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通用18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通用1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內容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圍繞愛祖國、愛家鄉。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了周總理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灑滿字裡行間。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

  三、說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怎麼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字是連線讀者和作者的橋樑,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控文字,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在理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嚮往與興趣。從而有助於主動進入文字,從而體會到課文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本著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圍繞“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從第3自然段歡迎的場面描寫中,感悟興奮和歡悅的心情。從周總理的衣著、表情,動作中,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從結尾的3個自然段4個感嘆句,體會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這樣抓住詞語和重點句子,帶著孩子們在文字中體會和感悟,揣摩內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讀重新詮釋潑水節的“難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著“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理念,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我分2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篇幅短,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課時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課文。第一課時是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並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鞏固理解,教學生字的寫法。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1、 匯入新課

  從以前學過的《關懷》入手,引出周總理,然後再引出課題。

  然後板書課題的時候,我並沒有提前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雖然那樣的課題會寫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覺現場板書不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學生一個模仿老師寫字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寫好字的興趣。

  板書好課題後齊讀課題,然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善於質疑,善於思考,也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後,緊接著讓學生立即接觸課文內容,透過初讀,瞭解主要內容。初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帶著要求、帶著問題來讀,這樣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

  讀完後立即交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

  3、 讀書識字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力爭詞語和生字交替出現,在二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詞語,從詞語中認識生字,這樣的難度小一些。在一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生字,然後由生字聯絡到課文裡的詞語,因為一類字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類字裡出現過。“恩”在課文裡的詞語是人名,所以我選擇這個字讓學生擴詞。又讓學生比較“恩”與“思”,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混淆這兩個詞語。由“度”所在的詞語“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4、細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內容也很簡單,同時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開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內容略講。在這裡我設定了一個訓練點。

  那就是從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導學生學會上下文聯絡,理解課文內容,並指出“聯絡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先出示周總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為什麼對於周總理的到來那麼興奮,那麼激動。接著抓住“趕來”、“一條條”、“一串串”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激動,興奮,對總理的歡迎、愛戴。

  第四自然段的內容是課文插圖最直接的描寫,本段的學習重點是圖文結合,透過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動作,透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想象周總理在潑水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再一次體會與傣族人民的幸福,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然後設定訓練點:學習用“一手 一手 ”、“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噴發,這裡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激情,透過朗讀釋放出激情,使課文的學習達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做一個總結,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六、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和周總理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對周總理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把課文主要內容顯示出來,而且要簡潔。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課內容簡介: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一)文字解讀:

  《紙船和風箏》講的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又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後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縫”擴大,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學習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對於這樣一篇文章,敢於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透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從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於讓學生走入文字,理解文字。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透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二)、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透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3、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二)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教學難點: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為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

  五、教學設計:

  (一)、實物匯入,引發學生興趣

  1、教師一手拿摺好的紙船,一手拿著風箏:“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師板貼實物紙船和風箏。

  2、板書課題:20.紙船和風箏

  3、指導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紙船和風箏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構建一個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探知慾望)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1)、讀生字卡

  (2)、找朋友遊戲——連字成詞【在遊戲中鞏固生字,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請學生說說讀了課文後你讀懂了些什麼?

  (三)、讀文識詞,通讀理解。

  1、學習1—6自然段

  (1)自讀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說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師隨機板書:快樂、幸福

  (3)指導朗讀“祝你快樂”!“祝你幸福”!當小松鼠和小熊在紙船和風箏上寫上這兩句話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你能透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嗎?

  (4)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5)齊讀1—6自然段。

  2、學習7—11自然段

  (1)自由讀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

  (2)指名交流,隨機板書:飄蕩、漂流,分別寫在紙船和風箏的實物下方。

  (3)聯絡實物,比較識字“飄、漂”,你是怎麼記這兩個字的?

  (4)用“飄蕩、漂流”造句。

  (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實物,聯絡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區分同音字“飄、漂”的形和義,並且力求做到識用結合,用“飄蕩、漂流”造句。)

  (5)指導朗讀,讀出小松鼠和小熊難過得心情。

  師:小松鼠和小熊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難過、傷心。板書:難過

  誰能讀出小松鼠和小熊現在的心情?

  (6)指名讀,齊讀。

  (7)最後他們和好了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出示:“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指名讀,小組讀。

  (8)齊讀7—11自然段。

  (四)、解決難點,深入理解。

  1、指名讀11節,既然小熊願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應該很高興,為什麼還要哭呢?而且是高興得哭了,他又在高興什麼,哭什麼呢?

