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透過朗讀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

  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

  (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

  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

  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例項,引導學生理解裡。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裡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裡的聲母是邊音,(這裡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於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

  識字、寫字、誦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識字教學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4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及一種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

  4、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置身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透過自己的研讀、教師的導讀、同伴的評讀來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讀好詩句。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為此在寫字前應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瞭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並讓他們透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範指導來寫好第一個漢字“一”。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情激趣,匯入新課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匯入新課時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來做文章,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學習。但由於本人語言功底薄弱,又沒有其他讓學生直觀感知的多媒體裝置,只有課本上一副圖,所以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那麼好。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我先讓學生圈出詩中的生字寶寶讀讀拼拼,並藉助所學的拼音拼讀古詩,會讀了讀給同桌聽一聽。但是可能因為是第一次學習課文,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還不是很能掌握,有個別學生不會圈生字。有人說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我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在研讀時,引導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小山村,說說看到了什麼景物,進行美讀。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但實際教學中,由於本人經驗不足,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層次。

  三、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設定引人入勝的遊戲情境,如摘果子,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來認字。本課時先寫一個“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田字格,充分地說橫筆的寫法,分散寫字的難點,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寫字,鞏固生字。但由於時間緊張,寫字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我今年是第一次任教一年級,沒有經驗,而且上的又是新課程。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會把握,比如對學生的回答沒有作出及時評價,課堂生成沒有好好抓住,教學機智不夠成熟等。課後我也虛心聽取了前輩老師的意見,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反思了這堂課失敗的地方,總結了成功的地方,以後要繼續向老師們多學習,多探討,努力使自己的課堂生動、活潑、有實效。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人物描寫一組》。本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展開學習的,一篇篇文章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寫一組》這篇課文非常獨特,它是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選自中篇小說《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紅樓夢》,這3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每一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可以說這3個片段是人物描寫的經典。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3個人物的鮮活形象和文章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人物。

  2、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透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嘗試運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交融、交織的整體,因為教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的過程。

  1、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本文的三個人物來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樣透過課堂讓學生激起閱讀的興趣,是我們語文課要追求的。所以我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讓他們觸控作品中的人物,觸動他們讀書的慾望。

  2、在學習中總結學法。這是三個人物描寫的片斷,教學的重難點大同小異,採用同種教學方法會顯得重複枯燥,同時教學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因此,我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學習方法,再透過老師導學,嘗試自學,合作研讀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能力,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分兩課時學習。第一課時:從文學作品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小兵張嘎》、《儒林外史》、《紅樓夢》三部作品的認識,初步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三個人物的性格。第二課時,從片斷入手,具體感受人物性格和寫作方法。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本課時我分四步進行。

  (一)導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1、出示自學提示:①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小嘎子的特點?請畫出相關的句子。②小胖墩也是個攔路摔跤的慣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③讀一讀這些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先重點指導:

  小嘎子的句子有:

  ⑴ 小嘎子在家裡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小嘎子機警敏捷,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不蠻幹。)

  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彷彿很佔了上風。("猴兒似的"充分表現了小嘎子的機靈。"總想使巧招"說明小嘎子在比賽中肯動腦筋,不硬拼。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小嘎子輸在身材,力氣不如小胖墩兒。)

  ⑵ 讓學生帶著體會後的這種感情讀好這幾句話。

  小胖墩的句子:

  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定,硬是扳不運輸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裡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小胖墩兒確實不賴,佔了身體優勢,並不像外貌所表現的"傻大憨粗".)

  4、學習寫作方法

  我說:同學們,這只是一個片段,然而小嘎子和小胖墩兒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再讀一讀片段,想一想作者是什麼樣描寫的。

  (讓學生明白,作者是著重抓住人物的動作來刻畫,用詞準確生動。)板書:動作

  5、總結學習方法

  讓學生歸納一下剛才學習這個片段的方法:我和學生歸納總結出三個步驟:一讀片段找句子,二讀句子談感受,三讀片段悟方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講解或是學生間的交流代替個體的感悟,因此,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教師並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總結。】

  (二)自學《臨死前的嚴監生》

  1、讓學生運用以上三步驟方法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這一片斷。

  2、彙報自學成果,全班交流

  讓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子交流: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伸著兩個指頭。

