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的藝術教學活動《天天鍛鍊身體好》。音樂是表現情感、情緒的方式。《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感受生活和藝術的美。而今天這首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詞優美,簡單易懂再加上一些身體動作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好更快的學會兒歌。

  二:說目標

  根據本次活動的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符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理解歌詞大意,並學會唱兒歌。

  (2)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突出音樂的中鍛鍊身體的重要性。難點:正確。

  唱出兒歌,理解兒歌。

  四:說準備

  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活動方式。(1)情景教學法——(2)視聽唱法——(3)多種感官體驗參與法。

  透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大意的內容。掌握兒歌有感情地唱出兒歌。鼓勵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的美好。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為主,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參與。體驗到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的作用。並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

  六:說過程

  創設環境、激發興趣——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學唱歌曲——遊戲表演

  (1)匯入:拿出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今天老師手裡面拿的是什麼東西呢?有誰知道圖片裡出現了哪些畫面呢?"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幼兒談話。正如《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積極主動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就需要老師的多多提問。充分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更好的理解兒歌的重點《天天鍛鍊身體好》。

  (2)欣賞歌曲:欣賞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播放兒歌要求幼兒認真傾聽。然後根據歌詞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剛才我們一起聽過了歌曲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裡面有什麼感興趣的東西呢?他出現了哪些詞語。

  (3)學唱歌曲:教師分段教學幼兒,一句一句的把歌詞交給幼兒讓他們理解大意。如"老師說"跳一跳""跑一跑"歌詞就可以加以動作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更好的讓幼兒理解。

  (4)遊戲表演:透過分組進行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遊戲為基礎活動,每個活動都離不開遊戲,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把活動推向高潮。

  七: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真棒!今天都學會了唱這首兒歌。那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唱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哦。我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吧身體鍛鍊得棒棒的喲!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簡潔、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奇奇兔內心多麼渴望朋友,同時也展現了它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純真、美好的心靈。當前獨生子女雖在家中倍受嬌寵,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呵護,而不善於對別人付出關愛。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本次活動有意識地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體驗樂於助人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為他人做事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

  1、欣賞、學習文學作品的優美語言。

  2、懂得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說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在學習作品優美的語言時,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學說故事裡的話。

  因為大班幼兒對故事的學習,已由喜歡聽逐漸傾向想講,但由於缺乏表達的經驗,在說故事中常是說了前句連不了後句,難以完整複述。所以,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裡的對話是教育中的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1、瞭解有趣的復活節。

  2、奇奇兔、胡蘿蔔清洗機、彩蛋描繪機等圖片各一。

  3、小猴受傷在醫院圖片一張。

  五、說教法充分運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說能力。主要採用直觀法、提問法、創設情景法。

  1、直觀法是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利用圖片,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口語表達做充分的準備。

  2、提問中拓展幼兒思維。在提問的語言設計上,注重啟發性,給予幼兒更多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一定的情景,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六、說學法透過以上教法,分段講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中的對話。

  七、說教學過程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個環節進行。

  激發興趣→欣賞、理解作品→情感體驗。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欣賞文學作品,理解故事內容。第一步驟: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分段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印象和幫助理解、記憶。這樣幼兒就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第二步驟:完整講述故事,主要讓幼兒有一個完整欣賞的效果。

  第三環節:情感體驗。活動中滲透生活經驗。讓"互相幫助"這一現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這個活動中透過對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經驗,並利用如何幫助小猴展開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有話好說,從而體現活動價值。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樂於助人,懂得關愛他人,作為本次活動延伸。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明白,鐘錶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東西之一。本節課要求幼兒對整點、半點的認識,是幼兒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選取此教材有必須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一般來說,兒童每一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必須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狀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潛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認知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了解時鐘的功能、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潛力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潛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潛力,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難點: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並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點。

  教學準備:

  1、各種動物時鐘多個。

  2、幼兒人手一隻操作的模型鍾。

  三、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主動操作活動鐘面,不僅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提升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忙他們獲得必須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展示多種動物玩具鐘的實物,讓幼兒在觀察中認識鐘面結構以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到達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潛力提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用心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鐘錶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對時鐘的運轉規律有了一個體驗。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開始我用謎語引出活動資料,然後出示實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必須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鐘的實物)

  第二部分: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活動中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師問:小朋友們仔細瞧瞧,你發現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兩根針,還有12個數字。)然後請幼兒比一比,看一看兩根針的不同點,引出時針和分針的概念。再透過老師演示,撥動後面的齒輪請幼兒仔細觀察一下,分針和時針誰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樣走的?在幼兒主動探知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鐘面上有1—12的數字,有時針和分針。時針又短又粗,分針又長又細,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但它們都從1到12的順序轉的。

  第三部分: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三隻的鐘,分別撥好了12點、1點、2點,讓幼兒觀察、比較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之後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立刻得以鞏固,而且透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之後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樣變化的,進一步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之後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程序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透過情境表演,操作遊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選自於小班上學期望整合,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為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為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最主要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在加上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願意去傾聽。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並加深對小烏龜的認識。

  2、能力上: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願意傾聽故事,體會和新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願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重點。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情緒還未穩定,會有膽怯的心理。本次活動中的難點是: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準備: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頭飾。

  五、教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傳統模式、角色扮演遊戲及提問法。

  1、傳統模式:主要使幼兒能認真傾聽故事內容。

  2、提問法:幼兒認真傾聽過後,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把故事內容說出來。

  3、角色扮演:充分讓他們表現自己、大膽說話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

  六、說學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我想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喜歡上幼兒園,並且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是幼兒接觸較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意境優美,富有兒童情趣,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慧,還能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

  《炎熱的夏天》是一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是很好的閱讀和積累語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給夏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徵和自然景象,並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孩子們可以遷移經驗進行創編,把自己對夏天的理解用繪畫、語言形式表現出來。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還可以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欣賞並理解散文詩內容。(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透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加深幼兒印象。)

  2、能力目標:幼兒能夠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演並朗讀散文詩。(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夏天雷雨前後的不同情景,體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要不僅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我運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使畫面更直觀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啟發式提問法:透過設定一系列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訓練幼兒的開放性思維。

  3、情境表演法:讓幼兒置身於真實的情境之中,透過角色表演,增加幼兒的體驗,強化幼兒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更有效掌握學習內容。所以我運用以下學法:

  1、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並透過語言激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交流討論法:引導幼兒針對問題主動探索,發現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鬆氛圍中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掛圖、圖譜。

  1.夏天景象ppt:是為了引題,透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夏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透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

  3.圖譜: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一)出示ppt,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麼季節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透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夏天的到來。)

  2.師:夏天到了,天氣是什麼樣的?如果天氣很熱,小動物和植物們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炎熱的夏天》。(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節。)

  (二)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讓幼兒在樂聲中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激發學習的興趣。)

  2.請幼兒說說夏天到了,植物和動物們發生什麼事了?雷雨過後又怎麼樣了?

  (這裡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瞭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兒垂下了頭當幼兒回答之後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節。)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散文詩內容。)

  2.結合圖譜,加深記憶。

  (圖譜是我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透過圖譜來加深印象。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後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

  (四)幼兒表演散文詩。

  幼兒自由結組,分別扮演散文詩中的動物和植物,邊朗誦邊表演。(愛表演,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透過邊說邊表演不僅加深了孩子們積極參加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散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透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情景表演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