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2008,北京!說課稿

2008,北京!說課稿

2008,北京!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08,北京!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08,北京!說課稿1

  教案設計流程:

  A。知識流程 B。思維程式設計。 C。學生可接受性D。與時俱進的課堂

  課堂知識點:

  (一)線段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距離是指的長度,而不是線段。線段的起點或終點稱為端點。

  (2)畫出3釐米長的線段。因為線段的長是3釐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直直的線,畫到3釐米的地方,最後在兩邊點上端點。

  (3)數線段。

  一條直線的N個點線段的端點,數以每兩個點為端點有幾條線段?n(n-1)2

  (二)直線

  (1)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限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直線無法測量長度,直線無法度量長度。直線是無限長的,量不出長度。只畫了這麼長的一條線,來代表在這個位置上,在宇宙空間裡無限穿梭的那條線。

  (2)判斷:6cm的直線比8cm的直線短2cm。( )一條直線長6cm。( )以直線上相隔6M的兩點為端點可以得到一條6M的線段。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的,它們一樣長。( )

  (3)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過兩點必然得到一條直線,但只能得到一條直線。過兩點,有幾條線段呢?有幾條射線呢?

  (4)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射線、線段。(5)N個點,過其中兩點,最多幾條直線?n(n-1)2

  (三)射線

  (1)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2)畫射線。確定端點。(虛線、省略號表示無限延長。)

  (3)射線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線段,射線的事物。(光線、子彈的路徑、直繩、物體的邊、物體的稜、紅外線瞄準器)

  (四)總結

  分辨直線、線段、射線。(關鍵看彎曲與否、端點。)

  邊算邊畫。畫一條比14釐米少9釐米的線段。

  射線延長成直線。過A點畫射線,再延長直線。

  數幾條射線,幾個角。

2008,北京!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北京的春節》一課,對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進行了介紹。這篇課文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學生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期盼的節日,只要一提起這個話題,孩子們就有說不完的話,所以,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一定很感興趣。

  三、說目標、重點、難點

  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2、透過朗讀,結合文中的重點句段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能夠透過閱讀,找出春節期間人們的節日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四、說過程

  (一)、激趣引入,回憶春節

  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春節畫面,並配有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進入春節,然後讓學生談談生活中過春節時的活動,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文字結合起來,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走進春節

  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從整體上感知北京的春節。並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有導向作用的問題,即:看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讓學生帶著問題邊度邊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文字,梳理文章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品讀體味,感受春節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及詳略的表達方法,便於學生快速的走進文字。然後引導學生抓住第一印象“熱鬧”,結合作者詳細的四個節日中的重點句段及自己過春節的感受來品讀理解。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主要環節,所以,在學生談出對文字的感悟後,我及時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過春節的實際再次來談,而且找準了練筆點,讓學生進行練筆活動,如:在學生談出除夕的熱鬧後,我引導學生回憶並寫出自己過除夕時的情景。這樣便於學生把自己與文字、作者三者很好的結合起來。然後再把感悟到的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達到讀懂作者、讀出自我的目的。

  (四)、整理回顧,昇華情感

  學生在充分理解感悟北京的春節後,也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我接下來引導學生做了一個理性的思考和回顧。也就是寫作方法的探究。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總結、練筆,延伸情感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仿作者的寫法來寫寫家鄉的春節。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2008,北京!說課稿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中國氣息濃厚的作品,京味兒十足,歌詞都是和實際北京生活相關的內容,表現了北京的孩子對自己城市的熱愛。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三段體。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感受北京城市的美好風光,民俗文化,增進愛國之情。

  2、透過欣賞感受歌曲的京腔京韻,培養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聆聽音樂,感受歌曲中的“京味”與北京城市的變化。

  2、 “京味”從何而來?引導孩子從“旋律、歌詞兒化音”中去發現、並模唱會成為難點。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談話匯入

  從北京奧運會主題開始談起,引導到感慨北京的變化真大這個話題上。(教師播放2008奧運會開幕式影片。)

  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做一個事先的準備,收集有關北京的人文古蹟與現代文明建築,師生共同交流。例如:故宮、長城、天安門、水立方、鳥巢等,對於北京城的孩子則可以強調自主交流。

  教師簡單介紹北京: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北京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54、2平方公里(中國城市第1名)。北京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在從遼朝起的8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我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傳統文化有:廟宇、衚衕、四合院、中軸線、城池、京劇、燕京八景等。(教師播放故鄉的北京影片。)

