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石榴笑了說課稿

石榴笑了說課稿

石榴笑了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榴笑了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石榴笑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單元:《石榴笑了》是S版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教材首先集中學習拼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幾個單元的課文多以詩歌為主,要求學生重在感悟文字內容,從而降低了文字學習的難度。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課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培養朗讀能力,激勵兒童“快快樂樂地生活,認認真真地思考”。從這可以看出,從本單元起,就開始要求學生要能理解文字內容。從拼音到識字,從感悟到理解,要求進一步提高。

  2、說課文:《石榴笑了》是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本單元,也是全冊書的第一個兒童故事,學生在閱讀中明白自然科學知識,並學習理解文字內容的方法。這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張開嘴巴笑了。第一自然段寫媽媽告訴王力力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第二自然段寫王力力為逗石榴笑,想了很多辦法,可石榴總是不笑。第三自然段寫到了秋天,石榴終於笑了,力力也笑了。

  3、說重難點的確立: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本課四個會寫生字,透過邊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榴笑了”的兩層含義;難點是理解“石榴笑了”的第二層含義,因為新一年級學生透過生活和閱讀而獲得直接和間接經驗少,不能完全理解“笑”的第二層含義是指成熟的意思。

  二、說目標和重難點

  1、引導學生認識12個生字;會寫“力、王、牙、石”四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構規範。掌握“掛滿”詞義。

  本節課中主要達成鞏固會認、會寫字的筆順、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等知識點的複習,掌握“掛滿”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石榴笑了”的兩層含義。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其中朗讀訓練是本節課能力訓練的重點之一。“石榴笑了”中的“笑”的第二層含義,學生透過閱讀文字第三自然段,能夠直接知道是指石榴成熟了,但是為什麼把“石榴成熟”說成“石榴笑了”,力力是怎樣理解“笑”的含義?對這兩個問題的理解,需要類比思維的參與,這就成為本節課的重難點。

  3、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

  這是從“石榴熟了”延伸出來的,需要引導學生認識的道理,只作為一般性瞭解就可以了。

  4、在想象中培養學生根據理解浮現畫面,進行口語訓練。

  這是本節課能力訓練的重點之二。

  三、說學情

  1、學生是6—7歲的兒童,上學才兩個多月,有一定的拼音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課文,由於學生缺乏對詞語、句子的含義和結構的瞭解,讀書時容易拖腔或者一字一頓的朗讀,這是正常的學生表現。但是這時候的兒童正是對新鮮事物好奇,易於模仿外界行為的時期,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適當指導和範讀朗讀,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

  2、一年級新生剛接觸規範的課堂,上課隨意性非常明顯,思維活躍,喜歡錶現自己,注意力容易分散,為此我們考慮以情景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教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課文的情感,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3、孩子的特點是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本課的學習重在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情感,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四、說教法和確立的依據

  1、情境教學法: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包含有“唱、演、說、想、讀”等多種元素,適合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因此我們設計了音樂圖畫情境、想象情境、表演情境、形象朗讀情境等多種情境教學方法,使學生完全置身於文字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更好、更快、更準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2、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雖然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接受新鮮事物,但是思維深度淺,考慮問題單一,瞭解事物的表面之後,容易“知足常樂”。因此,我們在學生觀察和想象時,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擴充套件思維的寬度,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了“媽媽說的笑是什麼意思?”這一相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加深思維的深度。

  3、朗讀感悟法:為了把字詞句融為一體,我們考慮在教學中,把朗讀指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是希望在朗讀中複習鞏固生字、詞語;在朗讀中幫助學生讀中思考,理解詞句的含義;在朗讀中品詞析句,形成語感,實現詞句的訓練和語言的積累。

  五、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1、我首先借助流程化的課件,幫助學生複習會認、會寫的生字,利用課件快節奏、高容量的特點,把自學生字的流程深深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認知定式,有利於教師今後識字教學。

  2、接著我指導學生觀察笑容,讓學生透過簡單的觀察,概括出笑的特點,認識到“人的笑”與“石榴笑”與類似點。這一環節為學生閱讀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更是為後面理解“為什麼媽媽會把石榴成熟了說成笑了”和“力力怎麼會採用唱、跳、演的方法逗石榴笑?”兩個教學重難點提前鋪墊。

  (二)初讀文字,整體感知

  1、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透過朗讀過文字解決字音問題。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法,側重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落實“邊讀邊思考”這一教學重點,同時為後面突破其他教學重難點做準備。

  2、然後我透過小結,引導學生把“邊讀邊思考”中瞭解到的零碎知識,總結成學習的成果,形成本節課第一次認知平臺,這將成為學生不斷提高學習水平的基礎。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教育有一句老話,說“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張思明形容的“你需要柴,就給你一把刀”,在這一環節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體會的是“走進課文,解說風景”的學習方法,當然,我們不能生硬地把學習方法出示在黑板上讓一年級學生自學,也不能夠去講解學習方法的理論,而應該透過環節的設計,潛移默化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解說風景”。因此將本環節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1、“畫”“話”轉換。在備課中我發現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很耐人尋味,從院子說到石榴樹,再說到石榴果實。可見“院子”是故事的背景,也就成為情境教學的情境背景,所以我首先創設小院的畫面,讓學生透過觀察,在頭腦中浮現院子的畫面;再透過教師提示話語,調動學生聽覺、嗅覺參與觀察和想象,豐富學生的感官,從而一步一步“走進課文”;然後我讓學生將所想象的畫面,轉換成自己的話來描述畫面,激發學生言語的慾望,逐步“解說風景”。這樣的教學也正符合寫作的思路。

