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1

  首先說教材。

  《荷葉母親》出自人教課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學習重點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品味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荷葉母親》是一首讚頌母愛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應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爾的《金色花》之後來學,是想讓學生趁熱打鐵進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詩的閱讀和寫作方法。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如關鍵詞、重點句。

  3、體會詩歌中深沉的母愛,並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是:能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詩歌,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是:品味語言,感悟親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第二說學情:

  我校雖然是一所鄉村中學,但我們語文組有一個對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學生已經養成了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摘抄積累、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鑑於此,我首先佈置學生預習:

  一、閱讀課後冰心的作品導讀,瞭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蒐集關於母愛的語句。

  三、自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第三說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導讀法、感悟延伸、激勵背誦法,學法是美讀欣賞法、品讀感悟法。

  此前學生已經學過幾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瞭解了詩歌的品讀方法,並做了課前預習,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本課的教時安排為一課時;教學用具主要有錄音機。

  第四說教學過程:

  一共有七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深情匯入:

  在《燭光裡的媽媽》的音樂聲中匯入: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母愛,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現在你們手裡拿的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吧?不錯,這就是你們小學畢業考試的一篇懷念母親的閱讀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嗎?那就是你們的老師——我滿含深情寫的。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母親啊,你病如膏肓的軀體,依然是孩兒心靈的襁褓。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實,這句話不是我獨創的,而是受了著名詩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冰心的散文詩《荷葉母親》,一起去感受偉大而深沉的母愛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來匯入,是為了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從而拉近與文字的距離,也便於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

  第二個環節:檢查學生處理字詞的情況以及對作者的瞭解情況,展示蒐集的詩句。其中,檢查字詞時應指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知識辨析字音、字形,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第三個環節:閱讀課文,感知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提問:課文圍繞蓮花寫了哪些內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讀課文,指導朗讀。提問:本文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形式:先請一個學生朗讀,老師再朗讀,透過比較明確朗讀標準,再以男女交叉朗讀,分小組朗讀,個人自由朗讀等方式進行誦讀,同時學生進行朗讀評價,這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四個環節:誦讀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設計三個問題:

  1、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寫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

  2、文中作者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寫這些變化有什麼作用?

  3、文中的雨、紅蓮、荷葉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這些問題可引導學生討論作答,同時要指導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法。

  第五個環節: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提問:

  1、找出文中描寫紅蓮情態和荷葉情態的動詞,討論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和表達作用。

  2、文中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在文章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透過品味這些關鍵詞句,可以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題。

  第六個環節:競賽激勵,引導背誦。

  可採用自由背誦、分組競賽背誦等形式,指導學生依據板書進行背誦,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第七個環節:拓展延伸。設計以下練習:

  1、說說父母親最讓你感動的一個細節。

  2、本詩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幾句詩,表現對親人的愛。

  例1: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親是挺拔的樹,我是樹上的果兒。

  例3:母親是燈塔,我是夜航的船兒

  3、課後品讀並積累冰心《繁星》《春水》中關於母愛的詩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又可以讓學生把課上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遷移,形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後再說我的板書設計:(略)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特點

  《荷葉母親》是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心中的雨來了,只有母親,才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抒寫親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動人心絃,容易引起共鳴,它們不僅能喚醒學習者的切身體驗,還能以情感為依託)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心境,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絡”,根據這篇散文詩的特點,制定如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感人至深的親情;提高散文詩的朗讀能力。(《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文章有自主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⑵、師生同賞、同析、同悟、同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人間至愛的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熱愛、親近文學。(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⑴、體味散文詩的思想感情,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⑵、聯絡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時,要考慮到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時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本課為散文詩,在這以前已學習過部分詩歌,對詩歌已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助於理解詩歌的繪畫美。

  (二)教學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徹底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創設法: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感氛圍,為理解文字情感打下基礎。

  朗讀法:學生朗讀與點評相結合 (不但訓練和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透過點評培養了朗讀欣賞能力。)

  討論法: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突破重難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採用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說學法

  葉聖陶 先生曾說過:“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正確引導。

  品讀法:“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中悟悟中讀,走進詩文情感。(《新課程標準》閱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合作探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質疑,探討研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學法設計目的:透過學生的主體閱讀體會,達成對文字思想感情的領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質疑並初步解決疑難,最後的成果彙報和教師適時的點撥達成對文字主旨的昇華——走進文字的感悟為走出文字獲得自我情感的體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好的為學生結合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別人的文字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臺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