  教師總結:祖國的心臟是北京,北京城以其獨特的文化與位置名揚海外。今天的音樂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名叫《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二、歌曲學習

  1、初聽歌曲,引導學生關注歌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音訊)

  師: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對照歌詞再次聆聽歌曲,留意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景點和人文?並做好記錄。

  師生交流。

  2、用富有特色的北京話朗讀歌詞,體會京腔京韻。

  這一教學環節設計針對南方教師與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可以著重抓住兒化音來進行練習,例如:衚衕兒、動物園兒、一份兒等。還可以在學生朗讀地基礎上加上打擊樂器來伴奏,以增強音樂的“動感”。

  3、二度欣賞,感受歌曲的旋律變化。

  師:請大家再次聆聽歌曲,邊聽邊哼唱歌曲的旋律,留意旋律有何特點,跟我們以往聽到的兒童歌曲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演唱、教師伴奏、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帶有著濃郁的“京腔、京韻”的旋律特點,將祖國的國粹“京劇”的音調運用在歌曲的創作上,加上這又是一首描寫北京新城的歌曲,更增添了這首歌曲的地域特點與民族性,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讓我們對偉大祖國又有了一份熱愛之情!

  4、欣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動畫,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富有“京味”特色的感覺嘗試演唱嗎?

  三、鞏固與拓展

  看歌詞,欣賞《故鄉是北京》音訊。

  (歌詞)走遍了南北西東,也到過了許多名城。

  靜靜的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

  不說那,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

  蘆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

  唱不夠那紅牆碧瓦的太和殿。

  道不盡那十里長街臥彩虹。

  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

  便覺的甜絲絲,脆生生,京腔京韻自多情。

  不說那高聳的大廈,旋轉的廳。

  電子街的機房,夜市上的燈。

  唱不夠那新潮歡湧王府井。

  道不盡那名廚佳餚色香濃。

  單想那,油條豆漿家常餅。

  便勾起細悠悠,密茸茸,甘美芬芳故鄉情。

  四、課堂小結

  北國風光無限好,音樂作品皆動聽!還有更多的音樂作品,我們今後會慢慢學習和欣賞。

2008,北京!說課稿4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已經認識直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為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作準備,也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之一。 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及潛在的學習狀態,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教學難點是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聯絡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係,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

  2、使學生能根據直線平行的意義,畫出平行線;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初步瞭解生活裡的平行現象,產生學習圖形位置關係的興趣。

  這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教學認識平行線

  在課的開始,我先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地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體育場。出示體育場中的直跑道1路燈2兩條交叉的小路3山羊4等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圖中有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的線。接著從圖片中動態地抽象出幾組直線。讓學生觀察每組的兩條直線,提出一個問題,根據每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你能把他們分成幾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觀察、討論、交流。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也加入到小組中,傾聽學生的各種不同的想法。在小組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怎樣想的?學生可能出現各種不同的答案,有的認為分成兩組,(路燈和小路的是交叉的,跑道和山羊是不相交的)有的認為分成三組,(跑道、山羊分別分成兩組,路燈和小路分為一組),對於學生的不同的答案,我不急於評判,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哪一種分法正確?找出能說服別人的理由。在生生之間的對話中,使學生認識到第四組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同時對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的也較為深刻。 在此基礎上,我指出象第一組這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什麼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的含義。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平行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豐富平行的表象。接著,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自由判斷,指名說判斷的理由。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透過對生活中的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初步感知,到對每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分類,概括平行的含義,到找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逐步建立平行的表象,對平行線的認識逐步清晰。

  二、畫平行線

  在教學畫平行線時,我先讓學生藉助一些材料和直尺,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畫。學生可能出現各種不同的畫法,(可能有的是對的,也可能有的是錯的)讓不同畫法的同學展示自己的畫法。然後讓學生進行評價交流:你認為哪些畫法是規範的,哪些畫法是不規範的?說出能證明自己的理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學生透過對各種不同的基礎性資源的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平行的特點,感受畫平行線應使兩條直線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讓畫法規範的同學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完成作業紙上的練習,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學生獨立畫,組內互查畫的是否規範,交流各自畫法。 這樣,學生經過自由嘗試畫平行線,透過對各種畫法的交流、評價,逐步概括出較規範的畫法,在此基礎上,按要求畫平行線,進一步提高學生畫平行線的能力。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線的特徵,深化概念的理解,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首先,想想做做第2題拿出課前發的長方形的紙,按要求對摺兩次,再開啟,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想辦法證明你的發現是否正確。學生獨立操作,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組織全班交流:說說你有什麼發現?你是怎樣證明的?使學生在操作、猜測、討論、交流中瞭解長方形對邊是相互平行的,長方形對邊之間平行的線段都是相等的。