  (奄奄一息的嚴監生看見燈盞裡點了兩莖燈草,怕費了油,又不能說話,只得伸著兩個指頭,掙扎著不願斷氣,細節描寫使人們歲這個吝嗇鬼的形象過目不忘。)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他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嚴監生"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那手只是指著不動",不是因為幾年未曾見面的親人,而是不放心兩莖燈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作者對任務的刻畫細緻入微,層層推進,可以說是入木三分。)

  趙氏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這裡著墨不多,但卻是前文層層設定懸念的揭曉,又對守財奴臨死前的擔憂做了絕妙的映襯。】

  3、再讀片段,學習方法

  在這個片斷中,作者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將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表現誇張放大,(臨死前為了兩莖燈草不願斷氣),進行細緻刻畫。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如:一聲不倒一聲、伸著兩個指頭、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登時斷了氣)來展現其內心世界,語言簡練但又極富表現力。板書:神態

  【在上節課老師逐步引導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的的嘗試,實現了由扶到半放。回顧學習方法一環,要讓學生明確步驟及目的,保證自主學習的實效。】

  (三)合作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1、透過前兩個片段的學習,我們已經總結出了三步走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嘗試著運用這種方法以小組的方式自主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⑴外貌描寫—俗氣、狡黠(板書外貌)

  (2)語言描寫—放縱、逢迎

  ⑶ 動作描寫—圓滑

  【學生在實踐總結與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可以檢驗教學效果;指導到位、組織有序的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在全班交流的環節中,教師相機點撥提升,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課文的內涵。】

  (四)整體感知,感悟寫法

  1、快速閱讀三篇短文,如果讓你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他們,你們會用什麼詞?交流後板書(可愛、可笑、可怕)

  2、你認為哪個人物形象在你頭腦中留下了最鮮明的印象?為什麼?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標註。

  3、交流討論,學生自由發言,講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師可隨機點撥。

  點撥的要點:

  (1)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動作就是一個小孩子才會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簡單的"狡猾".

  (2)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特定的情境相結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如嚴監生臨死前身處兩個指頭,"鳳辣子"在眾人面前風風火火的語言,都有力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3)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很典型。

  【從整體入手,從片段分析,再回歸整體,對寫作方法來一個總結,不僅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本文的寫作方法,而且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這樣的知識網,會學以致用,實現對寫作方法的借鑑。】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號__號考生,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現如今,孩子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傾斜的傘》這篇課文適時地呈現在我們學生面前。

  《傾斜的傘》是第三單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主要寫了小時候外公為“我”撐傘,把傘傾斜於我,他自己卻淋溼了;長大後“我”為外公撐傘,“我”自己也淋溼了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我”與外公之間的溫馨親情,學會關愛感恩親人。

  二、說學情

  透過以上我對教材的分析,接下來談一談我所面對的學生:

  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對於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是他們司空見慣卻不曾認真思考過的。但孩子們都有著一顆易於被感動的心,因此,讓學生透過閱讀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濃濃的親情,明白“愛”不僅僅是接納和享受,同時還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透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眯、惑、”等5個生字,會寫“歪、淋、丹”等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同時也是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所在。

  3、透過反覆閱讀,體會“我”和外公之間的至愛親情,進而感受人間真情。這也是我本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品讀法,引導學生透過讀悟法、練習法和自主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五、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我精心設計了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愛

  這時我會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下雨天校門外有許多撐著傘等待孩子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為你們撐上傘時,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傘傾斜的方向呢?(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我透過課件出示家長接送孩子的圖片,引出“傾斜的傘”。(板書:傾斜的傘)。

  這樣的匯入,既觸動孩子對生活細節的回憶,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營造了一種“課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體會愛

  在溫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我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文章,開始我們新的學習。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兩個步驟:

  第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在充分朗讀字詞後,課件出示:淅淅瀝瀝 驚訝 灰濛濛 困惑等詞語,然後我會以“淅淅瀝瀝”這個詞語作為示範,從詞的結構和筆順來指導學生進行規範書寫。同時,為了及時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把握,我將採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的形式來做相應檢查。(板書:淅淅瀝瀝)

