參與遊戲的興趣。對於那些不夠大膽參與的孩子,我採取的是鼓勵的態度,讓他們在我的鼓勵下大膽參與遊戲。
在活動的過程中,由於我過度重視遊戲的結果,對個別找不到家的小動物協助於找到家,而沒有讓他們一一去辨認,找自己的家。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將克服這一方面的問題,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