  一年級孩子肯定不能意識到作者寫作的思路,但是我還是試圖在過渡導語中滲透這一點,引導學生透過作者的視角,即“整體的院子——個體的石榴樹——最吸引注意力的石榴果實”,觀察生活,描述生活。

  2、同樣,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之所以會說“吃石榴”的話語,肯定是力力表露過“吃石榴”的想法,原來文章裡的孩子和坐在教室裡的同學們一樣“嘴饞”,這樣就拉近了文字和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角色,走進文字。

  3、讀、演、悟相結合,學習第二自然段。力力並不知道“石榴笑了”的第二層含義,他是怎樣想的,怎麼做的?在這個環節,為了突破理解“石榴笑了”這一重難點,我設計學生表演文字,讓學生身臨其境。但又不能讓學生簡簡單單地復現文字情境,我又設計簡短提問,引導學生說說準備的辦法,原因和表演後的心情,讓學生感到學習文字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就是情感經歷的過程。並從中明白“石榴笑了”的第一層含義。

  4、情景再現,感情朗讀,學習第三段。石榴並不是一天就成熟了,力力在盼望中,秋天才姍姍來遲。為了幫助學生豐富生活經歷,我設計了引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力力的盼望,感受秋風的涼爽,聽到秋風的聲音。然後直接轉到“石榴笑了”的第二層含義的理解上,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實踐活動

  學生在文字學習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我設計了填空和實踐活動兩個環節的練習,讓學生在總結、交流自己的收穫的同時,瞭解植物有自己生長的規律,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五)總結全文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分為主機板書、副板書。主機板書簡潔的點明石榴笑了的兩層含義,副板書寫出學習方法。

  15、石榴笑了

  唱歌邊讀書邊思考

  不笑跳舞成熟“呼呼”地吹想象畫面

  講笑話

  主機板書副板書

石榴笑了說課稿2

  小小房子圓又圓,裡面裝著紅珠寶,珠寶好看不能戴,吃到嘴裡酸又甜,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各位評委老師,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S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石榴笑了》。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學生情況、教學教法、教學程式四個方面為大家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內容

  《石榴笑了》是S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意在激勵學生“快快樂樂的生活,認認真真的思考”。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世界和經驗世界,透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明白石榴石在秋天成熟的。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隨文識字,讀通順課文,在此基礎上,我將第二課時的目標確定為:

  1、遊戲鞏固生字,會正確書寫田字格內的三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求一字一句讀正確,培養認真讀書的良好習慣;

  3、圖文結合,體會“石榴笑了”的含義,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會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

  低年級教學以識字為重點,所以我將本科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正確書寫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理解石榴為什麼笑了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年齡小,有效注意的時間短,知識儲備少,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因此,我多采用直觀的教學媒體,讓學生對石榴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喚起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三、說教學教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淺顯的語言,直觀的媒體圖片入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變式教學、激勵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同時,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學法,透過自讀、自評、師生比賽度、小組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用提問貫穿課堂,啟發學生思考,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後用遷移運用的方式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說教學程式

  (一)遊戲匯入,複習生字

  1、出示生字,讓學生開火車認讀;

  2、找朋友,讓學生將卡片上的生字拼讀成課文中的詞,小組比賽,看哪一組找的正確、迅速。

  這個環節以遊戲匯入,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小組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課堂初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感悟課文,指導朗讀

  齊讀課題,說說知道了什麼?讓學生相互笑一笑,並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會笑,體會笑是人的表情。接著提問:石榴會笑嗎?石榴在什麼時候笑呢?課文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以笑為切入點,直奔主題。教學中,以讀為本,以品為主,緊扣笑字,帶著學生層層深入。

  首先是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出示掛滿石榴的圖片,理解“掛滿”的意思,進行朗讀指導,“掛滿”獨處喜悅之情。我提問“看著這紅彤彤的大石榴,你想說什麼?”引導學生學會說心裡話,再提出問題“這麼石榴,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這樣想的,誰來把***話讀一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力力看到滿樹紅彤彤的石榴時可愛、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先自由讀,找出力力為了讓石榴笑用了哪些辦法。接著用各種方式再讀,男女分開讀、師生比賽讀、表演讀,表現出力力當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

  最後學習第三自然段,我提問“力力使出了這麼多辦法,可石榴還是不笑,他可著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幫助了他,你們知道是誰嗎?”出示課件讓學生看風婆婆是怎樣幫助力力的,同時範讀第三自然段。接著,出示石榴笑了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石榴的形狀、顏色,跟上一張圖片有什麼不同,同桌說一說,然後指明回答。然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石榴笑了的描寫“樹上的石榴慢慢地咧開嘴,露出牙齒,笑了。”此時點出本課的難點,石榴笑了的意思就是石榴成熟了,學生自然就明白了石榴笑了的秘密。再齊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本課的難點。最後,引導學生小結,因為秋天來了,石榴成熟了,所以石榴笑了,使學生清晰明瞭。