  (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這裡學生對文字的解讀可能會多樣化,也許小松鼠是在為小熊又願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興,也許它是在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興,也許它是因為害怕小熊還願不願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許它在是擔心小船會不會順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字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2、讓我們帶著這種複雜的心情,齊讀11節。

  3、如果你是小松鼠,現在你會在紙船裡寫點什麼呢?生試寫1到2句話。

  (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學生內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適時地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既是對文字的補白,又是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平臺。)

  4、彙報交流。

  5、齊讀課文

  (五)、鞏固生字詞

  1、指導學生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 2、開火車讀。 3、指名讀。

  【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在讀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詞語的含義。】

  (六)、指導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2、小組合作,互相評價。在生字中找你認為寫得好的字,衝它笑一笑,或再高興地讀一遍。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

  (七)、作業: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好朋友聽,並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的心意。(把學到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好友聽,這也是對語言運用的絕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會得到同步的發展,給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機會。)

  2、每篇積累

  讓學生從本課中找到喜歡的詞句,並記住它。【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課都讓學生去發現好詞、好句,並記住,既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又能讓學生養成時時積累、事事積累的好習慣。】

  (八)、板書設計

  20、紙船和風箏

  快樂 幸福 紙船和風箏實物

  飄蕩 漂流

  難過

  高興得哭了

  設計理念:板書上的這幾個詞,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變化過程清楚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脈絡,放在黑板上學生反覆識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釣魚的啟示》,它講述了作者30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一起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了湖裡。這件事情讓我受益終身。它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這節課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但不一定讀得懂。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憑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再帶領學生走出課本去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處理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係。

  三、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標示出發,制定了以下午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裡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覺抵制各種“魚”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心理變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透過匯入並恰當的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很快入境動情。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六、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說教學過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透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匯入發現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幻燈片播放月夜圖,伴著優美的樂曲,學生欣賞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畫。讓畫面定格在一幅和課文內容吻合的幻燈片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課文中描寫這種情景的句子嗎?這麼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讀出來?”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學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透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充分展示出來了。同時也把學生帶入月夜的故事裡去了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樣美好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釣魚部分),邊讀邊想:“我”釣到大鱸魚的時候,“我”和“父親”是什麼樣的心情?

  (2)、自由朗讀課文4——9自然段(放魚部分),“我”釣到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面臨著一個什麼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態度。(教師也扮演角色參與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語氣堅決肯定)

  孩子:“爸爸!為什麼?”(急切)

  爸爸:“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平靜)

  孩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大聲爭辯委屈)

  透過以上朗讀,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中的“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3、瀏覽課文第3——9自然段,小組討論,歸納出“釣魚—放魚”時“我”的心裡變化過程:驚喜——驚訝——委屈——無可奈何

  (得意)(急切)(難受)(依依不捨)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品析重點句(10——11自然段啟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裡的“魚”是指什麼?作者最後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金錢、地位等吸引人的、讓人追逐的利益。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會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昇華美

  當學生還沉浸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在個人利益和道德之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道德。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

  最後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螢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裡是那麼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著,默唸著這句話。我相通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裡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部分 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課需用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教學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二、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透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樣做不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課。該課呈現給學生的材料只有兩幅圖畫,一幅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一位大姐姐在旁邊勸他們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另一幅是一位阿姨在洗蘿蔔,水龍頭開著,盆裡的水嘩嘩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見了,勸說阿姨要節約用水。要讓學生藉著這兩幅圖,討論這樣做為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勸說,從而提高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全冊教材編排的六個口語交際課題中,它是唯一一例讓學生明辯是非、對錯、勸說他人的課例,因而對於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很深的社會實踐意義。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及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到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是不對的,學會用禮貌語言勸說別人,能比較完整地用普通話說二到三個句子。

  2、過程和方法: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發現、關心身邊事情、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懂得維護公共利益人人有責的道理,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

  本次說話課題主要以圖畫為憑藉,因此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是把握說話方向的關鍵,而讓學生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件事的做法為什麼不對,該怎樣勸說就成為了本課的重點,在農村小學,受學生的語言交流環境和習慣的制約,讓學生大膽地在集體場合說普通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目標的要求,考慮學齡初期兒童富於想象,但缺理性思維的心理特點,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運用談話引導法。以談話的方式匯入話題,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深入話題,以教師的談話總結深化主題。在談話中,還適時運用反饋調節的方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中間一些不正確的看法。

  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綜合採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表演等學習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體味學習的快樂。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合作學結合起來,形成合力,營造開放創新的新課堂。

  教具準備:除了若干小獎品外,還有兩幅掛圖,考慮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便於學生一幅幅的觀察。

  三、說教學過程

  1、以題激趣

  在教學中,匯入課題往往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本課中,既要緊扣課題,又要讓學生憑著兩幅圖畫,開啟話匣子,暢所欲言,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勤于思考,樂於表達。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發問:“同學們,有的學生上課坐得不端正,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回答後適時表揚坐得端正的學生。追問:“今天教師要讓大家大膽地說話,如果有些同學不敢說,這樣做好不好?”