  第二、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文章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主人公是誰?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在關鍵處加以引導,讓學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傾斜的傘”為線索,以“我”和外公為主人公,分別寫了“我”小時候和成人後與外公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板書:“我”、 外公)

  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進入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現愛

  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仔細閱讀外公為我撐傘的情節,感受外公對“我”的愛。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從“困惑”一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幾個原因,再結合文中對外公進行細節描寫的詞語,如“總是一半乾一半溼”、“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了起來”等詞語來感受外公給予我溫暖的愛、無私的愛。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情感步步昇華。

  第二個環節:閱讀“我”為外公撐傘的情節,感受“我”對外公的愛。我用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內容:不知從何時起,撐傘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一切和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抓住這一段中的三個“仍然”進行品讀。啟發學生做這樣一個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樣”,是什麼讓一切和以前一樣?在學生交流討論後,總結出:對,是愛,是外公給予的愛,是“我”讀懂了愛,是“我”回報的愛,是傾斜的雨傘蘊含的愛。(板書:愛→←)

  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一起感受這人間的真愛。

  (四)激情延伸,感恩愛

  這雨中,這傘下,籠罩著濃濃的親情。課文學到這裡,學生一定有了初讀課文時不曾有過的情感體驗,這時我會詢問學生:文章中的傘,僅僅是一把傘嗎?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進行適時總結歸納:不,這傘裡有愛心,有溫情,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把愛的雨傘下。(順勢完善我的板書)

  在情感昇華之際,我會為學生播放一段手語影片《感恩的心》作為我本節課的課堂小結。在欣賞影片,感悟旋律的同時,引領學生和我一起學習“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句話的手語表達,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把情感推向一個高潮,使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穩穩的紮下根。

  課堂的最後,我會佈置這樣一個小任務:讓同學們回家以後為自己的爸爸媽媽製作一個愛心卡片。

  六、板書設計

  接下來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是以一個形象的傘字貫穿文章脈絡,直觀形象,更方便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準時的登陸表演》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冀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和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總體目標:

  (1)透過閱讀理解,建立起仙企鵝登陸的表象,並能用語言表達文章主要內容和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2)切實體會到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能從內心對這種登陸感到驚訝和讚歎。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讚歎不已”一般詞語的意思,和“準確無誤、奇蹟、奇觀、紳士、步履蹣跚”這些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讚歎。

  (3)瞭解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原因,初步瞭解生物鐘現象。

  B、能力目標:

  (1)能在老師引導下蒐集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2)會在學習中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

  C、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諧,懂得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4.教學重點: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奇觀的由衷讚歎。

  5.教學難點:把對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感到的神奇、驚歎讀出來。

  6.課時安排:2課時。

  7.教學準備:CAI課件;安排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透過抓重點段落、詞句,組織並引導學生探究和體驗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質疑問難:有對文章題目的質疑問難:誰做登陸表演?怎樣的登陸表演?真的那麼準時嗎?有隨文閱讀中的質疑問難:仙企鵝的絕技到底怎麼樣?它的登陸表演真的是準時無誤,一分不差嗎?為什麼仙企鵝會準時無誤的做登陸表演呢?

  學生在疑難問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解決疑問,深入領會課文內容,並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閱讀獲取的知識和感受。

  三、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第一個步驟:提示課題,質疑問難,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登陸?怎樣登陸?)

  第二個步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在隨文閱讀中解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包括4個小環節。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瞭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3)檢查生字,認讀、書寫和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培養並提高學生隨文認讀生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教師給出的提示性詞語即要求學生理解的那些詞語敘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第二課時

  第一個步驟: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25課《準時的登陸表演》,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你印象中的企鵝是什麼樣子?而文章介紹的仙企鵝又是什麼樣子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第二段。

  由此進入教學的第二個步驟,反覆讀,抓重點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1.提問:仙企鵝什麼樣子?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從“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兩詞中,你獲得了什麼感受?這一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仙企鵝的樣子有直觀表象,即體態小巧,不笨拙,走起路來很輕盈,有一種飛的感覺,很討人喜歡。

  課件出示句子:它們不僅走起來飄飄欲仙,有一個很優雅的名字,而且能準時無誤地做登陸表演,天生一身絕技。

  讓學生反覆閱讀,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獲得了什麼知識?你是從哪裡感知的?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不僅……而且……”這個關聯詞中,感知到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和樣子相比,絕技更吸引人。

  2.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到底什麼樣兒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內容,並將介紹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的詞語勾畫出來,進入第二個教學步驟的第二個環節,抓重點詞句,反覆讀,深入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1)“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南部的菲利浦島上,每天都有一大群遠方遊客被小小的仙企鵝吸引到海濱。”從這句話中,你感知到了什麼?