  用閻維文演唱的《母親》渲染氣氛,出示歌詞,撥動學生情感,創設情境。

  (歌詞裡寫的生活細節:拿新書包.打花雨傘.掉眼淚等能使學生產生共鳴,為下一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師:這首歌歌頌了什麼?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母愛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一次回眸,一個撫摸,每一個平凡的動作都會牽動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冰心的深情之作——《荷葉母親》。(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三)、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後,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感知文章。

  1、 給文中的重點字詞注音、釋義。

  2、 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

  3、找出本文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

  (煩悶→不適意→散盡→感動)

  (四)、自主閱讀,小組合作:

  (一):用筆圈點勾畫作者四次看紅蓮的心情、環境,紅蓮的表現。並透過小組合作: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讀給組內聽,教師進行指導,建議採用句式:在 (環境)時,看到了 的紅蓮,我感到 (心情)。

  (二)引導學生對課文一些精彩的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

  (目的是教會學生選擇佳句,並學會賞析,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善於積累的習慣。)

  (五)、主題昇華

  出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陳玉蓉照片,讓學生認識,並講述其事蹟,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母愛的偉大。

  (六)、齊讀最後一段,下課。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歌頌人間濃濃的親情.它是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心中的雨來了,只有母親,才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抒寫親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動人心絃,容易引起共鳴,它們不僅能喚醒學習者的切身體驗,還能以情感為依託)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心境,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絡",根據這篇散文詩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感人至深的親情;藉助音樂,提高散文詩的朗讀能力.(《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有自主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⑵,師生同賞,同析,同悟,同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人間至愛的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熱愛,親近文學.(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⑴,體味散文詩的思想感情,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⑵,聯絡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時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

  心理特點:七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是對外界事物比較好奇,對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親近感,再加上透過前幾課的學習已經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開始對文學產生了親近的慾望.但是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時間相對比較缺乏,很難養成較科學的閱讀方法,再加上年齡比較小,閱歷比較少,所以進入感悟,欣賞層次比較低,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能力比較差.

  知識能力狀況:本課為散文詩,在這以前已學習過部分詩歌,對詩歌已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助於理解詩歌的繪畫美.

  (二)教學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徹底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創設法: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感氛圍,為理解詩歌的情感打下基礎(課前的歌曲《母親》,及詩歌朗讀的背景配樂).

  朗讀法:學生朗讀與點評相結合 (不但訓練和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透過點評培養了朗讀欣賞能力.)

  討論法: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突破重難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採用教具:多媒體

  三:說學法

  葉聖陶 先生曾說過:"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正確引導.

  品讀法:"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中悟悟中讀,走進詩文情感.(《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二閱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合作探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質疑,探討研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切身體驗法:由詩中情感聯絡自身的體驗,深入理解詩歌主題(《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二閱讀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學法設計目的:透過學生的主體閱讀體會,達成對文字思想感情的領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質疑並初步解決疑難,最後的成果彙報和教師適時的點撥達成對文字主旨的昇華——走進文字的感悟為走出文字獲得自我情感的體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好的為學生結合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別人的文字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臺

  四:說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景匯入,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

  用閻維文演唱的《母親》渲染氣氛,出示歌詞,撥動學生情感,創設情境.

  (歌詞裡寫的生活細節:拿新書包.打花雨傘.擦淚花等能使學生產生共鳴,為下一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歌詞如詩行排列,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詩與歌的聯姻.)

  師:這首歌歌頌了什麼 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母愛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裡就會湧現出許多關母愛的語句,請同學們交流蒐集的有關母愛的語句.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師:是的,一次回眸,一個撫摸,每一個平凡的動作都會牽動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們來學習冰心的深情之作——《荷葉母親》.

  二, 簡介《繁星 春水》及作者.(多媒體出示,突出"母愛,童真,自然")出示課題

  三, 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 ,感知

  找出本文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

  (煩悶→不適意→散盡→感動)

  2,配樂讀體會情感的變化:教師泛讀一部分,然後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或男女生

  (透過自己的配樂範讀和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學生在愉悅溫馨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審美情感的陶冶.讓學生在柔和的音樂氛圍地帶動下,細細體味母親那涓涓細流卻又連綿不斷地愛)

  3.對老師,學生朗讀進行點評

  四,自主閱讀,小組合作:

  (一):用筆圈點勾畫作者四次看紅蓮的心情,環境,紅蓮的表現,分別用〈〉,(),[]表示,並透過小組合作: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讀給組內聽,教師進行指導.