  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很快就能回答這個“好與不好”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問:“既然這樣做不好,那應該怎樣做?”學生很自然就能回答“應該大膽地說”,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主要為下一步的口語交際打下伏筆。教師趁機匯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兩件不好的事。(板書:這樣做不好)

  2、自主探究圖畫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探究圖畫。

  ⑴ 出示第一幅掛圖,問:“第一幅上那幾個男孩在幹什麼?旁邊的那位大姐姐在幹什麼?誰做了不好的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究圖畫的意義。

  ⑵ 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第二幅圖畫。

  ⑶ 反饋點撥。學生經自主探究圖畫後,基本上能認識到那幾個小男孩的做法不對,我就順勢點撥旁邊那位大姐姐在講道理不讓他們這樣做。(板書:勸說)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說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透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透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透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透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著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透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三、教學程式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4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裡?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裡?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相機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相機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相機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相機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相機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開啟這座神秘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關於教學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有才華。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會“間、歲”兩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規律。教學中採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用畫面呈現華山的景色,用語言描繪登山的真情實感,用音樂渲染寇準“詠華山”的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從而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創設了讓學生動腦找一找“華山的景色”,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動口讀一讀“華山的詩”等學生樂於接受並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2、朗讀感悟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薰陶。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並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比賽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課一開始,我先跟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著我說“華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頓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上的氣氛也輕鬆愉快。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一)第二自然段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學習重點,也是難點。學習本段,既要讓學生領悟本段的文,又要讓學生把詩和文聯絡起來,借文悟詩。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這一段中的文,無論是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啊!華山真高啊!”。那該如何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讀出華山的“高”呢?

  在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描寫山頂景觀的句子突破這一難點。以問題“站在華山上,小寇準和先生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動腦找一找描寫“華山景色”的句子,其間還讓學生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比如“遠遠近近的山、太陽、白雲”等,在不斷的互動下,使學生沉浸在課文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薰陶。因此,我還讓學生在以上基礎上充分地讀,透過抓住關鍵詞語“除了、都、遠遠近近、那麼”等品讀感悟。然後以問題“為什麼遠遠近近的山都跑到自己的腳下,白雲也跑到山下面了,太陽公公離我們那麼近?”自然而然的引出關鍵句“啊!華山真高啊!”,接著以個人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欣賞體味,入其境,悟其情,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並讀出華山的“高”。讀完後,我讓學生說說“爬這麼高的山,容易嗎?”從而引出句子“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體會登山的艱難。

  透過上一部分“文”的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到華山的“高”。我抓住寇準的激動、驚訝的心情展開追問“小寇準看到這幅美景心情怎麼樣?”讓學生想象寇準的心理。隨後我說“小寇準的心裡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古詩《詠華山》。”透過藉助學生的內心體驗,自然的引出了古詩。《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 、欣賞和評價能力,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著這條原則,我在教學古詩時安排了這樣的流程:第一步:要求學生讀得流利,讀得有節奏。第二步:要求學生能讀懂。讓學生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兩句話就是詩意。並稍加點撥“齊、舉、回首”的意思。第三步:要求學生讀得有韻味,有感情。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讓學生在一讀、二讀、三讀中盡情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二)第三、四自然段

  等學生讀好古詩後,我也入情入境地學先生的樣子“好詩!好詩!”,抓住關鍵詞“好詩、連連點頭、稱讚”讀好第三自然段,明白先生為什麼要稱讚寇準。接著,我問“這麼好的詩,寇準幾歲就寫出來了?”讓學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才華。

  三、總結深化,昇華情感

  我回到課題指出:用詩來讚美華山就叫——《詠華山》。然後配樂讓學生齊讀全文。《新課標》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絡性。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字,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最後,我簡介華山的情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祖國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昇華了情感。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透過讓學生“讀生字,記字形和筆順,學偏旁,看範寫,動手寫一寫,評議你我他”這幾個過程來教生字“間和歲”。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透過在黑板上描繪美麗的畫面展現《詠華山》這首古詩的情境,旁邊呈現重點句“啊!華山真高啊!”。這樣的板書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願》屬於讀課文識字單元。本課是一則寓言。讀課文識字是個重點,要學習“願、遲、取、幸、竟、碰、解、閒、需”9個生字,反覆讀文是基礎,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從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體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能為別人服務才是幸福的事。

  詞語中,“泉眼”可藉助圖片加以理解,“心願”可結合生活實際,配以說話訓練。指導說話時,要從內容入手,先讓學生思考有什麼心願,然後用“誰的心願是什麼”或者“什麼是誰的心願”兩種句式,說一句話。

  “讀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這是一句假設關係的複句,它從反面說明了小山泉的心願;第二句是根據課文的意思重新組合的句子。兩句話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達了寓言的含義。朗讀指導時,可以先要求學生讀正確,再注意讀出感嘆句的語氣。

  二、學情簡介

  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謎、編口訣、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學時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來做小老師落實生字的音、形,溫故而知新。