  (2)看到海邊的告示牌上寫的“本月仙企鵝登陸時間為下午8時5分”時,你心裡怎麼想?遊客的心情和表現又是怎樣呢?

  (3)當手表向人們報著八點零五分來臨時,海面上出現了什麼奇蹟?

  (4)第四段主要講什麼?

  (5)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學生從準時、秩序井然、步履蹣跚而又整整齊齊的樣子三個方面感受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

  (6)“白胸黑翅的仙企鵝,彷彿身著燕尾服紳士,步履蹣跚,卻又整整齊齊。”從“紳士”一詞,你獲得了什麼感受?(白胸黑翅的顏色搭配,不搶灘登陸的禮貌,都像紳士。)“步履蹣跚”一詞在說仙企鵝走路是什麼樣子?(走路搖搖擺擺的樣子。)

  (7)什麼使遊人如醉如痴、讚歎不已?“奇觀”一詞是什麼意思?

  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提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對這一奇觀感到由衷地讚歎,突破教學重點,結合學文體會,運用反覆朗讀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3.“小傢伙這麼守時!是有誰在暗中指揮著它們嗎?”由提問引入第三個環節的教學,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生物鐘現象的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第三個教學步驟是:課外延伸:設計海報為仙企鵝做宣傳。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結合課文的學習把學生引導到課外的語文學習上來,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領域,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板書設計:

  25、準時的登陸表演

  小巧玲瓏 飄飄欲仙 (形態)

  仙企鵝 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 步履蹣跚 (神奇)

  生物鐘 (原因)

  設計目的:用主要詞語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蘊涵了寫作的指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這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所以我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材編寫的意圖以及學生髮展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能正確認讀“慣、眯”等九個生字及其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正確書寫“第、期”等4個生字。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的意思。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為學生搭建多元感悟的平臺,豐富學生自主體驗的形式。3、情感目標:感悟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到做事不能只想到自己,還要尊重別人的習慣,懂得在與別人相處時要關心他人、與人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詞,能讀出各角色的不同語氣,初步明白道理。

  教學難點:拓寬學生多元閱讀體驗的渠道,能為文中“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處補上相應的動物語言,從中初步體會到“只有尊重他人,體諒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這一道理。

  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是本節課中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拓寬學生多元體驗的渠道,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體驗中讀懂文字,領悟涵義,這是本節課追求的目標。

  一、 合理切割課時,拓展學生多元體驗的時間和空間。

  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有其自身規律的,對於所學的一切知識,學生總要透過自己頭腦加工整理後才能消化、理解、吸收。如果學生只是粗粗地讀一遍課文,就讓他們去說感悟,就容易把浮躁的風氣帶進課堂,使學生養成囫圇吞棗的不良學習習慣。今天的課,沒有選擇全部上完,給學生留下一個不是懸念的懸念,就是希望能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讀書、感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更多的機會進行思維的碰撞和心靈的交流。這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

  二、 用心搭建平臺,拓寬學生多元體驗的渠道

  1、情境+觀察+評價+朗讀,體驗“貓頭鷹的神氣”

  情境教學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比如,在感受貓頭鷹的神氣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課文,“貓頭鷹是怎樣當萬獸之王的?他釋出了什麼命令?”為學生的體驗創設誘因,使學生的注意、感知、思維傾向課文;接著指名試讀,透過學生自己的評價找到需要體驗的點:“神氣”選準了課文的語言因素。然後再一次讓學生試讀,透過教師的評價引領學生感悟到貓頭鷹的神氣,這是體驗的第一層次;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貓頭鷹的神氣?”透過圖畫、語言的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教師細心點撥,巧妙移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在此基礎上的引讀,感覺也就更加出色,這是體驗的第二層次;最後經過教師的範讀,為學生的表演讀鋪設臺階,這時候的學生朗讀,包括齊讀也就非常到位,對“神氣”一詞第三層次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多讀課文不是傻讀課文,而是讓閱讀層層推進,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質量。在朗讀中加深體驗,在體驗中完善朗讀,這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追求的語文課堂。