  (二)引導學生對課文一些精彩的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

  A,在 "雨中荷葉護花"這一極富詩情畫意卻又感人至深的語段上,引導學生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象徵"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品味"傾側","勇敢慈憐"等詞表現出一種什麼樣的情趣.透過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作者在用詞遣句方面的功力,體味的意境美.有意識地引導,點撥,讓學生在鑑賞語言的過程中, 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深刻體會作品的內蘊美,透過對美的形象的感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去領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和美學價值,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趣.

  B,動情的朗讀最後一節,與之前朗讀形成對比,釋疑"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心中的雨點"指什麼 (人生的挫折,困難)要求學生聯絡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和從中體會到的感情,再次出示課前《母親》歌詞,產生共鳴.

  (看到風雨中的荷葉勇敢的呵護紅蓮,作者聯想到女兒對母親的一臉,母親對女兒的呵護.這一幅"荷葉護蓮圖"深深的感動了作者,作者在心底裡呼喚母親的呵護,並非不想獨立於世,而是因為母愛永遠是最偉大的力量源泉)

  六,拓展延伸

  師:本詩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我們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母親的愛.

  (學生試寫,老師指導)

  生1:母親的傘,我是傘下的孩子.

  生2: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親是挺拔的樹,我是樹上的果兒.

  生4:母親是燈塔,我是夜航的船兒

  …….

  課堂小結:冰心的這篇《荷葉 母親》猶如平靜的春水裡繁星的倒影,晶瑩璀璨,而又耐人尋味.她以"荷葉"為題,託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愛的頌歌.希望我們透過今天的學習,能夠獲得一把欣賞研讀詩歌的金鑰匙.同時,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平安,幸福。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4

  一、結合理念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所以在教學時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

  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紅蓮——初雨時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葉母親保護下的不動搖;這生動的場景讓作者聯想到母親對自己的呵護與關愛,從而達到謳歌母愛這一主題,自然而貼切!……作者透過對荷花的細膩觀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正是我們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藍本。《荷葉母親》是一首讚頌母愛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應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教材入選文篇多年,意在引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悟,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會有一張為我們遮蔽風雨的荷葉—母親.讓學生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母親特有的熱愛.

  (二)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藉以荷葉護蓮喻母親保護子來謳歌母愛,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對這種寫作手法接觸得比較少,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借物喻人的寫法。教學難點定為:深層品味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的情感,然後品味語言,並透過質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從而瞭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教師再透過對汶川感人母愛故事的講述,再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以達到情感的共鳴,達到深層理解詩歌感情的目標。

  (三)本課雖是一篇自讀課文,但是我在設計本課時將其改為講讀課。因為當今社會里,獨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裡,享受著過多的關愛,卻忘記甚至不懂得對父母的愛感恩。所以我結合課文所體現的濃濃母愛,再結合學生以切身體驗,讓學生懂得母愛的偉大,從而學會感恩。

  二、結合教材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散文詩,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

  (1) 讀準字音,讀暢文句,領會課文大意。

  (2) 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體味文章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的閱讀課文。

  2. 過程和方法: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學習和鑑賞一種具體形象書法真情的寫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詩歌讚頌了母愛,學習它激發我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炙熱情懷。

  三、結合學情說教法

  七年級學生對散文詩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語文素養有待於提高,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感情運用不準,有分析簡單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學習。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幾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對基本資料的積累。

  3、 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思考生活。

  4、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羅素說:“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思維和構思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取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辯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討論法,提問法等。

  四、結合課標說流程

  (一)情境匯入——說歌曲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當的開端,它有如電影、戲劇的序幕,相聲的開篇,一開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我是這樣匯入的: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情感。然後以一段文字匯入“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情感。它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溫暖如青;它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便蒙上了歲月的風塵依然清澈純淨。歌唱家用優美的歌聲來傳遞母愛,那麼文學家冰心奶奶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傳遞這份深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冰心對母愛的傾訴吧。”(板書課題《荷葉母親》)