  接著,我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說說各有幾組平行線段,使學生感受不同圖形的特點,深化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最後,我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找出互相平行的線段,在全班交流。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同時進一步體驗平移的特徵。 臨近課尾,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自己的收穫,並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談自己還想解決哪些問題,從而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

2008,北京!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放風箏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叫科書語文第六冊五單元的第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孩子們興高采烈放風箏的事。畫面有許多孩子,許多風箏。有的孩子已經把風箏放上了天空,有的正在放,有的把風箏拿在手裡準備放。正在放風箏的兩個孩子是我和哥哥。

  課文按放風箏的順序敘述了畫面的內容。其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是敘述的重點。全文共7個自然段。第一段說在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放風箏。第二段說放風箏的人很多,風箏的式樣也很多。第三段說兄弟倆把大蜻蜓放上天的。第四到六段說的是大蜻蜓飛上天后的情況。最後一段說各種各樣的風箏在空中隨風飄蕩的美麗景色。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大崗》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圖畫的方法,激發興趣。

  3、知道怎樣才能把活動寫具體。

  4、學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改變以往的教師問學生答的灌輸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相應的指導,輔助學生學習課文。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題性,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研究,透過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等方法來學習疑難處。

  三、說教學過程。

  1、透過猜謎語揭示課題。

  2、組織有順序地觀察圖畫,整體感知。

  3、自學第一段,說一說從中知道了什麼?

  4、透過齊讀第二段,瞭解到體育場不僅人多,而且風箏多。

  5、一生讀第三段,其餘同學邊聽邊勾出放風箏的動作,知道作者是透過這些動詞來把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寫具體的。

  6、自由學習第四到六段。

  7、展開想象,如果你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你會想到什麼呢?

  8、總結。

2008,北京!說課稿6

  說教材 :

  《分數乘整數》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內容中,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整整數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只是這裡的相同加數變成了分數,同時分數乘整數又是分數乘分數、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基於以上原因,我確定瞭如下目標。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過程與方法:探索並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嘗試探究,合作學習的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說學情: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有的學生並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經會計算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式。但是,這節課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多餘。因為很多學生可能憑藉經驗只知道怎麼算,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算。尤其是對於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為什麼直接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而分母不變,學生不一定明確。因此,這節課不能僅僅滿足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理解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說教法:

  在教法的運用上,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並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採用觀察比較法,實踐操作法,合作交流法,並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輔助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已有,並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節課,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透過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練一練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體現做數學的樂趣。

2008,北京!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四冊第7單元的第21課——《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

  2、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麻雀爸爸媽媽的5個孩子長大了,應該獨立生活了,其中一個孩子不願意離開家,爸爸硬是把它趕出家門。幾個月後,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回家看望父母,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意。這篇課文的情感主線是小麻雀被趕出家門時的可憐無助、趕出家門後的歡快的心情,並用麻雀媽媽,爸爸的情感烘托出這種變化,使學生懂得小麻雀學會獨立生活,不嬌生慣養,所以小麻雀的生活更健康更快樂。語文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小學階段要加強朗讀教學及其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因此“正確、流利、有感情”就成了貫穿於三個學段的總要求。而這個要求將滲透落實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之中。本課教學任務我將分兩課時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3、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商量”兩個字,在語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能用商量說一句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從現在開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教學重點:

  (1) 學會“商量”兩個字,在語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

  (2) 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體會小麻雀的感情變化。

  5、教學難點:

  現在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成長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預計,他們很難明白小麻雀經歷風吹雨打後的自強自立,能夠獨立生活的重要,所以,我將難點定為:理解“你們那是為我好哇!”這句話的含義。從而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從現在開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中,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將採用:讀中感悟小麻雀的心理變化,想象與交流中明白道理。

  四、說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我將從四步進行教學活動:

  (一)質疑問難,激趣讀文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了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問:為什麼要把小麻雀趕出去?小麻雀被趕出去以後是怎樣生活的?……這樣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躍起來,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地方,而學生讀課文也將更有目的性了。長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更加濃郁,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二)品讀體會,感悟小麻雀的變化