  在閱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有些基礎好的學生還能讀出句子的語氣。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朗讀水平的提高,學生能夠初步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認讀本課9個生字;能讀準後鼻音“竟、碰、幸”;複習鞏固整體認讀音節“願、遲”。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已能認讀生字“取、解”,所以這幾個字,只要透過讀文鞏固即可。識字重點就落在其他7個生字上。我們可以將這7個字分散在課上,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且每一個生字教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強調得是讀音,如後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閒”;整體認讀音節“願、遲”;有的是結合書寫,重在筆順,如“閒”半包圍結構,先外后里。這樣的教學就體現了層次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標二: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並積累2句句子。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識字”。讓學生藉助豐富生動的語言環境識字、閱讀,同時在識字、閱讀中鞏固漢語拼音。所以,在課上創設各種環境讓學生反覆讀文,幫助學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由於本課採用對話形式展開的,朗讀課文時也可以採用對話的形式,同桌之間,或分角色朗讀,分別讀讀小山泉和野兔之間的對話,儘量使朗讀的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他們喜歡的形式下朗讀。

  目標三:在反覆讀文中,讀懂小山泉的話,初步懂得為別人服務是幸福的事。

  讓孩子學得愉快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期望。老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如挑戰讀,同桌分角色讀等讓學生的朗讀更富有生氣,使學生更熱愛語文。

  目標四:認識部首“石字旁”,並在老師的帶領下描摹“碰、取、閃、閒”。

  複習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書寫順序,擺好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透過之前對學生的寫字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筆順規則及在田字格中將字描寫好的方法。所以在這堂課上,教師沒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個字的筆順。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教師起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自主識字,合作互動,重點反饋

  一年級下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對於課文生字的學習,採用先獨立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大組反饋的學習形式,透過互動,幫助預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生字、讀通課文,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大面積提高學習效益。教師在反饋時注意抓重點。如揭示課題時,重點學習整體認讀音節“願“並書空;讀文反饋時,關注讀準“碰、竟、幸”的後鼻音;複習整體認讀音節“遲”;注意“閒”這個三拼音的正確拼讀。而對字義的瞭解,則放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透過讀文,結合具體的語境,隨文理解字義。

  二)反覆讀文,層層推進

  閱讀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精讀課文有關句子,使學生能讀懂內容。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學生在反饋預習的同時,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瞭解,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認識。

  再讀課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認為自己不幸嗎?它是怎麼想的?透過讀文找到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時注意本單元的朗讀要求:不唱讀,不頓讀,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細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能讀出感嘆句的語氣。學生交流讀後感想,即讀懂了些什麼。在交流時,不作統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可以,旨在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總結。

  三)發揮想像,訓練說話

  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注意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如:老師提供句式,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想想說說誰的心願是什麼。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老師提示,既展開豐富想象,又訓練了規範說話.從而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1、 這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課堂上,老師從孩子們那裡瞭解到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沒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在強烈的對比之下,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懂得關心父母,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2、 根據課改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內容。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4)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沉默的可貴。

  二、 說教法、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做到聽、說、讀、寫想結合的特點,根據以上教學思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去;同時滲透學生自學的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 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為:檢查預習 ——質疑匯入——初讀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

  (一)檢查預習

  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二)質疑匯入

  以題目為切入點提問:讀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自然會想知道為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在沉默?等一系列問題。

  (三)初讀感知

  學生帶著質疑讀課文,更具針對性,在些基礎上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總結出課文的主要框架:熱鬧——沉默——熱鬧。

  (四)研讀探究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課文的第一幅圖,引導學生思考:孩子們為什麼這麼熱鬧?哪些地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鳴?(這些問題的設定讓學生把讀文和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板書感受愛)

  接著出示課文的第二幅圖提問:是什麼讓興奮的孩子們霎時沉默了呢?孩子們沉默中想了什麼呢?(引導學生入懷入境,深入思考)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精讀的基礎上我出示句子:我想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問: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又出示: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碼的神色之中?問:為什麼學生犯了錯還說他們可愛呢?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孩子們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現,知道要回報父母的愛。(板書回報愛)原來這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回報父母,這也正是沉默的可貴之處。(這些總是的設定緊扣主題,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採用男女生賽讀的方法加深體會。

  (五)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開放化,生活化,為了將課堂融入生活我設計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歌曲《感恩的心》中寫出自己的心裡話,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渲洩,主題得以昇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課讀寫結合的宗旨。

  (六)作業設計

  本課的作業是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四、 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中間的紅色愛心,一看就知道是愛的教育,便於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在設計《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幾點想法,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17 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感受 愛 回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也是一篇文言文。

  《為學》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一封信。本文主要透過兩個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說明凡事都事在人為。闡述了做學問沒有難易之分,立志苦學,為學不難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型別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課後5個生字,理解“為學、何恃等重點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學”的道理。

  四、說教法:

  方法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抓題眼:“為”,抓文眼:“作者的論點”,圍繞題眼,學文眼;圍繞“文眼,”拓“題眼。”

  方法二:反覆誦讀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的完成主要的教學策略是朗讀:採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透過反覆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深化文章的論點。並做到學以致用。