  讓學生在歌聲中,輕鬆愉快地走進課堂。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自主學習。讀雅句

  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發展,在讀中創新。我首先播放課文朗讀的FLASH,讓學生體會誦讀的語氣、停頓和情感,使學生深入情境,初步掌握本文的情感,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再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最拿手的語段,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給予指導,促進朗讀教學。透過朗讀促進對課文的感知,並感受文章的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標準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合作交流——品詩歌

  首先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品賞自己喜歡的語段。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設定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體味詩情。而對於自己在閱讀中的困惑,可以及時提問,在學生的共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決,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透過這一環節的設定,讓學生深入瞭解課文內容,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談母愛

  冰心的母親讓冰心感動,你的母親讓你感動了嗎?說一說你的母親讓你感動的點點滴滴。接著教師講一個在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母愛的故事。讓學生在回憶生活中的點滴事件之後,發表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母親。

  (五)寫作訓練——寫母親

  人們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也曾經無抱怨過母親,但今天我想對我的媽媽說;“也許您不夠漂亮。也許您不夠富有,也許您沒有滿腹的學問,也許您沒有健康的體魄,但是請您相信。正因為有了您,我便成了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透過寫作,讓第一名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最想對母親說的話。達到說寫相結合。

  (六)課堂小結——點主旨

  一堂好課,不僅要求有完美的結尾,為了能引入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促其回味,咀嚼,我用詩一樣的語言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做到詩已盡而韻無窮的效果。我最後的小結是這樣說的:“是啊,純結的母愛,總在我們遇到風雨時,情然而至。給我們慰藉和力量。寒冷中,媽媽是棉被;飢餓中媽媽是美食;困難中媽媽是手杖;黑暗中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媽媽卻已衰老了,但媽媽對我們的恩情卻永記於心,因為我們永遠懂得您為我們張開有力的翅膀翱翔於祖國的藍天時,能看到母親欣慰的笑容。”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課的特點。

  《荷葉母親》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本單元的幾篇文章講述了在各種狀態下發生的與親情有關的故事,表現出的都是一種濃濃的親情。《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文章借景寫人,以花喻人,讚頌母親的愛,母女的情。形式新穎,思路清晰,內容淺顯易懂,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詩,朗讀是學生感受課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在朗讀上多下功夫,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學習簡單的詩歌創作及鑑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用自己的語言去歌頌母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教學重點 】

  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嘗試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寫歌頌母愛的小詩。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散文詩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感情運用不準,有分析簡單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學習。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美的事物有自然地親近感,加上前幾課的學習已經感受文學的魅力,逐步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年齡尚小,閱歷淺,在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教學法 2、討論法 3、欣賞與體驗。

  三、說學法

  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

  1. 圈點勾畫法 2. 品讀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新課

  母愛,是文學作品一個永恆的主題,自古至今吟詠母親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們將和散發著奇異光芒的一顆進行一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去共同接受一次愛的洗禮!今天我們要再一次去感受《荷葉 母親》這篇課文。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二)出示學習目標,分組自主學習。

  A、學習目標。

  1.複習冰心的生平簡介。

  2.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4.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寫自己心情的詞語,並體會作者心情發生變化的原因。

  5.品讀文中能解釋說明標題《荷葉母親》的一句話,體會文章主旨的含義。

  B、在小組長的帶領互相欣賞課前自創的小詩,下分組自主學習。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理清思路,從而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個很好的補充,鍛鍊了學生寫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難點。

  (三)交流展示。

  此環節學生依據課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內容,由組長領頭分配任務,儘量讓所有同學參與交流,老師在課堂上真正起到導演的作用,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

  (四)詩歌展示

  1.各個小組推評一篇質量較好的小詩,書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創作者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互相地欣賞點評。

  2.創作者寫好後,自己先誦讀一遍,簡單地介紹自己創作詩歌的靈感與動力。

  3.各個小組對自創的小詩經行欣賞與點評,學生的感悟理解欣賞還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撥指導。

  4.教師對詩歌的特點作必要的解釋與講解。

  (五)拓展延伸。

  課後繼續閱讀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讀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創作風格及渲染的主題思想:即母愛、童真、自然。

  (六)小結:

  當我們心中的風雨來時,母親的懷抱總是我們靈魂最溫暖、最可靠的安頓:她吻幹我們臉上的淚花,溫暖我們幼小的心,有了她,我們才能活得像塊寶。讓我們敞開心扉,大膽的向母親表達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報答母親對我們無私偉大的愛意吧!