  於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如果離開一個“讀”字,就什麼都沒有了。”據此,語文課堂應體現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讓學生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表達情感。因此,我以小麻雀的心理變化為主線,以想象誘發情感為基調,以角色朗讀為手段,安排了三處的朗讀:

  一讀小麻雀不願離家的傷心。

  哭著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這裡不難看出小麻雀是哭著說的,它不僅擔心會被餓死,還有其他的擔心,

  我引導學生想象:小麻雀離開家會遇到哪些困難呢?我估計:不會搭窩,被雨淋,被小孩拿彈弓打,被老鷹捉。所以他會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這既是想象能力的培養,又是語言表達的訓練。)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識字教學穿插其中,讓學生認識“商量”兩個字,理解他的意思,我是這樣設計的:

  媽媽聽了小麻雀的話心軟了,悄悄地和爸爸商量,出示詞語卡片“商量”。

  這就是商量,指名來讀,齊讀。

  問:一個人能商量嗎?(不能)要幾個人呢?看“商”字裡面是什麼?(八和口)對,所以八個人才能商量。“量”你怎樣記?給學生自主的空間。然後和老師書空加深印象。(這裡力求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理念。)

  “媽媽和爸爸商量什麼呢?”進行角色朗讀,

  “老師也想和你們商量商量,能讓老師當麻雀媽媽嗎?誰願意當麻雀爸爸。”“同桌商量商量讀什麼角色?”(這一環節的安排一是為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商量的意思,二是為了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讀小麻雀長大成人後回家後的快樂。

  我是這樣設計的:小麻雀就這樣被趕出去了,一天過去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小麻雀被風吹,被雨淋,被老鷹捉,可是它——學生接:回來了。板書:長大回家。

  它歡快的唱著:全班一起讀: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媽媽快來呀,我是被你們趕出家門的孩子,我看你們來啦!

  如果讀不好,我將引導:孩子們,你們已經好幾個月沒見到爸爸媽媽了,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是什麼心情呀?這麼高興啊!你快讀讀!

  這時我的角色變成麻雀媽媽,隨意走到一個健壯的學生面前說:“孩子,你要是不說,我們還真不敢認呢!你長的這麼健壯,生活得一定不錯。快告訴媽媽你都學會幹什麼了?”我估計:飛,搭窩,找蟲子,逃跑……這裡的想象意在讓學生懂得獨立生活的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壯,本領更高。

  三讀小麻雀理解爸爸媽媽良苦用心後的感激之情。

  有了上面的理解與體會,再加上我的導讀:

  因為您們把我趕走,所以我學會了。我知道,你們那是為了我好哇!(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語文課標》的理念,這個富有彈性的設計完成了這一理念。)

  (三)迴歸整體,分角色朗讀全文

  [課文學到這裡,學生情感得到昇華,語言得到訓練,更需要再整體的回顧課文,加深記憶。]

  我有安排第三個環節迴歸整體,分角色朗讀全文:孩子們,你們真的長大了,明白爸爸媽媽的苦心了。帶著這種感受,想象著當時的情景,再小組分角色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

  (四)聯絡課文內容談感受 小學教學,設,計,網

  [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是。所以我在課堂上意識的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

  基於此我安排了第四個環節聯絡課文內容談感受:透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小麻雀被趕出家門以後,它不僅長得更加健壯了,還學會獨立生活的本領,高興地回來看望爸爸媽媽,也明白了爸爸媽媽的心意了。學完這篇課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可以對小麻雀說,可以對麻雀爸爸媽媽說,可以對你自己的爸爸媽媽說,還可以對小夥伴說……

  課上到這裡就要結束了,如果有時間,我會安排學生書寫兩個漢字商量。

  (五)指導書寫“商量”。

  看兩個生字寶寶跑到田字格里了,他們是誰?

  我們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呢?學生觀察,我示範寫,學生獨立描紅在照樣子寫一個。我會在旁邊指導。

  [指導寫字時,我總喜歡把要寫的字拿出來讓學生自己觀察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我覺得,具有觀察能力是把字寫漂亮的基礎。]

  (六)作業

  始終認為下課的鈴聲僅僅是這節課的結束,卻是學生學習思考的開始,因此,我設計了這個作業:

  (1)經歷了風雨的小麻雀,學會了獨立生活的本領,理解了爸爸媽媽的愛,請你回去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一顆星)

  (2)把你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寫下了。(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三顆星)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既照顧了差生,又可以讓好學生能跳起來夠夠桃子。