  2、想象+補白+評價+朗讀,體驗“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

  王國均老師認為: “閱讀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給學生填補‘空白點’或以方法指導學生不斷提高填補‘空白點’能力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中,內容上的“空白”設定,是指教師要注意改變單向輸灌、包辦代替的閱讀教學做法,根據閱讀教學內容注意給出相應的問題,注意留出“空白”內容讓學生去“填補”,去“發現”,做到“藏而不露,引而不發”。

  貓頭鷹大王釋出的命令,使小動物們“議論紛紛”。在理解動物們的感受時,我讓學生進行換位想象,填補課文中的空白。“你同意貓頭鷹的做法嗎?有什麼話,快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吧。你們都議論些什麼?小動物們,快把你們的苦說出來吧。”由於走進了文字,把自己當作了森林中的小每一個小動物,因此,在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時,學生的體驗就非常真實,感受就非常豐富,學生們就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愛說。在此基礎上,再來讀第二段的後兩句,學生就讀得投入,讀得真切。

  3、實踐+內化+反芻+朗讀,體驗“苦練”

  在教學袋鼠這一段時,為了避免教學流程上的雷同,在引領學生感悟“苦練跳的本領”的辛苦時,我讓學生透過實踐,進行親身體驗,模仿小動對們跳一跳,教師置身其中,如臨其境,換位成高高在上的袋鼠大王,發號施令,使學生經過自身的內化對課文產生深刻的感悟,學生的感受特別豐富,思維異常活躍,朗讀的效果自然也不在話下。

  4、質疑+探究+ 交流+存疑,體驗“非常擔心”

  在語文教學中,努力造成“問題態勢”,即不是讓學生圍著教師的提問轉,而是精心組織,巧妙引導學生自己積極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小猴子上任了,你又有什麼想法,為什麼會這麼擔心?”然後,展示小動物們非常擔心的圖片,使大家對貓頭鷹和袋鼠當萬獸之王後給小動物帶來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最後,存下四個問題的疑問,留下一個不是懸念的懸念,旨在為第二課時的體驗開闢通道。

  三、 緊扣課題,讓教師的語言成為加深學生多元閱讀體驗的階梯

  張化萬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教師的情感引導是語文學習人文關懷的最重要前提和內容。”教師具有濃重情感的教學語言,包括導語、過渡語、小結語,既能入木三分得予以點撥誘導,又能催化學生的發現情緒。

  在本節課上,我努力使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我怎麼感覺不到獅子大王的威風呀?有點神氣了,你更神氣了,真是一位神氣活現的貓頭鷹大王;實在是太辛苦了,你瞧,你都瘦了。”教師不顯山露水的評價,讓學生深深明白,老師始終和他們站在同一條情感線上,他們的體驗也就會更加實在。在每一個環節的揭示或者過渡中,我緊扣課題,因為“從現在開始”,在課文中出現了五次,而每一次又各不相同,教師的引入,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差異。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內涵鋪設了臺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成長》是語文S版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共分十四個自然段,記敘了義大利小男孩約翰雖然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卻生活節儉,還堅持用自己的勞動——為居民點送報紙,來掙零花錢的故事,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於他們成長。 課文的一至六自然段寫小約翰給我的最初印象,很可愛,很節儉。每次到“我”的麵包房總是重複的兩句話、重複的行為引起了“我”的好奇。由此我推測約翰的父母可能不太喜歡他,也可能是他家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至十四自然段寫一個雪天,一個在媽媽陪伴下送報紙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最終“我”明白了,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媽媽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為了培養他的生活能力,這樣更有利於他的成長。

  設計理念:

  1、由“我”前後對約翰家情況的不同猜測,引導課文分層,然後分層引導學生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猜測。