  (三)拓展思維,放飛思想

  秋天來了,還有哪些植物成熟了呢?課件展示,學生看圖說話。

  仿寫:秋風一吹,蘋果就( );穀穗就( )

  最後提示:我們看到的,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再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果蔬菜的成熟期已經不受時間限制了,冬天我們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激發學生對生活和科學的熱愛。

  (四)作業設計

  1、田字格生字每個字五字五音兩詞,寫筆順

  2、仿寫詞語:慢慢地

  3、把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五)板書設計

  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講笑話----不笑

  秋風“呼呼”吹----笑了(成熟了)

石榴笑了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15課《石榴笑了》,本單元主題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激勵兒童“快快樂樂的生活,認認真真的`思考”。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

  課文配了兩幅插圖。第一幅圖對應課文第二自然段:小朋友王力力在想辦法逗石榴笑,顯得天真可愛,讓人忍俊不禁,極具兒童情趣。第二幅圖對應課文第三自然: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課文講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這樣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石榴成熟的過程,同時也刻畫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基礎上,能初步感悟到課文意義,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共鳴。學生能較準確表達內心所想,並能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王、石、力、牙”等字,積累詞語“石榴、慢慢地、露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麼意思。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拼一拼、想一想、討論交流,掌握生字,理解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讓學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石榴什麼時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字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透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中,我採用情景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字對話。我以讀為本,以“品”為主,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這堂課真正做到“華而不花,實而不死”。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們來品讀,透過自讀自評,師生比賽讀、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齊聲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並且用提問貫穿課堂,啟發學生思考,鍛鍊口語表達能力。最後用遷移運用的方式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說教學流程

  (—)問題匯入,激發情趣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由於是第二課時,所以我採用朋友見面的方式調動積極性。透過多媒體出示生動的圖片,讓同學們先來認識兩個朋友,對比咧開嘴的石榴和沒咧開嘴的石榴的樣子。老師提問:“咧開嘴的石榴像在幹什麼?”“石榴怎麼會笑呢?”

  這樣的匯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在上節課學會了生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朗讀,力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並大致瞭解課文內容,讓他們自行找到關於石榴笑了的秘密。

  (三)深入學習,理解課文

  深入學習中,對課文的段落仔細分析。特別是一些字詞上,儘量的去讓他們理解,並且讀出來。

  首先第一段的學習,先讓學生看看掛滿石榴樹的圖片,理解“掛滿”的意思。對他們的朗讀進行指導,“掛滿”讀出喜悅之情。教師提問“看著這紅彤彤的滿樹的大石榴,你想說什麼?”引導學生學會說出心裡話。教師再說:“是啊,這麼多石榴,什麼時候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這麼想的。誰來把媽媽的話讀一讀?”媽媽的話比較風趣,要突出“笑”和“吃”字。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力力看到滿樹那紅彤彤的石榴時可愛的、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段的學習。師提問“力力多麼希望石榴早點笑呀!你們有什麼方法能讓石榴笑嗎?”引導學生思考。接下來讓孩子們找到力力為了早日讓石榴笑,用的哪些辦法,讓小朋友們讀出來。並且用多種方式來讀。比如說男女分開讀,師生比賽讀等方式。增加了讀的趣味性。表現力力當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還可以演一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朗讀指導:兩個問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唱歌”“跳舞”“講笑話”“還是不笑”讀重音,讀出力力的幼稚與可愛。

  最後學習第三段,師提問“力力可著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來幫助了力力,你們知道是誰嗎?”師出示課件讓學生看看風婆婆是怎樣幫助力力的,同時教師配音讀第三段。師:你瞧,石榴形狀,顏色有了什麼變化?石榴笑了是什麼意思呢?同桌讀一讀,議一議,指名回答。

  學生透過朗讀,找到石榴笑了的秘密。讓學生明白,秋風來了,石榴笑了的意思是說石榴成熟了。並配上音樂,使整堂課的朗讀達到高潮。

  隨後師提問:“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她的心情會怎樣呢?”看第二幅插圖說一說。再次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再讀鞏固,鼓勵探究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分組有感情地再把課文朗讀一篇,並注意用他們自己的表情表現力力的不同心情。讀完後,組織課堂討論: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風來了,石榴為什麼會笑呢?讓學生感悟植物的生長是有規律的。教師在小結後做適當的拓展延伸,舉行“我還知道……”的說話比賽,讓學生說說還知道什麼水果(也可以是莊稼、蔬菜)在什麼季節成熟,成熟後是什麼樣的,鼓勵學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如果學生又提出疑問的地方,還可以告訴學生,現在科技(催熟、冷藏)很發達,果熟期已不受季節限制了。

  五:說板書

  板書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一目瞭然。

  15.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講笑話——不笑

  秋風“呼呼”的吹——笑了

  (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