  至此,教學任務結束。

2008,北京!說課稿8

  說課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青 島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資訊 窗2《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 掌握了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乘法的 初步認識》、本冊第一、三單元《表 內乘法》和本單元資訊窗1《用2~5的 乘法口訣求商》基礎上學習的。同時 本節課的內容又為學習第八單元《有 餘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能利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熟 練掌握用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能解決生 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樂 趣。

  教學重點:

  能熟練地用6~9的乘法 口訣正確求商 。

  教學難點:

  用6~9的乘法 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

  說課流程:

  一、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思維方式主要 還是形象思維,他們樂於 探究,渴望交流和教師的 稱讚,他們經歷了一年級 下冊第七單元《乘法的初 步認識》,二年級上冊第 一單元、第三單元《表內 乘法》、第四單元《除法 的初步認識》和本單元第 一課時資訊窗1的學習過 程。初步掌握了用乘法口 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讓學生用6~9的乘法口訣 求商,從方法上來講,學 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是 這要建立在學生對乘法熟 練掌握的基礎上。另外,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一個 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行, 對該類問題的熟練解決也 是本課教學的成敗關鍵。

  二、說模式

  1、合作,就是要切磋學 問,交流疑問,共同 完成學習任務。

  2、探究,則是要求質 疑問難,深入研究 並解決問題。

  3、自主,即主動,要主動 地在數學實踐中豐富數 學素養,提高數學能力。

  三、說設計

  1、前置學習:比比誰做的最快!

  設計意圖:以舊引新,透過知識的遷移,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為下面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2、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標本是什麼 嗎?咱們和書上的小朋友一起 來製作標本吧。

  設計意圖:結合現實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自主學習

  1.仔細觀察情境圖,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嘗試著把你提出的數學問題解決出來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發現數學資訊,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溝通語文數學學科的聯絡, 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及聽、說的能力,同時訓練學 生從活動中獲取有效的數學資訊的能力。

  4、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42朵花能做7件標本,做一件標本需要幾朵花?

  小組交流彙報 獨立解決

  42÷6= 42÷7=

  我們的方法是_________口訣:六七四十二

  小結: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那麼商就是幾。

  小結:一句口訣可以求兩道除法算式的商。

  根據情景圖,小組合 作,提出問題並解決。

  56片葉子可以做幾件標本?

  56÷8=7(件) 交流自己的想法。

  72片葉子可以做幾件標本?

  72 ÷ 9=8 (件)使學生感受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中心環節,本環節採用“放”的形式,經過引導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方法。

  5、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第一關 我是小法官

  設計意圖:這道是基礎題,為了加強學生對新知 識的理解 。

  第二關 看誰算得快

  設計意圖:讓學生練習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列四道 算式 。

  第三關 我最棒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培養學 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6、回顧整理 內化提高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思考,自主進行知識的內化;教師總結和點評,對知識進行梳理的 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

2008,北京!說課稿9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我的說課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情境匯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和北京春節的圖片,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論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3)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學文、精度品味

  (1)讓學生選擇出文中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聲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關飲食的句子,說說體會(充足、美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地心態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品讀課文、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麼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配歌曲《恭喜》朗讀課文,體現“除夕真熱鬧” 5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作業

  (略)

2008,北京!說課稿10

  第一課時

  眾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1996年,我校參加了小學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的研究,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兩年來,對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為教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開創了語文課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堂典型的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閱讀教學的課例。

  一、說教材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並且都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透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裡行間洋溢著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北京》一課是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要注意寫了哪幾個方位,每個方位都寫了什麼。”而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偽建築。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課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順序具 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並且使學生透過本段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透過閱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二、說教學目標

  《北京》—課的總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23個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妙寫課文中帶頓號的句子,認識頓號。

  3.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5.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

  第一課時:感知全文,講讀課文1、2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3至5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建軍星露生字,掌握—個多音字“都”,理解,12個新詞的意思。

  (2.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操作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1、2兩段。

  (2.能按方位順序閱讀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情感目標: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酚明顯的。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閱讀教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發揮輔助作用,而且是其他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輔助掌握生字;

  2.輔助掌握詞語;

  3.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那麼,把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發揮其優越功能和輔助作用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談一談。

  四、說教程

  (一)藉助c a i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螢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對北京有哪些瞭解?”由此,透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透過簡單的說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藉助c a i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透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然後,在預習的基礎上,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提出預習字、詞時出現的問題,請計算機幫助解決。

  (三)藉助ca i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本段的教學是落實本堂課重點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落實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的載體。下面我就重點來講講這一段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演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透過演示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