  五、說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實現生本對話。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說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3——5分)

  直接揭示並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為學”,並知道本文的出處、作者及作者為什麼寫這封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二)細讀感悟(25——30)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在文言文中,透過各種教學手段讓文字與譯文巧妙地結合,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1、初讀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

  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同時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發現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2.品讀感悟

  (1)首先明確作者的觀點,藉助譯文理解觀點。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第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為”,“為”即“做”為之,難事都能變易,反之則不然;二是反覆誦讀論點,理解論點。感知文言文的精妙,找到文章中的文眼,延伸到題眼,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學習文章第二自然段。

  運用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習,做到學以致用。

  自由讀,讀懂了什麼。創設分角色表演和實踐語言的場景,主要設計了兩個小的環節,一設想,貧者在去南海的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二,請同學扮演窮和尚,並採訪問學生有這麼多的艱難險阻怕嗎?此時你會說什麼?引出文中的論點並反覆朗讀。再次感悟天下事只要做了就不難的道理。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明白“子何恃而住”富和尚的兩次的不同態度及句式。再次深化主題,懂得凡事都事在人為。

  (3)最後自然段的學習,明白作者的希望“立志為學。”這也是長輩對我們的希望。

  3.拓展延伸:(1——2)

  設計了立志的勤學故事和立志的名言警句的積累,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到,凡事都“事在人為”的道理

  4.教師小結(2——3)

  緊緊抓住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件,激發情感,教育學生。在結束語中我這樣設計到:我即將小學畢業的,在僅剩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在學習中要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引讀: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當我們學業結束,步入工作崗位,走入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的坎坎坷坷,我們要做到彭端淑所說的(天下事有難易乎?……)

  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之為學沒有難易之分,天下事也如此,只要我們立志而為就會成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1

  一、直入課題,巧設情境:

  1、直入課題,板書課題。

  2、聽風,出示風娃娃圖片,和風娃娃打招呼

  (富於特色的情境教學顯現出了它越來越多的優越性。它以最佳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以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為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鮮活、生動、有趣。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和能力。所以,在課始,我就用聲音,圖片,言語創設了虛擬的情境,使學生們帶著美好的童話般的想象和期待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當學生們對這節課充滿著興趣和喜悅的時候,這節課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首先。)

  二、複習檢查、認讀字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認讀課件上出示的12個課後生字。重點:給極和吸組詞,區分字形;再讀駛和示,區別音近字;箏,輕聲。

  3、開火車讀12個詞。

  (透過指名認,開火車認這兩種方式快速地檢查同學們對12個字詞的掌握情況。將幾個容易出錯的,重點的字,進行強調。如:給"極"和"吸"透過組詞來區分字形,給"示"和"駛"透過比較讀來區分字音,還有"箏"的輕聲讀法。以鞏固學生們的識記。)

  三、圖文結合,深入研讀

  1、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說什麼?

  (在深入學文的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說什麼?風媽媽的出現,讓學生們獲得了更真實的角色體驗,風媽媽的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此自然巧妙地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

  2、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這節課的教法設計當中,第二段是重點指導,重點學習的段落。我設計了幾個層次的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字理行間所表露的感情。像先觀察圖再讀,透過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斷斷續續"來讀句子,這一點符合新課標對於1、2年級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然後學著風娃娃的樣子做動作讀句子,最後用"高興"和"高興極了"做對比使學生準確體會風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讀文前,不管是指名讀,還是齊讀,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讀的目標,帶著要求讀,帶著問題讀,帶著感情讀,這樣才能讀出效果。將這一段學精,讀透,能保證學生們下面的自學順利的進行。)

  3、半扶半放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著相同的結構,句子排列,感情變化。所以,這一段的學習就相對簡單,處於半扶半放的狀態了。只是透過觀察圖片體會縴夫們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幫助的心理,以此襯托風娃娃們在聽到感謝後極其高興的心情。在想象縴夫們會怎樣表達謝意這一點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4、提讀第四自然段。疑問:只要有力氣就行了,是這樣的嗎?

  (第四自然段是研學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這兩個模組的轉折點,風娃娃的想法也是淺顯易懂的。這一段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用關聯詞說話的環節。這是一個隨文進行的說話訓練,目的是將知識能力目標滲透在學文中。)

  5、自學5、6、7、8四個自然段。

  (有了前面兩個自然段學習的基礎,後四個自然段就放手讓學生自已學。自讀自想,自已動筆圈畫,考慮黑板上的板書,以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不會的地方和同桌商量或請教小組內的其它同學,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這一部分的學習集中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透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在第五自然段中,使用了一個省略號,這是課文的留白部分,是最適合學生髮揮想象的時機,我讓學生再看看圖,圖上除了大風颳走了風箏,刮跑了衣服,刮斷了小樹,還造成了哪些破壞,圖上沒畫出來的,你能想象到嗎?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想象才會有創造。這一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看圖觀察能力,圖文結合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有訓練。)