  2、抓住課文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讀。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運用對比法、問題發現法。抓住“我”前後對約翰家情況的不同猜測,引導學生透過對比,產生疑問,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用情感體驗法,讓學生理解“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猜測。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讀、思、悟,最終懂得從小培養生活的能力,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的道理。

  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理解“成長”

  1.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第十一課《成長》,齊讀課題。

  2. 誰能用“我們怎樣成長”說一句話

  小結:是啊,同學們在家長的關心、呵護下快樂幸福地成長著。其實,我們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身體的成長,個子越長越高,一方面是心理的成長,懂得的事、會做的事越來越多。

  4.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個名叫約翰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他是怎樣成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吧。

  這樣的匯入不僅直接,而且緊密聯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成長”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因為故事內容有些曲折、複雜,學生不容易概括,因此,我用一道填空題加以引導。出示課件

  填空

  一個名叫約翰的義大利小男孩,每次來“我”工作的麵包房時,只花 買 。雖然他很想 ,可卻從不多花錢買。後來“我”發現他每月給人 ,獲得

  。最後“我”終於明白 ,而是為了 ,這樣 。

  3、再讀填空,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

  三、直接提出課文第6和第14自然段,引發學生質疑

  1、不知道同學們注意了沒有,課文裡有這樣兩段話:(出示課件)

  聽了他的話,我琢磨,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為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為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

  2. 引導學生對比讀這兩段話,引發學生質疑

  ①琢磨什麼意思?“也許”表明這是“我”的猜測,我的猜測是什麼?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②恍然大悟什麼意思?我忽然想明白了什麼?生讀“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為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為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

  ③師引“我”開始這樣猜測(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後來又這樣認為(生讀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我”開始猜測(生讀“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後來又認為(生讀約翰家不是沒錢)。對比我前後不同的猜測,你們有疑問嗎?

  生:“我”前後的想法為什麼不一樣?

  引導學生透過對這兩段話的對比,使學生產生並提出問題,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新課標理念。

  四、圍繞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自己讀文找答案

  1. 師:“我”開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測,我們得聯絡這一段的上文去理解。這一段上文是從哪兒到哪兒,(生1-5自然段)。

  2. 學生自讀1-5自然段,找出使“我”產生這樣猜測的原因。

  ① 約翰每次來麵包房,總是親暱地拖長聲音,衝著我說:“您好——”等我回答後,他便從口袋裡掏出兩元錢,要買義大利香腸。

  ②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的說“不夠買兩根的”,這句話他幾乎天天重複著,好像他的身上只允許裝兩元錢。

  理解:“不夠”、“幾乎天天重複著”、“只允許裝兩元錢”

  在這裡教師是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師:正是由於這樣,才使我產生了這樣的猜測(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3. 師:“我”看到約翰很想買兩根香腸,可是他每次只帶兩元錢不夠買,於是有一次,我給約翰拿了兩根香腸,約翰要了嗎?(生:沒有)一起讀這段話。

  “有一次,我拿了兩根香腸給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雙大眼睛閃了又閃,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

  從這段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

  約翰很懂事,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

  約翰的兩元錢花的很有計劃。

  4. 小結:約翰每次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雖然他很想買兩根,可他從不多花錢去買。因此“我”猜測(生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可後來我為什麼又認為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呢?我們也得聯絡這一段的上文來理解。這一段的上文是(生:7-13自然段)

  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部分

  學習7-13自然段,思考,後來我為什麼又會這樣以為呢?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5. 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①約翰家有車,所以他家不是沒有錢。

  ②他的媽媽在大雪天裡陪他一起送報,所以他的父母不是不愛他。

  ③師:約翰每月送報能掙多少零花錢?我們一起讀12自然段。

  漫不經心是什麼意思?