  接著,運用課件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三個導讀提示,是緊扣課文內容,針對課文閱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在導讀的過程中,如教學需要,計算機還可以提示正確的答案。比如在討論第2題時,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井說一說天安門廣場上有哪些雄偉的建築物,然後用滑鼠點擊出答案,給學生及時的資訊反饋,幫助學生判斷、矯正自己思考結果的失誤。

  如果學生對某一建築不是十分的瞭解,想作出進一步的認識,那麼也可用滑鼠點選、熱擊,找開視窗,從圖片中瞭解建築物的外形,從文字介紹瞭解建築物的特徵,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導讀、議論完之後,請學生動筆完成課堂練習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

  這樣,透過cai課件的導讀、演示、幫助、引導學生來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課文,明確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築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讓學生透過課堂練習進一步地鞏固、深化、突出了教學重點。

  接下來,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透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請學生透過cai課件,動手來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逐步要求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的景物。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這裡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並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在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再來具體地介紹一下。這既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本堂課的難點。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十分紮實的鋪墊:其一,是討論三個導讀題,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其二,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說話訓練。所以在此,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遊。在學生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最後,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cai課件,可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藉助ca i最佳化練習,達成目標。

  這個練習是針對本課重點設計的,它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的互動功能,讓它來幫助教師完成課堂中反饋這—個重要環節,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獲取反饋資訊,並能及時矯正錯誤,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進一步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以上說教學過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體計算機課件演示進行的)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發現,多媒體計算機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說、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大家也不難發現,把多媒體計算機引入課堂,無疑是教師學的“利器”,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開創語文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課時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裡盛開著鮮花,飄動著車流和人群,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著新的一頁,不停地畫著新的圖畫。

  一、說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1,鞏固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重點、難點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理解課文。

  二、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掌握詞語; 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三、說教程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透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藉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指名讀第一段後問:讀後知道了什麼?強調“美麗”一詞讀重音,齊讀。

  3、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內容。並指導朗讀好:“又莊嚴、又美麗”,“又“字讀重一點。透過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接下來,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後請學生說說:你又知道了什麼?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讓學生體驗北京的美讀後再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麼?再讀第五自然段,並要用一種愛北京的語氣來讀。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對一些重點的詞講的不夠到位,例如:“矗立、莊嚴、寬闊、綠樹成陰、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讓學生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域性,創造性設計教學,創造性的進行教學。

2008,北京!說課稿11

  說教材:

  《舞動的北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的圖案和圖案的象徵意義,以及會徽面世後,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與讚揚。申奧的成功,會徽的誕生,使我們更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所以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熟讀課文,瞭解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的圖案及其象徵意義。

  2、能力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

  3、情感目標: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體會燦爛的中華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圖案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會徽大氣而又別緻,充滿了動感與活力,體現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模式。

  說教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說學法:

  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小組內自主、合作、探究,然後再進行彙報,透過這些環節讓學生弄清“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圖案及其象徵意義。理解“會徽大氣而又別緻,充滿了動感與活力,體現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等內容。

  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師生交流:你喜歡體育運動嗎?喜歡哪些體育運動?世界上最大型的體育運動會是什麼?2008年奧運會在哪裡舉辦?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二、感知與體驗

  通過出示中國申奧成功、會徽揭幕儀式等影片。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並進一步引發回憶曾經經歷過的激動場面,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朗讀感悟作充分的鋪墊。激發學生熱愛日益強大的祖國。從會徽的揭幕引出課文最後一段人們對會徽的反應,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規教學,又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

  三、自主、合作、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第2、3自然段,分別用不同的記號畫出表示會徽圖案和象徵意義的句子;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會徽是怎麼樣的?圖文結合,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知識,又鍛鍊了說話能力。這種“以讀促講,以說代講”,的方法促進了學生感悟,培養了語感。既避免了“滿堂問”的現象,又使教學產生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上,我設計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為什麼說“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充滿了動感和活力,體現了燦爛的中國文化?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這個“開放性”的學習方法較“人性化”。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以讀代講以說代講法等,使學生願學、樂學,突出了教學重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學生彙報。利用課件,讓學生圖文結合,對照理解。我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

  四、指導朗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在讀中掌握會徽的大氣而又別緻,充滿了動感與活力,體現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讓學生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總結全文