  (七)作業佈置

  1.背誦最後一段。

  2.把自己創作的小詩神情地朗誦給母親聽。

  (八)板書設計

  荷葉.母親

  冰心

  雨打紅蓮

  借物喻人 荷葉護蓮 讚頌母愛

  母親愛我

  《荷葉母親》優秀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荷葉 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這篇文章透過描繪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動人場景,歌詠母愛,表現荷葉母親美好而偉大的形象。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學會用心靈跟讀者交流,聯絡生活體悟母愛的溫馨,使學生獲得心靈的啟迪,在生活中更加珍視親情。時間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標要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絡”。根據這首散文詩的特點,我制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真情誦讀,學會感動;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文字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三)教學重難點

  (1)體味散文詩的思想感情,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絡生活,體悟親情,理解借物寫人的寫法。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才十二三歲,心理不夠成熟,對親情的理解與認識也深淺不一。只要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和情景的創設,對本文的主題理解不是問題,可能對於結尾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寫人,託物寄情寫法的理解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

  (二)教學方法

  1.情景創設法:本文的感情非常真摯動人,課前再播放感人的音樂和圖片的話,能極力渲染母愛,讓學生入情入境,為理解詩的情感打下感情基礎。

  2.朗讀法:因為這篇散文詩感情細膩,語言優美,透過有感情的讀才能更好地體會。

  3.設問討論法:用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領悟,更好地與文字對話、交流;透過討論解決重難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探究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新課標要求,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一定要關注學情學法,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學”起來,更要讓學生“活”起來。具體學法安排如下:

  1.朗讀法:這是一首散文詩,特別適合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透過讀能夠直觀地品味蘊含其中的感情。

  2.討論法:學生可以互相幫助,集思廣益解決疑難問題,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3.品讀法:能夠專心地品讀文章,品味優美的意境和真摯的情感。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走近“愛”的冰心

  1、匯入新課:借用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讓學生齊誦一遍。 教師激情匯入:是啊,母愛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噓寒問暖,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無言牽掛,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兒女們永遠也無法感恩的情感。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是古今中外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今天,我們來一起走進冰心的《荷葉 母親》,再次感受一下詩人心底那一份濃濃的母愛情結。

  2、走近作者

  出示課件。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冰心尋找那份母愛,感受那份溫暖。

  (二)初讀,尋找愛的感動

  思考:作者感動於一幅怎樣的畫面?找出相應段落,有感情朗讀、體會(加小標題)【荷葉——護——紅蓮】。

  探究:

  1、設想,如果紅蓮沒有了荷葉的廕庇,結果會怎樣?(像白蓮一樣)找出描寫白蓮的句子,體會聯絡的感情,學習朗讀的技巧(語速緩慢、感情深沉)。

  2。相比白蓮,紅蓮是幸運的。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紅蓮,你會對荷葉母親說些什麼?

  (四)拓展,書寫愛的感動

  習作:冰心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有人說:“如果我是一棵草,您便是一片土”。請你也藉助一個具體的事物,仿照句式,寫一個句子,加深對“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歌頌。

  (五)誦讀,領悟愛的感動

  1、誦讀感悟:在習作的基礎上,讓學生齊誦自己的作品和課文最後一段(“主旨段”)。

  2、探究領悟:“心中的雨點”是什麼?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高潮延伸:我們的人生也會遇到許多風雨,那麼你會是風雨中的那一朵紅蓮還是那一朵白蓮呢?為什麼?(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設計高潮語延伸到課外閱讀)

  (六)課外拓展

  誦讀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一首詩,模仿課文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七)結束語

  母親的記憶是無暇的,她像一本淵博的日記,記錄著我們的點點滴滴。 母親的目光永遠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母親是綠葉,我們是鮮花,母親用自己無窮的力量為我們遮擋住心中的雨點。

  五、說作業設計

  1、回家的時候,把課文背給媽媽聽,把自己的愛說給媽媽聽。

  2、下載歌曲《母親》,並唱給媽媽聽。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

  護

  荷葉 → 紅蓮

  借物喻人

  愛

  母親 →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