  他每月掙(生:八十元),聖誕節更多,能掙(生:一百多元),掙不少呀,他對此卻毫不在意,不放心上。說明他並沒有一次把錢看得(生:很重)。可前面寫道他每次到麵包房只花兩元錢。這又一次證明了他(生:節儉、花錢有計劃)。

  節儉不亂花錢,花錢有計劃,這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能力。

  教師的引導層層深入,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什麼是生活的能力。

  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我們現在知道了“我”後來為什麼會認為“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為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為這樣更利於他得成長。”的原因了。

  四、理解“而是為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這樣有利於他成長。”

  1、在這篇課文中約翰已經表現出一定的生活能力。你認識到了嗎?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一下。

  2.學生交流

  ①花錢有計劃,不亂花。

  ②積極勞動,懂得透過勞動獲得報酬。

  ② 對工作負責任,大雪天也要送報。

  小結:小約翰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在他父母的培養下,他還會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這樣長大以後,他就能獨立的生活,不依靠別人。

  五、拓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同學們,你們和約翰是同齡人,學習了約翰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寫一寫吧。

  拓展部分使學生心裡初步樹立從小要培養生活能力的意識,實現了新課標三個維度之一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小蝦》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可愛的小生靈”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透過對小蝦吃東西、打架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寫出了小蝦的可愛,表現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透過學習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

  說教學重點:

  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方法。

  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說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同時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5分鐘)

  1、出示小蝦圖片,談話匯入新課。 (直觀匯入,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小蝦》,指導書寫“蝦”字。

  3、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蝦”字兩遍。(落實寫字目標)

  4、質疑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關於小蝦的什麼呢?

  二、自讀識字 (6分鐘)(掃清閱讀障礙,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先畫下來。

  2、出示詞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1)同桌二人開火車讀(2)全班開火車讀 (3)指名部分同學讀詞語。

  三、學習課文(28分鐘)

  1、梳理課文內容:3分鐘(提高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1)透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們讀過課文後獲得了一些什麼資訊?

  (2)按自然段梳理內容:每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小蝦的什麼知識?

  2、瞭解小蝦的外形:6分鐘

  (1)快速默讀1、2自然段,畫出描寫小蝦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個同學讀句子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兩種小蝦的樣子。

  (4)男女生分組讀句。

  (5)出示,口頭填空檢查學習效果。

  (6)出示兩種小蝦的圖片,分辨。

  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蝦的有趣。19分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體現小蝦有趣的句子。

  (2)指名讀體現蝦有趣的句子。

  (3)畫出動作的詞、板書。

  (4)四人小組學習,模仿體會小蝦吃東西時的小心和吃飽後的自在。

  a、出示四人組活動要求。b、交流感受。

  (5)齊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小蝦的可愛。

  (6)找出表示順序的詞,用表示順序的詞說一句話。(備用環節)

  (7)出示,小結,點名中心句並進行課堂小練筆。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處於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從體裁看,這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思想縝密,論說有力。初一學生剛剛接觸這類文章有新鮮感,也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學生探究未知,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豪情。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內涵,提煉文中關鍵性語句。

  2.能力目標:篩選重要資訊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歸納整理文中作者所列舉的事例及材料並分析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這些內容的理解把握全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文中引用遇難人數和萬戶傳說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閱讀這篇議論文要反覆讀,理清作者的思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提挈全篇的主旨句,本文宜採用學生分組研討的學習方法。(讀懂文章一直是閱讀的關鍵,所以我採用默讀跳讀朗讀的方法來提煉關鍵性語句)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請同學展示課前蒐集航天探索的有關資料(激發學生興趣)20xx年10月15日,航天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中國人振奮的大事,哪個同學知道這件事?(學生回答)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十多分鐘後,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由此踏上了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在此之前,美國和俄羅斯多次進行了載人航天飛行,在這過程中也經歷了嚴峻殘酷的考驗。迄今為止,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宇航員已有22人。

  面對著種種危險,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國家在繼續進行載人航天的探索與實驗呢?他們追求的是什麼?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的認識。

  (學生回答),

  在楊利偉成功返回地球的當天,《中國青年報》的編輯李方發表了評論文章《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對此有什麼看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關於載人航天的討論中,反對派們提出質疑的理由是什麼?載人航天過程中宇航員面臨哪些危險?簡要概括,(感受人類對航天探索的艱鉅性。這種探索並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犧牲為代價。那麼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資料和萬戶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說明:引導學生去文中篩選資訊併為探索研究的原因做個鋪墊。)

  探索浩瀚宇宙,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的信念鼓舞著越來越多的宇航員離開地球家園,走向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請同學們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透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2、細讀課文,思考:邊讀邊思考:人類不間斷地對載人航天進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為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是人類探索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人類這個豪壯的夢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但每當重大的航天災難發生總有人置疑)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對全文的中心有個把握

  三、問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學生互動解決。然後梳理出共性的關鍵語句和疑難問題)。

  出示要理解的關鍵句子,提出問題:(分組討論,閱讀探討。)

  說明:抓住文章的關鍵詞,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進而理解中心

  1.總有一天你要離開家,去外面的世界,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家指什麼?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指什麼?)