  透過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回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六、課外延伸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資源,但在資訊社會中,教材顯然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資源,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新的領域,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想開去,從教材向外延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到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時,我們是東道主,請想像一下,到那時該怎樣歡迎世界各國的朋友呢?從現在起你打算為北京奧運做些什麼準備工作呢?比如:歡迎外國朋友語言不通怎麼辦?我們要辦成綠色奧運,那我們的環境該怎樣,等等。這樣課文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2008,北京!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冊中的內容。

  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說的是樹木有根,根紮在泥土中,樹木是靠根吸收水和養分的。課文按照“做夢的起因——做夢——從夢中醒來”的順序寫的。課文形式活潑,富有情趣。

  教學目標:

  1能夠讀準本課生字生詞,認識“三點水旁”和新筆畫“橫折彎”。認讀7個字,書寫渴字。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知道小樹紮根在泥土中,靠根吸收水和營養。懂得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長處,自己也有長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驗小樹的心情變化。學習生字“喝”、“渴”。

  教學難點:理解“小樹為什麼從夢中急醒了?

  二、學情分析

  孩子們能運用漢語拼音這個武器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非常吸引他們,他們覺得這篇課文很有趣,所以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他們初讀課文後,能根據課題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已初步形成質疑解疑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夢談起,引出課文內容,透過讀,看,結合生活實際,補充材料等方法,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知識,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知道了樹和許多植物都是靠根吸收水和營養的。懂得了每個人都有長處,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長處。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師板書“夢”字)認識它嗎?今天要學的課文在講誰的夢?(板書小樹)今天,我們就學習第6課——小樹的夢,齊讀課題。讀完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從學生熟悉的夢引入課題,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學生初讀課文後,抓住重點生字進行重點地指導。例如教學

  渴喝這兩個生字時。我採取了這樣的方法:

  ①讀一讀,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髮現相同點:右半部分相同。

  不同點:偏旁不同,“渴”是三點水旁,“喝”是口字旁)右下邊筆順要記清楚,老師帶領學生書空。

  ②怎樣區分這兩個字呢?“渴”為什麼是三點水旁,“喝”是口字旁?

  小結:心裡想水就是“渴”,所以“渴”字是三點水旁;張開小口才能喝,所以“喝”是口字旁。

  師:看這兩個字跑到句子中來了,能讀清楚嗎?

  ③出示句子:

  過了一會兒,它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

  (生練習讀,指名讀。)

  師:寫一寫,你會記得更牢。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漂亮呢?

  ④指導書寫(課件出示田格範字)

  a.渴、喝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左窄右寬,右上和右下寬窄也不同,上窄下寬要看清。

  b.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壓住中線的筆畫。

  c.教師示範寫“渴”,師邊示範寫邊敘述書寫要領。

  過渡:“喝”和“渴”一樣,都是左右結構。

  d.生練寫“喝”、“渴”,描一個“渴”字,用心體會結構。

  透過音形義寫的有機結合,讓孩子們在讀文中識字,從而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字與課文的融會貫通。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師:讓我們把這些字詞送回到課文中去,再輕輕拿起書,走進它的夢裡,認真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小樹到底夢見了什麼?

  1、生朗讀課文,彙報。隨機板書:沒了根追問:你從哪知道的?

  出示句子:

  它夢見自己沒了根,就高興得跑哇跳哇。

  2.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練習說話:

  你就是那棵小樹,你夢見自己沒了根就高興地跑哇跳哇,你跑到樹林裡;(生填空)

  你夢見自己沒了根就高興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公園裡;

  你夢見自己沒了根就高興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商店裡;(生填空)

  你夢見自己沒了根就高興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山坡上……

  師:沒有了根,你自由嗎?高興嗎?用你的讀告訴大家。指名讀,評讀,一起讀。

  3、看課件情境加教師敘述:小樹夢見自己跑到了山坡上。火紅的太陽掛在天空,又曬又熱,小鳥兒躲進了樹蔭,小草被曬得低下了頭,小蝴蝶也藏到了花瓣下……沒了根的小樹,你跑累了嗎?渴了嗎?隨機板書

  想喝水

  出示句子:

  過一會兒,小樹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根沒有了,怎麼辦呢?