  四、啟發思考,突破難點: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告訴風娃娃,為什麼它想幫人們做好事,可人們卻還要責怪它呢?(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2、談談生活中,你象風娃娃那樣經常幫助別人嗎?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本課的難點是:明白"辦事變光有好的願望不可,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效"的原理。透過前面的深入學文和自學所知,同學們應該可以順遂地幫風娃娃辦理題目。再用"生活中,你像風娃娃那樣常資助人嗎?產生過雷同的美意辦壞事的環境嗎?"這樣一個題目把學生們帶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同學們跳出課文,迴歸自已。透過老師的言語引導和學生們的團體交換,使同學們越發明瞭地認識風,認識課文所蘊涵的原理,並將其應用到自已的生活現實中。我想語文的學習有了生活的源泉,才會有生命和活力。課堂是用風媽媽的話開始,又用風娃娃的話竣事,這在情境的建立上是完備的,能起到首尾照應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牢固積聚:

  1、總結課文。

  2、讀憑據這篇課文改編的"三字經"

  風娃娃,風娃娃,做功德,大家誇。大風車,轉得歡,秧苗長,樂哈哈,吹風帆,幫大忙,呼啦啦,呼啦啦。風娃娃,風娃娃,做壞事,求全譴責他。大鷂子,翻跟頭,吹衣服,折小樹,出蠻勁,盡肇事,呼啦啦,呼啦啦。

  六、作業:明確原理的風娃娃又會做哪些功德呢?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當代聞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詳細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浩嘆息。牢牢圍繞"急忙"二字,精緻地描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細緻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緻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嘆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並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可以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型別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匯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匯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匯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透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透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控文字,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字、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裡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閱讀題型之一,能否掌握說明文閱讀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語文成績的高低。因此,進行此項專題複習非常必要。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中考對說明文閱讀的考察題型,設計以下複習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2.能準確快速判斷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三、說重、難點:

  根據本節課複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將“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做為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是:引導法、點撥法、提問法;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採用競賽法、總結歸納法。

  五、說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節複習內容及目標並出示:(學生齊讀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2.透過典型例題,總結解題技巧,並能學以致用。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二)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介紹客觀事物,闡明事理,給人以知識的一種文體。

  2、說明文的型別: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3、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寫)。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空間位置關係依次說明)。 邏輯順序(按事物的內部聯絡來說明。①從現象到本質;②從原因到結果;③從整體到部分;④從概括到具體;⑤從主要到次要等。)

  4、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列圖表、摹狀貌、作詮釋。

  5、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科學。

  設計意圖: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完成目標一。

  (三)明確中考說明文的考點:

  (1)概括全文的說明的內容,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順序。

  (3)辨析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4)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準確把握文中關鍵詞句的意義和作用。

  (5)從探究角度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以上考點,重點對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做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1、考點一: 判斷說明順序。

  (1)出示題目,學生思考。

  (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

  (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把握文章段落層次。

  2、考點二:

  (1)出示:判斷下列句子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學生思考。

  (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

  (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並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的標誌性詞語。

  (4)出示例題,總結分析說明方法作用的答題模式::“這句話運用了(說明方法),(準確的/具體的/生動的/清楚)的說明了(說明物件)的 特點。”

  (5)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作用的關鍵詞語:舉例子:具體真切(具體形象) 列數字:科學準確具體 分類別:條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動(通俗形象) 作比較:突出強調 下定義:科學準確簡明

  列圖表:直觀形象

  3、考點三:說明文的語言

  (1)出示考察說明文語言的方式。①找出體現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分析該詞語的表達作用。②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③加點詞語能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為什麼? ④某兩個或多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2)出示例題,讓學生先做,然後總結方法。a、“加點詞語能否去掉”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表態:不能刪;(2)定性:解釋這個詞或帶詞解釋句子;(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b、“某詞能否換為其它詞”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的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之後意思有何改變,不符合實際;(5)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各種題的方法,完成目標二。

  (五)當堂演練:

  (1)出示閱讀文段,學生獨立完成;

  (2)檢查做的情況,並進行點撥。

  (3)學生根據出示的答案,自己客觀公正地打分。

  (六)課堂小結:持之以恆,拼搏到底,追求成功,應是我們人生的選擇。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不可能都是一路鮮花,一路掌聲,而可能是荊棘,是坎坷,也可能是失敗。只要我們努力、進取,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設計意圖:完成目標三。

  (七)佈置作業:完成《河南中考》第131-133頁第(二)—(五)題。

  八、說板書設計:

  說明順序

  說明文 說明方法

  語言

  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板書出來,引領學生有條理地逐項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透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透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二、說學習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本課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以讀為主,以讀定教,透過學生入情入田地情感朗讀,從而領會文章所蘊涵的原理。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本性化舉動,不該以老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頭腦和情緒運動中,加深明白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緒薰陶,得到頭腦啟示,享受審美興趣。本課的設計力圖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現實,以學生的主體執行動為教學運動的中央,以情為基礎,以讀為訓練的主線,讓學生自主生長,自動探究,加強互助意識。接納多種本領感覺閱讀的興趣,力圖使每位學生都喜好唸書,能自動地念書。