  提示:家指我們居住的地球。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裡,更不知道將會遭遇何種命運,但是他們出發了。沒有這種氣質,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這種氣質是什麼?怎樣理解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的意思?)

  提示:這種氣質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員不畏艱險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價,為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而勇於探索宇宙奧秘的精神。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的意思是指如果沒有那些勇於探索未知奧秘的英雄,人類不會有今天的文明富饒,而只會停留在原始野蠻的狀態中。

  3.他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了生命代價,不知道當時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應該沒有人會嘲笑他的做法了,因為我們都已經能夠很好地理解那個夢想的價值。(你認為那個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提示:那個夢想的價值就在於鼓舞著人類的後來者為了能夠克服自然的束縛和禁錮,以獲得人類更大的自由,從而實現人類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懼地繼續著對載人航天的研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

  四、積累拓展

  關於人類宇航史上的第一(藉以豐富學生的航天知識積累,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秘的興趣和豪情。)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收集了解有關人類探索的資料。

  2、寫一篇讀後感。

  說明: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加深對文章中性的理解,對科學的熱愛。

  六、結束語: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內心湧動著一種渴望,從地球出發,飛向浩淼的宇宙太空。為人類實現一個又一個宇宙探索的宏偉夢想。

  板書:

  利用太空資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 克服自然的束縛與禁錮

  擴大生存空間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畫家鄉》是一篇非常美的寫景文章。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這一課我主要是貫徹“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一個教學思想,力求做到平淡而真實,流暢而有效。

  1、從家鄉乍浦匯入,透過課件欣賞乍浦美麗風光,激發學生情感,並帶著這種情感進入學習。

  2、作為第一課時,字詞教學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詞到字,從帶拼音到去拼音,透過自由讀、小老師領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層層落實、推進。其間穿插了“又( )又( )”以及說數量詞的訓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

  3、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課文的2——6自然段,段落結構形式幾乎是一模一樣,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文。因此,我決定採用由扶到放的形式,在本課時中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為以後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以學生的朗讀體驗為載體,逐步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感。這個朗讀體驗的過程主要是分層來進行的:首先借助課件的直觀性,吸引孩子的興趣,廣闊無垠的大海、魚蝦滿倉的畫面、美麗奇特的貝殼給孩子的視覺以衝擊,帶給他們心靈的震撼,然後再讓他們讀文體會,抓住重點詞朗讀感悟,讓他們的整個情感隨著這個過程,層層遞進,步步昇華。

  4、結合文字進行句式訓練。在欣賞課文中描寫的美景時,離不開那些優美的語句。課文中的“那麼……那麼……”這個句式,是打好語文基本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好素材。因此,在最後,我安排了這麼一個環節,帶著孩子們一起跟隨濤濤去他的家鄉走一走,邊走邊進行說話訓練:我來到了海邊,看見海是那麼( ),那麼( )。我赤腳走在沙灘上,腳下的沙子是那麼____,那麼________。沙灘上的貝殼是那麼_____,那麼 _____。我撿到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是那麼___ ,那麼___ 。這既是總結回顧,又是訓練積累。

  一堂課下來,暴露了很多問題,值得我思考、改進:

  1、一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不穩定的,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永續性較差,注意範圍也有侷限性。在後半節課,有些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不佳。為了趕時間,我沒有很好地去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在今後我一定注意這一點,及時關注學生學習情緒,及時調整。

  2、在時間調控方面還比較欠缺。因為前半部分的字詞教學花費時間過多,所以在最後的結合文字用“那麼……那麼……”進行說話訓練時就感覺比較倉促,訓練的不夠到位,不夠紮實。

  3、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我想,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針對文字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是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努力、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