  生讀一讀,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師隨機完整板書口渴了想喝水

  指名讀,評讀

  師:你真是一棵著急的小樹。

  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我採取了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練習說話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為指導學生的朗讀奠定了基礎,從而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小樹為什麼從夢中急醒了。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正因為小樹羨慕小花鹿能跑能跳,所以做了這樣一個夢。這場夢啊,可讓小樹深深體會到了沒有根的煩惱。讓我們再輕輕地拿起書,再一次走進小樹的夢。去讀讀這篇課文吧。

  2.第二天,小樹又看見小花鹿蹦蹦跳跳地跑,它會想什麼,說什麼呢?生說一說。

  3.課文說小樹是用根喝水的,可是,根在深深的地下,怎麼能喝到水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資料。

  在課文的結尾處展開想象,讓學生進一步懂得了每個人都有長處,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長處。這是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昇華,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2008,北京!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裡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蹟、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壇、城、國、圖”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透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著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採用“情境識字法”和“圖文結合法”教學。即在具 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集中識字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教學中注意“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把生字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組詞造句,同時還注意教給學生識字的方式,充分展開識字的過程。“圖文結合法”即透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透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為六步。

  一、喚起生活積累,匯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趣,在上課之前(播放《北京歡迎你》)MV。我的匯入是這樣的:上個星期,我們學唱過《北京歡迎你》,剛才大家又跟著音樂歡樂地唱起來,隨著畫面愉快地遊覽了北京,或許你還和爸爸媽媽去過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學生說完後,我小結: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們一起來書寫“北京”兩個字,請注意“北”的左邊要書寫正確,第三筆是提。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感知了北京。

  在這一環節中,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北京,學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地處江南,遠離北京,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未到過北京,對北京缺乏具體形象的感知。

  談話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迅速調動學生入情入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寫北京的語言更美。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來感受北京的美麗?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覺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一)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誰有勇氣把課文中最難讀的句子讀一讀呢?

  1、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麗。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2、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3、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

  (二)讀詞識字。

  最難讀的句子我們都會讀了,相信這些詞語更難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請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三)整體感知。

  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那麼北京哪裡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麼地方旅遊?

  基於本課的生字都集中在幾個句子中,所以考慮相機出示課文中包含生字較多的幾句話,在讀好難句的基礎上出示詞語,做到詞語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三、品讀文字,進入文字的情境。。

  由於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我主要根據學生的彙報相繼指導課文第2、3、4自然段。在學習中注重朗讀和感悟北京的美麗。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門)

  1、利用課件展示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畫面,看圖體會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麗和莊嚴。在這裡我簡介天安門的歷史,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他們見過的莊嚴的場面,比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奏起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時候,都很莊嚴,這樣學生和“莊嚴”交上了朋友。

  2、莊嚴的不僅是天安門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矗立在廣場中間。矗立一詞比較抽象,我將在利用圖片展示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華表和旗杆,讓學生觀察這三樣景物的共同特點,透過圖片猜測“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是呀,北京的天安門是美的,那莊嚴的城樓,那高聳的紀念碑,那寬闊的廣場,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北京天安門的熱愛和讚美吧。

  (二)品讀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馬路、美在立交橋)

  1、利用課件和插圖展示北京交通的發達,環境的優美,結合畫面認識“立交橋”、“圖案”等詞,體會“綠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詞的意思。

  2、說話訓練: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那立交橋、草坪、鮮花和車輛能否也用上“又??又??”來誇誇他們呢?

  (三)共享背誦的喜悅。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在這一步的閱讀教學時,我是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判斷,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透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閱讀的樂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背誦的方法,促使背誦指導有的放矢。

  四、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學到這裡,北京在學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一個說話寫話訓練,要學生用一句話來讚美北京。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說話寫話能力,讓他們把心裡要說的話寫下來,然後在班級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壇、城、國、圖”4個字。探究探究,找到認記字形、書寫規範美觀的方法。

  六、小結課文,設計作業。

  其實,北京還美在有很多名勝古蹟、公園等等,你們下課後可以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下節課請你來當一回小導遊,給我們介紹美麗的北京。

2008,北京!說課稿14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

  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

  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

  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

  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真熱鬧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2008,北京!說課稿15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我的說課有七個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學物件、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評價。

  一、說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教學物件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運用通俗的風格和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這使有些學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難度。

  三、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學會本文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c、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情境匯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和北京春節的圖片,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論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學文、精度品味

  (1)讓學生選擇出文中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聲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絡繹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關飲食的句子(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呀)。說說體會(充足、美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地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品讀課文、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麼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配歌曲《恭喜》朗讀課文,體現“除夕真熱鬧”

  5、作業

  (1)默寫生字

  (2)說說你們家是怎麼樣過春節的

  (3)蒐集春節有趣的民俗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七、說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活動。我是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但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依據課堂情境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