  三、說學習目的

  二年級的學生能借助拼音識記生字,熟讀課文,有簡樸的自學本領和互助意識。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較好掌握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課文能讀暢通,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團體的認識。知道風娃娃幹過哪些功德,哪些欠好的事。在此基礎上,憑據新課標所提倡的三維目的特訂定第二課時學習目的:

  1、知識與本領:溫習查抄課後的生字詞,能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用喜好的方法讀課文,在家讀,團體讀、品讀中積聚語彙,得到言語美感。在自讀自悟,互助探究中領會風娃娃的美意和傻氣。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四、說學習重點

  感情讀文

  五、說學習難點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六、教與學的方法

  教法:情境創設法,圖文結合法,扶放相結法

  學法:自學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習準備

  課件

  八、學習過程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5

  一、 說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本單元共安排了6課,體現了3種不同的識字方法,本課為看圖識字,配有4幅插圖,右下角分別寫出了古代的象形字,這就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素材,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識字方法。本課教學任務分兩課時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據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會讀“日、月、水、火”4個生字,認識“橫折鉤”1個新筆畫。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瞭解生字的意思,會用這個字組詞或說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因為這是一群剛入學才一個多月的孩子,本課使他們第二次接觸漢字,對於他們來說把橫寫平,豎寫直都很困難,所以我將本課的難點定為: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

  二、學情分析

  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字枯燥的。無趣的,而天性好動的性情又使他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了很難持久,基於此,我會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話,手勢動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終保持。

  三、說教法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透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遊戲;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組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透過講故事,圖畫,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遊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眾表揚賞識;用欣賞、讚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四、說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我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程式分為以下五步:

  1. 圖畫匯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課伊始,我將貼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歡的太陽公公,來認識太陽這個詞,這個詞並不是本科教學之內,但這是孩子每天都見到的一定非常想認識。所以信手拈來,既不費力氣,又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 聽故事,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六七歲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講解這個字第一筆什麼,第二筆什麼,你應該怎樣怎樣寫,無疑使孩子感到學漢字是枯燥的,沒有意思的。如果讓剛學漢字的六七歲孩子在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圖畫中學習漢字,無疑是激發學習漢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為例,安排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描畫太陽,講一講古人是怎樣造出這個字的,為孩子架起與古人對話的橋樑,讓孩子親身體會古人造字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使漢字不僅僅是方塊字,而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更加生動。也為下面的自學打下基礎。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孩,於是我安排了為形聲字配圖,再與現代字相對應的找朋友遊戲,讓他們自己學習漢字極大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慾望。

  透過找,叫名字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記憶。

  3. 瞭解字義,積累詞語

  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組詞,說句子,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詞,說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現在的小孩,接觸面廣,家庭教育好,組詞說句子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我只是將從前他們從生活中積累來的重新霧化出來,與小夥伴交流,並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字義,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學習,積累你會學到許多字。

  我就不一一舉例,重點說說“水”的處理:我將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活中你都見過那些水?估計學生能夠說出來: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來水 白開水

  (課件出示詞語-----詞語中的“水”用紅色顯示)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詞語,你發現了什麼?學生不難發現這些詞的誰都在後面,我將給與肯定:

  同學們真會觀察,這些詞“水”字都在後面,你能不能組個詞,讓“水”字在詞語的前面呢?我估計他們也許說不出來:這時我可以給與提示:我們喝水用……,蘋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庫、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壺等等。意在讓學生明白用這個字組詞不僅僅可以在後面,還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間:如:灑水車。以此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新課標中對低年級段做出這樣的規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裡我就透過安排讓學生組詞,讓“生字開花”,完成識字量。

  4. 學寫生字,但求端正

  這裡我將從以下方面進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筆順跟隨,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說一說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

  2、觀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寫的時候哪一筆最關鍵?(“日:字中間的一橫要落在橫中線上)“月”字的第一筆撇要寫的長一些。

  3.、示範:教師在田字格里寫範字,學生觀察。

  4.、練習:學生描兩個,寫一個。

  這一環節中,我將在行間巡視指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執筆姿勢,寫字姿勢,對於寫不好的學生手把手的教,對於寫得好的給小紅花予以獎勵。而我的獎勵會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從而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從而激發他們今後主動、自覺地觀察字形、練習寫字;

  5. 拓展延伸,留有餘地

  最後將學生課前的兩首古詩:鋤禾與靜夜思。出示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原來有我們學過的漢字。意在讓學生明白優秀的詩文,好聽的故事就是有漢字組成的,等您們積累多了,也能自己讀書看報,寫文章了。點起學生心中想要多學漢字的火把,更希望這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6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級___冊第__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以“______”為主題展開。《____》是一篇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自身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和技能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本課_____的特點,我將________設計為本課的教育重點。

  為了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__________。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讀(朗讀全文和朗讀能表現人物品質的句子)作為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 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學手段。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所以我嘗試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反思,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後一個教學環境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________。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透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透過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和本文主題;

  (3)透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詳略安排,思考________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________鑑賞能力;

  (4)透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了(“導—思—點撥——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參加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初讀課文

  (三)研讀賞析

  (四)拓展延伸

  (五)結束語

  六、課後作業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透過對爬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的形態、顏色的形貌,稱讚了廬山雲霧的優美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景的頭腦情感。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昔人的稱讚→特點的形貌→緣故原由的探索”分為六大段。此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但佔的篇幅最多,並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實表現了本單位課本的講授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看成為本課文的講授重點。

  細緻品讀全文,我們還能瞭解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三言兩語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議論的措施,加強了稱讚的薰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熱打鐵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魄力,接納比喻、比擬、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雲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接納多種講授本領,透過對文章中語言筆墨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美、感覺廬山雲霧的景緻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故國江山的稱讚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並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雲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透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雲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匯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雲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雲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盪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②以讀範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絡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雲霧,感受廬山雲霧的美之後,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雲霧的詞句並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並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麼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雲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雲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雲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雲霧是令人心醉的。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雲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雲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雲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雲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雲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雲霧各有什麼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雲霧有什麼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雲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麼?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遊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雲轉眼間變成瀰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雲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湧;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麼?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並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雲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雲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讚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彙報交流。在生彙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雲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雲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雲海。(出示雲海的投影片)這就是雲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彙報。出示檢測題:

  A.雲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雲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憑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雲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連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情感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並要修業生舉行仿寫:《故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訓練:《故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8

  《美麗的小路》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小路從美麗、乾淨變髒,最後又恢復美麗的過程,告訴學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文章圖文並茂,人物語言活潑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課文。在聽吳燕芳老師上課的過程中,有幾點做的非常好:

  首先,這節課思路清晰,從整體感知到重點感悟,有條有理。複習完詞語後,吳老師用一句“還記得呀先生門前的那條銷路嗎?”打起了學生記憶的閘門,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從小動物們的對話裡去感受“小路的美麗”,再讓學生透過圖片、對話感受“小路不見了!”,最後在“小動物怎麼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這個環節讓學生懂得我們從小要保持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道理。一路執教下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理。教學過程還抓住瞭如“兔姑娘’輕輕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這些重點詞語感悟讀文,培養了理解和欣賞能力。

  其次,創設情景,調動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課上吳老師把多媒體引進課堂,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具體形象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薰陶。

  師:還記得鴨先生門前的那條小路嗎?那是一條怎樣的小路?

  生:一條美麗的小路。

  師:讓你走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生:我會很舒服!

  生:我感覺花兒香香的,美美的!

  師:讓我們走上這條美麗的小路,誰願意把心中感受到的這份美麗與大家分享?

  吳老師把學生帶到了這條美麗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麗,體會小路帶給人們的愜意。走過小路,學生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脆的鳥鳴,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們盡情說著自己的所見,這樣的感受是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實現的。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從課上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很濃,在閱讀時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以遐想的空間。

  再次,表演朗讀,豐富情感。《美麗的小路》它透過童話的形式,形象生動地把“愛護環境”的道理蘊涵其中。針對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好表演的特點,以情感為紐帶,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吳老師巧妙地組織分角色表演讀,促進課文理解,使課堂充滿童趣。學生在讀故事中,體會到了表演的樂趣。透過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動作,輔以象聲詞,使學生即使在讀較長內容時,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並會樂此不疲。

  在整個閱讀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促進者、調控者的身份出現,不斷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主讀、個別讀、表演讀、評析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官和情感,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了教師的範讀。“皺起了眉頭”、“捂住了鼻子”、“一拍腦袋”等貼切、生動自然的表演,把單調枯燥的言語配上動畫,讓學生配上動作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符合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提高了學生的朗讀勁頭。

  最後,擴充套件文字,訓練說話。“美麗的小路如何不見了?”課文用一句話交待:“可是過了不久,小路上堆積了許多垃圾,蒼蠅在小路上嗡嗡地飛來飛去,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吳老師讓學生藉助文字大膽展開想象,說出自己認為的此刻的小路怎麼樣。學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此時教師出示變髒的小路,只見垃圾遍地,蒼蠅飛舞,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讓學生談失去美的感受,飯菜的酸臭味,紙屑水果皮等讓蝴蝶看不見花朵的美麗,蜜蜂聞不到花兒的香味,紛紛飛走了,蒼蠅在上面飛來飛去。此時的課文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以驚奇、氣憤、著急、失望的語氣讀出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整個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側重了課文的幾句對話的教學,結合圖畫觀察,個性化、多樣化朗讀,一步一步下來,非常紮實,讓學生從文字的情感昇華到自身的情感。